资源描述
站名: 年级专业: 姓名: 学号:
凡年级专业、姓名、学号错写、漏写或字迹不清者,成绩按零分记。
…………………………密………………………………封………………………………线…………………………
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新闻写作学》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影视制作中,为了使一部电影获得更高的票房收入,以下哪种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
A. 邀请大牌明星参演
B. 投入巨额的宣传费用
C. 拥有精彩的剧情和深刻的主题
D. 选择在黄金档期上映
2、对于广告创意来说,以下哪种元素更能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广告效果?( )
A. 幽默元素 B. 恐怖元素 C. 温馨元素 D. 科幻元素
3、在广播剧制作中,音效的运用可以增强剧情的感染力。以下哪种音效更能营造恐怖的氛围?( )
A. 狂风呼啸声 B. 阴森的音乐 C. 诡异的笑声 D. 以上都是
4、在品牌营销中,以下哪种方式更能提升品牌在年轻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
A. 邀请老艺术家代言
B. 举办传统形式的促销活动
C. 利用社交媒体开展创意营销
D. 减少在新媒体上的宣传投入
5、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以下哪种媒体更能吸引受众的长期关注?( )
A. 内容低俗、哗众取宠的媒体
B. 不断创新、提供优质内容的媒体
C. 频繁炒作热点话题的媒体
D. 只关注娱乐八卦的媒体
6、在影视传播领域,以下哪种类型的电影在全球范围内更容易获得高票房收入?( )
A. 文艺片 B. 喜剧片 C. 动作片 D. 纪录片
7、在新媒体内容创作中,为了吸引更多的流量,以下哪种标题更具吸引力?( )
A. “平淡无奇的日常分享”
B. “惊爆!你从未听说过的秘密”
C. “关于某个普通话题的探讨”
D. “一份详细的产品说明书”
8、当进行市场调研以了解受众对于某电视频道的喜好时,以下哪个问题最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
A. 您是否经常观看该频道
B. 您最喜欢该频道的哪个节目主持人
C. 您觉得该频道的广告多不多
D. 您认为该频道的节目内容是否丰富多样
9、当评估一个网站的用户体验时,以下哪个方面对于用户留存和满意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
A. 网站的页面加载速度
B. 网站的色彩搭配
C. 网站的导航栏设计
D. 网站的广告数量
10、在舆论引导方面,政府和媒体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社会上出现重大突发事件时,以下哪种方式更有助于政府和媒体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 )
A. 及时发布准确、全面的信息
B. 对不同声音进行严格管控
C. 邀请专家进行权威解读
D. 只报道正面消息,忽略负面情况
11、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虚拟现实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虚拟现实技术给传媒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
A.让观众可以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新闻和影视作品
B.提高了传媒作品的制作效率和质量
C.改变了传媒的传播方式,让信息更加直观易懂
D.拓展了传媒的表现形式,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12、广告文案的撰写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以下关于广告文案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广告文案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
B.广告文案要突出产品的卖点,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C.广告文案可以使用夸张的手法,夸大产品的功效
D.广告文案要符合目标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13、对于媒体的国际化传播,以下哪个因素对于提升媒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最为重要?( )
A. 语言翻译质量
B. 报道内容的普适性
C. 传播渠道的拓展
D. 与国际媒体的合作
14、当制作一档科普节目时,以下哪个方面更能让观众易于理解科学知识:( )
A. 使用生动的动画演示
B. 邀请知名科学家讲解
C. 进行实地实验展示
D. 以上都是
15、在广告文案创作中,情感诉求和理性诉求都可以运用。对于一款家用医疗器械,以下哪种诉求方式更能打动消费者?( )
A. 强调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性能
B. 讲述患者使用后的康复故事
C. 对比同类产品的价格优势
D. 列举产品获得的权威认证
16、对于报纸媒体来说,以下哪种排版设计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提高阅读体验?( )
A. 使用大篇幅的文字报道
B. 采用多彩的图片和醒目的标题
C. 按照新闻重要程度从上到下排版
D. 平均分配版面给各个新闻板块
17、当评估一个媒体的影响力时,以下哪个指标更能反映其在社会舆论中的引导能力?( )
A. 粉丝数量 B. 阅读量 C. 转发量 D. 评论量
18、当报道一起社会热点事件时,以下哪种做法更能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 )
A. 追求独家爆料,不顾当事人感受
B. 客观公正报道,引导正确舆论
C. 跟风炒作,吸引眼球
D. 刻意隐瞒部分关键信息
19、当媒体报道财经新闻时,以下哪种报道方式最能帮助读者做出投资决策?( )
A. 分析宏观经济形势
B. 推荐具体的投资产品
C. 解读财经政策
D. 报道企业的财务报表
20、在跨文化传播中,由于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信息误解。以下哪种情况更容易引发文化冲突?( )
A. 充分了解对方文化背景,尊重差异
B. 强行推广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不考虑对方接受程度
C. 采用中立客观的态度报道不同文化现象
D.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21、对于新闻报道来说,以下哪个因素对于确保其真实性和客观性最为关键:( )
A. 记者的个人观点
B. 多个独立可靠的消息来源
C. 快速发布以抢占头条
D. 迎合大众口味和需求
22、在纪录片制作中,真实性是核心原则。但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增强故事性,可能会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以下哪种艺术加工方式更容易引起观众对纪录片真实性的质疑?( )
A. 重新编排事件的时间顺序
B. 运用情景再现手法
C. 对画面进行色彩调整
D. 加入适当的背景音乐
23、在新闻摄影中,以下哪种光线条件更能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氛围感?( )
A. 顺光 B. 逆光 C. 侧光 D. 顶光
24、在广告创意策划中,对于一款环保产品,以下哪种创意概念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
A. 强调产品的高科技成分
B. 展示产品的环保认证标志
C. 讲述普通人的环保故事
D. 罗列产品的环保功能
25、在传媒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以下哪种策略更能帮助媒体获得长期发展?( )
A. 降低内容质量,降低成本
B. 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多元化发展
C. 抄袭竞争对手的内容和模式
D. 忽视技术创新,保持传统运作方式
26、在广告策划中,目标市场的细分对于广告策略的制定非常重要。对于一款高端化妆品,以下哪个细分市场更具针对性?( )
A. 年轻女性群体
B. 中年女性群体
C. 收入较高的女性群体
D. 所有女性群体
27、当策划一档美食节目时,以下哪个环节的设置更能增加节目的趣味性:( )
A. 邀请专业厨师进行烹饪示范
B. 组织观众进行美食评选
C. 介绍美食的历史文化背景
D. 让嘉宾品尝各种奇特的食物
28、在网络综艺节目制作中,以下哪种元素更能增加节目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
A. 固定的节目模式和嘉宾阵容
B. 观众实时参与和投票环节
C. 冗长、枯燥的节目内容
D. 缺乏创新和变化的形式
29、在纪录片制作中,为了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主题,以下哪种拍摄手法运用得最多?( )
A. 大量运用虚拟特效
B. 采用隐蔽拍摄方式
C. 以导演的主观视角进行拍摄
D. 进行长期跟踪拍摄
30、在广告文案撰写中,对于一款高端护肤品,以下哪种文案风格更能体现产品的品质?( )
A. 幽默风趣
B. 严谨专业
C. 夸张渲染
D. 朴实无华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娱乐新闻在满足公众娱乐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请详尽论述娱乐新闻的价值、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规范娱乐新闻报道,实现其良性发展。
2、(本题5分)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论述媒体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责任和使命,以及如何通过创新传播方式弘扬传统文化。
3、(本题5分)纪录片以真实记录为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请详细论述纪录片的创作理念、表现手法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播价值和影响力。
4、(本题5分)请详细论述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通过创新报道形式和内容,吸引年轻一代受众,并重新树立在传媒领域的主导地位。
5、(本题5分)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传播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请全面论述社交媒体虚假信息传播的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以及如何提高公众对虚假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免疫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详细说明在艺术新闻报道中,如何介绍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提高公众的艺术鉴赏水平和审美素养。
2、(本题5分)社交媒体上的虚假新闻传播迅速,危害严重。请分析虚假新闻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原因和机制,并提出应对措施。
3、(本题5分)结合具体影视作品,分析影视编剧如何通过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来传递核心价值观?
4、(本题5分)深入分析在传媒行业的内容分发渠道优化中,如何根据不同渠道特点定制内容,提高传播效率。
5、(本题5分)解释在影视配音工作中,如何通过声音的表演技巧和情感投入,为角色赋予鲜活的个性和生命力。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20分)
1、(本题10分)一家传统纸媒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发行量和广告收入下滑。研究其转型策略,包括推出数字版、开展线上活动、与新媒体平台合作等,分析其成效及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本题10分)一部以现实题材为背景的纪录片,通过真实的故事和细腻的拍摄手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分析该片在选题挖掘、拍摄手法和社会价值传递方面的特点,探讨纪录片如何更好地反映社会现实,引发公众思考。
第4页,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