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多丽丝·莱辛的科幻书写与人文关怀.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232009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1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丽丝·莱辛的科幻书写与人文关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多丽丝·莱辛的科幻书写与人文关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多丽丝·莱辛的科幻书写与人文关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5 月May 2023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第 30 卷第 3 期Vol.30 No.378多丽丝莱辛的科幻书写与人文关怀张琪(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摘要:科幻小说是莱辛创作的重要部分,属于软科幻小说,关注科技隐患。莱辛通过幻想与神话及寓言等科幻形式刻画星空异域的边缘人群,选用科学实验与克隆等科技因素展示太空科技泛滥及其后患,沿袭战争与环境污染等科幻主题,呈现宇宙进化中的环境破坏与星球末日图景。莱辛科幻作品展现了内心空间与外部太空中边缘群体的艰难生存、科技滥用与生态破坏等严重问题,隐射当今人

2、类的生存状况、生存处境与世界未来的发展危机,表达出作者对技术化时代人的生存、生存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文关怀。关键词:多丽丝莱辛;科幻小说;科幻书写;科幻元素;人文关怀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65X(2023)3-0078-111引言引言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9 世纪创作的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1818)是第一部真正的科幻小说,描写了人工造人技术,“预言了我们对于科学发展的双刃剑似的胜利和惧怕”(奥尔迪斯、温格罗夫,2011:45)。20 世纪 60 年代,科幻小说兴起新浪潮运动,开始关注科技对人类生存与世界未来的影响,呈现出

3、科幻作品的人文忧患,引起了主流文学界的注意。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科幻作品在哲理内涵方面趋向严肃,一些主流文学作家加入科幻创作的阵营。著名作家如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托马斯品钦(ThomasPynchon)、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村上春树(Haruki Murakami)等都创作过科幻小说。2007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2013)也深受新浪潮运动的影响,非常关心科技发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资

4、助重点项目“多丽丝莱辛科幻小说中的哲学思想研究”(18A19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琪,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现当代英美小说、科幻小说、比较文学多丽丝莱辛的科幻书写与人文关怀79展对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影响,在成名后开始科幻小说的创作。莱辛在成为主流作家后另辟蹊径,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创作了“可以明确划分为科幻小说的长篇小说系列”(舒伟,2008:74;Fishburn,1985:7-9;Heise,2019:294)。该系列包括简述地狱之行(Briefing for a Descent into Hell,下文简称地狱之行,1971)、幸存者回忆录(The Memoirs of a S

5、urvivor,下文简称回忆录,1974)、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The Canopus in Argos:Archives,下文简称老人星,1979-1983)太空小说五部曲、玛拉与丹恩历险记(Mara and Dann:AnAdventure,下文简称历险记,1999)及其续集(2005)与裂缝(The Cleft,2008)等十部作品。这些作品早期受到非议,如纳普(Knapp,1984:131)认为莱辛是在“逃离不完美的现实”,莱辛为此失去了许多忠实读者。但莱辛很看重科幻书写,综合运用科学与人文知识“描绘了一幅后人文、后人类的中心图景”(Hanson,2016:176)。肯定、认同莱辛

6、科幻创作的也大有人在:费希本(Fishburn,1985:17)觉得莱辛的科幻小说“打开了通向奇幻、异形、完全未知的宇宙认知之门”;格林(Greene,2003:191-192)称赞老人星系列堪称“弥尔顿式的神话与史诗”;弗伦奇(French,2019:175)则认为“(莱辛的)太空小说是其非同寻常的创造性旅程的一部分”。国内学者李福祥(1998:49)较早就高度评价老人星为“思想性与艺术性均佳的上乘之作”,殷贝(2021:4)认为老人星“以其特有的方式巩固和升华了”莱辛一直延续的重要主题,表明她“对人类的担忧始终如一”。可见,科幻小说是莱辛创作的重要部分,而且备受称赞。莱辛“属于威尔斯、赫胥

7、黎和斯特普尔顿这一传统的作家”(奥尔迪斯、温格罗夫,2011:628),通过科幻书写来表达对现实的关怀。威尔斯(H.G.Wells)等偏重“软人文科学”及人文关怀的软科幻小说(soft science fiction),而非侧重“硬自然科学”及严谨技术内核的硬科幻小说(hard science fiction)(苏恩文,2011:74)。威尔斯的星际战争(The War of the Worlds,1898)讨论了火星人进化,并不追求准确的科学知识与科技细节的描写,而对现实进行了显性的人文科学阐释,是软科幻小说。莱辛的科幻小说与威尔斯这类作家的作品一样,回避硬自然科学与严谨详实的科学推理及科技

8、描写,偏重软人文科学与科技潜在威胁等人文主题,基本属于软科幻小说。莱辛在其科幻小说中采用幻想、神话、寓言等形式营造了太空异域的遐想世界,描写了失语边缘人群的生存状况,通过科技实验等元素揭示并批判科技滥用,沿袭进化、战争、环境污染等科幻小说的常见主题,折射人类社会的现实生存环境,表达作者对技术化时代中人的生存、生存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文关怀。2构建星空异域,关心边缘人群构建星空异域,关心边缘人群莱辛的地狱之行和回忆录,借鉴了威尔斯等人的软科幻小说,关注更多的并非科技因素,如人物心理,是关于边缘人内心活动的内空间小说。前者讲述了沃特金斯在幻想中神游天上人间、目睹世间怪象的奇异经历及通过噩梦呓语窥

9、探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 年第 3 期80的内心隐秘;后者叙述了未来世界崩溃的混乱景象与幸存的中年叙事者频繁穿越幻影墙的生存状态及其心理困扰与担忧。老人星五部曲则放眼广阔的太空宇宙,摘取银河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片段,聚焦老人星、天狼星与普迪欧拉星三大太空帝国的星际竞争与太空居民的生存状况。应用了多种神话的历险记及其续集发生在未来冰河世纪来临前的干旱年代,描述了玛拉与丹恩在蛮荒环境下流亡时经历的种种灾难。具有神话寓言色彩的裂缝把远古历史放到人类发展进程中来观照,讲述了裂缝族与喷射族及其与自然之间由对立冲突到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可见,莱辛科幻小说具有辽阔的时空视野,构建了多维内心空间与外部

10、太空,采用幻想、神话、寓言等形式,描述了异域星空中人的生存,特别关注病人、被殖民者、女性、流散者等身处社会边缘的弱势人群的生存状况,表达了莱辛对人类生存的关怀。莱辛在科幻小说中书写了人类的生存状况,特别体现在对星空异域的弱势人群的关切,重点关心他们的生存危机与精神痛苦,为他们发出微弱的声音。地狱之行的失忆患者沃特金斯是没有话语权的弱者,完全被社会机构的权威者医生和护士及妻子、朋友等权威拥护者或帮手控制。尽管代表弱势病人的沃特金斯试图通过梦境畅游与疯言呓语等方式来对抗社会的权威话语,但完全不能自主。如果他再次拒绝引起病人“更多情绪与更多恐惧”的“电击治疗”(Lessing,1971:260),就

11、会被送到疯人院,最后他在妻子与护士等帮手的协助下被医生规训为社会的正常人。老人星系列第一部什卡斯塔(Re:Colonized Plantet 5 Shikasta,1979)中的个体 1 号也是无法对抗社会权威话语的病人,她“从幼年起”就因“被幽禁的感觉”而“备受折磨”(Lessing,1979:148),她逃离家庭,不断迁徙,却一直被社会裹挟,无处可逃。尽管语言不同,文化各异,社会“对她来说是一个共谋”(ibid.)。无论她逃到哪里都被束缚,犹如陷入一张由父亲、熟人、医生等社会中有形无形的权威与帮凶编织的“无形大网”而难以自拔(ibid.:149)。老人星 系列第三部 天狼星实验(The S

12、irian Experiments,下文简称 实验,1981)中的罗姆比人与矮人族等太空被殖民者是典型的弱势群体,他们被太空帝国殖民统治,生活、处境、生命等一切事务都被控制,任人宰割。罗姆比人是天狼星的实验对象。天狼星在各地开展实验,其中罗姆比实验“恰好关涉”“应对帝国核心发展的难题”(Lessing,1981:34)。在天狼星看来,罗姆比人无知、迟钝、野蛮,只能被“文明”的太空统治者控制、规训,正好是天狼星“劳力大军”的合适人选(ibid.:35)。实验中的罗姆比人被严密控制,被规训为默默工作的劳力,源源不断地为天狼星开疆拓土。罗姆比人被物化成了工作机器,文中矮人族的状况也相当艰难。在天狼星

13、眼中,“肮脏”“濒危”的半兽类物种矮人族只是“比南大陆那恐怖的新型兽类般的族类要少些兽性”而已(ibid.:91-92)。近似兽类的矮人族被太空殖民者实施的暴力镇压赶出社会,“驱逐至山区,甚至整个群体被消灭”(ibid.:93),多丽丝莱辛的科幻书写与人文关怀81幸存的矮人躲到深山洞穴。事实上,藏身洞穴的矮人族并不愚蠢,他们在恶劣的处境下“成了技工与冶金师”“可以用铁制作各种器皿”与“武器”(Lessing,1981:93),但被驱离社会的他们缺席太空事务。不管是罗姆比人还是矮人或者其他族类,他们在太空殖民者眼中都不是具有主体性的人,而是物体或者兽类,听由太空帝国言说决定,任由殖民者表述支配,

14、听凭他们统治奴役。莱辛还在科幻小说中书写了痛苦、迷茫、挣扎在社会边缘的女性,她们或陷入生存困境、或经历情感困苦、或遭遇精神磨难,都备受折磨,生存艰难。尽管种族、阶级、阶层不同,但她们都是社会的弱者,在不同地域、不同层面出演各自的生活悲剧。老人星中太空帝国的女性处在帝国边缘,基本无名无姓。其中什卡斯塔里的个体 1 号、4 号、7 号虽是太空帝国的女性,却都没有姓名,没有自我,只是以数字标记的空洞符号。1 号自幼被重度幽闭恐惧症折磨,无法逃离父亲与医生等社会权威编织的大网,被警察、医生、律师等社会权威代表控制,最终“被监禁在比任何人类发明的监狱还糟糕的囚房里”(Lessing,1979:150)。

15、在集中营度过儿童时期的 4 号是个孤儿,成年后对未来感到迷茫,“无家可归”的她“在许多城市的公寓辗转”(ibid.:164)。后来她成立帮派,把“或勒索、或绑架”来的“大笔钱”捐给“难民组织”(ibid.:166)。最后她被捕入狱,最终被处决。7 号缺失家庭关爱,缺乏归属感。被老人星派到什卡斯塔协助殖民管理,却被一位“心胸狭隘、孤陋寡闻”的男性利用(ibid.:179-180),被要求“冲到示威最前线”“狠狠袭警”(ibid.:181),后因袭警被抓,畏罪自杀。太空帝国的女性尚且被如此边缘化,无法自主;太空被殖民女性处境更加险恶,她们处于社会边缘的边缘。太空小说中出现的女性不多,被殖民地女性就

16、更少。身处太空社会边际的被殖民女性,个体鲜有出现,作为一个群体,她们几乎被历史淹没。联姻中四区军队指挥官简提的妻子黛比,是罕见有名字的被殖民女性,她不但与四区其他人一样受到老人星帝国的殖民,还遭受四区国王的蹂躏与简提的压迫,那些被四区国王等男性残暴对待的其他女性只是无名无姓的被殖民“女人”中的符号,根本没有出场机会。而什卡斯塔的希琳与法蒂玛等黑人女性则完全是没有主体性的物,面临帝国殖民者的残酷统治与本族父权文化的双重压迫,她们静默无言,无力反抗。回忆录中身处崩溃世界的艾米莉,遭遇了种族、阶级、性别等诸多因素交织的重重危机,身陷杰拉德与其他女孩的感情纠葛而“迷乱狂暴、焦虑不安”(Lessing,

17、1976:122)。科幻作品中不同女性的遭遇及困苦体现了莱辛身处社会边缘的感受及其对女性的关怀,展示了作者对女性生存困境与精神困扰的深刻认识及对女性命运的关切。流散者是莱辛科幻书写中不可忽略的边缘人。老人星第二部三、四、五区间的联姻(Marriages Between Three,Four,and Five,下文简称联姻,1980)的三区女王爱丽和第三部实验里的艾美比恩、科罗西与历险记及其续集中的玛拉与丹恩等流散者,既不被母国文化承认,也未被暂居地文化接受,成了局外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 年第 3 期82人或者过路客,沦为边缘的弱势群体。三区女王爱丽奉命嫁给四区国王本恩后开始流散之旅,经历

18、着三区的历史经验和文化符码与四区的社会现实及价值观念的冲突,与三区疏离,又未被四区接纳。最终四、五区联姻的谕令宣告她四区散居生活的终结,被迫再次流亡,彻底成了三、四区的局外人。实验中天狼星首脑团成员艾美比恩与老人星高级使者科罗西,常年奔波在帝国各臣属星球,处理帝国的殖民事务,经常“参加完成其他任务后去罗汉达”查看实验进展(Lessing,1981:129)。他们混杂在不同的时空地域、种族、民族、语言文化中,与母国文化日益疏离,逐渐从帝国中心走向边缘,成了各星球的过路客。历险记及其续集中的玛拉与丹恩为躲避战争、干旱、洪水、政变、恶人而四处逃亡,漂泊不定,每天都艰难地“在死亡线上挣扎”(Lessi

19、ng,1999:69),是逃亡所经之地的过路客。莱辛科幻小说中的流散者无处为家,漂泊在故国与异乡之间,经历着异质文化的冲突、母国文化的疏离、流亡无根的迷茫而焦虑痛苦。莱辛科幻小说采用幻想、神话、寓言等形式,构建了多维内心空间与宇宙太空,书写了异域星空中的病人、被殖民者、女性、流散者等边缘人群生存的艰难、内心的迷茫与精神的磨难等生存处境,为他们发出微弱的声音。他们折射了 20 世纪和21 世纪各社会机构权威下的底层人,殖民地的受殖民族,英、法、美等宗主国女性及被殖民地女性,无可皈依的流散者等社会边缘个体或群体,折射出太空世界与社会现实中弱势人群的生存状况,影射医院等社会机构、帝国殖民、白人种族、

20、父权制、霸权文化等社会权威对社会边缘人的控制与支配。作者通过对社会边缘人的描写,表达对人类个体与群体生存状况的人文关怀。3选用科技元素,批评科技滥用选用科技元素,批评科技滥用科技是把双刃剑,在推动人类发展,便利生活、工作的同时,也带来不容忽视的危害。科幻作者往往对科技失控及其潜在的威胁深感忧虑;莱辛与威尔斯等作家一样,也对科技发展的潜在后患深恐不安。莱辛选用传统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实验、科技产品等科技元素,批评科技泛滥等问题,揭示科技发展的隐患,展示了作者对科技发展的风险与科技应用后患的关切。科学实验是莱辛科幻书写的显要科技元素。老人星的太空帝国老人星与天狼星等为了帝国利益,不断发展科技,到处开展

21、各类实验。老人星的科罗西与天狼星的艾美比恩在太空穿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监管、查看各地的实验进展。其中实验是太空各种实验的展示,不但涉及天狼星在各被殖民行星铺开的各类实验,还隐约提及老人星在太空开展的大量实验。作品开篇指出,“在罗汉达各地开始了实验”(Lessing,1981:16),曾“开展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实验记录就有一千份”(ibid.:26)。罗汉达只是“用作此用途的一个行星而已”(ibid.:33),该星球南大陆的实验中心基地有“各种各样的实验室”与“关押的土著受试对象”(ibid.:256),艾美比恩“承担了记录罗汉达所做实验的任务”(ibid.:15)。老人星与天狼星等太空帝国不断开多

22、丽丝莱辛的科幻书写与人文关怀83疆拓土,“需要各种不同层次的人”来“干繁重无差别化的普通工作”(Lessing,1981:35),不断对受殖者进行生物社会学、基因工程等各种实验。罗姆比实验是艾美比恩记录的第一个实验,对行星“产生了长期影响”(ibid.:33)。天狼星把 5 000 罗姆比人空运到 23 号行星,由技术人员监控实验对象与实验进程,旨在把罗姆比人规训为从事一般非技能型工作的“屈从的”“雇工种族”(ibid.:47)。该实验“很残忍”(ibid.:41),天狼星从身体、心理、习性等各方面对受试者进行规训,罗姆比人被规训为任劳任怨的劳工,被辗转运到不同行星替天狼星开辟疆土。实验里也提

23、到老人星在罗汉达开展的巨人族等基因工程实验。这些巨人族在实验早期的进展远超老人星的期望,但后来在体型、智力等各方面逐渐退化,老人星被迫终止了该项实验。银河系泛滥的实验不仅说明太空科技研发肆意妄为,而且表明太空居民处于充满科技发明及其应用的潜在威胁的生存环境中。实验中利兰人也大肆应用落后技术开展实验,其中水槽耐力实验、水锅耐热实验与器官移植实验最为突出。在水槽耐力实验中,为了“弄清土著人的耐力与毅力”(ibid.:257),利兰人“修建了槽壁光滑倾斜”的巨大水槽后“挑选一百名特别健壮的土著”投入水槽(ibid.),逼迫其游泳直至其筋疲力竭而死。有的受试者哭喊求助,有的“恐慌地抱住他人”“在挣扎中

24、沉落”(ibid.),有的主动淹死,有的疲惫沉水,极少能活着出槽。在水锅耐热实验中,他们一次性把“受试的男人、女人、孩子”放进“架在一堆柴火上”的“锅壁内倾”的大水埚里(ibid.:258),逐渐把水加热至沸点来“测试”受试者的“体力与耐力”(ibid.)。受试者在升温过程中一个个因恐惧或高温相继死去。利兰人则“手持秒表”冷漠地站在水槽或水锅边监视、记录受试者的反应与“监控”仪器(ibid.:257),毫不在意受试者的痛苦与生死。利兰人肆意应用科技开展实验,对受试者进行奴役与折磨,实验残忍、恐怖。他们还借口实验,随意开展器官移植来折磨他人。他们采用天狼星“正废弃的”技术随意“移植四肢与器官”“

25、制造出”令旁观的艾美比恩“愤怒高涨”的“怪物”供利兰人欣赏(ibid.:258):如乳腺移到大腿的女性、性器官移至脸上的男性、腿移到臀部的孩子等。器官移植实验进一步呈现了滥用科技的恐怖及受试者的悲惨处境。利兰人滥用科技做实验,呈现了失去监管的科技发展与应用对社会及人类的潜在威胁,展现了科技与权力滥用的严重后果,表达了作者对科技应用潜在危害的关注。莱辛在科幻小说中对克隆等科学技术及其后果进行了描写。海德格尔(1996:925)认为“技术是工具和人的行为”,人类研发并掌握了大量的科学技术,而不少技术被人用作工具去征服与改造自然,这些行为严重危害了社会与自然环境。威尔斯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莫洛博士

26、岛(The Island of Dr.Moreau,1896)中描述了莫洛医生造出的半人半兽的怪物及怪物的危害;阿特伍德在 羚羊与秧鸡(Oryxand Crake,2003)里也描绘了恣意采用发达生物技术生产的各种动物与人及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敏锐的莱辛也意识到:如果克隆等技术任意发展,其风险难以掌控。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 年第 3 期84莱辛在一次有关历险记的访谈中就明确表达了内心对克隆技术的恐慌,她在该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克隆等技术滥用后果的担忧。作品中克隆技术时隐时现。文中石人族都是克隆人,如长相神似的加思与戈达、逃难途经石村的过路人、亨尼斯士兵等。他们的“面貌都一模一样”(Less

27、ing,1999:266),神态、举止极为相似,“都那么盯着她看”(ibid.),旁人极难分辨。莱辛担忧克隆技术的广泛运用将带给人类个性身份的丧失与伦理混乱的危险,更担心科技造成的环境破坏与基因突变等严重问题。莱辛科幻作品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她对环境恶化等科技滥用后果的担忧。环境恶化贯穿历险记的全文。从文中坍塌的博物馆中残存的文明碎片可以推测出古文明时期曾是“发明与创造激增的年代”(ibid.:381),科技相当发达,但古人滥用科技,破坏环境,导致了后来的气候变化与环境恶化,致使干旱、洪涝、冰冻等灾难性天气交替出现。环境被破坏后“新环境下人类与非人类生命的突变”是莱辛作品“一个普遍存在的主题”(

28、Death,2021:7),这也是历险记的一个重要主题。许多非人类的生命在历险记的新环境下发生突变。水龙不再食草,“专门捕食岸边的小动物”(Lessing,1999:41-42);蝎子天性改变,“挥动钳子”撕肉“塞入嘴里”(ibid.:42);蜥蜴巨大如人,居然进屋“想吃正在熟睡的戴玛”(ibid.:66);而食素的大黑鸟竟然“用尖利的嘴”从虚弱“尖叫的野猪”身上撕肉“来充饥”(ibid.:60)。新环境下的人也发生突变:生殖力严重萎缩,人性异化,人的“性”与“爱”变得面目全非。各种族“生育能力明显降低”(ibid.:155),为了种族延续,尚有生育能力的朱巴被要求去“为四位姑娘受孕”(ibi

29、d.:161);玛拉“是出于生育目的”被抓进切诺普斯女奴房的(ibid.:149);玛拉答应与梅里克斯同居,“生个孩子”(ibid.:170),他们的“性”更多地是为本族添丁。莱辛通过科幻作品中克隆等科技的应用及其后果的描写,展示了未加监管的科技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巨大威胁,表明作者对缺乏人文精神观照的科技发展的后患的忧思。莱辛通过科学实验与克隆等科技因素呈现了太空异域中的科技泛滥发展与科技滥用,揭示了太空殖民者与权威阶层对科技与权力应用的随心所欲及其对太空居民及宇宙环境的严重危害,隐射人类现实社会的科技滥用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的威胁。莱辛通过科幻作品中的科技元素书写,表达了对科技

30、与权威滥用的批判及对科技发展风险的隐忧,表现了作者对技术化时代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怀。4沿袭科幻主题,忧思世界未来沿袭科幻主题,忧思世界未来莱辛在科幻小说中“停用了以前的写作与思维方式,通过预兆性想象的回忆录开启新的写作与思维方式”(Watkins,2018:5),与科幻黄金时代的海因莱因(RobertHeinlein)、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克拉克(Arthur C.Clark)一样,既关注辽阔的太空与星际旅行,也谈人性灭绝与世界末日。莱辛沿袭了进化与星际旅行、战争、环境污染、星球末日等传统的科幻主题,通过这些主题表达其对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忧思。多丽丝莱辛的科幻书写与人文关

31、怀85毋庸置疑,莱辛的科幻书写沿袭了进化、星际旅行、天外来客等科幻小说的常见主题。地狱之行的沃尔金斯经历了始于海洋、途径陆地、飞向宇宙、坠入地狱的奇幻梦境的旅程,俨然呈现了上至天堂、下至地狱的整个宇宙景象,作者显然采用了太空旅行、天外来客、意识进化与疯狂等科幻小说主题。从他一开始的疯言疯语到后来的字词记录,这种从声音话语到文字书写的语言变化“正好对应他从生到死的意识变化,象征着人的进化历史”(王丽丽,2014:334)。但他的梦幻之旅最终被医生们强行实施的电击治疗所中断。回忆录 涉及了无名叙述者与艾米莉的意识发展。“房间被捣毁、废弃与洗劫”的墙内世界是墙外末日大灾难后混乱现实世界的投射(Les

32、sing,1976:153),最后墙的消融则是叙述者的意识在跨越各种壁垒后的升华与艾米莉自我意识提升的体现。幼年时期感受到来自母亲的“告诫、威胁、讨厌”与“遭受批评的压力”及父亲的遗弃,改变了艾米莉的成长轨迹与意识发展的进程(ibid.:48)。老人星则记录了整个银河系进化的一个片段。其中什卡斯塔是约赫所记录的罗汉达星球的繁荣、衰落、毁灭的过程,这个进化过程受到了老人星与天狼星等太空帝国的干预与影响,“总是突变、迅速发展、迅速退化、长时期停滞”(Lessing,1979:26)。老人星派出处理危机事务的约赫与科罗西及天狼星检查各地实验的艾美比恩等“天外来客”在太空穿梭不停,星际旅行是他们的工作

33、常态。联姻围绕进化这个主题,讲述了老人星通过联姻安排来推进区域的交流发展、人们意识的提升与其他生物的进化。裂缝聚焦于人类始祖裂缝族与喷射族发生在海滨洞穴、夺命石、山谷森林等的故事,故事碎片穿插在人类进化的时间框架内,丰富了人类起源以来的两性关系发展变化的画面,展现了人类诞生、发展、繁荣、衰落的循环过程及人的出生、成长、衰亡的周而复始的生命节奏。显然,莱辛科幻小说描绘了星球、人类与生物的进化、文明的发展及天外来客的星际旅行,展示了异域星空中人的精神痛苦、外力干扰下星球的兴衰及社会的进化、人与人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体现了莱辛对自然演化与人类进化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预的关注。莱辛的科幻书写还沿用了威

34、尔斯的星际战争等科幻小说的战争主题。20 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重创全世界,莱辛及其家人与众多受害者一样深受战争伤害。莱辛的父亲“被一战的历史环境及战后的经济抗争摧毁”(Knapp,1984:4),母亲备受战争创伤的折磨。莱辛一直被战争阴影笼罩,深刻认识到暴乱、大战对普通百姓、人类生存、自然环境、人类文明的危害,并对此深感不安。她在科幻小说中反复书写战争主题,表达对战争的谴责。地狱之行 的沃尔金斯是两次战役唯一的幸存者,战争摧毁了他往日的信念与生活的希望,使他出现了明显的战后创伤症状。历险记中的莫洪迪人与石人等为掠夺财富与扩张疆域频发战争,玛拉与丹恩的成长及逃亡途中充斥着战争与暴乱。最为突出的是什卡

35、斯塔中的两次太空大战。第一次大战“屠戮了西北边境一带年富力强的一代男性”(Lessing,1979:110),第二次大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 年第 3 期86战“比起一战无论哪方面都有过之而无不及”(Lessing,1979:113)。战后各地小战不断,城市被摧毁,农田被毁坏,垃圾堆积如山,更令人痛心的是,“全世界的文化被损毁”(ibid.:112)。而联姻中祥和富足的三区、穷兵黩武的四区、掠夺频现的五区的社会生态对比,清晰地表明作者反战、反暴乱的态度及其对战区民众的关心。可见,莱辛科幻小说的战争暴乱主题“揭示了战争的残忍及其带给个体与群体及社会的巨大危害”(张琪,2016:140)。在莱

36、辛科幻作品中,战争对生命的威胁及对生存的影响表明了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及对养军备战的质疑,表达莱辛对人类生存处境及未来发展的隐忧。此外,莱辛的科幻书写关注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性发展,沿用了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星球末日等事关人类生存与世界未来的科幻主题。人类在运用技术征服、掠夺自然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扰乱自然进程,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态危机,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科幻作家注意到这些问题,20 世纪 60 年代的科幻小说阐释了大雪、飓风、瘟疫、海枯等地球遭受的各种惩罚等“环境的主题”(奥尔迪斯、温格罗夫,2011:355),而“人类在众星球面前灭绝”及对灭绝的恐惧是 2

37、0 世纪 60 年代最活跃的“压倒性主题”(ibid.:358)。莱辛在 什卡斯塔中描述了罗汉达遭遇的毁灭性的大灾难与环境恶化及人类走向污染、毁灭的恐怖过程;结果“洪水、风暴、地震频发气候反常”(Lessing,1979:127),瘟疫流行,人口锐减,那些“曾经繁荣的城市”与“肥沃、富饶、多产的地方”“没有树木、青草、绿色”(ibid.:140),变成了沙漠。而阅读老人星系列第四部8号行星代表的产生(The Making of the Representative for Planet 8,1982)则是对星球末日灾难的深度体验。8 号行星开发过度,生态恶化,气候陡变,突降大雪,星球很快变成了

38、冰天雪地;冰冻持续,最后动植物与人相继灭绝。8 号行星的灾难性图景展示了星球末日的恐怖景象。联姻中三、四、五区则面临动植物与人的繁殖力日趋低下的生态危机。而历险记及其续集中各地自然灾难不断,环境恶化,大地荒芜,资源枯竭,大量动植物灭绝,各地生育率低下。玛拉与丹恩等未来时代的人“已经超过了星球所能承载的能力而成为生态难民”(ensoy,2018:2-3),他们一路逃亡,历经干旱、洪水、冰川,目睹旱灾、洪荒中“凄惨、破旧、坍塌”的城镇(Lessing,1999:388)、“到处枯死的草丛与动物的尸骨”(ibid.:60)、生物变异的恐怖景象及“冰来”前人们“被迫寻找落脚的地方”的恐慌(ibid.:

39、387)。显然,莱辛深刻意识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星球末日等全球性灾难对人类生存提出的严峻挑战,通过科幻书写折射出应用科技掠夺自然的后患及对其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意在唤醒我们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体现作者对气候变化、人类生存环境及自然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深切关怀。诚然,莱辛的科幻书写不但沿袭了进化、星际旅行、天外来客等科幻小说常见的主题,更集中描绘了战争暴乱、文明倒退、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生态危机、星多丽丝莱辛的科幻书写与人文关怀87球末日等恐怖图景,隐射 20 世纪以来至 21 世纪地球上层出不穷的各种环境问题,表达了莱辛对人类生存环境及世界未来的关切。莱辛的科幻书写表明,人类考虑问题

40、应当从宇宙角度出发,具有宇宙般的广博胸怀,善待自身与自然万物,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存,才会有远大前景。莱辛最后一篇科幻小说裂缝是对人类与宇宙未来的再思考,着重讲述了远古人类及其与自然由对立冲突到和谐共存的关系转变,旨在表明人与人、人与自然“绝非对立”“而是生命共同体”(吴海龙、韩璞庚,2018:102);体现了作者对技术化时代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终极关怀。5结语结语莱辛关注科技引发的社会问题,重视分裂世界和断裂文明中的人类生存、生存环境与世界的未来。莱辛科幻小说属于软科幻小说,轻科技细节,重人文关怀。科技与幻想是莱辛科幻小说的载体,是莱辛通过科幻书写表达人文关怀的手段。莱辛采用幻想、神话、寓

41、言等幻想故事的形式构建了科幻小说中的星空异域,运用科学实验、克隆技术等科技元素,揭示科技及其应用的潜在威胁,沿用进化、战争、环境问题、星球末日等科幻主题,“凸显人类对即将到来的灾难的无知或冷漠”(Rubenstein,2021:18);呈现未来世界、宇宙太空民众的生存困境、精神苦闷与发展危机等问题。莱辛通过科幻书写把人类社会置于宇宙进化中来考察,通过病人、太空被殖民者、女性、流散者等弱势个体或群体的生存困境与精神苦闷折射出 20世纪和 21 世纪人类(特别是弱势人群)的生存状态与人类命运,揭示摧残肉体、摧毁人性、毁灭文明、危及人类生存及未来发展的殖民竞争、种族歧视、男权主义、科技滥用等严重问题

42、。通过科幻书写,莱辛探索了人类、文明与宇宙的进化,思考了生存困境与精神危机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及影响人类生存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启示读者感知人类困境与未来危机,用其独特的声音表达了对个体生存、人类社会、世界文明、宇宙未来的人文关怀与忧思。诚然,莱辛担忧人类科技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她在历险记及其续集与裂缝中暗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历险记中民人舍弃“各种新事物的发明”与“引发了很多战争的机器”及“穿不烂、用不坏的”衣服等大量古人的先进技术与产品而“重新回到原来传统”并使用“金属制成的容器”等产品(Lessing,1999:37),暗指人类可像民人那样,通过抑制科技的过度研发

43、、控制科技风险、选用恰当的科技产品等途径来应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历险记 续集中丹恩将军带领大家迁居苔原城,建立知识中心并改进当地人与环境的关系,裂缝 中远古人类与海滨的自然环境共生共荣,进一步表明莱辛倡导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共荣的人文理念。莱辛认为人类有必要传承知识与传统,提高认知水平,提升环境保护意识,提倡有限度地发展与应用科学技术、有约束地利用自然,从而缓和人与自然共存中出现的冲突。莱辛的科幻书写旨在引起人们对科技发展潜在威胁的深入思考,激发人们对未来宜居家园的遐想,促使人类反躬自省,在发展科技的同时重视人文关怀。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 年第 3 期88参考文献:1 D

44、eath,C.2021.AfricanfuturistSocio-ClimaticImaginariesandNnediOkoraforsWildNecropolitics J.Antipode,(0):1-19.2 Fishburn,K.1985.The Unexpected Universe of Doris Lessing:A Study in Narrative TechniqueM.London:Greenwood Press.3 French,P.2019.Doris Lessing at 100:Roving Time and SpaceJ.Nature,(574):174-17

45、5.4 Greene,G.2003.Re:Colonized Planet 5,Shikasta:“After Long Circling and Cycling”A.In H.Bloom(ed.)Doris LessingC.New York:Chelsea House Publishers.5 Hanson,C.2016.A Catastrophic Universe:Lessing,Posthumanism and Deep HistoryA.In K.Brazil et al.(eds.)Doris Lessing and the Forming of HistoryC.Edinbur

46、gh:Edinburgh UniversityPress.6 Heise,U.2019.Science Fiction and the Time Scales of theAnthropoceneJ.ELH,(86):275-304.7 Knapp,M.1984.Doris LessingM.New York:Ungar.8 Lessing,D.1971.Briefing for a Descent into HellM.New York:Knopf.9 Lessing,D.1976.The Memoirs of a SurvivorM.London:Pan Books Ltd.10 Less

47、ing,D.1979.Re:Colonized Planet 5 ShikastaM.London: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1 Lessing,D.1981.The Sirian ExperimentsM.London:Flamingo.12 Lessing,D.1999.Mara and Dann:An AdventureM.London: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3 Rubenstein,R.2021.Doris Lessings Documentary Speculations on Futures PastJ.CriticalQ

48、uarterly,(63):17-33.14 ensoy,Sye.2018.Ecological Refugee in The Story of General Dann and Maras Daughter,Griot and the Snow DogA.In Selma Elyldrm(ed.)Representations of Space in LiteratureC.Ankara:Bilgin Kltr Sanat Yaynlar.15 Watkins,S.2018.Reimagining the Maternal in Jenny Diskis and Doris Lessings

49、 ApocalypticImaginative MemoirsJ.Doris Lessing Studies,(36):5-9.16 布赖恩 奥尔迪斯,戴维 温格罗夫.2011.亿万年大狂欢:西方科幻小说史M.舒伟等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7 达科 苏恩文.2011.科幻小说变形记:科幻小说的诗学和文学类型史M.丁素萍等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8 李福祥.1998.试论多丽丝莱辛的“太空小说”J.成都师专学报,(2):48-53.19 马丁海德格尔.1996.海德格尔选集(下)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 舒伟.2008.从西方科幻小说史看多丽丝莱辛的科幻小说创作J.当代外国

50、文学,(3):74-82.21 王丽丽.2014.多丽丝莱辛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2 吴海龙,韩璞庚.2018.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实维度J.东岳论丛,(10):102-107.23 殷贝.2021.多丽丝莱辛“太空小说”中的概念隐喻与新型乌托邦寓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4 张琪.2016.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战争创伤书写J.当代外国文学,(3):140-146.(责任编辑:王冠珠)本期学术论文英文题目及摘要113African literature.Gurnahs diaspora works also incorporate the theme of assi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