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大肠与回肠末端解剖学,解剖学,大肠组成,盲肠,结肠,直肠,结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 结肠。,长度:1.5米 管径:5-8cm,插镜有关的解剖学,肠管,伸展性 移动度,腹膜间位器官:,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为固定性肠管。肠镜易通过。,腹膜内位器官:,横结肠,乙状结肠,,有很大伸展度,最长可达 2 米 最短为 70 90 厘米。,最难通过:,乙降移行部,肝曲,原因:,由,移动,肠管向,固定,肠管进镜,可弯曲的镜身,当头端受阻时,镜身弯曲,使移动性,肠管弯曲,。,由固定性肠管向移动性肠管进镜较容易。,脾曲,为明显锐角,进镜困难,,乙状,结肠弯曲。,肝曲,尤为困难:,乙状肠,及,横结,肠弯曲。,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与并发证,适应证:,1便血和便潜血阳性者,,2慢性腹泻者,,3钡灌肠有病变者,,4低位肠梗阻及腹块,,5结肠息肉切除或需止血治疗者,,6结肠癌术后,息肉切除后需复查,,7肠道手术中需要内镜协助探查,,8大肠肿瘤普查。,禁 忌 证,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休克、腹主动脉,瘤、急性腹膜炎、肠穿孔,,2相对禁忌证:,妊娠、腹腔内粘连、重症溃结、曾做,盆腔、腹腔手术的。,并 发 证,1肠穿孔,发生率为.170.9,,原因:,盲目滑行、原有肠道疾病,如溃结,,注气过多,息肉摘除时,,2肠道出血,(1)服抗凝药、有凝血功能障碍,,(2)血管病变活检时,,(3)息肉电切除时。,3肠系膜、浆膜撕裂,(较罕见),肠袢增大时再用力进镜并过度充气时。,4感染,抵抗力低下,活检或切除治疗时,可引起菌血症,,5心脏、脑血管意外,,,6气体爆炸,(非常罕见),多在治疗时。,结肠镜检查法,术前准备,1.肠道准备,成败关键:,肠道的清洁程度,清洁灌肠,不能清洁右半结肠,饮食准备,如能服泻剂致泻,准备与否无显著差异。,饮食准备:,少渣,低脂饮食及糖水牛奶。,导泻法:,1.电解质液:,属高渗性泻法,常用配方:1000 ml 水加氯化钠 6.14克,碳酸氢钠2.94 克,氯化钾0.75 克。,术前23 小时服,速度:45 分钟,250ml。20-60 分钟内饮完3000ml。,排出清水为 止。,优点:方便,粘膜呈自然状态。,缺点:饮水量大,患者不愿意接受。,2.甘露醇,检查前2 小时服 20%甘露醇250ml,再服糖水 750-1000ml。,效果:同电解质液,但饮水量少,但可产氢气,高频电凝时易引起爆炸。易产生泡沫。,解决办法:用 二氧化碳和 NO2 等惰性气体置换。,3 硫酸镁,检查前2 小时 饮50%硫酸镁 50 60 ml,30分钟内 饮水 1000-1500毫升,术 前 用 药,1.解痉药,目的:抑制肠蠕动,解除痉挛。,药物:654-2 20mg,维k3 8 16mg,术前十分钟肌注。,2.镇静,镇痛剂:,安定 5 10 mg,杜冷丁 50 100 mg。,3.麻醉剂:,(1)全身麻醉剂:,(2)肛管麻醉剂:1%的卡因 棉球塞入肛管 2 3 分钟即可。,大肠镜操作要点,操作特点,1.将一个长的,可弯曲的,镜身前端可,变换方向的镜子。,2.插入一个长的,可弯曲的肠腔内。,3.肠管有弹性,可以移动,移动方向无,法预测。,4.操作手法和具体过程及细节不可预,测。,操 作 要 点,1.镜身拉直 最佳之策,镜身不成襻,调节角度钮,镜头前端作出迅速反应。,(见图),2.暂时退镜 非常重要,进镜有阻力或不通畅,可暂时退出,名言:只有白痴才一往无前地进镜。,3.镜身拉直时旋转镜身,,可改变前进方,向。特别适用于结肠转弯处。,4.旋转镜身,,同时,使镜身,前端有一定,角度,,旋转镜身改变前进方向的前提,是:上,下角度钮调至一定角度。,5.上、下角度钮调至极限时,其他 角度钮失去作用。,6.角度钮调至极限时,内镜无法沿肠腔滑行。,7.镜前端有阻力时,调节角度钮失去作用。,8.旋转镜身可解襻亦可结襻。,大肠镜操作手法,单人法,左手调节角度钮,右手持镜,插入,旋转或退镜。,持镜距肛门15 30厘米为宜。,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夹持镜身。,大肠镜操作的具体要求,握镜手法和手指分工,左手手指分工,食指 给水,给气及吸引阀。,拇指、中指上下角度钮的调节,中指负责固定。,无名指、小指掌握操作部。,目标20 秒内 调节上下角度钮5次。,镜身的控制,进镜前 确认镜身及各部无扭曲。,单人操作,持镜身的手势:右手拇指和食指,不是整个手掌。,右手负责:旋转镜身,进镜,退镜。,体会:进镜是否有阻力,有,不直,成襻。,单人操作的基本技术,一、操作的基本姿势,1病人左侧卧位,医生站在其身后,,2左手与胸平行,右手距肛门2030cm,用拇指与食指握镜。,(见图),二、缩短肠管与取直镜身,镜身呈直线状态,缩短肠管是顺利插入的基本要领,,让肠管缩短后再插入内镜,重要的是随时随地的拉回内镜,,结肠弯曲的消除:,气体要少,退镜操作,保持镜身呈直线状态,,三、内镜的自由感,右手的动作准确地传递到内镜前端的感觉,说明镜身呈直线状态,,还可使用蛇行滑行技术,保持自由感尤为重要。,四、,jiggling技术,轻微地前后移动来确定内镜的自由感,,Jiggling技术快速往返进退内镜,,操作要领:,1内镜退回数厘米,消除肠管过度伸展,,2前后迅速移动内镜,使肠管收缩套叠在取直的镜身上,,3抽出过多的气体,使肠管恢复柔软。,五、回转复位,向右旋转180度,向左180度,可复盖360度范围,,旋转和角度操作相配合,再大的弯也能通过,,要注意:,旋转后要立刻转回一些。,六、右手握持内镜距离适当,保持在距肛门2030cm,单人操作法的插入技巧,一、保持适当距离,肠壁与内镜前端之间的距离十分重要,适当的距离是插入的先决条件,,如乙状肠有急峻的弯曲度:吸气、手法、改变体位,,过量注气:肠管扩张、伸长、变硬、弯角变(更)锐。,二、旋转镜身与角度的协调操作,调角度钮内镜前端向上或向下,再旋转镜身,前端便可以左右转动,,(见图),1乙状结肠:向上打角度、向右转镜身、稍向后拉,,2从脾曲横结肠:因肠腔位于左侧,向上调角度,向左转镜身,稍后拉,,3旋转度与角度关系:,左侧卧位(1)不旋转镜身,向上打角度,前端转向患者右侧,,(2)向右侧转,经腹壁侧转向左侧,,(3)向左旋转,从背部转向左侧,,(4)直乙移行部:肠道走势,从直肠转到背部再通向左侧。,插入手法:,从中间状态向上打角度,并向左旋转90度(便进入直乙移行部),再向左转90度(插入乙状结肠),,三、吸引,吸引减少肠腔的气体,肠管向肛侧收缩,形成相对插入。,(见图),通过吸气可以使锐角变为钝角,,四、变换体位与手法推压,变换体位利用重力改变肠管的走向,,一般规律:,1到达脾曲之前左侧卧位,,2脾曲至横结肠中央右侧卧位,,3横结肠中央至升结肠末端左侧卧位,,4升结肠末端至盲肠左侧或仰卧位。,必要时,在相应部位手法推压。,大肠不同部位的通过方法,一、直乙移行部位的通过方法,调角度向上,左旋转镜身,可约过皱襞,右侧见的第二个皱襞,再向右旋转便进入乙状结肠,,必要时改为仰卧位或滑镜,,二 乙状结肠、乙绛移行部的通过方法与技巧,1 回转穿行技术:,(见图),用角度操作,旋镜,和抽吸法通过弯曲明显的部位,下一皱襞通常位于相反的方向,立即调角度和旋镜操作,越过皱襞部分,称为回转穿行技术。同时注意调节气量。,2右旋短缩技术:,(见图),一边退拉内镜,一边右旋内镜,使乙状结肠几乎不伸展的状态下达到乙降移行部,顺利插入降结肠。,通过乙状结肠后,60结襻,通过右旋镜身及向后退镜,可消除结襻并取直镜身。乙状结肠通过有三种类型。,(见图),乙状结肠和降结肠,乙状结肠:伸展 为40-70cm,缩短 3035厘米。,进镜:先观察乙状结肠,因被充分伸展。,退镜:皱襞重迭,遮盖小的病变。,走行方向:,直肠乙状结肠 向腹壁前方。,乙状降结肠 向腹壁侧方。,困难点:乙降交界处,(1)从移动肠管向固定肠管,可移动,(2)乙 降交界处 角度较锐。,通过乙降交界处要点,1.要多吸气少吸液:吸气使肠管缩短,吸液浪费时间。,2.尽可能少注气:过量气体,肠管变长,柔韧变差,病人痛苦。,3.看不到管腔退镜。,4.尽可能不用左右角度调节旋钮。,利用旋转和回旋手法:,是单人操作 必须掌握的技巧和手法 有三种方法。,(1)在镜身和镜头均拉直的情况下旋转:,反应最敏感,。,(2)镜身拉直,但镜头呈一定角度时旋转镜身:,改变方向,。,(3)当镜身成襻时,旋转镜身可以,改变襻,的位置,大小和形态。,降 结 肠,通过降结肠时会感到较为轻松,感到肠管较直。,如遇困难:可变换体位,或顺钟向旋镜身。,脾曲通过方法,脾曲:,自降结肠向腹腔中部及前方行,,特点:,位置变异较大。,到达脾曲标志着大肠镜操作完成一半。,如果镜身在脾曲处完全拉直,镜身长度为50cm,(称为50准则。)剩下的仅需l2分钟即可完成。,通过脾曲操作要点,1.确保镜身拉直,,使角度钮调节,进镜及退镜十分自如。,2.避免将镜头过度成角,:如将镜头角度钮调至最大限度,往往使镜头无法继续前进。,3.不要使肠腔内充气过多,:气少时脾曲缩短,提高其顺应性,使操作较为容易。,4按压乙状结肠部位,:脾曲遇到阻力乙状结肠形成襻,使进镜困难。按压乙状肠部位,防止形成襻。,(见图),5应用顺时针旋转手法,:只有当镜身处于拉直的状态旋转镜身才有效。,6进镜 但速度要慢,:缓慢,匀速地稍用力插入使镜头逐渐滑行至横结肠是顺利越过脾曲的关键。还需不断吸气。,7如果上述手法均失败,退至乙状结肠以下重新插入,。如反复23次仍不成功,可考虑下述处置:,(1)变换体位:,左侧卧位时横结肠下坠,使脾曲角度变锐。可改为右侧卧位、或平卧位使脾曲角度变钝。通过脾曲后再回到左侧卧位。,(2)使镜身“硬度增强”,:使用外套管,或内导丝。,大多数到达脾曲时,常在乙状结肠形成襻曲,再推内镜也不能进镜,,到达脾曲的长度应为40cm,如在60cm左右时,说明直线化不充分,乙状结肠有襻,,解决方法,:吸气,吸住右侧内腔,并立即左旋内镜,,有襻的判断方法,:内镜长度,自由感。,横结肠通过法,横结肠:,其长度变异较大,女性较长,操作困难中70为女性。,横结肠下垂:,横结肠中部常有相当锐角的转弯,当内镜遇到阻力,易导致乙状结肠形成襻。,解决办法:,(1)反复的进镜和退镜。,(2)按压腹部:左下腹乙状肠,左季肋下横结肠。,(3)改变体位:平卧、右侧、俯卧位。,(4)到达肝曲时,以左旋转镜身为主,。,肝 曲 通 过 法,肝曲可通过“兰斑”来确认,,最令人沮丧:看到肝曲,无法到达。,解决办法:,1从远处判定肝曲走行方向。,2吸除肝曲的气体。,3判定角度方向,沿肝曲弧度滑行。,4后退3050cm,将镜身拉直。,5看到升结肠吸除肠腔内气体。,到达肝曲后,最重要的是:吸气和退镜,多数通过调角度向上并右旋镜身,可以进入升结肠。,如再无法进入,按压腹部,部位:脐部或从脐部向剑突、肋弓方向推顶,,到肝曲距离为5560cm,如超过,应考虑:,(1)横结肠结袢,(2)乙状结肠结袢,(3)两处都结袢,所以两处都要防袢。,升结肠和回盲部,如只一步不能到达盲肠,尽量吸气可达盲肠,,或按压腹部,,或从仰卧位改为左侧位。,进 入 回 肠,要领有三:,(1)拉直镜身(距肛门70m左右),,(2)看清瓣口,对准进镜,,(3)看不清瓣口,调头端90度,从阑尾口贴着肠壁退向回盲瓣中部,往往可以跻进瓣口。,请听下回分解,操作注意事项,1.送气和吸引,应始终送气不过量,过量会使肠过度扩张,使弯曲部形成锐角,,操作不顺利时,多用吸气和退镜,或按压腹部和变换体位,,2.旋转和角度的协调操作,右手旋转、进退内镜与左手的角度操作之间的协调非常重要,,通过乙降移行部时,右旋内镜的同时缩短肠管,,但不可过分右旋,以免偏离肠管轴。,3.肠缩短操作,肠镜的退镜操作十分重要,正确的做法是:向后退镜的同时缩短肠管,,如果只是向前插镜,形成弯曲和袢曲。,4.推进操作的位置确认,初学者,对推进的时机和肠管内阻力程度的判断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先拟定插入的极限长度,如乙降移行部不要超过50cm,5.请高级医生接替操作的时机,当操作者觉得难以进行之际,请高级医生接替,并学习正确的处理方法,,如检查时间超过十分钟,请高级医生接替,并找出原因。,插镜的基本原则,1少充气,充气过多,肠管增粗、伸长而且变得僵硬,移动度减小,形成更锐的弯角及折叠,加大了进镜的难度。,故应使肠腔保持最小的充气量,使肠腔柔软缩短,弯角呈钝角。,2循腔进镜结合滑镜,循腔进镜最安全,但乙状结肠,横结肠纡曲,而需采用滑镜。,3去弯取直结合结圈,借助手法或器械使镜身取直,需取直的肠管为乙状结肠及横结肠。,4急弯变慢弯,锐角变钝角,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必须掌握的基本功,1找腔,必须认识肠腔的特点及走向,找腔的要点:进进退退、注气调钮、旋转镜身。,2跟腔,准确地跟腔,一是为了不失插镜的时机,二是为了加快进镜的速度,,要熟练辨认肠腔的方向,迅速的调节角度钮及旋转镜身。,3滑进,在不见肠腔的情况下镜头贴在肠壁上滑向深部肠腔。但要见肠粘膜滑动,而手中阻力不大。有一定危险性。,4定位,(1)脾曲:半数病员可见片状蓝斑。,(2)横结肠:见倒立深三角形皱襞的肠腔。,()肝曲:见斜坡肠腔或囊状盲腔,粘膜下可见片状蓝斑。,()升结肠:三角形皱襞较横结肠更明显。,()盲肠:可见回盲瓣与阑尾开口,右下腹可见亮光团。,()根据进镜深度在取直镜身时,(a)肛门至直乙移行部约厘米,(b)降乙移行部厘米,(c)脾曲约厘米,(d)肝曲约厘米,(e)盲肠约厘米,5拉镜,目的:使肠管向手风琴箱样皱缩在镜身上。,操作要领:越过弯角,使镜头保持一定的角度,缓慢退出镜身,直到视野后退停止退镜。,6旋镜,除可改变方向外,还可增大镜身的强度。,7防襻,当镜身在乙状结肠及横结肠成襻时,需防襻,有滑管、硬钢丝及手法。,(1)手法防襻 简便易行,为首选。,尽可能拉直镜身、适当抽气、柔腹部柔软。,(,a)乙状结肠防襻:助手用手压脐左下方触及腹后壁。,(b)横结肠防襻:助手用力顶住横结肠下垂角。,8变换体位,左侧卧位是基本体位,如进镜困难需防襻则改为仰卧位,过脾曲常为右侧卧位,过肝曲则改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总之,插镜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模式,统一程序,,在熟练掌握基本功基础上灵活运用插镜的基本原则。,结肠镜下几种形态的诊断与鉴别识断,隆起性病变,由大肠粘膜、粘膜下和肠外肿块压迫引起,在钡灌肠为充盈缺损。,一、肠外肿块压迫,并非大肠疾患,是盆腔肿瘤所致,所以以乙状结肠多见。,特点,()体积较大。,()隆起肿块的始终部不明显,与同围粘膜无明显界线。,()表面光滑,色彩与邻近粘膜相同。,()隆起的半月皱襞变浅或消失,在肠蠕动时不随肠腔活动而活动。,粘膜下肿块,在疾患中较少见,系由脂肪瘤、平滑肌瘤、类癌和气囊病引起。,与粘膜隆起病变比较:,()均呈半球形无蒂息肉样肿块。,()表面光滑。,()色彩依据病变性质而定。,为明确病理性质,需深取材活检,方法:,()同一部位多次活检,()用椭园形活检,()用热活检钳,()用双腔内镜活检,粘膜肿块,可由假息肉、腺瘤和癌引起。,假息肉系炎症性疾病引起。,()开始由粘膜溃疡围绕,形成始终部不明显的扁平弧立的,残存粘膜小岛,。,()由于水肿、纤维组织增生、溃疡愈合,使隆起明显,呈半球形或指样,无蒂突起,()体积较小,周围粘膜萎缩,往往呈多发性。,()少数可继续生长,使体积变大,并有蒂形成。,假息肉原来被认为是癌前期病变,近年来否认了这种看法,它的处理与腺瘤和癌是绝然不同的。,()一般假息肉无需摘除,尤其周围粘膜有活动性炎症时,电凝摘除后引起残端迁延不愈,造成持续出血。除非并发严重出血,才通过镜下处理。,()体积大于1.0cm,色彩与周围粘膜不同,有自发和接触出血,组织变脆,形态不规则者,应怀疑是腺瘤和癌,则需多活检后作息肉摘除,并取完整组织做病理,。,狭窄性病变,原因:,炎症性病变、肿瘤。,病理基础:,肠壁的水肿、痉挛、肌肉过度萎缩、纤维化和癌症。,一、检查注意点:,如有肠梗阻注意以下几点:,()肠道准备,延长流汁时间,不服泻剂,以 免诱发急性肠梗阻。,()可适当用解痉剂。,()器械选择:有条件用小儿肠镜,尽量通过狭窄部位。,()对不能通过狭窄者,应多用细胞刷。,二、窥视下鉴别:,主要是良性狭窄和恶性狭窄,良性狭窄:,是痉挛、肌肉过度萎缩、纤维化。,纤维化:,狭窄短,类似指蹼样、肠壁柔软、往往伴浅溃疡。,恶性狭窄:,()用活检钳加压,肠壁质硬,,()边缘突然徒峭伴砂粒样改变,,()组织变脆、容易自然和接触出血,,()肠镜不能通过者。,要在狭窄中心和边缘取组织或细胞学检查。,溃疡样改变,引起大肠溃疡的原因很多,可分为:感染和非感染、炎症性和恶性肿瘤性疾病。,最多见溃病性结肠炎、大肠癌。,一、良恶性溃疡的鉴别,一、良恶性溃疡的鉴别,恶性溃疡 良性溃疡,数目 单发多见 多发多见,大小 2cm 2cm的宽基息肉,尤其易恶变的绒毛腺瘤,5恶性息肉,近年来主张,不论息肉良恶性,凡适于切除者先行切除,做全瘤活检,,如为恶性,再根据浸润范围、分化程度、腺瘤性质、大小等,再决定是否做根治手术或定期随访。,(二)适应证,1带蒂(包括亚蒂)息肉,,2直径2cm的宽蒂息肉,用圈套器能够套住者。,无蒂息肉可用微波、APC、电凝器等。,(三)凝切法,1圈套凝切法,()常规操作法,套住后,助手轻轻收缩圈套,细蒂勿勒得过深,以防机械切割。,如息肉变暗紫,.说明圈套己勒紧。,使镜头与息肉保持2cm以上。,电凝调至3,电切为2cm,先踏电凝后踏电切,每次秒。,()各种息肉圈套法,A长蒂息肉,套住头蒂交界处,使头部脱离肠壁,,如不能悬于肠腔时,可用密切接触法。可避免肠壁灼伤。,B短蒂息肉,切割部在头蒂交界处,圈套后提拉形成天幕状再切割。,C亚蒂息肉:,同B,但一定要拉成天幕状。,D扁平息肉,用微波、热活检钳、APC等。,亚蒂电凝切除,其基部不应超过.cm,如超过应分次切除。,()息肉切除后,A观察残蒂及周围粘膜:,有无渗血及滴血,有的话,用1:1万肾上腺素注射或用去甲肾上腺素喷洒或用电凝止血。,B收集息肉:,用网篮收集。,术 后 处 理,息肉切除后,残蒂断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于2周内愈合,,一个月,左右长平,常不留痕迹。如创面大可发生,迟发性出血,,最长可在13天后大出血。,术后穿孔:,因凝切时,损伤及肠壁肌层及奖膜层,肠腔内压大时可穿孔。,常做以下处理:,退镜过程中尽量抽肠内积气。,切除较大息肉最好留院观察。,术后给少渣半流饮食天,保持大便通畅,可给缓泻剂。,术后应卧床休息天,应少活动。,高血压者降压至正常。,(二)术后随访,非肿瘤性息肉:,如增生性息肉及炎性息肉,因无恶变潜在,故切除己治愈,一般年复查一次。,肿瘤,:,切除后全瘤活检证明无恶变者亇月后第一次复查,年做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一次。,止 血 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具体措施:,()表面药物喷洒法、()局部注射法、()温度止血法。,一、表面药物喷洒法,适用于:出血量少、速度慢、弥漫性渗血为主的病变。,(一)医用粘合剂、(二)凝血酶、,(三)收敛剂 Monsells液(高价铁溶液)使用原液ml,对准出血处喷洒。适用局灶出血量少。但会引起肠痉挛,引起剧烈腹痛。也可用蒸馏水稀释成了3%溶液100ml,做弥漫性喷撒,适用于弥漫性渗血,腹痛反应少。,(四)血管收缩剂 去甲mg,对弥漫性渗血有效。,二、局部注射法,用内镜注射针,刺入局部粘膜或粘膜下层,注入药物达到止血目的。常用药物:,1硬化剂:,鱼肝油酸钠,,方法:在出血周围多处穿刺,每点ml,总量可达30ml。,肾上腺素溶液:,1:1万浓度,在病灶周围,注射针,每针约2ml。,三、温度止血法,1电凝法:,用高频电流在组织产生热效应,使蛋白凝固而止血。,除了结肠静脉曲张出血为禁忌外,其他局灶性出血都适用。为较广泛的止血方法。,方法:,先清除血凝块,选择适当的电流强度,一般调至电极和粘膜面能产生火花有白烟雾为佳。,撤去电极再停止通电,,可防止烧灼后电极与粘膜粘着,撤去时撕脱焦痂引起再出血。,光凝止血法(激光),激光是单色连续性光波,聚集后形成高密度光束。照射在组织表面,光子被吸收转变为热能而达凝固止血。,电热止血法,是将加热的金属探头,加压于出面使组织凝固而达止血。无电流通过人体,较安全。组织损伤小,深度浅,修复快。缺点压力大小难掌握。,微波凝固止血,通过同轴电缆传送到末端电极,产生热能,使组织发生凝固坏死而止血。一次范围3mm,止血血管,静脉为3mm,动脉为2mm。优点:凝固的范围能精确控制,不易发生穿孔。,冷冻止血法,(1)冰水灌洗:,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而达止血,但作用往往短暂。,(,2)液氮:,利用其快速低温,使局部产生缺血性梗塞、凝固坏死而达止血目的。方法:用液氮冷却金属探头,冷到一80度,探头与粘膜面接触而止血。,四、其他,1机械止血法:,用金属夹直接夹住出血部位,适用于动脉出血,对弥漫性渗血无效。,化学烧灼法:,用硝酸银的活检钳,涂于出血创面,作用机理是化学物使组织蛋白产生广泛凝固坏死而达止血目的。,(见图),小肠镜检查,方法,:推进法、探条法、肠带诱导法、术中小肠镜、母子式小肠镜、放大小肠镜。,一、推进式小肠镜检查法,为胃镜的延长,进入胃内少注气,要注射654-2 10mg,减少小肠蠕动,到达屈氏韧带是困难环节,应熟练采用拉法。,观察方法:,边退镜边观察,据统计推进型小肠镜通过屈氏韧带为。对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最有诊断值。,优点:,检查时间短,不超过3040分钟。,可用于治疗:息肉切除、止血,放鼻饲管。,缺点:,痛苦大,只能达屈氏韧带下60cm。,二、探条式小肠镜检查法,长度约3m,有二个管道,一个注气,一个充盈内镜头端的气囊。,操作方法:,吞下镜头,至十二指肠后用水充盈气囊,利用肠蠕动带动内镜前进。,也有人将磁性液体注入囊内,再在体外用强磁场推动肠镜。,优点:,镜身细而柔软,痛苦小而安全。,可达空肠下段甚至回肠。,缺点:,时间长,不能活检,无转角装置,,一旦退镜不能再前进,仅能观察5070的肠粘膜。,新型号,有活检孔道 及转角钮。,三、肠带诱导式小肠镜检查法,将聚乙烯塑料管(长7m、外径1.9mm,末端连水囊)经口送入胃内,进入十二指肠后,向囊内注水,次日上午从肛门排出,再将塑料管从活检孔道穿出。,小肠镜送入胃内,再牵引塑料管,约十分钟可达回肠末端,退出塑料管,边退镜,边观察并活检,需用麻醉剂。,优点:,可观察全部小肠。,缺点:,排出肠带要24小时,痛苦大。,应注意避免小肠挫伤以穿孔。用的较少。,四、术中小肠镜检查法,可从小肠切口进镜。,谢谢大家,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克罗恩病,伪膜性肠炎,伪膜性肠炎,缺血性肠炎,缺血性肠炎,淋巴管瘤,放射性肠炎,上肠系膜静脉闭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