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对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舞者身体美学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229417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舞者身体美学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舞者身体美学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舞者身体美学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8文艺天地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周莉亚和韩真两位导演联合创作的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宋代山水画作千里江山图,将身体作为艺术情感表达的主体。舞蹈作品呈现的是身体景观,属于直观视觉表演,舞蹈作品承载着创作者所寄托的情感价值表达和特定的时代内涵,是精神艺术与物质身体有机结合的完美呈现。舞者通过身体的律动讲述故事背景,因此,若想深入了解舞蹈作品蕴含的精神文化,应深刻解读舞蹈中舞者身体动作,解读传统文化,开辟传承传统文化新路径。最早提出“身体美学”概念的是美国人文学家查理德舒斯特曼,其认为“身体美学接受实用主义的以身体为艺术创造与欣赏核心的主张,并以此为出发点,探索并强调身体 有生命、有感知能力、有目的性

2、的身体 是所有知觉不可或缺的工具”。强调在实践中探究身体的美学特质。人是身体美学的核心,是表达的主体,也是审美的主体。美的感受是实际观感与脑海想象的统一体,是观感、情感甚至心灵感受的结合。与此同时,社会中的个体是“观者”和“被观者”的矛盾结合。观者在产生审美时,将达成主客体合一的状态。作为舞者身体处于“被观看”状态,在其他观者的时空内,将形成美学形象,带来不同的美学感知体验。一、直观享受舞者身体艺术美感蔡仪在撰写的新美学一书中表示:“美学的全领域的三个方面,美的存在、美的认识和美的创造。三者的相互关系,第一是美的存在 客观的美,第二是美的认识美感,第三是美的创造艺术。”观众的审美感受普遍停留在

3、第一阶段,最直观地表达美感,能够让大众所接受,为后续美学的感受及情感的体验做好铺垫。对于只此青绿作品,舞蹈创作重视舞者身体的线条美感,为观者带来视觉美感。当舞蹈作品的神形、身心具在,且融合交汇时,便产生了艺术,身体的原始形态塑造具象化的美学形象。(一)客观视觉美相较人为美老子更加推崇自然美,道教更是强调道的至高至简,古人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宏观定位的诠释方式较为朴素。只此青绿在设计时,契合古人思想,强调以“简”为核心,采用最简单的方式将复杂的叙事内容传递给观众,在呈现时作品进行留白处理,让观者感受宋代的简约之美,演出全程以简字为核心。宋代崇尚人文气韵,审美普遍倾向于清瘦文人形象,在选择舞蹈演

4、员时,强调选择身材纤细的演员。千里江山图画作的主色调为青、绿两种颜色,因此,在设计服饰时主要使用的也是这两种颜色,色彩搭配简约大气。结合演员身形,将宋代崇尚的清瘦美感完美呈现。与此同时,设计的舞蹈动作是吸引观众的又一重点内容,舞者间相互配合拟丘壑之叠嶂,呈起伏不定之姿。当舞者下垂双袖时,有如山间瀑布一般,营造山灵水秀的氛围感。舞者缓缓转身仿佛远山茫茫,快速变换队形将画卷徐徐展开,群山缓缓显现。随着音乐变换动作,时而若流水延绵,时而若山峦起伏,对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舞者身体美学的研究陈红娟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摘要:2022 年春晚节目只此青绿一经放送,便引起热烈反响,许多观众将其转发至各大网络

5、社交媒体,霎时间 只此青绿 成为爆款节目,深受广大粉丝观众的喜爱。此舞蹈节目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内核,只此青绿直观感受舞者身体美学的表达、深层感受舞者情感价值的释放、在传统文化中融入现代科技强化感官体验以此三个层面努力打破群众审美壁垒,在现代语境中加入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转型革新。关键词:只此青绿;身体美学;舞蹈诗剧作者简介:陈红娟(1982),女,汉族,河南鹤壁人,本科,高校讲师,研究方向:舞蹈。119文艺天地时而若画家泼墨。舞蹈设计无多余造作之处,舞者虽清瘦但力度不减,柔而不魅。(二)艺术气质美单单依靠舞者身体美学的表达,不能使观众理解作品的内涵。若想将美艺术化,理解作品的深层涵义,应

6、将客观能动性和实践上升至艺术美的高度,深层感受体会思想内核。将千里江山图进行拟人化处理,用舞者的身体表达自然山川,形成只此青绿的创作主题思想。将我国所推崇的物我统一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体现出来,表达对山水之美的敬畏。上述内容是我国文人学者在漫漫历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思想精髓。广大人民对祖国广袤土地、大好山河具备敬畏之情,我国自古以来便秉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水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舞蹈动作充分诠释宋代美学精神,随着时空的变化,以舞蹈形式将其传承。只此青绿前部分表演中,舞者演员眼睛保持垂眸状,动作的设计参照宋代女子形象。宋代崇尚内敛,舞步步幅较小。服装的下摆为收紧款是为了适合动作幅度,限

7、制移动距离,袖子为宽口长袖,随舞蹈舞动增加动作的力量感。舞步与服装的设计完全契合宋代的时代特征,具备浓重的时代特性,将作品上升至艺术审美的高度。二、深层感受舞者情感价值释放舞者身体表达舞蹈作品的内涵价值,显意地传递作品的价值观并产生情感认同,引领观众感受文化的内核深层次的艺术创作追求。中国画作沉积我国数千年的文化、思想养分,是我国人民独特的表征,对我国文化影响深远。中国画作的写意思想受不同时代的影响,持续发生改变,不断融入时代特征并进行新颖、独特的创新,据此,写意思想得到不断的延续发展。中国画是我国文化瑰宝,倘若不具备相关知识的储备,在解读画作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时具有一定的难度。采取舞蹈的形式将

8、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进行创新融合,以大众所能感知的方式表达传统文化的内容,让高深的文化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情感和价值是文化作品的核心,只此青绿所呈现的舞蹈影像充分表达了画作的意境,由舞者运用身体讲述,具有强烈的情感和价值倾向性。(一)叙事结构美只此青绿创新叙事结构。传统舞剧在开展创作时普遍借助故事文本构筑情节,在情节之上编排舞蹈动作,将故事情节弱化,采取复杂多维的视角构建作品,强调将突出舞蹈诗剧中的“诗”韵。在创作只此青绿作品时,将千里江山图进行解构,形成多个叙事小节,在不同空间内形成不同的主体,作品强调层次性,将千里江山图的价值多维分解,借助舞者的眼神和动作将 千里江山图 的价值内核传递。

9、只此青绿采用再现空间并回溯时间的方式,将诗、舞、画完美融合呈现,将文字、画像和舞者身体融合穿插,借助不同的叙述形式,传递画作表达的国家情怀,用肢体和背景诗剧帮助观众理解画作的内涵,在节目尾声,画作升腾而起,与演员姿态相呼应,人与画仿佛融为一体,视觉观感形成高潮。在编排舞蹈时,借助舞蹈将绘画过程有感情地体现,在“入画”阶段,视角的主体为少年王希孟,以其视角将绘画过程整体呈现,少年的动作及表情在不断变化,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跨时空与王希孟进行对话,将情感融汇至情境中,将情境与思想有机结合,强化作品的代入感。在只此青绿作品中观众能够感受到王希孟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同,节目的爆火亦是观众对作品的价值认同。(

10、二)情感意象美心理学家立普斯认为“移情”是外物带来的精神快感,美感是获取快感,通过外物体会的美感为真实的美感。在其看来审美就是移情,在主客体间,情感移动实现主客合一,产生美感形成审美。只此青绿在满足观众视觉审美需求的同时,将深层次的移情审美演绎得炉火纯青。只此青绿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艺术精品,蕴含深刻的价值内涵,亦是致敬工匠精神的创新作品。作品原型千里江山图寓意我国山河大好,“青绿”的山河永驻的最佳代名词。将历史家国情怀和现代舞蹈作品进行跨时空融合交流,释放对大好河山的崇敬之情,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三、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交融在传统文化中有机结合现代科技,在保留“旧”文化的同

11、时,体现“新”价值,实现文化传承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强调在理解研读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转化、创新传统文化,进行适当的诠释,促使社会大众感知传统文化的精神真谛,形成浓厚的社会文化气息。120文艺天地(一)文化隐喻美人类发展早期语言尚未形成,人们借助身体隐喻并表达世间万物,逐渐产生璀璨的中华文明。古代文人在认识自然时,将无法言喻的山水拟人化处理,赋予山水所特有的情感和特征,用身体表达隐喻的事物。自古以来,描述山美水美的诗句有许多,比如“眼如秋水”形容女子

12、美丽容貌。将身体与山水相结合是撰写古诗的特色,通过写意的方式表达山河美景,千里江山图借助女子作为画作演绎的主体,奠定文化基础。只此青绿将诗文融入表演中,创新提出“舞蹈诗剧”概念,将诗舞结合,打破画作欣赏的文化壁垒。作品动作、服饰的设计与宋代文化相契合,舞者的选聘能够体现宋代的简约之气,契合宋代瘦而有力的审美倾向,文化氛围浓厚。作品中“青绿腰”成为文化符号,动作原名为“险峰”,模拟画作中料峭的山峦线条,观者一见“青绿腰”便能想起只此青绿作品,强化作品与观者的情感连接。身体在此间发挥中介作用,形成持久性符号,将文化内涵保存。(二)科技赋权美借助先进的科技力量,在实现共享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复兴传统文

13、化。伴随科技的发展改变从前文化被小众群体垄断的格局,将传统文化带入大众视野,提升群众艺术鉴赏能力,并拓宽文化传承的途径。借助科技传播文化,营造舞台历史氛围,将文化、科技与舞者身体相互交融,创造视觉奇观,为观者带来沉浸式的视听体验。创新诠释文化的方式,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文化体验,改变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固有认知。舞者在使用身体表达时间、空间的内容时具有一定的限制,借助科技设备,将舞者不能用身体表达的内容,以丰富舞台布设的方式,展示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大型舞蹈表演,人们很难捕捉作品的所有细节,借助机械设备采集人们容易遗漏的细节,延伸人们的感官体验,从各种视角观测并重组画面,形成具有冲击力的画面效果。场景调

14、度主要运用各项科技手段,随着音乐节奏及舞蹈情节的变化,相应地调整舞台灯光、转换镜头。现场观看与网络观看具有不同的视觉体验,网络播放的版本,在经过画面调整及视频剪辑后,拼接式呈现作品,强化动作的立体体验感。只此青绿在呈现“入画”情节时,多角度记录舞者身体动作,采取俯拍的方式,呈现舞者随圆一同转动的画面,在完美呈现舞台整体效果的基础上,传达天人合一的历史哲学思想。结语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舞蹈作品只此青绿,探讨的内容是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身体的独特性对传播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文化内容将逐渐被消耗,最后呈现的结果便是舞者用身体所承载的文化内容,既能有效缩短传输距离,又能够加深观者的传播记忆。在演绎过程中,舞者

15、身体既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又是传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深刻的情感精神价值,是实体与意境的双重表达。现代作品中融入科学技术,借助科技开展文化创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只此青绿恰好顺应时下文化复兴浪潮,借助国家振兴传统文化的东风,迎合现代观众审美需求,成为网络爆红节目,是传承传统文化节目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节目充分利用舞者身体元素,创新文化传承方式。文化传承工作应契合受众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时代特征适当调整工作形式,进而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参考文献:1康雯沁.论中国舞剧的意境营造和审美特征以只此青绿为例J.戏剧之家,2023(18):123-125.2楚小庆.以典型作品和典型形象反映时代风貌与美学特征千里江山图与舞剧只此青绿美学特征及叙事风格分析比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03):110-127+148.3高彦.艺术作品中的人民美学:从千里江山图到舞蹈诗剧只此青绿J.西部文艺研究,2023(02):207-211.4陈苗.舞台诗剧只此青绿的中国画意境美学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23,13(02):53-56+69.5王羲宁.舞绘江山 美盛古韵中国古典舞只此青绿审美意蕴探究J.尚舞,2023(07):72-74.6李思亿.跨越千载的舞绘画卷从艺术作品的逻辑层次赏析舞剧只此青绿J.剧作家,2023(02):138-1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