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中学下学期初三期中复习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zj****8 文档编号:12239988 上传时间:2025-09-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1.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中学下学期初三期中复习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5年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中学下学期初三期中复习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年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中学下学期初三期中复习生物试题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描述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吸收利用的气体分别是( ) A.二氧化碳和氧气 B.氧气和二氧化碳 C.氧气和氧气 D.氮气和氧气 3、经常可以看到园林工人给一些珍稀树种或古树“挂吊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茎的( ) A.分生组织 B.机械组织 C.筛管 D.导管 4、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能让所有的物质进出细胞 B.动物、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和细胞核 C.植物体的所有细胞都有叶绿体 D.烟草中的尼古丁存在于细胞液中 6、自然界中的生物具有多样性,如图为四种生物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与②相比,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③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核酸构成,只有在寄主活细胞内才能表现生命活性 C.四种生物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②和④在条件适宜时都可以进行出芽生殖 7、红豆杉是我国特有树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因其果实莹红似火、形状如豆而得名 B.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 C.属于裸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D.属于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 8、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分别是 A.杠杆、支点、动力 B.杠杆、动力、支点 C.动力、杠杆、支点 D.支点、杠杆、动力 9、当膈肌收缩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膈顶部上升 B.胸廓容积缩小 C.肺内气压增大 D.气体进入肺内 10、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大豆、玉米、海带、葫芦藓、肾蕨和马尾松六种植物的特点,按如图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其中②和⑥表示的植物分别是(  ) A.玉米和肾蕨 B.大豆和海带 C.马尾松和葫芦藓 D.肾蕨和海带 11、下列关于心脏和血管结构功能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心壁最厚的心腔是左心室 B.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回心脏的血管 C.房室瓣使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 D.动脉在身体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12、如图为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类人猿 B.依据已有证据,古人类学家推测,在①之前森林曾大量消失 C.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从②到③表示人类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 D.从③到⑦,除着装发生了变化之外,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产生了语言 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全部正确的组合是 ①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②从体型小到体型大 ③从简单到复杂 ④从低等到高等 ⑤从陆生到水生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 14、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以下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鹅的白毛和黄毛 B.羊的黑毛和短腿 C.菜豆的圆粒和高杆 D.兔子的白毛和猫的白毛 15、植物体进入一生成熟阶段的标志是(    ) A.胚芽的形成 B.开花和结实 C.开花 D.结果 16、下列动物与其形态结构特点对应正确的是(   ) A.涡虫——两侧对称,背腹扁平 B.水螅——辐射对称,体壁由三层细胞构成 C.蚯蚓——身体呈圆筒形,体表有角质层 D.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由体节组成 17、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甲处阻塞,最可能发生的是(  ) A.胰腺无法分泌胰液 B.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 C.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D.吸收氨基酸的功能下降 18、本世纪初,我国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使几万人被埋,但过很长时间之后,他们的遗体只有骨骼存在,其余部分都消失了,这主要是因为(  ) A.人类的不断清理    B.尸体被风干了 C.尸体被分解者分解 D.尸体自然风化消失 19、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与遗传物质无关 B.乌鸦将核桃扔在斑马线上让车碾碎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C.大山雀偶然打开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属于先天性行为 D.哺乳动物的吮吸反射属于先天性行为 20、一位同学设计了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该同学配置了下列不同浓度的酒精进行了实验,并记录下了不同酒精浓度中水蚤l0s内心跳的次数。 溶液浓度 清水 酒精浓度 1% 3% 5% 8% 10% 心跳次数 35 30 30 24 22 21 根据实验,可知水蚤的正常心率约为(  ) A.21 B.24 C.30 D.35 21、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1号 馒头碎屑+2mL唾液 37℃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号 馒头碎屑+2mL清水 37℃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________试管。 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 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________,2号________。本实验用37 ℃水溶,是因为________。 22、阅读以下材料,请用你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材料一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很多的病菌、病毒,我们之所以都能够健康的生活,与人体自身的免疫有关。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2月份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已经达到上万例。鉴于手足口病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多由EV71病毒为主,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求各地加强EV71灭活疫苗接种指导,提高疫苗的接种率。 材料二 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常识(如图一、图二所示),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可知,手足口病传染病具有_____和_____两大特点;EV71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_____。防疫部门给幼儿注射手足口病EV7I疫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_____;从免疫学的角度看“疫苗”属于_____。如果遇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打过“120”急救电话之后,应该马上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在施救过程中,图一中所示甲、乙二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应该是_____。遇到外伤出血患者需及时止血(如图二所示),若受伤部位C处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则加压或包扎的位点应在[_____]处。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蚂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大堤的牢固性,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因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生物蚂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A 【解析】 考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互为原料和产物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据此答题. 解答:解:光合作用公式: 呼吸作用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以上两个公式可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吸收利用的气体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 故正确选项为:A 点评:熟练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及其具有的意义,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就能轻松应对此类题目. 3、D 【解析】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由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物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 【详解】 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因此“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珍稀树种或古树的木质部中的导管内。故选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4、C 【解析】 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详解】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干旱的地方,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淡水生态系统由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和淡水生物组成。除了为人类提供饮水、灌溉和工业用水,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所以有“绿色水库”之称,故C符合题意;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的70%,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关键是要明确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功能。 5、D 【解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和液泡。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 【详解】 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使有用物质进入,有害物质不能进入,因此细胞膜能让所有的物质进出细胞,A错误;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所以动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错误;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比如叶表皮细胞和根细胞,因此植物体的所有细胞都有叶绿体,C错误;液泡内含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所有烟草中的尼古丁存在于细胞液中,D正确。 要熟记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异同点。 6、D 【解析】 分析图片可知:①是细菌、②是酵母菌、③是病毒,④是草履虫,据此解答。 【详解】 ①细菌与②真菌相比,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①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③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核酸构成,只有在寄主活细胞内才能表现生命活性,B正确;四种生物体内都不含叶绿体,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②酵母菌在条件适宜时可以进行出芽生殖,④草履虫的不能进行出芽生殖,D错误。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几种生物的结构特点。 7、C 【解析】 试题分析:红豆杉属于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具有发达的输导组织。用种子繁殖后代。 【考点定位】裸子植物的特征 8、A 【解析】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 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明确骨、关节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配合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9、D 【解析】 试题分析:吸气时:肋间肌、膈肌收缩→肋骨上举,横膈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胸腔内压力减小→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膈肌和肋间肌舒张→肋骨下降,横膈松驰,膈肌顶部上升→胸廓缩小,胸腔容积容积减小,胸腔内压力升高→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当膈肌收缩时,膈肌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胸腔内压力减小,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考点:呼气和吸气。 10、B 【解析】 试题分析:据分类索引结合题意可知,①是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里有一片子叶;②大豆生,是双子叶植物,种子里有两片子叶;③是马尾松,属于裸子植物,有种子,但种子是裸露的,无果皮包被着;④是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无种子,用孢子繁殖,有了根、茎、叶的分化;⑤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也无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无根,但有茎、叶的分化;⑥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无种子,用孢子繁殖,可见B正确。 考点:植物的分类。 11、D 【解析】 人的心脏在胸腔内两肺之间,心尖指向左下方。心脏的形状像个桃子,大小和本人的拳头差不多。心脏的结构如下: 人体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如表: 【详解】 由于心房只是把血液从心房压入心室,而心室需要把血液压入到全身,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是体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而右心室是肺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短,压力不需太大,所以,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要厚,与左心室相连的主动脉流动着动脉血。所以,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室壁最厚。A正确;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回心脏的血管叫静脉,B正确; 在心脏的四个腔中:由于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C正确; 毛细血管在身体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D错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管、心脏的特点和功能。 12、A 【解析】 人类进化的历程通常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 【详解】 A、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图①是人类的祖先森林古猿,A错误; B、人类的进化,由于气候变化,使森林地区逐渐稀疏和缩减,树丛间出现了空地,这就为森林古猿提供了到地面上活动的条件,逐渐由树栖生活向着地面陆栖生活过渡,所以①发展到②与环境变化有关,B正确; C、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从②到③表示人类开始使用简单工具,C正确; D、从③到⑦现在的人类,着装发生了变化,语言也产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D正确。 本题考察人类起源相关的内容。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13、A 【解析】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据此作答。 【详解】 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生物进化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A正确。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14、A 【解析】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详解】 A、鹅的白毛和鹅的黄毛,是鹅毛的颜色,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正确。 B、羊的黑毛和短腿,是羊的毛色和腿的长短,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如羊的黑毛与白毛,或羊的卷毛与直毛都是相对性状,错误。 C、菜豆的圆粒和豌豆的高杆,是菜豆粒的形状和茎的高矮,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如菜豆的圆粒与长粒,是相对性状,错误。 D、兔的白毛和猫的白毛是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如兔的白毛和黑毛,或猫的白毛和黑毛都是相对性状,错误。 故选:A。 掌握相对性状的概念是本题解题关键。 15、B 【解析】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经历了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 【详解】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经历了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开花和结果标志着植物体进入一生的成熟阶段。B正确。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经历的过程是关键。 16、A 【解析】 考点:生物的基本常识。 分析: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循环系统由口、咽、肠组成,无肛门; 腔肠动物的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 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 线形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细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有假体腔,据此解答。 解答: A、涡虫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A正确; B、水媳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外胚层构成,这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它们的分泌的胶状物质,体内有消化腔,属于腔肠动物,B错误; C、身体呈长圆筒形,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体表有包裹着一层角质层的说法错误,C错误; D、线形动物门的动物身体通常身体细长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线形动物体表有角质层,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D错误; 故选A 【详解】 17、C 【解析】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所以老王体内的甲处(胆管)发生阻塞,胆汁将不能流入十二指肠,因此他的消化及吸收营养物质功能中,最可能发生的是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18、C 【解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其中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人死亡后,其遗体被分解者分解,故只剩下骨骼。 19、A 【解析】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的,A错误;乌鸦将核桃扔在斑马线上让车碾碎的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因此属于学习行为,B正确;大山雀偶然打开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C正确;哺乳动物的吮吸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先天性行为,D正确。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物行为的特点和获得途径。 20、D 【解析】 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慢。在清水中的水蚤心率是正常的。 【详解】 根据数据分析可知,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慢,即酒精浓度越高,水蚤心率越慢,甚至心跳停止,在清水中的水蚤心率是正常的,通过表格数据可知水蚤的正常心率是35次/10S。故选:D。 此题以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解答能力以及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21、1号 和2号 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消化了 淀粉没被消化 37℃消化酶消化能力最强 【解析】 此题以研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为出发点,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此题从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入手。 【详解】 (1)对照组是正常情况的,实验组是有变量的。上面实验中的实验试管1号试管,对照试管分2号试管。 (2)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1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分解了,因此滴加碘液后出现的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色。实验中1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2号试管中加入的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滴加碘液后变蓝。 (3)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消化了,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加入的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滴加碘液后变蓝 (4)酶起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37℃也就是说37℃时消化酶消化能力最强,所以本实验用37℃水温。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2、传染性 流行性 病原体 保护易感人群 抗原 先乙后甲 B 【解析】 (1)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 (2)动脉出血应该在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静脉出血应该在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3)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 【详解】 (1)传染病的特点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是一类能够引起人和动物发病的微生物。EV71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防疫部门给幼儿注射手足口病EV71疫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者,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手足口病患者康复后,体内有抵抗肠道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能专一性地消灭再次侵入的该类肠道病毒。患者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EV71病毒)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无效,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3)遇到有人晕倒等紧急情况,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图一所示的甲、乙两人施救的先后顺序是先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反复进行。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先乙后甲。 (4)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血色暗红,压力较小,血流缓慢,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送回心脏的血管,血液流动的方向是:血管→心脏,静脉出血应该在远心端进行压迫止血,故遇到外伤出血患者需及时止血(如图二所示),若受伤部位C处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则为静脉出血,加压或包扎的位点应在B处。 掌握人工呼吸止血等这种常用的急救措施,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