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网络教学训练题(二)生物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y****6 文档编号:12239682 上传时间:2025-09-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3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网络教学训练题(二)生物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网络教学训练题(二)生物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网络教学训练题(二)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为提高人口素质,国家对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如果家属被告知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应及早治疗,如果不治疗新生儿将罹患(  ) A.侏儒症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呆小症 D.巨人症 2、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仙人掌的叶变为叶刺 B.植物茂盛的地方空气湿度大 C.竹节虫的身体像竹枝 D.北极熊的体色是白色 3、下图为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 B.过程②、③表示细胞分裂 C.过程④表示细胞分化 D.过程④产生的新细胞功能相同 4、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装置、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装置分别是图中的() A.甲与乙、甲与丁 B.甲与丙、甲与乙 C.甲与丁、乙与丙 D.甲与乙、乙与丙 5、对如图中的①~④以及显微镜使用的相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 A.②没有细胞壁,①③④都有细胞壁 B.观察①②③时,可以滴加碘液使细胞核染色便于观察 C.在制作①②的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生理盐水 D.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目镜 6、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  ) A.人工选择 B.自然选择 C.上帝创造 D.外星移民 7、下列诗句或成语中,不包含生殖现象的是( )。 A.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8、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9、下列生物的繁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乳酸菌的分裂生殖 B.香菇的孢子生殖 C.油菜用种子繁殖 D.马铃薯的块茎发芽、生根 10、若探究镁元素是否为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最可行的方法是( ) A.测量正常叶片中镁元素的含量 B.检测根系对镁元素的吸收过程 C.分析影响镁元素吸收的环境条件 D.比较正常植株在完全营养液和缺镁的完全营养液中的生长状况 11、下列是用酸奶机制作酸奶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制作前用开水对酸奶机容器进行消毒②盖上容器盖和酸奶机盖,通电发酵6~8小时③量取一定量的牛奶(加热,温度不超过42℃)后与适量新鲜酸奶一起倒入酸奶机中,用勺子搅拌均匀 ④发酵后的酸奶放入冰箱保存8~12小时再食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 12、图1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2是气孔的两种状态,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a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如图1,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氧气含量最多的时间大约是b点对应的时间 C.如图1,bc段下降主要是由于部分气孔呈图2中的②状态造成的 D.图2中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化可能影响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13、人体三种血管中,管腔内血流速度最慢的是( ) A.主动脉 B.毛细血管 C.肺静脉 D.肺动脉 14、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视野、细胞的数量( ) A.小,亮,多 B.小,暗,少 C.大,暗,少 D.大,亮,多 15、下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肾单位 B.②通透性增加可导致血尿 C.③内流动的是血液 D.④为输尿管 16、爱护花草树木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树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A.非生物部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17、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与基因无关 B.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精子或卵细胞中 C.一对夫妇已经生了两个女孩,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明显大于50% D.受精作用完成后,孩子的性别就已经确定了 18、如图是植物的叶释放氧气的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下列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AB段植物的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B.B点时植物的叶不进行光合作用 C.CD段植物的叶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D.B点过后,植物的叶的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19、关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的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精子和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一致的 C.染色体数目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一定保持稳定 D.正常女性的肌肉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3对,而性染色体组成是XY 20、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野兔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雄鹰的视觉也越来越敏锐,该现象说明( ) A.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 B.自然选择在野兔和鹰的进化中没有发挥作用 C.一种生物的进化与周围生物没有关系 D.野兔和鹰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21、拥有“一江八溪”的南平,水资源位居福建省第一,境内湿地资源丰富。下表为南平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请分析回答问题: 生物 金鱼藻 水蚤 虾 小鱼 白鹭 食物来源 - 金鱼藻 金鱼藻、水蚤 金鱼藻、水蚤、虾 虾、小鱼 (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_______,虾属于生物部分的________。 与虾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的是________。表中生物可形成_______条食物链,写出最长的一条。_______ 22、2015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可寄生在人体内。除药物治疗外,世卫组织建议采取多种方法预防感染疟疾,包括在室内喷洒防虫剂、使用喷有防蚊虫剂的蚊帐。 材料二:研究人员将不同花色的青蒿进行交配,结果如表: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疟原虫是________者。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按蚊属于______;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喷洒防虫剂的措施属于__________。青蒿的花色白色和黄色是一对_________;根据表中第[_________]组可以判断花色的显隐性,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若控制显性花色的基因用A表示,控制隐性花色的基因用a表示,则第1组中亲代黄花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子代黄花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 参考答案 1、C 【解析】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如果人体缺碘,可能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过多导致甲状腺功能进。 【详解】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时会患侏儒症,A不符合题意;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成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B不符合题意;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而导致的,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因此,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应及早治疗,如果不治疗新生儿将罹患呆小症,C符合题意;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患巨人症,D不符合题意。 2、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能够适应,也能影响环境。仙人掌的叶变成刺,为的是适应干旱的环境,A不符合题意;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外散失水分,使得空气湿度大,从而增加了降雨量,是生物影响环境,B符合题意;竹节虫的身体像竹枝,是拟态,是为了保护自己,属于生物适应环境,C不符合题意;北极熊的体色是白色,为的是适应北极皑皑白雪,使得敌害不容易发现自己,属于生物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D 【解析】 图中①过程表示细胞由小到大,是细胞的生长,A正确;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多,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未发生变化。图中②③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B正确;过程④表示细胞分化,C正确;过程④表示细胞分化, 细胞的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D错误。 4、B 【解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由于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所以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光,其它条件都要相同如都有绿色植物。 【详解】 甲和丙可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植物,可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有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甲和乙可构成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光,探究的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正确。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5、D 【解析】 观图可知:①是植物细胞、②是动物细胞、③是酵母菌、④是细菌。 【详解】 ②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①植物细胞、③酵母菌和④细菌都有细胞壁,A正确;观察①②③时,可以滴加碘液使细胞核染色便于观察,B正确;在制作①②的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C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着物镜,避免压碎玻片,D错误。 正确使用显微镜是中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实验技能。严谨、规范的操作有利于提高实验效率,保护显微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B 【解析】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三个过程. 解:首先变异是不定方向的,是否有利要看这种变异是否适应环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的结果. 故选B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7、B 【解析】 生物的基本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等生物的基本特征。 【详解】 A.穿花蛱蝶深深见,是蝶类在采食花粉,属于觅食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生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现象,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故B符合题意。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有鸣囊,雄蛙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是青蛙的求偶行为,属于生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筑巢行为,属于生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生物的特征。 8、C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是因为生物体内存在着类似时钟的节律性,生物体通过它能够感受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并且调节本身生理活动的节律,这说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此题需要理解生物的特征。 9、C 【解析】 试题分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乳酸菌的分裂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繁殖,属于无性生殖。香菇的孢子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繁殖,属于无性生殖。油菜用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马铃薯块茎发芽生根,没有结构两性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 10、D 【解析】 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本实验中所要探究的问题是镁元素是否为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变量应该是镁。 【详解】 根据探究实验的要求,要探究植物生长是否需要镁元素,就要设置以是否含镁元素为变量的对照实验。选项A测量的是镁元素的含量,得到的是数量值;选项B测量根系对镁元素的吸收,侧重在吸收的多少,选项C分析影响镁元素吸收的环境条件,重点在环境的影响,ABC均未设置以镁元素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而选项D比较正常植株在完全营养液和缺镁的完全营养液中的生长状况,设置了以镁元素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符合探究实验的要求。故选D。 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11、B 【解析】 制作酸奶时要用到乳酸菌,制作酸奶的操作顺序依次是:①制作前用开水对酸奶机容器进行消毒;③量取一定量的牛奶(加热,温度不超过42 ℃)后与适量新鲜酸奶一起倒入酸奶机中,用勺子搅拌均匀;②盖上容器盖和酸奶机盖,通电发酵6~8小时;④发酵后的酸奶放入冰箱保存8~12小时再食用;。故正确的顺序是:①③②④。 12、B 【解析】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在一天中变化不大。 【详解】 A.据图1可知:a、d点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相等,表示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A正确。 B.图示d点,傍晚时分,由于持续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产生了氧气,所以d点积累的氧气最多,B错误。 C.如图1,bc段中植物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关闭部分气孔,光合作用强度也有所下降,所以bc段下降主要是由于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吸收减少,是由图2中的②状态造成的,C正确。 D.图2中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化,表示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可能影响水和无机盐的运输,D正确。 解题的关键应熟练掌握三大生理作用的概念及区别和联系,并注意识图。 13、B 【解析】分析: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 解答: 毛细血管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与其相适应,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 故选:B 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14、C 【解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 【详解】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大、视野暗、细胞的数量少。 故选C。 15、B 【解析】 试题分析:图示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所示1为肾小囊,2是肾动脉,3是集合管,4是肾小管,5是肾静脉。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 16、B 【解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因此,树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故选B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17、D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体细胞的内的染色体有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决定人的性别有关,性染色体上有DN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性别属于性状,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选项A不正确。性染色体存于体细胞中,精子或是卵细胞中只是体细胞中染色体的一半,选项B不正确。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X精子和Y精子,女性产的卵细胞是X 卵细胞1种,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机会是随机的,X卵细胞与X精子或是Y精子是随机的,比例是1:1,即各50%,选项C不正确。Y精子与X卵细胞结合形成XY基因的受精卵是男孩,X精子与X卵细胞结合形成的XX受精卵是女孩,受精作用完成后,孩子的性别就已确定,选项D正确。故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人类的性别决定,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 18、D 【解析】 该图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植物的叶释放氧气的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通过曲线可知光合作用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强,随后趋于稳定。根据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相互依存,过程相反。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因此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一定同时进行。据此解答。 【详解】 试题分析:AB段释放出的氧气量为负值,说明此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超过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即呼吸作用的强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强度,B点释放出的氧气量为0,说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等于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即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BC、CD段释放的氧气量为正值,说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少于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即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19、A 【解析】 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都要分开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详解】 A.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目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A正确。 B.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都要分开,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即精子和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一半,B错误。 C.正常情况下染色体数目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稳定,而先天性愚型患者的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47条,C错误。 D.正常女性的肌肉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3对,而性染色体组成是XX,D错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染色体的位置、组成和DNA的分子特点。 20、D 【解析】 可以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进行解答。 【详解】 哺乳动物的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生存压力对奔跑速度的选择,跑的慢的野兔就会被雄鹰吃掉,这样跑的快的野兔就被选择生存下来,他们的后代有跑的慢的,也有跑的快的个体,同样只有跑得快的个体生存下来,如此进化,就会越来越快,而对于雄鹰,同样的视觉也越来越敏锐,视觉不敏锐的雄鹰就不容易捕捉到野兔,就会被淘汰掉,这样,生存下来的雄鹰都是视觉敏锐快的,这样一代一代的进化,雄鹰的视觉也越来越敏锐。因此,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野兔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雄鹰的视觉也越来越敏锐,该现象说明野兔和鹰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对动物的运动的意义以及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 21、非生物部分 消费者 水蚤和小鱼(答全才给分) 6 金鱼藻→水蚤→虾→小鱼→白鹭 【解析】 (1)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2)生物间的关系:同种生物之间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有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 (3)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链锁关系。 【详解】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有: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因此虾属于生物部分的消费者。 (2) 不同种生物之间有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小鱼和虾都以金鱼藻为食是竞争关系,小鱼以虾为食是捕食关系。因此与虾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的是水蚤和小鱼。 (3)食物链是指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表中生物可形成6条食物链, 金鱼藻→水蚤→虾→小鱼→白鹭,金鱼藻→水蚤,金鱼藻→水蚤→虾,金鱼藻→水蚤→虾→小鱼,金鱼藻→虾→小鱼,金鱼藻→虾→小鱼→白鹭,其中最长的一条是:金鱼藻→水蚤→虾→小鱼→白鹭。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间的关系,食物链的书写。 22、消费 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 相对性状 1 黄花(或黄色) Aa和Aa 2 【解析】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 (1)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可寄生在人体内,所以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疟原虫是消费者。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材料一中,从传染病的传播来看,按蚊属于传播途径,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喷洒防虫剂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青蒿的花色白色和黄色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青蒿的花色白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表中第[1]组可以判断花色的显隐性,亲代均是黄花,而子代新出现了白花这种性状,因此黄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 (4)若控制显性花色的基因用A表示,隐性花色的基因用a表示。则第一组中亲代黄花的子代出现隐性性状白花(aa),白花的基因aa分别来自亲代黄花,故亲代黄花的基因一定是Aa、Aa,子代黄花的基因型有AA、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