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名校中考生物试题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二)含解析.doc

上传人:zj****8 文档编号:12238970 上传时间:2025-09-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7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名校中考生物试题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二)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5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名校中考生物试题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二)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名校中考生物试题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二)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1、已知人的棕眼和蓝眼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如图是一个家庭眼睛颜色的遗传谱系。推测2号、3号、4号的基因分别是(  ) A.DD、Dd、dd B.dd、Dd、Dd C.dd、DD、Dd D.Dd、Dd、Dd 2、深圳的国家基因库中,储存有不同生物的基因样本超过1000万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基因可以在亲子代之间传递 C.基因库中储存的基因都相同 D.建立基因库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3、下列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 ) A.呼出二氧化碳 B.排出汗液 C.排出粪便 D.排出尿液 4、回顾眼球结构,找出在功能上类似于显微镜光圈的那一项( ) A.角膜 B.晶状体 C.瞳孔 D.视网膜 5、以下诗句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蝉→螳螂→黄雀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形象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C.“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6、通过科学探究已知: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如果做出的假设是“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那么该探究活动设置的一组对照应该是( ) A.干燥和潮湿 B.明亮和黑暗 C.高温和低温 D.有氧和无氧 7、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说明变异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下列变异现象中,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 A.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患白化病的儿子 B.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个大质优 C.爱美女士手术后形成的高鼻梁 D.杂交水稻产生的高产性状 8、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C.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D.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9、据报道,有一只刚失去幼崽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就失去妈妈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宛如一家。对雌猫的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鲤鱼、青蛙、鳄鱼、麻雀、大熊猫共有的特点是(  ) A.卵生 B.用肺呼吸 C.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D.体温恒定 11、人的有耳垂和没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有耳垂是显性,没耳垂是隐性,有耳垂基因用B表示,没耳垂用b表示,如果父亲母亲基因都是Bb,则这对夫妇生出没耳垂孩子的可能性是(    ) A.0% B.25% C.75%      D.100% 1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黑毛和狗的白毛 B.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 C.豌豆的圆粒和黄粒 D.鹦鹉的羽毛的颜色 13、有关抗原和抗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使人体致病的外来物质都属于抗原 B.抗体是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C.一种抗体只针对特定的抗原发挥免疫作用 D.抗原被清除后,机体在一定的时间内仍具有针对该抗原的免疫能力 14、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下列关于诗中两种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具有相同的结构层次 C.都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 D.花与鸟分别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 15、图 为人体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处血液暗红,乙处血液鲜红 B.甲处的血液来自右心室 C.乙处血液将汇集到肺静脉 D.乙处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部位是右心房 16、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老马识途 B.小鸟育雏 C.蚕食桑叶 D.婴儿吮吸 17、秦汉时期我国的一部解释词语的著作《尔雅》记载了590多种动物和植物.在17世纪之前,人们一直试图回答动物和植物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直到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虎克发现了细胞.生物界,除了病毒,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一定知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都包括(   )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   D.细胞核、染色体、线粒体 18、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 A.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B.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C.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D.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19、如图是三种血管关系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血流速度最慢 B.②是物质交换场所 C.③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D.③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 20、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营寄生生活 B.能繁殖后代 C.有细胞壁 D.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1、如图为几种常见的生物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属于我国一级保护的哺乳动物是[______],其生殖发育方面的突出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2)刚出生的大熊猫就能迅速爬到母亲身上吮吸母乳得以生存,熊猫的这种行为是由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3)动物园里人工饲养的大熊猫能够按照训练师的指示,表演各种憨态可掬的动作,这种行为类型属于____________,这种行为是大熊猫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4)若把图中生物A、C、E归为一类,将B、D归为另一类,其分类依据是A、C、E细胞结构中没有______________,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5)图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代表字母)。 (6)图中C动物类群由多个个体构成,等级森严,分工协作,这种行为方式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认真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指出,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这是长生生物自2017年11月份被发现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规定后不到一年,再曝疫苗质量问题。这次疫苗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资料二 2018年8月13日、14日,云南省相继发生两次5.0级地震,地震发生之后,在政府的组织和救援者的帮助下,当地灾民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保护水源,食物煮熟后食用,消灭蚊虫,对患病者及时隔离治疗。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________制成的生物制品。从免疫角度看,接种的疫苗相当于________,这种免疫过程属于__________(选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给婴儿接种疫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构成传染病在灾区蔓延流行的三个环节分别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____________。上述资料提到的相关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护人员在救灾过程中,发现有鲜红的血液从一伤者大腿处一股一股地涌出,极有可能是________血管出血,因此医护人员立即在伤口的__________用止血带止血。 参考答案 1、B 【解析】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如图是一个家庭眼睛颜色的遗传谱系,图中第二代3、4的虹膜都是棕色,第三代6的虹膜是蓝色,表明蓝色是隐性性状,棕色是显性性状。“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则棕色是基因型是DD或Dd,蓝色的基因组成是dd。第二代3、4遗传给第三代6的蓝色虹膜(dd)的基因一定是d。因此,3、4的基因型均是Dd,遗传图解如图: 从图中可知,第一代中2的基因型是dd,故2号、3号、4号的基因分别是dd、Dd、Dd。 故B符合题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 2、C 【解析】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A正确;基因通过精子与卵细胞在亲子代之间传递,B正确;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所以基因库中储存的基因都不相同,C错误;建立基因库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 3、C 【解析】 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详解】 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所以C符合题意。 故选:C。 要注意排便和排遗的区别,排泄排出体外的是细胞代谢的终产物,排遗排出去的是食物残渣。 4、C 【解析】 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是光线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大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小的,相当于显微镜光圈;视网膜上分布有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 5、A 【解析】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详解】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该食物链中蝉取食树的汁液,而螳螂以蝉为食,黄雀又捕食螳螂,它们之间有吃与被吃的关系,中间用箭头连接起来就是一条食物链,树→蝉→螳螂→黄雀,食物链必须得有生产者,A错误。 B、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形象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B正确。 C、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草盛,草多了,吸收的水、无机盐、阳光就多、还竞争生存的空间,影响豆苗的生长,因此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C正确。 D、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D正确。 故选:A。 本题综合考查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及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熟记食物链的写法解答此题的关键。 6、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照实验的设计能力.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于实验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据此解答. 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在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的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湿度即水分,在设置对照实验时,除了有无水分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如阳光、温度、空气等都应该相同.该实验给鼠妇提供的两种环境是干燥和潮湿,这样就形成以水分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选项B的变量是光,选项C的变量是温度,选项D的变量是氧,可见,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7、C 【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 ABD、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白化病的儿子,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个大质优,杂交水稻产生的高产性状都是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是遗传的变异; C、爱美女士手术后形成的高鼻梁是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 故选C。 8、D 【解析】 根据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不同,动物比植物多系统这个结构。 【详解】 因为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不同,植物没有系统这个结构,所以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故选D。 考查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9、C 【解析】 这种哺育行为是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叫做先天性行为。 10、C 【解析】 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脊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详解】 A、鲤鱼、青蛙、鳄鱼、麻雀是卵生,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是胎生,A错误。 B、鲤鱼用鳃呼吸、青蛙用皮肤辅助肺呼吸、鳄鱼用肺呼吸、麻雀用气囊辅助肺呼吸、大熊猫用肺呼吸,B错误。 C、鲤鱼、青蛙、鳄鱼、麻雀、大熊猫共有的特点是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C正确。 D、只有麻雀和大熊猫的体温恒定,D错误。 故选:C。 动物的分类。 11、B 【解析】 有耳垂是显性,没耳垂是隐性,有耳垂基因用B表示,没耳垂用b表示,如果父亲母亲基因都是Bb,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如果父亲母亲基因都是Bb,则这对夫妇生出没耳垂孩子的可能性是25%。 12、A 【解析】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A.狗的黑毛和狗的白毛,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因此是相对性状,A正确;B、兔和猴是两种生物,因此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不是相对性状,B错误; C、豌豆的圆粒和黄粒,虽然是同种生物,但圆粒和黄粒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两种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鹦鹉的羽毛的颜色是在此指代不清楚,如果两只鹦鹉羽毛颜色相同,就不是相对性状,只有两只鹦鹉羽毛颜色不同时才是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A。 【详解】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13、A 【解析】 (1)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详解】 A、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结合,故A错误; B、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B正确; C、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而且一种抗体只能受相应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即一种抗体只能针对一种特定的抗原发挥作用,C正确; D、抗体被清除后,机体在一定的时间内具有针对该抗原的免疫能力,不同的抗体留存时间不一样,D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抗体和抗原。理解掌握抗体和抗原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B 【解析】 试题分析:杜鹃花与杜鹃鸟两种生物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A正确;鸟属于动物,动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杜鹃花是植物,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没有系统,B错误;杜鹃花与鸟都是生物,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属于生物的特征,C正确;杜鹃花是绿色开花植物,属于生产者;鸟是动物,属于消费者,D正确;。 考点: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 15、D 【解析】 根据血液流动方向可知,甲为肺动脉,其内流静脉血,血液暗红,乙处为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血液鲜红,A正确;甲处的血液从肺动脉流入,因此肺动脉的血液来自右心室,B正确;乙处血液将汇集到肺静脉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左心房,C正确;乙肺静脉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左心房,D错误。 16、A 【解析】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老马识途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A符合题意;小鸟育雏、蚕食桑叶、婴儿吮吸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CD不符合题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7、B 【解析】 动物、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 【详解】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和细胞核;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有的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结构,可见B符合题意。 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注意。 18、D 【解析】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详解】 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途径图中看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会利用血液循环图来分析解答问题。 19、B 【解析】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图示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详解】 ①是动脉,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最快,A错误;②是毛细血管,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 ,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物质交换场所, B正确;③是静脉,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是②毛细血管,C错误,③是静脉,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不是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错误。故选B。 掌握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 20、C 【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里面包裹的一小段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21、A胎生哺乳遗传物质学习行为叶绿体A、E社会行为 【解析】 A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B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C蜜蜂属于节肢动物,D肾蕨属于蕨类植物,E金鱼属于鱼类。 【详解】 (1)A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胎生哺乳,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哺乳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中国国宝”。 (2)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刚出生的大熊猫就能迅速爬到母亲身上吮吸母乳得以生存,熊猫的这种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3)动物园里人工饲养的大熊猫能够按照训练师的指示,表演各种憨态可掬的动作,是大熊猫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 (4)图中的ACE是动物,BD是植物.主要区别是动物细胞内不含细胞壁、叶绿体和大液泡。 (5)图中的ACE是动物,其中AE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6)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蜜蜂群中有蜂王、工蜂、雄蚁,它们各司其职,这种行为属于社群行为。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生物的特征。 22、病原体 抗原 特异性免疫 保护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 食物煮熟后食用 消灭蚊虫 动脉 近心端 【解析】 (1)接种疫苗能够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原因是,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这种免疫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2)构成传染病在灾区蔓延流行的三个环节分别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上述资料提到的相关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食物煮熟后食用、消灭蚊虫。 (4)动脉是指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动脉出血的特点,血液鲜红、血流速度快,呈喷射状;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出血时,血液暗红,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一样慢慢渗出。因此静脉出血时在远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动脉出血在近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 掌握传染病的概念、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