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长沙市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下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容易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是( )
A.偏食 B.酗酒 C.吸烟 D.熬夜
2、家鸽适应飞行生活,其最发达的肌肉是
A.翼上的肌肉 B.胸部的肌肉
C.腿部的肌肉 D.躯干部的肌肉
3、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时,夜间常常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降低温度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B.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少
C.蒸腾作用减弱,减少水分的散失 D.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积累量少
4、下列与安全用药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用药剂量适当 B.合理选择药物
C.按时用药 D.抗生素可以长期大量使用
5、下列应用实例与采用的生物技术,对应错误的是( )
A.制作酸奶——发酵技术
B.培育能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转基因技术
C.利用兰花的叶肉细胞培育兰花植株——杂交技术
D.多莉羊的诞生——克隆技术
6、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 储藏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B.4 可在短时间内容纳大量食物
C.3 没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D.5 分泌的消化液将进入 4
7、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低温贮藏水果、蔬菜
B.农田及时松土
C.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D.小麦种子晒干入仓
8、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是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B.多数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C.草履虫对污水的净化有一定的作用
D.所有的单细胞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9、下列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B.膀晚肾脏输尿管尿道
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
10、举手、投足等动作,一般都包括:①相应的骨受到牵拉;②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收缩;③骨绕着关节转动等步骤.这些步骤发生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11、以下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A.对患者居住环境进行消毒
B.注射疫苗
C.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D.避免接触病毒携带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等
12、尿毒症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去做血液透析。血液透析的目的是为了排出( )
A.尿素等代谢废物 B.蛋白质
C.葡萄糖 D.水
13、玉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玉米是单子叶植物,一粒玉米是由一个胚珠发育而来
B.在新鲜的玉米种子剖面滴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
C.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且子叶出土
D.玉米为雌雄同株,借风力完成异花传粉
14、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5、在草原上,人们为了保护鹿,大量捕杀狼.随之鹿在数量(纵坐标)上的变化与时间(横坐标)的关系是下图中的()
A. B. C. D.
16、如图表示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在每一个图中最下面一层都表示生产者.其中,可以表示“草→虫→山雀→食雀鹰”这一条食物链的是( )
A. B.
C. D.
17、关于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始祖鸟、孔子鸟等古鸟化石的发现,为爬行类进化为鸟类提供了证据
C.长颈鹿的颈和前肢比较长,是经常使用的结果
D.米勒实验表明,由有机小分子转变为有机大分子,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
18、我们常吃的花生仁主要是种子结构中的( )
A.胚芽 B.胚根 C.胚乳 D.子叶
19、如图为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此图的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这朵花的主要部分是[8]雄蕊和[9]雌蕊
B.若每个花瓣细胞含有n条染色体,则7中的染色体也为n条
C.[7]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中的胚
D.[5]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组成,它将来发育成植物的果实
20、如图依次为海带、葫芦藓、桫椤和金花茶四种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有真正的根 B.②和③生殖不受水的限制
C.③有输导组织 D.④种子裸露
21、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肺结核病有卷土重来的趋势.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年龄越小,对肺结核病的抵抗力越弱.请分析回答:抗生素已被列为处方药,以规范人们_____用药的行为,避免滥用药物产生危害.肺结核病是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性的特点.从传染病的起因看,结核杆菌属于病原体;而患者属于_____,应及时隔离治疗按时接种卡介苗,是保护_____人群的有效措施.其原理是:注入体内的疫苗,会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机体由此获得_____性免疫.
22、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传染病及免疫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2月公布了10种高危传染性疾病,其中的“X疾病( DiseaseX)”让人耳目一新。“X疾病”可以代表一种新兴疾病,也可以代表一种一度被消灭或得到控制,但近几年又卷土重来的疾病,霍乱这种烈性肠道传染病就属于再兴疾病。
剧烈泻吐、肌肉痉挛是霍乱的主要特征,病死率很高。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系列纪录片《永不停歇的疫战》,就记录了我国医疗卫生人员和霍乱之间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2012年,南方多省出现了18例霍乱疫情。调查发现,引发霍乱的原因是某个池塘的甲鱼被O139群霍乱弧菌污染后流入市场,再进入家庭。疾控人员找到并关闭了这个甲鱼池塘,从源头上结束了疫情。根据传播途径分,霍乱属于_____传染病,其病原体是_____,该病原体的细胞结构与人体细胞结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18例霍乱患者”属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_____,必须隔离治疗。早在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就开始培育霍乱疫苗。健康人接种霍乱疫苗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叫做_____,从而提高对霍乱的抵抗力。这种免疫方式属于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在人体的第二、第三道防线中均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是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考点: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合理膳食、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劳逸结合、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
解答:
现代入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不偏食、不厌食、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经常吸烟会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气管炎、咽炎等,还会诱发肺癌,经常熬夜,会使得大脑没有充分的休息时间,造成大脑疲劳,从而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故选:C
2、B
【解析】
此题考查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详解】
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家鸽前肢变成翼,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食量大,直肠很短,粪便可以随时排出体外,能减轻体重;有龙骨突,胸肌发达,能够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同时家鸽有气囊,与肺相通,家鸽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可见与飞行生活相适应,家鸽最发达的肌肉位于胸部,所以B符合题意。
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
3、B
【解析】
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详解】
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夜间,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菜农常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提高蔬菜的产量。故选:B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4、D
【解析】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
用药时,根据病情,适当用药,属于安全用药,A正确;合理选择药物,属于安全用药,B正确;服药时,要按时.C叙述正确;抗生素长期使用或滥用,就会使病菌的抗药性增强而失去治疗效果。D叙述错误。
5、C
【解析】
现代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克隆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转基因技术属于基因工程。
【详解】
A.制酸奶是利用乳酸菌发酵获得的,属于发酵技术,A正确。
B.把人的胰岛素基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再将大肠杆菌放入发酵罐中进行大规模培养,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因此培育能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属于转基因技术,B正确。
C.利用兰花的叶肉细胞培育兰花植株,是植物的组织培养,不属于杂交技术,C错误。
D.多莉羊的诞生利用的是克隆技术,D正确。
故选:C。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实例。
6、B
【解析】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图中结构:1是肝脏,2是胆囊,3是大肠,4是胃,5是胰腺,6是小肠。据此解答。
【详解】
1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胆汁贮存在2胆囊中,胆汁不含有消化酶,它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属于物理性消化,A错误;
4胃可以暂时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B正确;
3大肠没有消化的功能,但可以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C错误;
5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即胰液,经十二指肠进入6小肠,D错误。
明确各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7、B
【解析】
A、低温会抑制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时间;
B、及时松土可以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C、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延长保存时间;
D、小麦种子晾干后,水分少,呼吸作用弱,可以延长保存时间。
故选B。
8、D
【解析】
单细胞生物虽然微小,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但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多数单细胞生物是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是鱼类的天然饵料。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的作用,单细胞生物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如疟原虫,痢疾类变形虫等人体内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海水中的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可能造成赤潮。
【详解】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分为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有利:鱼类饵料、净化污水等,有害:危害健康,造成赤潮等,A正确。
多数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如单细胞植物衣藻等是鱼类的天然饵料,B正确。
草履虫能够吞食病菌,净化污水,可用于污水处理,C正确。
单细胞生物对人类有的有益,有的有害,如草履虫能净化污水,有些单细胞生物是对人类有害的,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能侵入人体,危害健康,D错误。
故选D。
9、C
【解析】
如图泌尿系统包括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和④尿道,不同的器官功能不同。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
【详解】
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①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②输尿管,再流入③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④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熟记尿的成分、排出过程,尿的排出可结合着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示掌握。
10、C
【解析】
试题分析: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考点: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11、B
【解析】
试题分析:注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2、A
【解析】尿毒症,实际上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人体如果不能排尿,会使体内代谢废物特别是尿素积累,危害身体健康。因此“患尿毒症的病人要定期到医院去做血液透析”,目的是为了排出尿素等代谢废物。
故选A。
13、D
【解析】
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乳是玉米种子储存养料的结构,据此解答。
【详解】
玉米的胚中有一片子叶,属于单子叶植物,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所以一粒玉米就是由一个子房发育来的,A错误;玉米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所以在新鲜的玉米种子剖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乳,B错误;在种子的萌发初期,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胚轴伸长将子叶送出土壤,C错误;玉米是雌雄同株,靠风力完成异花传粉,D正确。
掌握玉米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4、C
【解析】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自身的结构有重要的关系。
【详解】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就如同红树林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能够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 红树林的这个特征就是对海滩淤泥环境的适应.
故选C
15、C
【解析】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由题意可知,对于一条食物链中,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消费者),若捕食者被大量捕杀后,则被捕食者由于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导致被捕食者的数量短期内会增多;当被捕食者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导致食物不足而被饿死,数量开始减少。因此,在草原上,人们为了保护鹿,大量捕杀狼,随之鹿在数量(纵坐标)上的变化与时间(横坐标)的关系是先增多后减少。故选C。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有限)的自我调节能力。
16、C
【解析】
试题分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状结种链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在传递过程中由于由于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的呼吸消耗,以及每个营养级的枯枝落叶尸体等难以被下一营养级所利用,物质和能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因此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所以图示中表示“草→虫→山雀→食雀鹰”这一食物链的最下层生产者的矩形框最大,向上随营养级的升高,矩形框逐渐变小。
A.表示的相反,错误。B.营养级数量(矩形框)不够,错误。C.符合食物链的特点,正确。D,层次乱,错误 。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7、B
【解析】
(1)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米勒的模拟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简单的有机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2)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详解】
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A错误;
B、始祖鸟、孔子鸟等古鸟化石发现,始祖鸟、孔子鸟既具有鸟类的特点前肢特化为翼,又具有爬行动物的特点,翼的末端有爪,因此始祖鸟、孔子鸟等古鸟化石的发现,为爬行类进化为鸟类提供了证据,B正确;
C、长颈鹿的颈和前肢比较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D、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D错误。
故选:B。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的起源与进化的相关知识。
18、D
【解析】
此题考查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单子叶种子的结构特点。
【详解】
种子一般包括种皮(有保护作用)和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花生的营养物质是贮存在两片肥厚的子叶内的。可见花生仁主要是种子的子叶。
故选:D。
解答此类题目点关键是熟记种子各部分的名称。
19、B
【解析】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中染色体的一半,若每个花瓣细胞含有n条染色体,则7中的染色体也为n/2 。
20、C
【解析】
生物圈的绿色植物多种多样,根据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的不同,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据此答题。
【详解】
①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A错误。②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③桫椤属于蕨类植物,它们并没有真正适应陆生环境,原因是生殖离不开水,B错误;③属于蕨类植物,有真正的输导组织,C正确;④金花茶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D错误。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植物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
21、安全 传染源 易感 特异
【解析】
安全用药的常识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
(1)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抗生素被列为处方药,以规范人们安全用药的行为,避免滥用药物产生危害。
(2)肺结核病是传染病,具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从传染病的起因看,结核杆菌属于病原体;而患者属于传染源,应及时隔离治疗。
(3)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保护这些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就是按时接种卡介苗,其原理是:注入体内的疫苗,会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机体由此获得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就是人们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按时接种卡介苗,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
(4)通过(3)小题分析可知,其原理是:注入体内的疫苗,会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机体由此获得特异性免疫。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安全用药的原则,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及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22、消化道 霍乱弧菌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传染源 抗体 特异性 吞噬细胞
【解析】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如下表:
名称
形成时间
形成因素
特点
器官
包括的防线
举例
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
由遗传因素决定
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
皮肤、黏膜等
第一、二道防线
唾液中的溶菌酶
特异性免疫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与遗传因素无关;和与该病原体斗争的人有关
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胸腺、淋巴结、脾脏
第三道防线
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
【详解】
(1)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黏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由题意可知,该疾病是由病原体霍乱弧菌通过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霍乱弧菌的细胞结构与人体细胞结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18例霍乱患者”属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传染源,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患者隔离治疗,这属于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3)早在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就开始培育霍乱疫苗。健康人接种霍乱疫苗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从而提高对霍乱的抵抗力,这种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注射该疫苗目的是增强人体提高对霍乱的抵抗力,避免感染,因此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4)在人体的第二、第三道防线中均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或细胞是吞噬细胞。
熟练掌握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等知识,掌握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和作用,人体三道防线的免疫特性。解题时特别注意区分哪些属于特异性免疫,哪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