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州市相城区2025届初三5月质量检测试题试卷物理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zj****8 文档编号:12195715 上传时间:2025-09-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87.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相城区2025届初三5月质量检测试题试卷物理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州市相城区2025届初三5月质量检测试题试卷物理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市相城区2025届初三5月质量检测试题试卷物理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区分的 C.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D.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2.下列由“做饭”联想到的物理知识,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A.煮熟的饺子浮在水面上,此时饺子所受浮力等于其重力 B.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碰,鸡蛋就破了,这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 C.包子皮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D.切菜用的刀,磨得较薄,是为了增大摩擦 3.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4.以下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A.蓝光 B.橙光 C.黄光 D.紫光 5.小明学习了汽化和液化后,对书本练习的第4题感到疑问,于是他回家动手实验,发现水烧开了可纸杯却没有着火.关于纸杯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 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C.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 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6.2022年北京将举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国提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的目标.图是滑雪运动员从山上滑下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加速下滑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B.运动员穿上滑雪板,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C.运动员穿加速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D.运动员下滑过程中滑雪板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滑雪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7.把标有“220V 40W”和“220V 25W”的甲、乙两盏灯串联接在220V的电源上(设灯丝电阻不变),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两盏灯的总功率等于65W; B.甲灯两端的电压大于乙灯两端的电压; C.两盏灯的总功率小于25W; D.乙灯消耗的功率小于甲灯消耗的功率。 8.如图所示,GMR是一个巨磁电阻,其特性是电阻在磁场中会急剧减小,且磁场越强电阻越小,闭合开关S2后,下列四种情况相比较,指示灯最亮的是(  ) A.S1断开,滑片P在图示位置 B.S1闭合,滑片P在图示位置 C.S1闭合,滑片P在滑动变阻器最右端 D.S1闭合,滑片P在滑动变阻器最左端 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两灯都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示数为零,则该电路故障可能是 A.灯泡 L1断路 B.灯泡 L2断路 C.灯泡 L2短路 D.电流表短路 10.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滴在热水中的墨水使热水很快变色 B.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 C.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D.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是定值电阻,R2是规格为“20Ω,3A”的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正确连接一个电压表(图中未画出),闭合开关S,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从一端到另一端。当滑片P在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A,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当滑片P在最右端b处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电压表选用的量程与乙图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是9V B.电压表并联在R2两端 C.定值电阻R1阻值是5Ω D.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是28.8W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焦距为fp=10cm和fc=5cm的甲、乙两个凸透镜依次进行实验。当将蜡烛及透镜均分别放在图所示位置时,烛焰通过透镜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像(图中未画出),并且其中一次是光屏在图中ab间移动得到的。则 A.焦距为10cm的甲透镜成像较大 B.焦距为5cm的乙透镜成像较大 C.在ab间移动得到像时用的是甲透镜 D.在ab间移动得到像时用的是乙透镜 13.下列现象不会引起家庭电路发生火灾的是 A.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B.短路 C.开关内两根线相碰 D.用细保险丝替换粗保险丝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4.如图所示,桌面的面积为1m2,桌面上的物体重40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dm2,该物体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Pa;现用20N的推力,将该物体由A处水平推动1m到达B处后,撤去推力。物体由于_____继续向前运动了0.2m,最后掉到地面C处。在此过程中,推力对物体做功_____J,重力对物体做功_____J。 15.水平地面上两个相同的烧杯装满了水,将质量相等的a、b两个小球分别放入水中,静止时a漂浮,b沉底,如图所示.若a,b两球的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甲、乙两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a、b两球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烧杯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ρ1_____ρ2,p1_____p2,F1_____F2,p1′_____ p2′ 1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10Ω,R2=20Ω.只闭合S,电压表V1、V2的示数之比为2:3,则电流表A1、A2示数之比为_____,R3=_____Ω.再闭合S1、S2,电流表A1、A2示数之比为_____,电压表V1、V2示数之比为_____。 17.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两个冲程,甲图显示的是汽油机的______冲程,乙图中是_____能转化为____能. 18.如图所示,超市收银员只要将读码器对准商品上的条形码照射一下,商品有关信息就会通过______波传回读码器,读码器再将光信号转变为_____信号,输送到电脑,商品信息即在电脑屏上显示.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19.如图甲、乙是一种家用电熨斗及其简化电路原理图(额定电压为220V),虚线框内为加热电路,R0是定值电阻,R是可变电阻(调温开关)。该电熨斗温度最低时的耗电功率为121W,温度最高时的耗电功率为484W,根据以上信息计算: ①定值电阻R0的阻值; ②可变电阻R的阻值变化范围? ③假定电熨斗每秒钟散发的热量Q跟电熨斗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关系如图丙所示,现在温度为20℃的房间使用该电熨斗熨烫毛料西服,要求熨斗表面温度为220℃,且保持不变,问应将R的阻值调为多大? 20.如图所示,圆柱体甲和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置于水平地面,甲的重力为10牛,底面积为.(g取10N/kg) 求:(1)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 (2)乙容器内水面下10cm深处的压强. (3)将甲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后(无水溢出),若乙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是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的2.7倍,求甲的密度ρ甲. 21.如图所示,物体A质量为1kg,挂在动滑轮上,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动滑轮的重、绳的重和大小均不计,且不考虑一切摩擦,g取10N/kg.求: 物体A静止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若物体A刚好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物体A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物体A的密度是多少?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2.根据小磁针的指向,画出通电螺线管的绕法. 2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要求:闭合电键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端移动,小灯变亮.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4.探究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跟动滑轮所受重力是否有关?”的实验时,小明选用带横杆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细绳,另外还有钩码一盒、质量不等的滑轮 2 个,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 以下是他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①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对一个钩码的拉力、一个动滑轮所受的重力,分别用 T、G 动表示。如图所示组装实验器材,用弹簧测力计______拉绳子自由端,绳子自由端所受拉力用 F 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用 S 表示,钩码上升的高度用 h 表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F,用刻度尺分别测出 s、h.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另一动滑轮所受重力 G 动,保证________不变,仿照步骤①分别测量对应的T 、G 动、F、s、h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利用公式;计算两次实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由η1______η2(选填“=”或“≠”),可以得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跟动滑轮所受重力有关”。实验记录表 T(N) G 动(N) h(m) F(N) s(m) 25.图为利用U型压强计验证“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强与压力的定量关系”的装置.实验前,橡皮膜朝上,金属盒水平固定,玻璃管中液面相平.实验中,改变叠放在橡皮膜中央的硬币数(规格相同),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中当液面高度差为h时,盒内外气压差为_________.已知玻璃管内液体密度为ρ,g为已知常量.U形玻璃管足够长时,选用密度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液体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_____________. 26.几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图甲物体的长度为_____cm (2)图乙中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C 【解析】 A. 真空中没有介质,不能传声。故A错误。 B. 每个人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故B错误。 C. 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故C正确。 D. 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引起激烈振荡将污垢清晰掉。故D错误。 2、D 【解析】 解答:A、煮熟的饺子浮在水面上,符合漂浮条件,饺子所受浮力等于其重力,不符合题意;B、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碰,鸡蛋给碗沿一个力,同时碗沿给鸡蛋一个等大的反方向的力,鸡蛋就破了,这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不符合题意;C、包子皮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力改变了包子皮的形状,不符合题意;D、切菜用的刀,磨得较薄,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跟摩擦力没有关系,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漂浮在液面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重力等于浮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鸡蛋给碗一个力,同时碗又给鸡蛋一个反作用力.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切菜用的刀,磨得较薄,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3、A 【解析】 根据题中“质量相同……同一热源……加热……温度与……时间关系……比热容……热量”可知,本题考查利用比热容计算物体吸放热热量问题,依据物体吸放热热量与物质比热容的关系,运功控制变量法和函数图像法分析判断. 【详解】 A. 根据下面的图象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根据公式Q吸=cm(t−t0),质量、升高的温度一定时,吸收的热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乙吸收的热量多说明乙的比热容大,故A错误; B. 根据下面的图象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故B错误; C. 同一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就是相同的,故C错误; D. 根据下面的图象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甲的温度升高值更大,故D正确. 图象如下: 4、A 【解析】 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故选A. 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是由红绿蓝三色色光合成的,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5、D 【解析】 纸的燃点大约是180℃左右,而水在100℃时沸腾.当纸杯里面装了水,用火焰加热纸杯底部时,纸杯吸热升温,并迅速把热量传递给水.当纸杯里的水吸热升温至沸点时,水开始沸腾.这时,继续加热纸杯,水温却不再升高.所以,只要纸杯中有水,纸就不能达到燃点而燃烧了.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水的沸点和纸的着火点,要注意液体沸腾时要不断从外界吸热,而温度不变. 6、C 【解析】 AC.运动员加速下滑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运动员的动能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运动员加速下滑是因为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不是由于惯性,故A错误,C正确; B.运动员穿上滑雪板,增大了与雪地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对雪地的压强,故B错误; D.滑雪板受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7、C 【解析】 A.两灯功率不是额定功率,所以总功率不是两灯额定功率之和,故A错; , , B D.因为串联电流相等,甲灯电阻小,所以电压也小,消耗的功率也小,故B、D错; C.此时电路电流: , 两盏灯的总功率: , 故C正确; 故选C。 8、D 【解析】 A.S1断开时,电磁铁无磁性,由题意可知GMR的电阻最大,由I=可知,右侧电路中电流最小,由P=I2R可知,指示灯的实际功率最小,指示灯最暗,故A错误; BCD.闭合S1时,GMR所处的位置由无磁场变为有磁场,GMR的阻值减小;当滑片P在滑动变阻器最左端时,左侧电路的电阻最小,由I=可知,左侧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磁铁磁性最强,则GMR的电阻最小,右侧电路中电流最大,由P=I2R可知,指示灯的实际功率最大,指示灯最亮,故BC错误,D正确; 故应选D. 9、A 【解析】 由图可知,闭合开关后,两灯串联,电压表测量L1两端的电压;L1、L2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有断路现象;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两端能与电源两极连通,灯泡L2是完好的,所以故障原因是L1开路,故A选项符合题意。 10、B 【解析】 A.将一滴墨水滴入一杯热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色了,这是因为墨水分子和水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不合题意; B.把两根铅柱的端面磨平后用力压紧,两铅柱就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符合题意; C. 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属于固体的扩散,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不合题意; D.抽掉玻璃板后,可看到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不合题意;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CD 【解析】 根据题中“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可知,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电压表位置的确定和两次电压表量程的判断。 【详解】 乙图中,电压表的量程为0~3V时,分度值为0.1V,示数为0.8V;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时,分度值为0.5V,示数为4V; 当滑片P位于中点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10Ω,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8A, 由可得,R2两端的电压: U2=IR2=0.8A×10Ω=8V, 因R2两端的电压与乙电压表的示数不相等, 所以,电压表应并联在R1两端,故B错误; 当滑片P在最右端b处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压表的示数最小, 因乙、丙两电压表的量程不同,且丙电压表指针的偏角大于乙电压表指针的偏角, 所以,丙电压表的量程为0~3V时,示数为2.4V。 因此乙电压表的示数即R1两端的电压U1=4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源的电压:U=U1+U2=4V+8V=12V,故A错误; R1的阻值:,故C正确; 当滑片位于a端时,R1消耗的功率最大,则 ,故D正确; 12、AC 【解析】 根据题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可知,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B.由题,用焦距为fp=10cm和fc=5cm的甲、乙两个凸透镜依次进行实验。当将蜡烛及透镜均分别放在图所示位置时,烛焰通过透镜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像。因为物距一定,焦距越大,相当于减小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焦距为10cm的甲透镜成像较大,故A正确,B错误。 CD.由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可知,此时物距u=35cm-20cm=15cm,若得到像时用的是甲透镜,物距满足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则像距v甲>2fp=2×10cm=20cm,光屏在35cm+20cm=55cm的右侧移动;若得到像时用的是乙透镜,物距满足大于二倍焦距,则像距fc=5cm<v乙<2fc=2×5cm=10cm,光屏在40cm~45cm之间移动;故C正确,D错误。 13、CD 【解析】 A、家庭电路的电压是不变的,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电路中的电流就会过大,导线上产生的热量过多,会引起火灾,故A错误; B、短路,电路中的电阻几乎为零,通过导电的电流很大,也会引起火灾,故B错误; C、开关是接在火线上的,开关内两根线相碰就相当于开关闭合,不会导致电流过大,也就不会引起火灾,故C正确; D、用细保险丝替换粗保险丝,保险丝的电阻增大,产生的热量多,保险丝易烧断,切断电路,不会引起家庭电路发生火灾,故D正确.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4、4000 惯性 20 32 【解析】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该物体对桌面的压强:p====4000Pa;运动的物体撤去推力后,物体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由题意可知,推力F′=20N,在推力作用下物体移动的距离s=1m,则推力对物体做的功W=F′s=20N×1m=20J;重力对物体做功W′=Gh=40N×0.8m=32J。 15、< = > < 【解析】 [1]由图知道,a在甲中漂浮,即a密度小于水 的密度;b在乙中下沉,即说明b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b的密度大于a的密度; [2]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装满了水,a、b两个小球分别放入水中后,水的深度h仍然相同,根据p=ρgh知道,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相等,即:p1=p2; [3]由于两球质量相等,所以重力相等,当静止时a漂浮,b沉底,所以F1 等于球的重力,F2小于球的重力,所以F1>F2; [4]烧杯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烧杯、水、小球的总重.两个相同烧杯重相同;两小球重相同;两个相同的烧杯装满了水,放入小球后a浮力大于b,所以a排出的水重,所以,a烧杯对水平面的压力小,受力面积相同,压力小的压强小,所以p1′<p2′. 16、1:152:31:1 【解析】 只闭合S时,R1与R3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1、A2均测电路中的电流,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电流表A1、A2示数之比为1:1,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压表V1、V2的示数之比:===,则R3=R1=×10Ω=5Ω;闭合S、S1、S2时,R1与R2并联,电流表A1测R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电压表V1、V2均测电源两端的电压,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电压表V1、V2示数之比为1:1,通过两支路的电流之比:===,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电流表A1、A2示数之比:=== 17、压缩 内 机械 【解析】 (1)由图甲可知,进气门、排气门关闭,活塞上行,所以是压缩冲程; (2)乙图中进气门、排气门关闭,活塞下行,所以是做功冲程,在该冲程中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18、电磁 电 【解析】 [1][2]光是电磁波的一种,超市收银员只要将读码器对准商品上的条形码照射一下,利用白色条纹与黑色条纹对光反射或者吸收的不同,把产生的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传输到电脑中,从而识别商品的种类和价格.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19、(1)100Ω; (2)0~300Ω;(3)10Ω. 【解析】 (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时,电熨斗的电功率最大, 由可得,R0的阻值:, (2)当R的阻值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熨斗消耗的电功率最小,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根据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可知R的最大阻值: R=R总-R0=400Ω-100Ω=300Ω, 所以,可变电阻R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300Ω; (3)熨斗表面温度为220℃,此时电熨斗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 △t=220℃-20℃=200℃, 由图象知,电熨斗每秒钟散发的热量Q=440J, 则散热功率, 要保持电熨斗的表面温度不变,则电熨斗的电功率P=P散=440W,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则R的阻值:R′=R总′-R0=110Ω-100Ω=10Ω. 答:(1)R0的阻值为100Ω; (2)可变电阻R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300Ω; (3)现在温度为20℃的房间使用该电熨斗来熨烫毛料西服,要求熨斗表面温度为220℃,且保持不变,应将R的阻值调为10Ω. 20、(1)2×103Pa(2)1000Pa(3)2.7×103kg/m3 【解析】 (1)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 ==2×103Pa; (2)乙容器内水面下0.1米深处的压强: p水=ρ水gh=1.0×103kg/m3×10N/kg×0.1m=1000Pa; (3)设物体的质量为m, 则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 △p1==, 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 △p2=ρ水△hg=ρ水g, 由题知,△p1=2.7△p2, 即:=2.7ρ水g, 物体的密度: ρ物甲==2.7ρ水=2.7×103kg/m3. 21、(1)5N.(2)1N, 4N.(1)2.5×101kg/m1. 【解析】 (1)由GA=mAg=1kg×10N/kg=10N,由F=GA/2 =10N/2=5N; (2)对滑轮受力分析对A的拉力:FA=2×1N=6N, 对A受力分析:F浮=GA-FA=10N-6N=4N; (1)由F浮=ρ水gV排得:V排=F浮/ρ水g=4N/1×101kg/m1×10N/kg=4×10-4m1, 浸没:VA=V排=4×10-4m1, ρA=mA/VA=1kg/4×10−4m1=2.5×101kg/m1; 答:(1)物体A静止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N; (2)物体A受到的浮力是4N; (1)物体A的密度是2.5×101kg/m1。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2、如下图所示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与磁针N极靠近的右端是螺线管的S极,螺线管的左端是N极,由安培定则可确定出螺线管的绕线如上图所示. 考点:通电螺线管 23、见解析 【解析】 闭合电健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端移动,小灯变亮,即电流变大,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所以应将滑片左端电阻丝连入电路中,与灯串联,如下所示: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4、竖直向上匀速 钩码所受重力 ≠ 【解析】 (1)①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拉绳子自由端,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与拉力大小才相等;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另一动滑轮所受重力G动,保证钩码所受重力不变,仿照步骤①分别测量对应的T、G动、F、s、h.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动滑轮重不同,F不同,故η不等;可以得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跟动滑轮所受重力有关”。 25、ρgh 较小 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解析】 (1)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即可知,若实验中当液面高度差为h时,盒内外气压差为此液面高度差产生的压强,即; (2)因为U形管中是空气,气体容易被压缩,所以U形玻璃管越长时,由于气体体积变化对所测压强的影响较大,此时选用密度较小的液体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3)分析实验数据,去除误差的因素外,每增加两个硬币,液面高度差约增加10cm; 故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理解气体的体积很容易变化,所以管子长度增加时,空气体积变大,对所测压强影响也变大,会使误差增大。 26、2.65±0.2 -4 【解析】 (1)图甲中刻度尺分度值为1mm,读数应估读到mm值的下一位.物体左端读数为1.00cm,右端读数为3.65cm,则物体的长度为3.65cm-1.00cm=2.65cm.(2.63~2.67cm均可) (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中液面在零刻度线以下,则应从零刻度线往下读,读数为-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