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一讲-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课件.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183162 上传时间:2025-09-22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02MB 下载积分:14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第一讲-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心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熊哲宏,第一讲 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一、心理学的对象,心理学的定义往往随着心理学关注的焦点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一般地说,心理学是关于“MIND如何工作”(How Mind Work)的跨学科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建构。,1、心理学对象的历史演变:,(1)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关于“灵魂”或“心灵”的研究。,(2)科学心理学时期:,“构造主义”:关于“意识”的构成元素的研究。,“功能主义”:关于“意识”的功能的整体研究。,“行为主义”:关于“行为”的研究,取消“MIND”的概念。,“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心理完形”的研究。,“精神分析学”:关于“无(潜)意识”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人性”的整体研究。,当代认知心理学:关于人脑与机器的“功能同一”研究。,2、当代心理学关于研究对象的争议:,(1)“信息加工”范式:人与机器的功能同一。,(2)“新联结主义”范式: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二、心理学的主要问题:,一、,人性的本质是什么?,心理学范式首先要提出关于“人性”本质的假设。如人类行为是自由选择的还是被决定了的?,二、,心身关系问题:,1、一元论者(monists):那些认为只有一种“实在”的人。,(1)唯物论者(materialist):那些认为宇宙中的一切,包括心理事件都是物质性的人。,(2)唯心论者(idealist):那些认为终极实在是由观念或知觉构成的人。,2、二元论者(dualist):,任何认为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的(身体),一个是精神的(心理)的人。二元论的类型有:,(1)相互作用论(interactionism):主张心理影响身体,身体也影响心理。心理能够激发行为。,(2)突现论(emergentism):主张心理过程产生于大脑过程。有两种形式:,突现论的相互作用论:认为一旦心理状态产生,那么它们就能影响随后的脑活动和行为。,突现论的另一种是“副现象论”。,(3)副现象论(epiphenomenalism):,认为心理事件产生于脑活动,但是心理事件与随后的行为无关。它只是大脑过程的一种副带现象。,(4)心身平行论(psychophysicalparallelism):心理和身体活动是相互独立的。在物理世界中受到刺激时,心与身的活动会同时产生。,(5)两面论(double aspectism):认为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是不能彼此独立的,它们是同一经验的两面。,有生命存在就必有“生命活力”存在。,五、,理性与非理性问题:,1、理性论(rationalism):对人类行为的解释通常强调逻辑、规则、理智的思维过程的重要性。,2、非理性论(irrationalism):强调行为决定因素不是在理性控制之下的。如强调情绪或无意识机制的作用。,六、,人与动物的关系:,七、,知识的起源问题,:,由于心理学要确定人是如何获得关于他们自己及周围世界的信息,所以它总是会涉及到“认识论”(Epistemology)。,经验论者假定了一种“被动心灵”的概念:在认知上反映物理世界中正在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东西。,理性论者假定了一种“主动心灵”的概念:心灵以某种方式改变或组织来自经验的信息。,八、,客观实在与主观实在问题:,客观实在:物理上真实“在场”(presence)的东西。,主观实在:我们心理上实际经验到的“现象学的”实在。,在二者之间的差异上有两种观点:,1、朴素实在论(nave realism):认为人们在心理上经验到的与物理存在的是同样的。,2、具体化(reification):认为我们为了抽象目的所使用的名称,有其对应的、独立于名称的存在。或者说,某物因其有名字指称而具有独立存在性.,J.S.穆勒(1843)将这种谬误描述如下:,“可以用一般形式清晰阐明这样的谬误凡能单独想起什么就能单独存在什么:它最为显著的表现是在于把抽象事物具体化。在各个时代,人类都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倾向于断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有名字,那就必定有与名字相对应的、可辨认的独立实体;通过对个别事物的概念的操作,我们的头脑依靠自己的力量形成了各种复杂观念,而我们倾向于认为,每种复杂的观念都有与之相符的外部客观实在。”,九、,关于自我的问题:,怎样解释我们经验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作为经验的组织者的“自我”;,作为行为的发动者的“自我”。,三、心理学的主要内容:,1、从MIND的功能来划分,:,(1)认知心理学,(2)人格心理学,(3)智力心理学,(4)情绪心理学,(5)记忆心理学,(6)语言心理学,(7)思维心理学,2、从研究特色与领域来划分,(1)基础心理学,(2)发展心理学,(3)应用心理学,(4)理论心理学,(5)临床心理学,(6)变态心理学,(7)学校心理学,(8)社会心理学,三、心理学的方法,方法问题涉及到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设计;采用合适的搜集资料的方法;按照一定的研究程序进行统计检验等的基本过程。主要方法有:,1、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景中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而后进行分析的方法。,2、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有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3、调查法:,(1)问卷法 (2)谈话法,4、测验法:,是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第二讲 心 理 的 神 经 机 制,一、关于大脑工作原理的两种假说:,1、“心脑同型论”:,假设大脑在物理水平的组织方式与心理的组织方式之间存在有意义的对应关系,即大脑与心理具有相同的形态或形式。最早见于格式塔心理学。,2、“脑功能定位说”:,即任何特定功能或认知过程都发生于大脑的某一区域。,二、“深层边缘系统”与情绪,1、深层边缘系统的功能:,深层边缘系统包括视丘、杏仁核、视丘下部及其周围构造。,(1)设定情绪状态;通过内在状态过滤外部事物(创造情绪色彩);,(2)储存充满感情的记忆;,(3)调节行为的动力;,(4)控制食欲与睡眠周期;,(5)直接加工嗅觉;,(6)调节性欲;,2、深层边缘系统与心理异常:抑郁症,三、基底神经节与思维和动作的协调,1、基底神经节的功能:,(1)使人的思维与行动协调一致,融为一个整体;,(2)调整肌肉放松的速度或大脑焦虑的程度;,(3)激发人的动力;,(4)传递快乐或兴奋的感觉;,(5)习惯的形成。,2、基底神经节与心理异常:焦虑与恐惧,四、前额叶皮质与人的理性:,1、前额叶皮质的功能(大脑内部负责观察、监督、指导并特别关注行为的部位):,(1)集中注意力;,(2)判断力;,(3)控制冲动;,(4)自我监督;,(5)从经验中学习;,(6)感受并表达情感的能力;,(7)预先思考的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2、前额叶皮质与心理异常:多动症、精神分裂症,四、扣带系统与适应能力:,1、扣带系统的功能:,(1)转移注意力;,(2)增强认知弹性;,(3)获得适应能力;,(4)由一种想法“联想”到另一种想法;,(5)作出多种选择;,(6)适应形势;,(7)与他人合作;,2、扣带系统与心理异常:,忧虑与偏执、强迫症,六、颞叶与记忆、语言,1、颞叶(左侧)的功能:,(1)理解和加工所接受到的语言;,(2)记忆;,(3)听力学习;,(4)搜索词句以作出合适的表达;,(5)视觉与听觉加工;,(6)稳定情绪;,颞叶(左侧)与心理异常:攻击性、自杀、暴力、妄想症等。,2、颞叶(右侧)的功能:,(1)辨别面部表情;,(2)社交技能:理解别人说话语气的真实含义;,(3)辨别节奏;,(4)欣赏音乐;,(5)视觉学习;,颞叶(右侧)与心理异常:自闭症,颞叶(左、右侧一起)与心理异常:健忘症、癫痫、“似曾相识”。,第三讲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一、人类心理的系统发生,:,1、“进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进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理论的核心概念:,第一,人的心理是由大量领域特殊的“模块”(或心理器官)所构成的;,第二,这些模块像身体的其他系统一样是自然选择的产物。,(2),“达尔文模块”的基本特征:,A、,“领域特殊性”:,根据Cosmides和Tooby的观点,我们的心理主要由“一簇特殊化的机制即具有领域特殊性的程序,对领域特殊的表征进行操作,或同时对这两者所构成的”。,“我们的认知构架类似于成百或上千个功能上专门的计算机(常称为模块)的联盟,被设计来解决对我们狩猎-采集的祖先来说是特有的适应问题。每一个这样的装置有其自己的程序,并对这个世界的不同部分施加自己特有的组织。存在着为语法归纳、面孔识别、船位推算、解释事物以及从面部来识别情绪的特化系统。存在着为探测生命体、眼睛注视方向和欺骗的机制。存在着心理理论模块,多种多样的社会参照模块。每一个领域特殊性的达尔文模块致力于解决在我们祖先得以进化的环境中的信息处理问题。”,B、,“计算的”机制:,人的认知构架类似于成百或上千个功能上专门的计算机,即这样一种符号(或表征)操作装置:接受作为输入的表征,并根据形式上可具体化的规则来操作表征,以便产生作为输出的表征(或动作)。,C、,“天赋的”认知结构:,其独特特性主要或完全由遗传因素所决定;支配我们认知结构的许多达尔文模块是自然选择的产物;是“适应器”(adaptations)。,总之,达尔文模块是天赋的、自然选择的、功能特殊的和普遍的计算机制。,(3),进化心理学对达尔文模块的论证:,S.Pinker的“倒序制造”(reverse engineer):,“,机械制造发展过程,,,是指人类发明出机械设备为自己服务,;,而倒序制造过程,,,是指研究机械是如何制造的。倒序制造就是松下公司发布一款新产品时,索尼公司赶紧仿制一个。他们会买来一个新产品,把它带到实验室,用螺丝刀将其解剖,然后尽量去搞清楚所有部件都是用什么做的,以及它们怎么样结合起来使产品发挥它的功能。”,A、,“适应问题”:繁衍、避开食肉动物等。,B、,选择压力能产生解决适应问题的领域特殊的认知机制模块。,“纯粹是为了生存和繁衍,我们更新世(Pleistocene era)祖先不得不善于解决大量范围广泛的适应问题将会挫败任何现代人工智能系统的问题。小的样本包括食物征集,导航,选择配偶,做父母,从事社会交换,处理攻击性威胁,避免食肉动物,避免致病污染,避免自然出现的植物毒素,避免乱伦等。”,C、,如果当领域特殊的认知机制开始解决适应问题时,可以推测它能排除或取代更普遍的认知机制,那么似乎可以得出结论:人的心理包括大量独立的、领域特殊的机制即模块。,2、“社会模块”假说:,(1)定义:,“人类具有社会认知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大量目标专门、功能特殊化和相互关联的模块所构成。这些模块组织起来整体地指导思想和行为以应付进化过程中在社会领域反复发生的适应问题。”,(2)“社会契约理论”,A、社会交换与社会契约:,B、处理社会关系的相关机制的可进化条件(“做决定的规则”):,规则1:总是合作(不加选择的合作者):,规则2:总是背叛(不加选择的欺骗者):,规则3:在第一步采取合作的态度,在其他的步骤中,做你的同伴在上一步所作的事情(有选择的合作者)。,C、“觉察骗子模块”:,(a)、“华生选择任务”的“内容效应”:,即推理内容的不同使得人类推理的过程也极为不同。,(b)、“标准的社会契约形式”:,“如果你获得收益(P),那么你就付出代价(Q)”。,(c)、“转换了的社会契约形式”:,“如果你付出代价(P),那么你就获得收益(Q)”。,因而,“骗子”是:“,P&Q”,“觉察骗子模块”表明,欺骗是通过代价收益的范畴来定义的,而不是通过逻辑范畴来定义的。我们并不拥有觉察对逻辑规则的违犯的通用能力。,二、心理的个体发生:,1、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1)“格式”:,“遗传格式”“动作格式”“认知结构”,(2)同化与顺化:,(3)平衡过程:,(4)认知发展阶段理论:,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生理论”:,(,1)维果茨基与皮亚杰理论之间的共同点或相似性:,第一,理论来源上的共同背景。二人都偏爱机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第二,大视野的发展观。都以儿童为中心:共同建构发展的观点以克服行为主义与“意识心理学”之间的二元对立;都相信发展过程中认知的质的变化;都希望解释成熟的理性知识和科学思想的发展;都采纳发展的辩证法。,第三,“动作”概念的重要性。都把动作或活动作为儿童发展的出发点。,第四,研究方法上的趋向性。“临床法”与“最近发展区”之间有内在联系。,(1)维果茨基与皮亚杰理论之间的差别与对立:,第一,哲学背景的对比:康德“认识论”与狄尔泰“人文科学”的文化历史方法。,第二,两种发展观的对比:“从外到内”与“从内到外”。在维果茨基那里,儿童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外部向内部的转化,由社会机能向个体机能的转化”。在皮亚杰看来,社会化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在个体内运算与个体间运算之间不存在差别。,第三,认知起源上的分野:“自发动作”与“中介动作”。前者是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的自发事件;后者是由社会文化历史所中介的一种有意义的动作。,第四讲 认知心理,一、知觉和注意,1、知觉,:,(1)知觉的定义:,知觉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信息转化为对物体、事件、声音、味道等的经验。“感觉”是呈现于感觉器官的、未经整合的信息;而知觉是“有组织的”,包括对感觉的整合和赋予意义。,(2)视知觉的组织:,“视觉恒常性”是指同一物体,不论网膜像间的差异有多大,它看起来总是表现出同样的大小、同样的颜色、同样的形状的趋势。有大小、颜色和形状的恒常性。,A、格式塔理论:,(a)、“心理生理同型论”和“完形趋向律”假设:,(b)、知觉组织的格式塔原理:,第一,邻近律:空间上彼此接近的视觉刺激倾向于被一起知觉。,第二,相似律:如果数个刺激同时呈现,相似的项目会被组织为一个图形。,第三,封闭律:图形中小的缺失部分被填充,成为整体。,第四,良好连续律:图形中的部分被组合(重叠)在一起,以使图形中的光滑线产生最少数量的中断。,B、结构主义和生态学理论:,(a)、结构主义知觉理论:,基本假设是:知觉是一种“自上而下加工”:知觉受假设、期待、存储的知识、上下文等的影响。可解释一些常见的视错觉。,(b)、吉布森的生态学理论:,主要假设是:知觉与行动有密切关系:知觉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加工(根本不需要使用什么内部假设或思考过程)。,“光流模式”的不变因素:“极点”;“水平线的比例关系”。如图:,2、注意:,(1)注意的定义:,注意是指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的倾向。,“集中注意”:让被试加工某一输入,忽略其他输入;,“分配注意”:要求被试尽力加工两个刺激,并对两个输入都要做恰当的反应(注意的加工容量)。,(2)注意与意识的关系:,第一,注意意味着选择一种经验,并控制着意识的通达;,第二,注意是可控制的;意识更不可控,是早期注意加工的结果;,第三,难以评估他人报告的意识经验,因为我们无法直接通达到他人的意识经验(“他心问题”;维特根斯坦“隐喻”)。,二、记忆,1、学习与记忆的三个阶段:,第一,编码阶段:以各种方式加工要学习的信息(如按照“意义”进行编码)。,第二,存储阶段:编码阶段加工了的一些信息存贮于记忆系统。,第三,提取阶段:存储在记忆系统中的一些信息被重现出来。,、工作记忆:,亦称短时记忆。有三个成分:暂时激活;控制过程;容量限制。,“工作记忆系统”理论:它包括三个成分:,第一,中央执行:一个容量有限的与注意相似的系统。,第二,发音环路:一个包含着语音形式信息的容量有限系统,用于言语复述。,第三,视觉空间结构簿:一个容量有限系统,存贮视觉的和空间的信息。,、长时记忆:,()情景记忆:,基本上具有“自传体”性质,包含了与某个特定时间和地点相联系的个人经验。,()语义记忆:是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没有情景记忆的个人特征。,“语义记忆是一个心理词库,是一个人拥有的有关字词和其他语言符号、它们的意义和指代物、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有关规则、公式和操作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有组织的知识。”,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可能基于大脑的不同部位,而且它们是两个部分独立的系统。,()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在任务的成绩需要有意识地回想已有经验时,表现的是外显记忆。在没有有意识回想的情况下,任务的成绩也能有所增进则表现的是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自由回忆;,有线索的回忆;,再认测试。,内隐记忆 启动效应(单词填充任务,无背景条件等,倾向于“数据驱动过程”。);内隐知觉;内隐概念;内隐情绪;内隐动机等。,三、语言,1、语言研究的假设和方法:,(1)认知神经心理学假设与方法:,第一,“模块化”假设:存在一些模块或认知加工单元,每个模块的操作都相对独立于认知系统其他部分的操作。这些模块存在于大脑的不同部位。,第二,“双重分离”假设:通过双重分离确认模块的存在。假设两种作业涉及不同的模块。,第三,“单个病例”研究:不同病人很少表现为完全相同的脑损伤,以及行为模式损伤。,(2)“联结主义”的假设与方法:,这是基于计算机的语言加工模型。这些模型由大量类似于神经元的“单元”所组成。它们在网络中紧密地相互联结。当某个单元被激活时,信息便扩散到与它相连接的其他单元。,2、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1)语言的模块性:,“我们可以把心理想象成一个心理器官的系统,而语言能力是其中之一。这些器官中每一个都有它的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像语法的基本成分,就是“普遍语法这一模块系统中的各种子系统的参数,而普遍语法本身又是人类心理的一个子系统,是人类所独有的。”,大量语言现象“说明语言官能结构内部呈模块性(modularity),而总的认知结构系统也量模块性。我想,对后一个假设其实不该有太多分歧。随着我们对各个认知系统的认识的提高,会越来越显得有根据,而且不勉强,很自然。”,(2)“普遍语法”:,语言知识可以用“生成语法”恰如其分地反映出来,生成语法是一个由规则和原则组成的系统,可以对各个语言单位作结构描写。,人脑都具有某种天赋的、全人类共同的心理状态。进而可以提出一种标志着人脑“初始状态”的特征图式。“我们把这种图式叫做普遍语法。我们实际上可以把普遍语法看成遗传的程序,看成决定可能的人类语言可能实现的范围之图式。每一种这样的可能的实现,是一种可能的最终稳定状态,是某一特殊语言的语法。普遍语法是一种在初始状态中遗传地决定的系统,它在经验所树立的条件下被具体化、提炼、整理、加工,从而产生在达到稳定状态时所表达出来的特殊语法。”,3、语义表征,单词的意义是如何在大脑中得到表征的?一般认为,把握一个单词的意义取决于单词所在句子提供的语境信息。,“原型”理论:,维特根斯坦认为,一个“类别”的成员有着“家族相似性”:即一个类别的不同成员总有一些相似的特征,但没有一个特征是所有成员都共有的。,每个“范畴”都有“原型”(一系列典型特征)组织起来。,四、思维和推理,1、问题解决:,(1)定义:是人在没有明显的解决方法情况下,将给定情境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认知加工过程。是有目的的认知活动而非自动化加工。,(2)“界定良好的”与“界定不良的”问题:,(3)格式塔的问题解决理论:,苛勒提出了“产生性思维”和“再造思维”概念:前者是对问题进行重新建构(如“绳摆问题”),以产生崭新的解决方法:后者是根据经验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如“功能固着”)。,(4)西蒙的“计算方法”“通用问题解决法”:,A、“问题空间”:由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中间状态和所有的合法算子及步骤组成。如:“河内塔问题”,B、”启发式方法”手段目的分析”:,第一,找出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第二,制定缩小差距的子目标;,第三,最终选定算子,实现子目标。,如:“书生与野人问题”:,2、推理:,(1)条件推理:,A、”华生选择任务”:规则:“如果R,那么,2”,被试推理较差,可能是因为将日常生活中很好用的非逻辑推理方法用在了需要不同推理形式的、人为编造的任务上了。,B、”觉察骗子任务”:,(2)“心理模型”理论:,心理模型是一种信息表征,是关于世界的有结构类比,与所描述的事件的结构有直接对应的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