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有毒动植物.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182338 上传时间:2025-09-2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52MB 下载积分:14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毒动植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有毒动植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有毒动植物中毒,河豚鱼中毒,河豚鱼(puffer fish)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剧毒的鱼类,淡水、海水中均能生活,有毒成份为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有毒动植物中毒,河豚毒素分布在皮肤、内脏及血液中,其中以卵巢、肝脏中含量最高,新鲜洗净的鱼肉一般不含毒素,但鱼死后较久,毒液及内脏的毒素可渗入肌肉组织中。,有的河豚品种鱼肉也具毒性。,每年春季为河豚鱼生殖产卵期,毒性最强,食之最易引起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河豚毒素稳定,加热至100(煮沸)10分钟不被破坏。,不易被一般物理性处理方法如日晒、盐腌所破坏,但,pH7,时可被破坏,中毒机理:,有毒动植物中毒,河豚毒素对人体的毒作用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可使末梢神经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首先是感觉神经麻痹,然后是运动神经麻痹,因其可阻断神经肌肉间的传导,亦可导致感觉神经传导阻滞,在心血管系统可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及动脉压急剧下降,对呼吸中枢有特殊的抑制作用,有毒动植物中毒,临床表现与急救治疗,河豚鱼中毒的特点为发病急速并剧烈,潜伏期10分钟-3小时,有毒动植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预防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将河豚鱼集中加工处理,禁止零售,新鲜河豚鱼应先去除头、充分放血,去除内脏、皮后,肌肉经反复冲洗,加,2%,Na,2,CO,3,处理,24,小时,经鉴定合格后方准出售,同时应大力宣传教育,使群众认识河豚鱼、了解河豚鱼有毒,提高对河豚鱼危害性的认识,以防误食中毒的发生,河豚鱼特征,肚大尾小,背部有花纹,牙为门齿,世界各地的河豚鱼,有毒动植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毒蕈中毒,(toxic or poisonous mushroom),已知毒蕈(,xun,),有80多种,其中含剧毒素的有10多种,常因误食而中毒,多散发在高温多雨季节,有毒动植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毒蕈的有毒成份较复杂,常有一种毒素分布于几种毒蕈中,或一种毒蕈含有多种毒素,几种有毒成份同时存在,可互相拮抗或相互协同,症状较复杂,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较高,毒蕈中毒,临床表现与急救治疗,有毒动植物中毒,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根据毒蕈毒素成分、中毒症状可分为四型,胃肠炎型,潜伏期10分钟至6小时,主要症状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经过适当对症处理可迅速恢复,病程2-3天,预后好,有毒动植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神经、精神型,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可引起多汗、流涎、流泪、瞳孔缩小、缓脉等,重者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精神抑制等。此型中毒用阿托品类药物及时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病程短,1天-2天可恢复,无后遗症,有毒动植物中毒,溶血型,潜伏期为6-12小时,首先表现为胃肠症状,发病3-4天后出现溶血型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重者可死亡,有毒动植物中毒,脏器损害型,此型中毒最严重。依病情发展可分为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及恢复期,有毒动植物中毒,病人在发病后2天-3天出现肝、肾、脑、心脏等内脏损害,以肝损害最严重,可出现肝肿大、黄疸、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出现肝坏死、肝昏迷,侵犯肾脏时可出现少尿、无尿或血尿,出现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临床上可用二疏基丁二酸钠或二疏基丙磺酸钠解毒,同时并用保肝疗法,为预防毒蕈中毒的发生,可以借鉴一些传统的经验,如色泽鲜艳,菌盖上长疣子,不生蛆、不被虫咬,有腥、辣、苦、酸、臭味,碰坏后容易变色或流乳状汁液的是毒蕈;煮时能使银器或大蒜变黑的也是毒蕈,最根本的方法是切勿采摘自己不认识的蘑菇食用,毫无识别经验者,千万不要自采蘑菇,有毒动植物中毒,预防措施,毒蕈特征,颜色鲜艳,有疣,有环,有托,不被虫咬,世界各地毒蕈,Death cap,有毒动植物中毒,中毒肝炎型毒蕈:,褐磷小伞,白毒伞,磷柄白毒伞,毒伞,胃肠炎型毒蕈:,毒红菇,红网牛肝菌,墨汁鬼伞,神经精神型毒蕈:,毒蝇伞,豹斑毒伞,角磷灰伞菌,臭黄菇,国内常见的毒蕈,中毒肝炎型毒蕈中毒:,褐磷小伞,白毒伞,磷柄白毒伞,毒伞,胃肠炎型毒蕈中毒:,毒红菇,红网牛肝菌,墨汁鬼伞,神经精神型毒蕈中毒:,毒蝇伞,豹斑毒伞,臭黄菇,毒红菇,味麻辣,是一种分布比较广泛的毒菌,主要引起胃肠炎型中毒症状,发病快,病程短,可出现剧烈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重者可出现面部肌肉抽搐,脉搏加速,体温上升或下降,因心脏衰弱或血液循环衰竭而死亡,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以每公斤体重用于蘑菇20克的提取液在腹腔内注射。死亡率80%左右,中毒肝炎型毒蕈中毒:,褐磷小伞,白毒伞,磷柄白毒伞,毒伞,胃肠炎型毒蕈中毒:,毒红菇,红网牛肝菌,墨汁鬼伞,神经精神型毒蕈中毒:,毒蝇伞,豹斑毒伞,臭黄菇,红网牛肝菌,特征:菌盖茶褐色,有平伏的细绒毛,菌柄桔红色,有紫红色网纹,营口桔红色,菌肉受伤变蓝色,与菌管层接连处带红色,中毒肝炎型毒蕈中毒:,褐磷小伞,白毒伞,磷柄白毒伞,毒伞,胃肠炎型毒蕈中毒:,毒红菇,红网牛肝菌,墨汁鬼伞,神经精神型毒蕈中毒:,毒蝇伞,豹斑毒伞,臭黄菇,墨汁鬼伞,特征:菌褶成熟液化成墨汁,对人有毒性,特别与酒类同食,更易中毒,以胃肠炎型为主要的中毒症状,并可出现精神不安,心血管扩张,心跳加快,耳鸣,虚脱,发冷等症状,中毒肝炎型毒蕈中毒:,褐磷小伞,白毒伞,磷柄白毒伞,毒伞,胃肠炎型毒蕈中毒:,毒红菇,红网牛肝菌,墨汁鬼伞,神经精神型毒蕈中毒:,毒蝇伞,豹斑毒伞,臭黄菇,毒蝇伞,毒性:有毒。含有毒蝇碱,尤以菌盖含量较多,食后发病快,病程短,有剧烈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并出现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头晕眼花,牙关紧闭、休克等,中毒肝炎型毒蕈中毒:,褐磷小伞,白毒伞,磷柄白毒伞,毒伞,胃肠炎型毒蕈中毒:,毒红菇,红网牛肝菌,墨汁鬼伞,神经精神型毒蕈中毒:,毒蝇伞,豹斑毒伞,臭黄菇,毒性:含有毒蝇碱。食后发病快,一般l6小时,最短约半小时。主要作用使副交感神经兴奋。发病后心区难受、上吐下泻、出汗、流泪、流诞、瞳孔缩小、感光消失、脉搏减慢而不规则,呼吸障碍、体温下降、四肢发冷等。严重者常出现幻视、谚语、抽搐、昏迷,甚至还有肝损害和出血等现象,一般死亡较少,豹斑毒伞,中毒肝炎型毒蕈中毒:,褐磷小伞,白毒伞,磷柄白毒伞,毒伞,胃肠炎型毒蕈中毒:,毒红菇,红网牛肝菌,墨汁鬼伞,神经精神型毒蕈中毒:,毒蝇伞,豹斑毒伞,臭黄菇,臭黄菇,毒性:潜伏期短,一般可于食后半小时左右即发病,主要为胃肠道症状,如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还出现精神错乱,头晕眼花,乱说乱唱,严重者则有面部抽搐,牙关紧闭,视力减弱,昏睡等,中毒肝炎型毒蕈中毒:,褐磷小伞,白毒伞,磷柄白毒伞,毒伞,胃肠炎型毒蕈中毒:,毒红菇,红网牛肝菌,墨汁鬼伞,神经精神型毒蕈中毒:,毒蝇伞,豹斑毒伞,臭黄菇,褐鳞小伞,此菌极毒,食后不到半小时即发生强烈的胃肠道症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后似乎病愈,约一天以内无明显症状,即为假愈期。实际上正是侵害内脏器官期,出现肝肿大或萎缩(肝细胞坏死,脂肪变性)。黄疸、心肌炎、皮下出血、肝昏迷等。严重者烦躁不安,昏迷不醒,最后抽搐,休克而死。因此这种毒蘑菇中毒属于“肝损害型”,病死率较高,白毒伞(极毒),毒性:极毒,含有毒伞肽和毒肽,能严重损害肝、肾、心。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等,故属于“肝损害型”中毒。最初只有胃肠道激惹症状,后出现假愈期。实际上正是侵害内脏器官期,出现肝肿大或萎缩(肝细胞坏死,脂肪变性)。黄疸、心肌炎、皮下出血、肝昏迷等。再后为精神症状期。严重者烦躁不安,昏迷不醒,最后抽搐,休克而死。因此这种毒蘑菇中毒属于“肝损害型”,病死率较高,鳞柄白毒伞,极毒,含有毒伞肽和毒肽。中毒症状同白毒伞,属于“肝损害型”,中毒者病死率高。经小白鼠试验、以每公斤体重用鲜蘑菇100g的提取液在腹腔内注射,死亡100%,毒伞,含有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与白素伞和鳞柄白毒伞相同经小白鼠试验,以每公斤体重用干蘑菇20克的提取液在腹腔内注射,死亡率60 左右,牛乳中微生物的来源,乳房内的微生物污染,:在健康乳牛乳房的乳头管及其分支内,常有许多细菌存在,主要是:小球菌属、链球菌属,其次还有乳杆菌属、棒状杆菌属。(初乳弃掉可大大减少细菌在鲜乳中的数量),当发生乳房炎时,牛乳中会出现乳房炎病原菌,如,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棒杆菌、埃希氏杆菌、,牛型结核杆菌,、,牛布氏杆菌。,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挤奶时和挤奶后食用前的一切环节都可能受到污染,污染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直接受牛舍的空气、饲料、挤奶用具、容器、牛体表面的卫生情况、挤奶工人和其他管理人员卫生情况的影响(见附表),总之,牛乳极易遭受微生物的污染,因此挤奶后须很快进行过滤并及时冷却,否则牛奶很快变质。,不同的挤奶条件对牛奶污染程度的比较,污染来源 遵守卫生条件 不遵守卫生条件,牛皮肤与毛 50 20,000,空 气 1 30,挤奶者的手 1 10,000,滤 奶 器 1 100,000,挤奶用小桶 70 1,000,000,牛乳中的优势微生物种类,鲜牛乳中的微生物优势种类是细菌、酵母菌和少数霉菌。即:,乳酸菌,胨化细菌,脂肪分解菌,细菌 酪酸菌,产生气体的细菌,产碱菌,霉菌和酵母菌,乳酸菌,乳链酸菌:适宜在,3035,的条件下生长,可产生乳链菌肽,鲜乳的自然酸败主要由它引起。,乳脂链球菌:适宜在,30,条件下生长,具较强的分解蛋白质的能力。,粪链球菌:人和动物的肠道细菌,卫生条件差时可发现该菌,在,1045,的范围内均可生长。,液化链球菌:可强烈分解蛋白质,酪蛋白分解后可产生苦味,嗜热链球菌:适宜在,4045,的条件下生长,在,20,以下时不生长,嗜酸乳杆菌:适宜在,3740,时生长,在,15,以下时不生长,胨化菌,概念,:使不溶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转变成可溶状态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胨化。,主要细菌种类,:芽孢杆菌属中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40;假单胞菌属中的荧光假单胞菌、腐败假单胞菌,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其他细菌,脂肪分解菌,:主要是G,-,的无芽孢杆菌,如无色杆菌、假单胞菌等。,产生气体的菌,:分解糖类产酸产期,如大肠杆菌群。,产碱菌,:一类可分解牛乳中有机酸的细菌,分解的结果造成乳的pH值上升,主要是G,-,的需氧细菌,如粪产碱杆菌、粘乳产碱杆菌。,鲜乳变质时的微生物变化,抑菌期,:鲜乳中含有来源于动物体的抗体物质等抗菌因素,在微生物数量较少的情况下,这种抑菌作用可维持36小时左右(1314),此期为抑菌期。,乳酸链球菌,:乳中抗菌物质减少或消失后,首先看到乳酸链球菌的成为优势类群,使乳液酸度不断升高,出现乳凝块。当酸度达到一定时,乳酸链球菌的生长也被抑制,不再继续繁殖,数量开始下降。,乳酸杆菌期,:当pH下降到6左右时,乳酸杆菌开始生长,当pH下降到4时,乳链球菌受到抑制,乳酸杆菌 成为优势继续产酸,此时大量的乳凝块、乳清出现。,真菌期,:pH值达33.5时绝大多数细菌被抑制,甚至死亡,耐酸的酵母菌和霉菌利用乳酸和其他有机酸开始生长,使乳液的pH逐渐降低,接近中性。,胨化细菌期,:经过以上变化,乳中乳糖含量被大量消耗,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相对增高,分解蛋白质和脂肪的细菌大量生长,乳凝块逐渐消失,乳的pH值不断上升,向碱性转化,并有腐败菌生长(芽孢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变形杆菌属),牛乳出现腐败臭味。,鲜乳中微生物的活动曲线,pH7.0,pH5.0,pH3.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