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历史知识,1 1927,年道吉(,B,O,Dodge,)研究其生活史和孢子的形成。,2 1932,年,C,C,Lindegren,把它用于分离交配型因子的研究,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引起了人们的重视。,3,1941,年比得勒(,G,W,Beadle,)和,E,L,Tatum,利用该种成功地分离出生物化学的突变株,进行了以基因与酶假说为基础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学说。,4,此后,又分离出很多生物化学和形态学的突变株,制作出与,n=7,的染色体数相对应的连锁图,.,5,常被应用于遗传生物化学和微生物遗传学分支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应用于突变机制、重组机制、基因的微细结构、互补性等的研究,已成为遗传学上的重要发现。,6,其营养缺陷株可用于维生素,B,族等的生物学定量。,实验目的,通过对粗糙链孢霉杂交所产生的子囊孢子的观察:,一 认识真菌有性繁殖的减数分裂。,二 了解赖氨酸合成酶基因分离和交换现象,验证基因分离和连锁交换规律。,三 认识赖氨酸合成酶存在是由赖氨酸合成酶基因所控制。,实验原理,粗糙链饱霉(,Neurospora crassa,),粗糙脉孢霉,红色面包霉。,子囊菌纲球壳目(,Sphaeriales,),营养体是单倍体(,n=7,),由多核多隔的菌丝构成。,1,、野生型菌株,能合成赖氨酸,lys+,,接合型,A,,,子囊孢子呈黑色,。,2,、赖氨酸缺陷型菌株,无赖氨酸合成酶基因,lys-,,接合型,a,,,子囊孢子呈灰色,。,3,、特点:子囊孢子是单倍体,其表型直接反映基因型;子囊孢子在子囊中的排列顺序与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在赤道板两侧排列顺序一致,顺序四分子与遗传分析,粗糙脉霉菌减数分裂的四个产物保留在一起,称为四分子。在分裂过程中子囊的外形比较狭窄,以至于分裂的纺锤体不能重叠,只能纵立于它的长轴中,这样所有分裂后的核,8,个子囊孢子都是从上到下排列成行,所以,脉孢酶减数分裂所产生的四分子是属于,顺序四分子,。,由此可以推出:第一对子囊孢子来自一条染色单体,第二对孢子则是这条染色体单体的姐妹染色体单体,第三和第四对子囊孢子是来自前一条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体单体,实验器具和培养基,1,用具:,显微镜、小镊子、解剖针、接种针、载玻片、试管,2,、培养基,a,、马铃薯培养基:,供野生型菌种生长。,添加赖氨酸可供赖氨酸缺陷型菌种生长。,b,、玉米琼脂培养基,供杂交实验用,实验步骤,1,杂交,将两个菌种接在同一玉米琼脂培养基上,于,25,度恒温培养,1,3,周,有棕黑色的子囊果出现为止。,2,压片镜检,取,2-3,只子囊果置于,载玻片,上,滴少许水,再用一块,载玻片,压片,镜下观察。,作业,1,、,绘杂交子囊的图。,2,、说明计算交换值时除以,2,的原因。,3,、说明链孢霉的基因分离与交换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