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精神分裂症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指南指出,精神分裂症经过急性期治疗后仍需3-6个月的巩固期治疗及更长时间的维持期,对于慢性或难治性患者还需延长巩固期及维持期的治疗时间,降低复发,降低住院风险,改善患者症状,恢复社会功能,减少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花费,如何客观评价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疗效?,1.舒良主编.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1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6月,抗精神病药疗效评价研究的现状(1),抗精神病药临床疗效评估的注册试验时间为4-12周,即使试验结果为阳性,对于精神分裂症等慢性精神疾病无法判定其长期临床结局,许多药物上市后的维持治疗研究结果迥异,2.昂秋青,张明圆.中华精神科杂志.2007;40(1):1-4.,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设计严格筛选入组患者,由于排除有其他合并用药及精神-躯体共病的患者,因而难以代表真实的患者群体,有关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及维持期治疗研究,均采用了量表作为首要疗效指标,优点:客观评定临床疗效,缺点:难以涵盖患者的临床结局,抗精神病药疗效评价研究的现状(2),2.昂秋青,张明圆.中华精神科杂志.2007;40(1):1-4.,抗精神病药研究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选择自然状态下的,开放性观察研究,以验证药物的疗效,越来越多的临床结局的考量指标不再是某一量表的评分,而是,TTD,(,停药前持续服药时间,time to discontinuation),2.昂秋青,张明圆.中华精神科杂志.2007;40(1):1-4.,作为真实环境下的长期疗效指标的必需条件,长期随访,而非短期检测获得,与现有疗效指标有较高的一致性及相关性,既能反映医生对药物的评价,也能反映患者的评价,不仅能反映药物的疗效,还要反映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2.昂秋青,张明圆.中华精神科杂志.2007;40(1):1-4.,停药率/TTD作为评估指标的汇总分析,4.Kinon BJ,et al.J Clin Psychopharmacol.2006;26:632-7.,4项为期24-28周的双盲对照研究汇总分析,再普乐治疗的停药率明显低于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46%,vs,60.6%,P0.001),停药率/TTD作为评估指标的汇总分析,4.Kinon BJ,et al.J Clin Psychopharmacol.2006;26:632-7.,4项为期24-28周的双盲对照研究汇总分析,再普乐治疗患者因疗效不佳,/,症状恶化的停药率明显低于其他抗精神病药,(,14.2%,vs,24.6%,P0.001,),停药率/TTD作为评估指标的汇总分析,4.Kinon BJ,et al.J Clin Psychopharmacol.2006;26:632-7.,4项为期24-28周的双盲对照研究汇总分析,再普乐治疗的,TTD,明显长于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19.11 vs.16.14,周,;P 0.001),CATIE: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干预有效性试验首个以TTD为首要疗效指标的大型、多中心、前瞻性研究,5.Lieberman JA,et al.N Engl J Med.2005;353(12):1209-23.,美国的 57个临床中心参与,14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是首次发病,不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允许有合并用药、合并症和药物滥用问题,由于齐拉西酮的标签警告,要排除心脏病,患者随机分组,奥氮平7.5-30mg/d,利培酮1.5-6.0mg/d,喹硫平200-800mg/d,齐拉西酮40-160mg/d,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奋乃静8-32mg/d,治疗时间:18个月,任何/各种原因所致停药的停药率和TTD,停药患者的%,总体,74,再普乐,64,利培酮,74,奋乃静,75,齐拉西酮,79,喹硫平,82,注:再普乐与奋乃静相比(p=.021)以及再普乐与齐拉西酮相比(p=.028)在对多组比较进行统计学校正后无显著意义(多组比较的校正有显著意义对奋乃静需要的 p值为,.017,对齐拉西酮需要的p值为,.013)。,再普乐与喹硫平相比p.001 再普乐与利培酮相比p=.002,5.,Lieberman JA,et al.N Engl J Med.2005;353(12):1209-1223.,因缺乏疗效而停药前的持续服药时间,5.,Lieberman JA,et al.,N Engl J Med.,2005;353(12):1209-1223.,再普乐与喹硫平、利培酮和奋乃静相比p.001,任何/各种原因所致TTD中位数(月),5.,Lieberman JA,et al.,N Engl J Med.,2005;353(12):1209-1223.,SCAP:美国精神分裂症治疗及评估计划大规模、多中心、非随机自然观察性研究,旨在弥补CATIE研究的某些缺陷:,RCT研究是否适用于开放的真实临床环境下的自然状态,中效价奋乃静与第2代抗精神病药的对照结果是否适用于低、高效价第1代抗精神病药,2327例患者,随访1年,第1代:低效价、中效价、高效价,第2代: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奎硫平、齐拉西酮,6.Ascher-Svanum H,et al.BMC Psychiatry.2006;6:8.,6.Ascher-Svanum H,et al.BMC Psychiatry.2006;6:8.,SCAP:TTD第2代 vs 第1代,*,第,2,代抗精神病药的平均,TTD,明显长于第,1,代抗精神病药(,p0.01,),6.Ascher-Svanum H,et al.BMC Psychiatry.2006;6:8.,SCAP:TTD第2代 vs 第1代,与中效价第,1,代抗精神病药奋乃静相比,,只有再普乐、氯氮平的,TTD,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非典型和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中至所有原因所致停药前的平均时间,氟哌啶醇+抗胆碱能,药物预防性用药舍吲哚,高效价典型抗精神病药,低效价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利醅酮,奎硫平,齐拉西酮,奋乃静,中效价抗精神病药,CATIE和SCAP研究的主要发现,与既往同类研究结果一致,第2代抗精神病药的TTD长于第1代抗精神病药,第2代抗精神病药之间的停药率低于第1代抗精神病药,第2代抗精神病药之间的TTD存在差异:再普乐的TTD最长,其后依次为利醅酮、喹硫平和齐拉西酮,2.昂秋青,张明圆.中华精神科杂志.2007;40(1):1-4.,治疗时间与临床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对6项治疗时间长于24周的随机双盲对照汇总分析显示:,完成治疗的患者的PANSS总分、PANSS因子分和SF-36总分及因子分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未完成治疗的患者(P0.05),研究提示,TTD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功能水平的预后之间具有相关性,2.昂秋青,张明圆.中华精神科杂志.2007;40(1):1-4.,大规模荟萃分析以现有指标评估了第2代抗精神病药的临床疗效,1953-2002年发表的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试验,124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第2代与第1代抗精神病药,18项研究比较了第2代抗精神病药之间的疗效,采用效应指数作为评估及比较指标,7.Davis JM,et al.Arch Gen Psychiatry.2003;60(6):553-64.,有关TTD的研究与现有指标的研究结果高度一致,7.Davis JM,et al.Arch Gen Psychiatry.2003;60(6):553-64.,再普乐、氯氮平、阿米舒必利和利醅酮的疗效明显优于第1代抗神经病药,其余6种无显著差异,一些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优于第1代,但其并不同质,10种药物的在每项研究中的效应指数(实心圆),正效应指数提示第2代抗精神病药疗效更好。短横表示各个药物的平均效应指数,效应指数,瑞莫必利,氯氮平,阿米舒必利,利醅酮,奥氮平,佐替平,阿立哌唑,舍吲哚,奎硫平,齐拉西酮,停药率和TTD:重要的抗精神病药总体效应指标,反映了医患双方对药物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的全面评估,集中评判了药物治疗的多方面,包括疗效、耐受性及其他影响治疗决策的“真实环境”,荟萃分析证实,该指标与现有的疗效指标具有高度相关性和一致性,大型临床研究显示,再普乐停药率低,长期治疗的TTD长于其他抗精神病药,2.昂秋青,张明圆.中华精神科杂志.2007;40(1):1-4.,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