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一.危化品安全生产的特点,二.危化品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及修订后,的,危化条例,主要变化,三.,加强和改进危化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主 要 内 容,一、危化品安全生产事故的特点,从印度博帕尔事故讲起,:,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位于中央联邦首府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农药厂发生毒气泄漏事故。有近,40,吨剧毒的甲基异氰酸酯,(MIC),及其反应物在,2,小时内排向天空,顺着每小时,7.4,公里的西北风,向东南方向扩散,瞬时间毒气弥漫,覆盖了相当部分市区,(,约,64.7,平方公里,),。高温且密度大于空气的,MIC,蒸气,在当时,17,的大气中,迅速凝聚成毒雾,贴近地面层飘散,许多人在睡梦中就离开了人世。而更多的人则被毒气熏呛后惊醒,涌上街头,人们在这骤然降临的灾难面前惊慌失措、晕头转向。博帕尔市顿时变成了一座恐怖、死亡之城,,一座座房屋完好无损,满街遍野到处是人、畜和飞鸟的尸体,像是刚刚经历了一场化学武器战争,场景惨不忍睹。,事故发生后的短短几天之内就造成,3000,多人死亡,,5,万多人双目失明,,15,万人受到伤害,,20,多万人受伤需要治疗。孕妇流产、胎儿畸形、肺功能受损者不计其数。根据,ILO 2004,年,4,月,28,日在其网站发布的报告,28 April,World Day for 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Two million work deaths a year:A preventable tragedy,,截至,2004,年,死亡人数已上升至,2,万人,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当地现在出生的婴儿畸形发病率非常高,,事故的影响至今未能完全消除。,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生产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条件之一是根据物质的闪点划分:,甲类危险场所:闪点28的液体化学品区,乙类危险场所:涉及闪点在2860间化学品的区域,丙类危险场所:涉及闪点60间化学品的区域,(一)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1.易燃,(表征指标:燃点、自燃点和闪点,),闪点,(,又称闪燃点):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初次发生兰色火焰的闪光时的温度。,(一)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2.易爆,爆炸极限,:,是指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或纤维尘等)与空气(氧气或氧化剂)均匀混合形成混合物,其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时,遇到明火或一定的引爆能量能立即发生爆炸,这个可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爆炸下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气体)的最低浓度,爆炸上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气体)的最高浓度,可燃气体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只会燃烧,不会爆炸,低于爆炸下限不会爆炸但可能会燃烧!,(一)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2.易爆,化学品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最小点火能量越低,其爆炸危险性越大。,如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75.6%,,最小点火能量为,0.02mJ,;,乙炔的爆炸极限为,2.5,81%,,最小点火能量为,0.03mJ,。,我国把爆炸下限,10%,可燃气,体划为一级可燃气体。,存在爆炸下限,10%,可燃气体的场所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为,甲类,危险场所。,部分易燃气体或蒸气的爆炸浓度范围(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越宽,爆炸下限越低越危险,!,(一)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3.有毒有害(毒性、腐蚀、环境污染、职业健康),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即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此是将动物实验所得的数据经统计处理而得。,毒害品的分级,按化学组成和毒性大小,分为:,一级无机毒害品,一级有机毒害品,二级无机毒害品,二级有机毒害品,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4.,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特点:,物料危险性大: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工艺、设备、控制系统和公用工程复杂;,操作条件苛刻:高温(低温)、高压(真空)、,高速,;,维护维修工作复杂,;,危险源集中;连续作业。,(一)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需要高度重视涉及危化品的职业健康问题,据,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7,月,12,日转发的新华社消息:,据新华社电 马里国家社会救济院主任布瓦雷在马里首都巴马科职业病专家会议上说:世界上每年有,34,万人在工作中因接触化学品中毒身亡。,国家安监总局已专门成立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化工)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由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国安监系统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监管以及有关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加强,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呈现稳定好转的发展态势。但总的来看我国,危险化学品领域,目前处于事故高发期。,危险化学品领域(特别是化工行业),目前处于事故高发期,2004年-2010年化工、石化、医药行业和危险化学品事故情况,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起数,死亡人数,起数,死亡人数,起数,死亡人数,起数,死亡人数,起数,死亡人数,起数,死亡人数,起数,死亡人数,化工,425,470,404,501,419,569,156,170,190,197,140,151,197,219,石化,25,26,39,49,47,65,24,27,17,21,45,54,7,7,医药,33,36,53,33,35,24,34,44,25,29,21,21,17,23,危化品,无数据,无数据,142,229,158,277,97,161,92,157,89,149,60,135,合计,-,-,638起,812人,659起,935人,759起,402人,324起,404人,295起,375人,281起,384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易发(危险、种类、应用)性,突发(泄漏、爆炸、火灾,),性,扩散(开放)性(,气体,、液体、消防水),毒害性,(,博帕尔事故),易发生,次生事故(,98年西安液化气爆炸事故),救援难度大(兰化“1.7”事故燃烧近130小时),事故原因复杂,分析困难(厂毁人亡),经济损失大(大连“,7.16,事故”),,人员伤亡重,(南京“,7.28”,事故死亡,22,人),社会影响大。,危险化学品工业事故(灾害)的特点:,危险化学品工业事故与其他事故相比突出特点:,发生突然,防护困难,。,危险化学品工业事故的发生往往出乎意料,常常在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突然发生,在瞬间或短时间内大量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外泄,发生猛烈的爆炸、燃烧;如果附近建有居民区,有毒气体迅速向人口密集区扩散,威胁公众生命安全。,扩散迅速,受害范围广,。,突发性危险化学品事故中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泄漏,可能严重污染空气、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特别是有毒有害气体在十几分钟、甚至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可能扩散到几百米、甚至几千米远。,危险化学品工业事故(灾害)的特点:,持续时间长,洗消,困难,。,因危险化学品导致的污染区一旦形成,持续时间一般较长。有毒气体如果扩散进入居民住宅区不易逸散。有毒液体、特别是非水溶性有毒液体泄漏后洗消更困难,持续时间会更长。,涉及面广、政治影响大。,2004,年月16日,地处重庆主城区的天原化工厂(氯碱生产企业)发生连环爆炸事故,被迫,紧急转移居民,15,万人,。2010年7月,吉林的化工原料桶被冲入松花江后,尽管当地政府部门很快就公布了水质未受污染的报告,但沿江区域仍然出现了群众抢购瓶装饮用水的情况。,危险化学品(化工)安全生产的特点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连续作业、危险化学品储存量大、危险源集中,,化工装置一旦发生重大爆炸、火灾和泄漏事故,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危险化学品向周边扩散,极易发生次生事故,会给周边人群带来严重的后果,,安全生产事故往往转化为社会公共安全事件!,温家宝总理: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对人的健康、安全和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和损害,也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危化品(化工)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方面:,工艺技术落后,设备简陋陈旧,自动控制水平低,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差、操作技能差,安全管理水平低且不到位。,政府监管方面:,有关法规和标准尚不健全;现有的部分法规、标准,可操作性差,;监管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执法不严。,客观原因:,我国化工行业起步晚,基础薄弱,管理人才和产业工人缺乏。,二,.,修订后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主要变化,1.,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危化品法律法规体系由四个层面构成:,国家法律(人大立法),法规(国务院令),部门规章(部门令),相关,标准,1.,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宪法,单行法(主席令)安全生产法等,国家行政法规(国务院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部门规章(部门令)总局8号令等,地方性规章(地方政府令),有关标准规范,(执法的重要技术依据),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立法),1.,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第一个层面:全国人大颁布的有关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第二个层面:国务院颁布的有关法规,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591,号令),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3.,农药管理条例,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5.,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决定,9.,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第三个层面:部门规章及总局重要文件,部门规章:,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419,号),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总局令,第,40,号),3.,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总局,令第,41,号),4.,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正在修订),5.,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替代,危化,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6.,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管理办法,(正在制订),7.,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正在修订),8.,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办法,第三个层面:部门规章及总局重要文件(续),重要文件:,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3.,国家安监总局 工信部,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5.,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145,号,1.,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第四个层面:危化品安全标准,危化品安全管理标准,1.,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2.,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3.,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4.,危险货物品名表,5.,常用危险化学品储存通则,6.,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1.,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危化品建设项目建设标准,1.,炼油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8195-87),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3.,危险固废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29,2.,新,危化条例,的主要变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于,2011,年,2,月,16,日由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是继,2002,年修订之后,,条例,的第二次修订,是一次全面的修订。,30,(1),条例,由,74,条增加到,102,条,,内容变化大,2.,新,危化条例,的主要变化,总则,生产、储存安全,使用,安全,经营,安全,运输,安全,危化品登记与事故应急救援,法律,责任,附则,合计,新条例,10,17,5,10,23,9,22,6,102,条,原条例,6,20,8,12,8,16,4,74,条,新,条例,新增内容或制度,(12,项,),;重大调整,(9,项,),;,取消制度,(2,项,),。,31,2.,在行政法规层面明确了安监部门在危化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职责。,条例,第六条用逐一列举的方式,明确、具体地规定了安监、公安、质检、环保、交通运输、卫生、工商、邮政,8,个部门的监管职责,这种作法在法律、行政法规中是,少有,的。,条例,明确了安监部门的职责,:原条例规定,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原国家经贸委,),,负责危化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地方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或者“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承担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的相关职责。这次修改,新,危化条例,的主要变化,32,条例时,从行政法规层面明确了安监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组织确定、公布、调整危险化学品目录,对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包括使用 长输管道输送危险化学品,下同)的建设项目进行安全条件审查,核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并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33,3.,参与管理部门增加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参与危险化学品目录制(修订)(第三条);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行业规划和布局,(第十一条),。,农业部:,参与危险化学品目录制(修)订(第三条)和危险化学品使用量的数量标准确定(第二十九条)。,新,危化条例,的主要变化,34,4.,对部门间加强协调配合做出明确要求。,条例,第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协调机制,,,支持、督促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协调、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相互配合、密切协作,依法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还多处规定了有关部门应当向其他部门通报情况和信息的义务,以及联合进行监督检查的要求等,。,新,危化条例,的主要变化,35,5,.,增加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条款。,条例,第四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安全条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从业人员应当接受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对有资格要求的岗位,应当配备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新,危化条例,的主要变化,36,6.,把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设立审批制度,修改为危化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制度,原条例对设立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实行审批制度,规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审批,实践证明,企业设立审批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这次修改条例时,把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设立审批制度改成了生产、储存危化品的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制度,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应当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安全条件审查,。,新,危化条例,的主要变化,37,7,.,建立了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制度,原条例对危化品使用的安全管理制度,规定的相对薄弱一些。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使用危化品、特别是使用危化品从事生产,在危险程度上并不亚于生产危化品,由此引发的事故比较多,约占危化品事故四分之一,使用危化品成了危化品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所以,这次修改条例时,对“使用安全”单设一章作了规定,目的就是突出和强调危化品使用的安全管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确立了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制度。,这是条例修改中新增加的唯一一项行政许可。,新,危化条例,的主要变化,38,使用危化品从事生产的企业,涉及行业多,数量大,使用的品种、数量差别很大,危险程度也各不相同,都要求取得安全使用许可证,难以做到,也没必要。,条例对安全使用许可证制度的,适用范围从两个方面作了限制:,一是必须是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化工企业;二是使用量必须达到规定的数量标准。同时具有这两种情形的企业,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新,危化条例,的主要变化,39,8,.,进一步完善了危化品经营安全的制度措施,一是明确把危化品仓储经营纳入了危化品经营的范畴。,二是在危化品经营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中,增加了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有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救援器材设备两项条件。,三是,由过去的省级和市级安监部门下放到市级和县级安监部门。,条例还明确规定,依法取得危化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危化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危化品经营许可证、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可以直接凭相应的许可证件购买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新,危化条例,的主要变化,40,9.,增加危险化学品管道输送安全管理规定,第十三条,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其铺设的危险化学品管道设置明显的,标志,。进行可能危及危险化学品管道安全的,施工作业,,,施工单位,应当在开工七日前书面,通知管道所属单位,,并与管道所属单位,共同制定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管道所属单位,应当指派专门人员到现场进行管道安全保护指导。,新,危化条例,的主要变化,41,10.,增加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第,二,十,三,条,生产、储存剧毒化学品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可用于制造爆炸物品的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如实记录其生产、储存的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流向,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丢失或者被盗;发现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丢失或者被盗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适用上述规定(第三十条),新,危化条例,的主要变化,42,11.,调整完善了危险化学品内河运输安全的管理制度,第五十四条,禁止通过内河,封闭,水域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前款规定以外的内河水域,禁止运输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剧毒化学品以及其他危险化学品。,新,危化条例,的主要变化,43,原条例对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实行最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严禁通过内河运输剧毒化学品和国务院交通部门规定禁止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修订后的条例没有绝对禁止通过内河运输化学品,也没有明确放开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而是建立了一个科学合理并且较为严密的机制,,规定由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监管总局四个部门,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对人体和水环境的危害程度以及消除危害后果的难易程度等因素,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剧毒化学品以及其他危险化学品的范围,。,新,危化条例,的主要变化,44,特别说明:对于允许通过内河运输的危险化学品,条例修改时还从运输企业的资质条件,运输船舶和专用码头、泊位的安全条件,各类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方式、包装规范和安全防护措施,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的警示标志悬挂和进出港管理等,补充规定了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以从制度上确保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有关内河运输,原条例第,40,条,新条例扩展为第,52,62,条,新,危化条例,的主要变化,45,12,.,加大了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如,条例,修订规定:“未经安全条件审查,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新,危化条例,的主要变化,46,三、,加强和改进危化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条例,和国务院,23,号,通知,及配套部门规章、措施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1.,着力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2.,管住源头,把好规划和设计关,3.,严格安全许可,严把准入门槛,4.,积极推动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47,三、,加强和改进危化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5.,突出重点强化监管,6.,加强危化品安全生产地方立法,7.,加强危化品安全监管综合工作,8.,严肃认真查处事故,9.,加强培训工作和基础工作,10.,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专家作用,条例,第四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国务院,23,号,通知,对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政府安全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是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1.,推动和指导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工作要点,1,.,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2.,建立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保证安全投入满足安全生产需要,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努力实现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4.,加强和改进化工过程(,PROCESS/,过程)安全,管理,5.,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的体制机制,6.,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7.,加强特殊作业过程安全管理,8.,加强新建项目设计和试生产安全管理,9.,高度重视变更管理,10.,加强承包商安全生产管理,1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1,2.,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13.,加强应急管理,14.,加强事故事件管理,提升事故防范能力,15.,严格检查和考核,保证管理制度有效运行,2.,管住源头,把好规划和设计关,(,1,)推动各地制定和实施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条例,第二章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中的第七条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时,应当按照确保安全的原则规划适当区域专门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第一条就是要求要制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规划的重要性,规划专门的化工园区(或化工集中区)可以避免危险源过度分散,有效利用土地,减少危化品运输,有效控制化工企业对社会公众和环境的影响。,新建化工项目必须在化工园区建设!,现有的风险大的,化工企业(例如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的氯碱、合成氨等企业)要逐步搬迁到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加快推动城市化工企业搬迁工作。,化工园区安全生产要实现一体化管理!,(,2,)加强危化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监管工作,设计带来的安全隐患在装置建成后很难整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项目建议要求由化工专业,甲级以上资质设计单位设计,。,“两重点一重大”项目完成初步设计后要进行,HAZOP,消除设计缺陷,。,没有经过正规设计的,“两重点一重大”项目要“补课”。,安全设计是,化工装置、危化品储存、使用设施,安全生产的基础,危化品安全监管目前有三项安全生产许可:建设项目许可(总局,8,号令)、安全生产许可、经营许可。,条例,修订后调整为:,安全生产许可、经营许可、使用许可和,危化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3.,严格安全许可,严把准入门槛,4.,积极推动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危化品安全生产标准是危化品安全生产管理规律的总结、凝练和固化,是指导企业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有效措施,是落实政府监管责任的有力支撑,是安全生产治本之策,。,正确处理标准化和,HSE,的关系。,总局已公布修订后的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修订后的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特点:,1,、三级标准逐级设置,2,、大量增加了否决项,3,、与安全许可条件衔接,4,、安全生产条件的要素增加,5,、增加了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要求的要素,开展标准化,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管理水平提升的过程,。要重点抓好,专家诊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条件、固化管理和持续改进、把安全制度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等重点环节。,关键是要实事求是,有针对性!,5.,突出重点、强化监管,遏制较大以上危化品事故,首先要,盯住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时段,加大监管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总结近年来危化品安全监管的工作经验,总局逐渐形成突出,“,两重点一重大,”,强化监管的工作思路。,两重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一重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安监总管三201195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总局令,40,号。,2011,年,8,月,5,日公布,,12,月,1,日起执行),抓,“,重点危险工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抓,“,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控制危化品事故总量、抓,“,危化品重大危险源,”,遏制较大以上危化品事故,。,6.,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地方立法工作,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各地工业经济结构也不尽相同,因此国家层面制定的法规标准很难都满足各地安全生产水平的要求。各地要发挥地方立法周期短、适用性和针对性强的特点,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地方立法工作。,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宪法,单行法(主席令)安全生产法等,国家行政法规(国务院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部门规章(部门令)总局8号令等,地方性规章(地方政府令),有关标准规范,(执法的重要技术依据),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立法),7.,加强危化品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都要安装车载监控,终端。,要建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平台。,推进危化品道路运输监管部门联合执法,建立和完善跨行政区域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联控机制。,完善危化品运输车辆标准,(,1,)推动加强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工作,(,2,)加强危险化学品使用环节的安全监管,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涉及范围广。,一个时期以来危险化学品使用环节事故呈上升,趋势(食品厂冷冻机组液氨泄漏),。,突出重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加,强监管,。,积极准备,做好化工生产使用危化品安全许可,准备工作。,发挥危化品部门联席会作用,督促行业管理部,门加强监管。,(,3,),继续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整治工作,危险化学品领域的安全生产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安全生产的特点,制定总体和阶段,性治理工作目标,持之以恒的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整治工作,努力尽快实现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加强许可证到期未申请换证、申请换证未批准和申,请事项未批准企业的监管,。,当前要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全面排查整治,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企业安全隐患的通知,(,安,委办,201126,号)要求,组织好危险化学品企业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建立企业隐患排查定期报告制度,安全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与安全生产隐患作斗争的过程。胜利了,就实现了安全生产;失败了,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要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全体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通过要求企业定期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北京顺义经验),督促企业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态化。,8.,严肃认真查处事故,张德江副总理要求事故调查处理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坚持事故调查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首先,要把事故发生的真实原因调查分析清楚。,制定的防范,措施要有针对性,要避免事故调查处理过程中“重责任追究,轻原因调查”现象!,典型事故要及时通报同类企业。,要求,同类企业要认真吸取有关事故教训。,要重视企业发生的没有伤亡的爆炸、泄漏、火灾事故!,67,9.,加强培训工作和基础工作,(,1,)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充分利用金安工程,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危化品安全许可的网上申请和审批。,建立全国联网数据库,实现各省数据与国家局数据的联网,促进信息的共享,。,指导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咨询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成立注册安全工程师(专业化!)事务所,为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咨询服务。,鼓励和督促中小化工企业聘请专家(,化工专业,注册安全工程师)指导。,(2),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安全生产出发点是保护人,落脚点是依靠人:,成熟的工人、有经验的管理人材、懂专业的监管人员,监管人员的专业培训,督促和指导企业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新建企业变招工为招生,现有企业持续培训,有条件地区成立高危行业职业学院,(3),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合理规划、严格准入,,改造提升、固本强基,,完善法规、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生产企业入园区经营企业进市场储存企业上监控运输企业推联控使用企业抓重点,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