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引进猪发生的主要繁殖障碍性疾病,繁殖障碍性疾病防制措施与优先研究领域,猪繁殖障碍是指母猪出现不发情、不怀孕、流产、死产、死胎、木乃伊和产后无乳;公猪发生睾丸炎、附睾炎、睾丸肿胀、性欲降低、繁殖力低下或丧失等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猪繁殖障碍有呈发展之势,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严重影响养猪生产的发展。本文就其发,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1、饲料因素,非全价、营养不全;,贮存不当,饲料变质;,2、应激,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热应激;,3、疾病,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其它疾病,子宫内膜炎,:是母猪常见的一种繁殖障碍,人工授精过程消毒不严、助产不当、胎衣不下等因素均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可致母猪发情异常、不易受孕,即使受孕也容易流产。,营养性繁殖障碍:,高能量日粮使母猪过肥,特别是在缺乏运动的情况下,在输卵管、子宫角与卵巢中沉积脂肪,卵泡细胞变性,致肥胖性不育。如果日粮中能量与蛋白质过于不足,可致母猪瘦弱、初情期延迟、不发情、卵泡停止发育或形成卵泡囊肿。维生素严重缺乏时会影响母猪妊娠及胎儿的发育。在母猪日粮中添加,可改善繁殖效果,缩短繁殖间隔,提高受胎率,增加产子数。缺乏矿物元素如钙、磷、碘、铁等也影响猪的繁殖,使胎儿死亡、木乃伊或产弱仔猪有时引起流产,产死胎增多。,应激性繁殖障碍:,热应激可引起母猪发情不规律,影响公猪精液品质、受精率降低、胚胎死亡、流产或产仔数减少。猪舍空气污浊、含有较多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2、传染性繁殖障碍性疾病,猪瘟(HC):,该病是我国养猪业发病 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慢性病例在大肠回盲部黏膜有钮扣状溃疡。繁殖障碍临床症状表现三种形式:,(1)带毒母猪综合症:死胎、木乃伊、弱仔,仔猪出现腹泻、呕吐和运动失调,皮肤出血斑块、皮下水肿等。,(2)晚期侵袭性猪瘟:感染隐性猪瘟的母猪所产的仔猪在哺乳期内生长正常,一旦断奶后仔猪体温升高至 41,厌食,特征性症状是顽固性腹泻、败血症而死亡。,(3)温和型猪瘟:青年猪和肥育猪多见,多散发,体温滞留 40 左右,病重者常出现紫耳朵、干尾巴等。,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V):,该病又称蓝耳病。主要特征是母猪发热、厌食、流产、死产、产木乃伊、弱仔等。该病病原主要侵害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PRRS发病猪群易继发嗜血杆菌、链球菌、霍乱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流感病毒、脑心肌炎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从而加重病情发展。慢性型病情缓和,病期较长,对猪群的主要影响是由其他细菌或病毒侵害呼吸系统引起的继发性感染,如鼻炎、肺炎等。,猪细小病毒病(PP):,该病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因之一。据报道,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和感染。我国PPV抗体阳性率达80%以上。细小病毒病多感染在春夏季配种的头胎母猪。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也可通过交配传染,导致流产或胎儿死亡。,猪流行性乙型脑炎(JE):,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 人畜共患病,该病主要导致青年妊娠母猪死胎流产综合症与公猪睾丸炎,少数病例表现神经症状。我国为乙脑高发区,蚊子传播媒介,故夏季发病率最高,发病猪多在6月龄左右。,猪伪狂犬病(PR):,近年来 该病在我国大多省市均有发生或流行。多种动物都可感染PRV发病,哺乳仔猪发病最多,死亡率很高;成猪多呈隐性感染,能长期排毒,是主要的传染源。,脑心肌炎(EMC):,是由脑心肌炎病毒(EMCV)引起的猪和某些哺乳动物类乃至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以脑炎、心肌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现毒与母猪的繁殖障碍有关,主要表现为怀孕后期流产、死木乃伊化和弱仔数增加,产仔率下降等,仔猪的呼吸障碍,哺乳仔猪的死亡率可高达 100%。多数病猪不出现任何症状然死亡,呈现急性心脏病的特征。,猪流行性感冒:,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人流感病毒可使猪发病,猪可以贮存人的流感病毒并引起人发病,所以猪流感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妊娠母猪感染时,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流产,严重者引起死亡。康复母猪往往造成木乃伊,仔猪生后发育不良或死亡率增加。,猪圆环病毒(PCV-2)感染:,1999年加拿大 West首次报道以后,与 PCV-2相关的繁殖障碍已有多次报道。感染猪场显示,病猪的临床症状都是一致的,包括流产、死产、木乃伊胎增多、奶前死亡率上升。已经证实,PCV 2可垂直传染,经公猪精液排出。了解 PCV-2在繁殖障碍中的流行病学和传递,保持良好的繁殖健康和性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猪链球菌病:,发病后多数怀孕母猪流产、早产或产死胎。,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引起不同程度的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患病母猪最明显的症状是流产。公猪常见睾丸炎和附睾炎。,猪衣原体病:,猪衣原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猪群引起不同症状的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怀孕早期和新生仔猪更为敏感,造成怀孕早期流产、产死胎和新生仔猪死亡,初产母猪的流产率可达40%-90%。猪群一旦感染本病,要清除十分困难,康复猪群可长期带菌,种公猪可通过精液传播本病。,猪弓形体病:,该病以患病动物的高热、呼吸及神经系统症状、动物死亡和妊娠动物的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特征。,附红细胞体病:,主要表现为黄疸性贫血、发热、呼吸困难、虚弱、流产、腹泻等症状。呈地方流行性。各种日龄的猪均可感染此病,特别是怀孕母猪容易发病,以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有时可 达 80%90%,其他猪多为隐性感染。,李氏杆菌病:,主要发生于冬季和早春,散发性,偶尔呈现暴发流行。临床症状有脑膜脑炎的神经症状,血单核细胞增多,母猪流产。,钩端螺旋体病:,怀孕母猪感染钩端螺旋体后可发生流产,流产率20%-70%,可出现死胎和木乃伊胎儿。正常生产的弱胎,常于产后不久死亡。,混合感染:,(1)PR+HC:,多以哺乳仔猪感染,哺乳仔猪发生以整窝仔猪突然发病,死亡快且死亡率高和以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2)慢性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两种病都属于高热败血性疾病,所以一旦混合感染对猪群危害很大。,(3)猪喘气病继发蓝耳病:,猪感染喘气病会严重影响猪的生长速度,该病若不继发其他疾病时,一般不会导致死亡,只是表现食欲减退,渐进消瘦。但是近年来,该病往往会继发感染蓝耳病,导致混合感染,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养猪业的危害大大增加。,(4)与蓝耳病混合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属世界性分布,育成期仔猪多发,与蓝耳病混合感染则成为保育期仔猪的重要死因。,(5)猪圆环病毒病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母猪断奶后发情延迟,配种后返情率增高;所产仔猪出现非化脓性、坏死性心肌炎,此外还可引起肠炎或非化脓性脑炎。,仔猪呈犬样坐姿,皮下出血点,扁桃体有出血点,青年母猪发病后视力消失,伪狂犬病,死产胎儿体腔积液儿澎大,胎盘部分钙化,早期被感染的胎儿被溶解和吸收,猪细小病毒,肺广泛散在小叶性肺炎,猪链球菌病败血型病理变化体表弥漫,住发绀、出血,猪链球菌病,胃粘膜弥漫性黄染与散在出血斑,胃粘膜弥漫性黄染与散在出血斑,猪附红细胞体,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征状,1、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征状,发情障碍:,母猪在繁殖年龄内数月不发情或发情周期紊乱,如到了配种年龄的后备母猪不发情,断奶后母猪较长时期不发情。,妊娠障碍:,母猪屡配不孕或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产仔不足和木乃伊胎 母猪流产前多无临床表现,少数有短时体温升高、食欲消失等症状,但能很快恢复,发生死胎的母猪妊娠期正常或推迟,产前胎动减弱或无胎动,产仔过程同时出现活仔和死仔或全部是死仔,一般分娩较顺利。有的母猪在妊娠期,部分胚胎在早期被感染死亡后被母体吸收致使产仔数减少,一般产仔数在5头以下。,泌乳障碍:,母猪患了无乳综合症,母猪在分娩时或分娩后数小时内出现呼吸急促、发热、乳房肿大发硬、挤不出乳汁、拒乳等症状。,2、公猪繁殖障碍,一般表现为性欲降低、精液量减少、精液品质变差或死精、生殖器官炎症。,3、仔猪成活障碍,母猪产下的仔猪部分或全部生活力低下、不吃奶或拱奶无力、震颤或站立不稳、哀鸣,有的腹泻,体温正常或稍低,常于出生后 1-3d 死亡。,我国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现状,随着我国养猪事业的发展以及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猪繁殖障碍也逐步成为一些大、中型养猪场的重要疾病。近年来有些地区本病的发生有扩展和加剧的趋势。有的种猪场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常呈毁灭性。,黄骏明(1996)报道辽宁某猪场发生的猪伪狂犬病和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发病率高达37.74%;,郑明球等在江苏某猪场调查,该场 1998 年母猪产仔 1000 窝,其中母猪流产、产死胎及木乃伊胎占 46.5%;,陈靓珂等(2001)在江西省对部分规模猪场和养殖户调查表明,在统计的 1350 头良种母猪中,出现繁殖障碍综合症的 1008 头次,发病率30.9%;,我国当前以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 2 型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造成的繁殖障碍最为普遍和严重。特别是这几种病原发生双重感染,可以引起 70%以上的初产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造成巨大的损失。,猪繁殖障碍疾病的流行特点,猪繁殖障碍综合症在我国各地猪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高于不发达地区,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广东等地较为严重。,近年来,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感染等病发生较为普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新病呈增加之势,日本乙型脑炎和由猪瘟弱毒引起的繁殖障碍也常有报道,衣原体感染也成为一些猪场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原因,而布氏杆菌病和弓形虫病在多数地区则得到较好控制。,繁殖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共性特征多,个性特征不明 显,加之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严重,增加了临床判断的难度.,几种病毒血清学检测的阳性率常呈正相关,即几种病毒性疾病(PRVPPVJEVPRRSV)的血清学检测多为阳性,某猪场一种或二种病抗体阳性率高的,其它病的阳性率也相应提高。,发病率和阳性检出率与季节、胎次、猪场管理水平有关。一般510月份,乙型脑炎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管理较粗放的猪场(JEVPPVPRRSV)的阳性率较高。,猪场发病呈严重缓和严重缓和的波浪式或持续散发式发生,这与后备母猪数量、感染程度、猪体免疫水平、配种季节等有关,以春、秋季节繁殖障碍病的发生率较高。,防制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按不同时期的营养需要合理调配日粮,避免或减少应激因素的不良影响,提高猪体抵抗力。可采取分群饲养、加强运动、加强调教、适时配种等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群合理、均衡的营养水平,,保证饲料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含量,供给猪以全价营养日粮为中心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是极其重要的。,2、严格环境卫生制度,猪场应定期对生活管理区、生产区、猪舍内外环境(特别是卫生死角)、猪全身进行认真严格的消毒。,定期驱虫和灭杀蚊、蝇、虫、鼠等:定期对种猪、保育期仔猪和生长猪进行体内外药物驱虫是保健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部分。,3、坚持自繁自养,需要引进种猪时,要严把进种关。禁止从疫区引种,引进种猪要严格隔离,并经检疫无传染病原才能转入生产群使用。,4、严格免疫程序,制定和严格执行疫苗免疫程序,全面开展猪群的疫苗注射,加强猪体的免疫力。,(1)后备种猪:,猪乙型脑炎油乳剂灭活疫苗在 6月龄前后首免,1015天内加强一次,每次肌注2ml/头;猪细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在 6月龄前后首免,1015天内加强一次,每次肌注2ml/头;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油乳剂灭活苗在体重80kg首免,配种前3周再加强一次,每次肌注 2ml/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灭活疫苗在6月龄首免,3周后加强一次,每次肌注 2ml/头。,(2)种公猪:,每年2月下旬完成猪乙型脑炎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肌注2 ml/头;每年5月完成猪细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肌注2ml/头;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油乳剂灭活苗每半年开展一次免疫,每次肌注 2 ml/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灭活疫苗每半年开展一次免疫,每次肌注2ml/头。,(3)种母猪,:每年第一次配种前3周完成一次猪乙型脑炎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肌注2ml/头;分娩前 34周完成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油乳剂灭活苗免疫,肌注2ml/头;产后3周完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灭活疫苗免疫,肌注2ml/头等。,5、定期进行血清抗体监测,一方面了解猪群自然感染疾病情况,,另一方面依据抗体滴度对疫苗效力及免疫效果进行评价,指导免疫预防,防止非典型性传染病的发生,减少和防止带毒、散毒。,6、药物预防,药物预防措施可以防止易感猪群某些疾病的发生或者控制病毒病的继发感染等。药物预防要根据不同猪群采取不同的方法,方能收到显著的效果。,对一些主要的细菌性疫病,应在疫病发生之前给药预防,而不是发病一头治疗一头。,7、净化措施,开展特定疫病的防制净化,淘汰带病种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