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p>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LOGO,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讲:郑萌萌,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二、辩析题(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三、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四、案例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第一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主要知识点:,1,、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出题点:选择题,+,辨析题,第一节 高校教师职业,职业,教师职业,高校教师职业及其特点,一、职业,职业是社会劳动分工的产物。(,P1,),职业具有社会性、规范性、群体性、稳定性、技术独特性等特征,(,P1,),二、教师职业,教师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P4,),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一切把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传授给教育对象,引导受教育者成长、发展的人;狭义的教师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并在教育组织(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高校教师是指接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具备高校任职资格并在高校实际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的人。,(,P4,),(一),教师职业的形成,早期是以吏为师,以僧侣为师,以智者为师。,早期欧洲教育中,往往是具有丰富经验和文字知识的人员充任教师。退伍军人(骑士)也有为教师的。,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经验与学问(素养与功能)。,随着义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的出现,教师不仅需要拥有一般知识,还必须拥有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1681,年,法国拉萨尔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P5,),(二)从教师职业到教师专业,职业往往表现为重复性,专业的特性则在于不断改进、完善和创造。,1948,年美国教育协会提出评判专业的,8,条标准:专业实践属于高度的心智活动;具有特殊的知识领域;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经常不断地在职进修;视工作为终身从事的事业;行业内部自主制定规范标准;以服务社会为最高目的;设有健全的专业组织。,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来看待。,世界教育年鉴,1963,年以,“,教育与教师培训,”,为主题,,1980,年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教师职业是一个行成中的专业。,”,(三)从教师专业到教师专业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包括两层含义:,一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二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准专业向专业发展的过程。,三、高校教师职业特点(,P7,),可出选择、辨析、论述题,教育对象一般是成年人,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专业性,高校教师角色身份的多重性(能出辨析题: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角色冲突问题),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研究性、探索性,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实践性,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自由性与纪律性(可出论述题:如何认识自由与纪律的统一?),(,P10,),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协作性,第二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道德,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道德与职业道德,(一)道德,道,道路。德,从,“,直,”,从,“,心,”,(,卜辞,)。,“,君之在国都也,若心之在身体也,道德定于上,则百姓化于下矣。,”,(,管子君臣下,),“,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而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至极。,”,(,荀子劝学,),西方,拉丁文,“,mores,”,-,“,moralitas,”,-,英文,“,morality,”,,从社会公认的风尚、,习俗演变为,品质、内在本性、行为规范等,。,道德:客观方面指一定的社会关系对社会成员的客观要求;主观方面包括道德行为或道德活动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等。,重点考辨析题,例如道德是主观的(错,包含主客观两方面内容),职业道德培养与伦理不同步(同步),(,P13,),(二)道德与法律(重在辨析二者之间关系),(,P14,),同:都是行为规范,异:形成过程不同、代表的利益不同、调适范围不同,(三)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形成并遵守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四)职业道德与一般道德的关系,职业道德与公德、私德之间存在交叉关系。,公德,职德,私德,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属于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应遵守的基本规范或准则;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指高校教师对职业规范认同、内化而成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品质。,(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18,),特殊性,先进性,示范性,完整性(集中表现为继承性、发展性和开放性,P19,),(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间,P19,),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二、敬业爱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三、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四、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五、服务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六、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伦理(辨析,P22,),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领域内与专业活动和行为有关的伦理规范,用以约束执行专业相关活动的教师团队,它强调教师在与同事、学生、家长及其相关主体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对伦理条例的自觉遵守,以达到保障教师权益,维护教师专业队伍整体声音的目的。,第三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论述题:为什么要重视师德建设?,(,P23-26,),一、高校教师师德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源泉,二、高校教师师德是无声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三、高校教师师德是高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四、高校教师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美好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第二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本章共包括两节内容,主要考核方式为单选题、辨析题、论述题,第一节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发展,一、古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官师不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兴起。代表性,“,教师职业道德思想,”,包括:,孔子提出,“,博学多识,终身学习,”,,,“,执着教育,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等;孟子提出要,“,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强调,“,教者必以正,”,。荀子提出教师四个必备条件:,“,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汉唐时期:,“,德教为先,”,。董仲舒把,“,三纲五常,”,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核心要求。韩愈则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宋元明清时期,朱熹、王守仁等提出了更全面、具体的要求,强调教师应知行合一、言传身教。,“,白鹿洞书院教条,”,是第一次用学规形式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规范要求。,二、近代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近代兴办新教育的一批教育家,在办学中提出了相应的职业道德要求。,蔡元培先生认为,教师应当:(,1,)人格健全,即有智慧、有道德,、,有立场、有责任担当。(,2,)具有学问家精神。,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七个方面,包括奉献、爱心、求真、创新、和谐、好学、自律七种精神。,张謇先生认为,教师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人生理想,”,。,三、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P32-33,),1985,年通过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比国际教师节的设立早,9,年,1993,年,教师法,颁布,第一次全面地从法律上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任用、待遇、奖励等。,1999,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06,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11,年,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2014,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2014,年,习总书记提出,“,四有好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第二节 国际社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透视,国际教育组织、教师团体提出和通过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英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亚洲国家和地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国际教育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伦理)规范,1954,年,8,月,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中规定的师德规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鼓励他们发展独立的判断力;教师要致力于培养作为未来成人及公民的道德意识,并以民主、和平与民族友谊的精神教育学生;教师不能因性别、种族、肤色及个人信仰和见解的不同,将个人信仰和见解强加于学生;教师要在符合学生自尊心的范围内实施仁慈的纪律,不得采用强制和暴力。,196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要求教师,“,应以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以集体主义、道德、社会、文化和经济的进步,以及以对人权和自由的极大尊重的谆谆教导为目标,将注意力集中于教育对和平以及对各民族、种族或宗族间的了解、包容和友谊所作的贡献上。,”,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关于教师作用的变化及其对教学专业的职前教育、在职教育的影响的建议,,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教育者和指导者,同其他教育团体密切合作,为学生和家长提供辅导与咨询,积极组织并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等。,二、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29,年创设美国教育协会专业伦理规范,,1941,、,1952,、,1963,、,1968,、,1972,和,1975,年分别进行了修订。,2015,年,6,月,美国教师教育与认证州管理者委员会,(NASDTEC),发布了,教育工作者专业道德标准,,该标准由教育专业的责任、胜任专业要求的责任、对学生的责任、对学校共同体的责任、在技术使用中的责任和伦理问题五大部分组成,是第一份面向全美教育工作者的专业道德标准。,美国高校教育工作者专业伦理规范,1916,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设立了,“,学术自由和终身教职委员会,”,和,“,学术责任委员会,”,。,1966,年,制定了,专业伦理声明,,倡导高校教师的行为应当符合专业伦理要求。,1980,年,美国国会众议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专门就高校教师学术不端问题召开了听证会。在各方努力下,美国高校逐步建立了系统的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约机制。,美国教育工作者专业道德标准,三、英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7,年,英国教师联盟,(National,Union,of,Teachers,NUT),给成员发放了手册,详细列举了专业的教师应当避免的四类行为:不合适的行为、有争议的行为、渎职行为、失职行为。,四、亚洲国家和地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52,年,日本教师联合大会通过了,教师伦理纲领,,其中规定:教师要肩负起日本社会的使命;为教育机会的均等而斗争;捍卫和平;站在科学真理的立场上行动;不容许自身的自由遭受侵犯;同家长一道与社会的颓废现象作斗争,创造新文化;教师是劳动者;要维护生活权益;要团结一致。,日本到目前为止并没有通过官方文件的方式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是通过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各种教育学科的教学、法律规定、教师录用考试体现出来的。,日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国,台湾、香港地区,高校对教师的职业伦理要求,我国台湾地区每一所学校的规范要求有所不同。如台湾大学的,台湾大学教师伦理守则,中,,“,基本信念,”,是对教师职业伦理的基本假定和追求;教学伦理是教师在从事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范要求,需要做到,“,热诚,”,、,“,充实,”,、,“,专业,”,。,我国香港教育署于,1987,年,6,月组成了,“,教育工作者专业守则筹备委员会,”,(简称,“,守则筹委会,”,),该筹委会历时三年,制定了,香港教育专业守则,,于,1990,年,10,月公布。该守则规定了教师对专业、学生、同事、家长、雇主、公众六个方面的义务。,五、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比较的启示(可出论述题,P56,),从制定规则的主体看,国际社会更多依托,“,行会,”,等专业团体力量研制职业规范,并借助,“,行会,”,对规范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督查。,从具体内容看,中西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理论都十分关注教师专业所涉及的学生、同事、家长、学术共同体和社会等方面的责任。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主要围绕高校教师专业工作的特性,以学术为核心;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高校重视对教师的教学、学术、人际、社会等伦理要求;内地高校主要侧重对职业、学生、学术、同事、自我提高等方面。,从执行程序看,内地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执行的保障机制建设。,世界各国高校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伦理规范,规定了教师职业活动的领域和范围,实际上是对教师职业自由活动的保障。,第三章 爱国守法(重点,包括规范的具体内容和如何做到爱国守法),爱国守法规范的具体内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第一节 爱国,组成国家的三项基本要素:国土(包括领土、领海、领空)、国民、政府。,另有:自然资源、风光、地理气候、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制度、宗教信仰、民俗民性、价值观等。,爱国的基本,内涵,爱国的道德内涵,爱国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民族利益,是爱国主义道德规范最基本的要求。(可出辨析题,,P63,),个人在处理与国家关系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爱国是公民的道德责任。,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情感具有持久性、稳定性、深刻性、爆发性(可出选择题,P65,),爱国规范的要求(一)习近平同志谈爱国,必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必须坚持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习近平同志关于爱国主义的讲话精神包含的当代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可出论述,P67,),(二),正确处理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关系,爱国和爱党在中国是一致的,爱中国的关键是要爱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和杰出代表,这是爱国与爱党完全一致的最为根本的理论基础。,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和根本,爱国主义首先应该爱这个国家的人民。,论述或者辨析,重在理解三者的关系,例如爱国与爱党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P68,;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P71,),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爱国主义情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深入认识的结果;,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爱自己的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教师的岗位爱国要求,P73-74,要把爱教育与爱国统一起来,不断从爱国主义情怀中汲取力量,要树立为祖国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高校教师作为公民应做到的爱国要求,P77-79,拥护政府的外交行动,保守国家机密,维护国家形象,爱国要以守法为前提,遵守国家法律,正确理性地表达爱国热情,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批评政府,督促改革,参加选举,做好本职工作,第二节 守法,1.,守法主体,: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组织、外国人和无国籍人。,2.,守法范围,:守法主体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的种类。,3.,守法内容,:履行法律义务和行使法律权利。,4.,守法状态,分为三种:不违法犯罪;依法办事,对法的态度基本肯定;外在行为与内在动机都符合法的精神和要求。,守法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守法的意义,守法是对自由的保护,守法是,“,依法执教,”,的要求,守法也是对大学生权益的保护,高校教师守法的具体要求,P86-88,:,学法、知法、用法、护法,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015,年,1,月,29,日在教育部学习观察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要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三个不允许:,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爱国与守法的关系(论述题:高校教师如何做到爱国守法?,P91-92,),爱国不能违法:爱国是守法的前提和核心。,爱国就应当守法。,一名高校教师无论其社会地位、政治立场和思想信仰等有何不同,都不妨碍其成为爱国者和守法者,也必须成为一个爱国者和守法者。,习题:,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结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论述高校教师践行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校教师应该做到的爱国要求),第四章 敬业爱生(重点,辨析题),学习要点,1.,掌握敬业爱生的内涵、意义,2.,熟记敬业爱生规范的具体内容,3.,掌握敬业爱生的践行要求,本规范的具体内容,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大学生,严格要求大学生,公正对待大学生,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大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第一节 敬业的内涵和意义,第二节 高校教师敬业的具体规范,第三节 高校教师爱生的内涵与意义,第四节 高校教师爱生的具体规范,第一节 敬业的内涵与意义,一、敬业的概念与内涵,二、高校教师敬业的意义,三、高校教师敬业在不同层面的表现,一、敬业的概念和内涵,(一)敬业的概念,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敬业:就是敬重地从事本业,专心致志、好好做事,兢兢业业、把事情做好。,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师生所作的,敬业与乐业,的演讲,全面地阐释了敬业的内涵。,一、敬业的概念和内涵,(二)敬业的内涵,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针对公民个人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所提出的重要价值要求。敬业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一切基本规范的基础与核心。,1.,敬业是价值自觉向行为自觉的转化。,2.,敬业是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提升。,3.,敬业是个人理想与民族梦想的融合。,二、高校教师敬业的意义,(一)高校教师敬业是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二)高校教师敬业是成就个人事业的阶梯。,(三)高校教师敬业是实现中华民族“教育梦”的保证。,三、高校教师敬业在不同层面的表现,敬业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在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职业实践中,至少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畏业,二是知业、研业,三是爱业、乐业,四是精业,第二节 高校教师敬业的具体规范,论述题:谈谈你对高校教师敬业规范的理解?如何做到敬业?,一、高校教师敬业的主要规范,P102-105,二、恪尽职守,甘于奉献,三、终身学习,刻苦钻研,四、高校教师敬业的践行要求,P112-113,一、高校教师敬业的主要规范,(一)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天下至德,唯有大忠”;忠诚,与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密不可分,唯有热爱才有忠诚;抵制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侵蚀;抵制社会上一些非理性思维对自身和大学生的影响。,(二)树立崇高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高校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要素是教育价值观,须遵循习总书记讲话要求。,(三)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条件,人才培养是服务社会、传承和创新文化的直接表现。,二、恪尽职守,甘于奉献,恪尽职守:即是指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细心、耐心地坚守住职位或岗位。,一般认为,高校教师的责任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二)职业责任: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三)道德责任:应然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三、终身学习,刻苦钻研,(一)终身学习,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承担起高速信息时代的学术研究,并在知识前沿与历史积淀之间寻找学术发展的创新点;才能培养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创新型人才。,高校教师要培养自身的终身学习的能力。,(二)刻苦钻研,刻苦钻研应该是高校教师的生活方式,主要有三个特点:,1.,做科研,就要志于斯且乐于斯;,2.,做科研既要有“平常心”,又要有“异常想”;,3.,做研究要致力于钻研。,四、高校教师敬业的践行要求,立志从教,爱岗敬业,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矢志不渝,默默奉献,勤恳敬业,不敷衍塞责,专心致志,吃苦耐劳,第三节 高校教师爱生的内涵与意义,一、关爱大学生的基本内涵,二、高校教师关爱大学生的意义,一、关爱大学生的基本内涵,关爱大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搞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一)高校教师爱生之“爱”是一种“师爱”,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爱,来源于教师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深刻了解和个人责任感,是在对大学生价值的高度认识基础上产生的爱。,(二)师爱的特征(考选择题或者辨析题,P115-116,),特征,职业性,服务性,广博性,原则性,二、高校教师关爱大学生的意义,(一)关爱大学生,教师进行教育的原动力,(二)关爱大学生,大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三)关爱大学生,高校教师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四)关爱大学生,当前教育的现实诉求,一厢情愿型关怀,选择型关怀,被动型关怀,过度责任型关怀,第四节 高校教师爱生的具体规范,一、高校教师爱生的具体规范,二、高校教师怎样做到爱生(案例分析题,例如帮助网瘾大学生),一、高校教师爱生的具体规范,真心关爱大学生,人才培养方面,心理上的关爱,严格要求大学生,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以严导其行,以爱动其情,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公正对待大学生,做大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大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公平、公开、正义,正视差异,良师就是做到“学高”,益友就是要求教师要做大学生的朋友,依法保护,二、高校教师怎样做到爱生,(一)尊重信任大学生,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包括有:,1.,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后,坚持原则;,2.,允许大学生保持自己的尊严;,3.,不公开在课堂或私下在同事面前损害大学生的名誉;,4.,对大学生表示充分的信任。,(二)生活上关心、心理上关注、学业上帮助,(三)做好对特殊群体的关爱,1.,做好对网络成瘾学生的关爱,2.,做好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关爱,Welcome,to,my classroom,第五章 教书育人,学习要点,1.,掌握教书育人的内涵、意义,2.,熟记教书育人规范的具体内容,3.,掌握教书育人的践行要求,本规范的具体内容,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第一节 教书育人的内涵与思想源流,第二节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具体规范,第三节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要求,第一节 教书育人的内涵与思想源流,一、教书育人的内涵,二、教书育人的思想渊源,一、教书育人的内涵(辨析题),对教书育人的理解:,首先,教书与育人并非是彼此分离、互不相干的两个过程,而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两个方面。,其次,教书本身的确包含着育人的意义,教好书确实是育人的基础。但是,育人往往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被动的。,再次,“教书育人”这一整体词汇与单纯“育人”一词不能混为一谈。,赋予“教书育人”一词以全面育人的要求是不现实的,也是做不到的。,一、教书育人的内涵,教书育人的现代内涵:,主体,广义:所有与学生在学习期间成长有关的人员,狭义:学校的专任教师,内容,核心是育“德”,重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是立德树人,形式,教育手段:言传身教,教学实践:因材施教,教育过程:潜移默化,二、教书育人的思想渊源,(一)中外教育家对教书育人的认识,西方教育史:,古希腊三贤,是西方古典教育的理论奠基人和其教育理念的实践者,三者的共同点是特别强调,教育在塑造人的“德行”和“美德”中的作用,。,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中国教育史:,中国自古就是尊师重教的过国度,教师不仅因为具备知识而受人尊重,更因为其具备“大德性”而受到景仰。,如:孔子,二、教书育人的思想渊源,(二)教书育人概念的进化,教书育人的内涵经历了一个逐渐认识、明确和发展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是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二是要注意学生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的提高,改革开放时期,开始由“教书教人”向“教书育人”转变,新世纪以来,教书育人成为中国教育的核心概念,被纳入中国各级教育体系。,第二节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具体规范,具体规范,理念要求,行为要求,一、教书育人的理念要求,(一)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论述题,为什么坚持,谈谈自己的认识,P137-138,),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把立德树人放在高校教育工作的首位;,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一、教书育人的理念要求,(二)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1.,遵循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教育内部的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和重复性。,高等教育的规律大致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上:,潘懋元指出,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观点,主要体现在高校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生产、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中观上:,有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与大学素质教育的关系,高校内部各职能协调发展的关系等。,微观上:,主要是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中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等等。,一、教书育人的理念要求,(二)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1.,遵循教育规律,张民堂提出三条高等教育的规律:,遵循人才培养中的无限性规律,把握教育教学中的职业性规律,应用科学发展中的科学性规律,一、教书育人的理念要求,(二)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2.,坚持素质教育,大学素质教育史具有修养性、责任性和发展性的教育。,大学素质教育的育人内涵,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大学素质教育的特征,强调人文教育,与专业紧密相连,有明确的重点,通过实践活动促进教育影响的内化,一、教书育人的理念要求,(三)尊重大学生个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1.,尊重大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必要性,(,1,)尊重大学生个性自由发展是“以人为本”时代精神的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这就意味着关注和尊重人的基本需要,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其中蕴含着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要求。,(,2,)尊重个性自由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要求而言,培养健全而鲜明的个性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将大学生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培养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之一便是需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这是高等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和精神,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3,)尊重个性自由发展是大学生顺利成人成才的客观要求,大学阶段是青年个性形成的“定型期”。帮助大学生及时认清自我,在个性形成上及时修枝打杈,因势利导,以形成健全而鲜明的个性,保证其健康成长、顺利成才,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一、教书育人的理念要求,(三)尊重大学生个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2.,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课外活动是,条件,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核心,改革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是,中心,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是,手段,二、教书育人的行为要求,论述题:高校教师如何做到教书育人?,P149-153,(一)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二)严慈相济(会辩证理解),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三)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辨析题),首先,高校教师的“主业”仍然是高校的教育教学。,其次,科学界定高校教师的兼职兼薪范围。,再次,对于高校教师兼职要有一定的约束。,第三节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要求,一、教书育人实现的主观条件,二、教书育人实现的客观条件,一、教书育人实现的主观条件,(一)正确理解教书育人的价值取向,首先,教师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并把它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通过对高等教育教学的内容、途径的选择来实现价值引导。,再次,高校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二)了解大学生的成长需要,教书育人离不开大学生的真实生活需要。教师要对大学生成长发生影响,就必须关注有他们的需要。,关注学生的需要,既要关注学生的理想性需要,又要关注学生的当下需要。,二、教书育人实现的客观条件,(一)教书育人的实现途径,大学育人,显性的环节,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大学育人,隐性的环节,主要是大学文化。,1.,教学和科研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向大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的基本途径。,科研育人对大学生的培养具有影响,还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之中。,2.,实践育人是教书育人的基本途径,实践育人一方面强调理论的实践性,另一方面也强调了育人的实践性。,3.,文化育人是教书育人的隐性路径,文化育人方式主要是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育人。,二、教书育人实现的客观条件,(二)教书育人的实现形式,1.,精心设计教书育人的形式,形成“三位一体”育人的局面,要在高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以辅导员、学校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专业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干部为骨干,围绕大学生这一主体,形成“三位一体”育人机制。,2.,建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结合的育人体系,“三育人”一方面体现了育人的全覆盖,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另一方面体现了教书、管理、服务育人的内在统一性。,3.,建立高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外部协同机制,“教书育人”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把高校育人、社会育人和家庭育人结合起来,为学校的教育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持,实现社会资源教育效应的最大化。,4.,终身学习,形成教师自我完善的激励机制,高校教师需要是“终身学习”的“学者”;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注重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第六章 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学习要点,1.,掌握严谨治学的内涵、意义,2.,熟记严谨治学规范的具体内容,3.,掌握严谨治学的践行要求,第一节 严谨治学的内涵与意义,第二节 严谨治学的具体规范,第一节 严谨治学的内涵与意义,一、严谨治学的内涵,二、严谨治学的意义,一、严谨治学的内涵,(一)严谨治学的概念,广义上严谨治学是指某人对于科研和学术问题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行为。,狭义上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和学问的过程中对学术、对自身和学生的严密谨慎、严格细致的态度与行为,。,一、严谨治学的内涵,(二)严谨治学的内涵(辨析题),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严谨治学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术研究的要求;二是对自己做人做事的要求;三是对学生的要求。,1.,在求知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严谨细致就是严密周到、细密精致、没有漏洞。,严谨治学对于教师来说,有两个内容:,一是刻苦学习、求知,用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一、严谨治学的内涵,(二)严谨治学的内涵,1.,在求知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要做到严谨细致,需要:,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细节,一、严谨治学的内涵,(二)严谨治学的内涵,2.,对自己的要求上体现严谨治学。,教师的知识体系应是科学的、逻辑的、合情合理的,始终伴随理性精神,所以教师要做到严谨治学首先应该树立良好的学风,在学习中认真求实。,教师还要在为人师表、榜样示范方面做到严谨治学。,还体现在严以律己,工作精益求精。,一、严谨治学的内涵,(二)严谨治学的内涵,3.,对学生的要求上体现严谨治学,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严谨治学说到底是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对于学生也要严谨治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人格培养上绝对不能妥协和回避。,在学习上,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二、严谨治学的意义(可出论述题),(一)严谨治学是一切学术活动的内在逻辑,从国家民族和事业大的方面讲 从学术研究活动的内在要求看,如果没有严谨治学的精神,社会风气就容易流于浮躁,发展就缺少坚实的基础和持续的动力。,如果没有了演进的治学精神,就缺乏,“,板凳要坐十年冷,”,甘于寂寞的执着,就会</p>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