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答案在各题括号中,改变字体颜色便可看见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咨信网zixin.com.cn" /> ‍注:答案在各题括号中,改变"/>
收藏 分销(赏)

思修选择题.docx

上传人:鼓*** 文档编号:12097477 上传时间:2025-09-12 格式:DOCX 页数:186 大小:219.47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思修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span id="_baidu_bookmark_start_0" style="display: none; line-height: 0px;">‍</span>注:答案在各题括号中,改变字体颜色便可看见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C)。 A.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B.培养优良学风 C.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D.培养自信心 &nbsp; 2.创新学习是一种以(C)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A.奇思异想 B.瞬间顿悟 C.求真务实 D.求新求变 &nbsp;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一定要培养(A)的优良学风。 A.求实 B.一丝不苟 C.勤奋 D.敢为人先 &nbsp; 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说明了学习必须做到(A)。 A.勤奋 B.严谨 C.求实 D.创新 &nbsp; 5.2006年3月4日,(A)在一次谈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坚持做到“八荣八耻”。 A.胡锦涛 B.江泽民 C.温家宝 D.李长春 &nbsp;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与(C)于一体的课程。 A.趣味性 B.思辨性 C.实践性 D.真理性 &nbsp;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D)为指导,帮助大学生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科学发展观 D.马克思主义 D.选项除了马克思主义还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nbsp; 8.“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这篇著名文章是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普通战士写的悼词,这个普通战士是(B)。 A.雷锋 B.张思德 C.王杰 D.白求恩 &nbsp; 9.《礼记·中庸》认为,道德修养应“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种“慎独”的道德修养方法要求我们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要注重(C)。 A.学习科学理论 B.理论联系实际 C.知行统一 D.多思考深理解 &nbsp; 10.(A)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A.德 B.智 C.体 D.美 &nbsp; 11.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C)。 A.知识渊博 B.品质高尚 C.德才兼备 D.知行统一 &nbsp; 12.尽快(C),是大学新生面临的首要问题。 A.开展大学生活 B.了解大学精神 C.适应大学新生活 D.开始专业学习 &nbsp; 13.培养优良的学风应该在严谨、求实、勤奋和(A)上下功夫。 A.创新 B.务实 C.进取 D.全面 &nbsp; 14.引领学术风气,促进思想交流,(B),建设精神文明,是大学的灵魂之所在。 A.掌握丰富知识 B.陶冶品德情操 C.确立人生目标 D.培养竞争能力 &nbsp; 15.学习和践行(D)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根本要求。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C.科学发展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nbsp; 16.胡锦铸同志第一次正式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间是(C) A.2002年10月7日 B.2007年10月15日 C.2006年3月4日 D.2004年9月12日 &nbsp; 17.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C)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要求 A.共产党员 B.大学生 C.每个公民 D.先进分子 &nbsp; 1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D)教育。 A.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B.道德观 C.法制观 D.以上三点都是 &nbsp; 19.当今时代,(B)已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A.国际地位 B.科技文化 C.自然资源 D.民主政治 &nbsp; 二、多项选择题 1.与中学相比,大学生活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ABD)。 A.学习要求的变化 B.生活环境的变化 C.求知欲望的变化 D.社会活动的变化 &nbsp; 2.进入大学后,大学生需要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这些理念包括(ABCD)。 A.自主学习的理念 B.全面学习的理念 C.创新学习的理念 D.终身学习的理念 &nbsp; 3.一般来说,优良的学风应包含(ABCD)。 A.勤奋 B.严谨 C.求实 D.创新 E.灵活 &nbsp; 4.马克思说:“为确定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不同时代的青年有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BC)。 A.追求真理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建设世界一流强国 &nbsp; 5.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是(ABD)。 A.和平 B.发展 C.平等 D.合作 E.互助 &nbsp; 6.成为(ABCD)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A.德 B.智 C.体 D.美 &nbsp; 7.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BCD)的全面提高。 A.职业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健康素质 D.科学文化素质 &nbsp; 8.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明确了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ABD),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A.价值取向 B.道德规范 C.理论指南 D.行为准则 &nbsp; 9.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要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形成“(ABCD)”的文明风尚。 A.知荣辱 B.讲正气 C.树新风 D.促和谐 &nbsp; 10.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ACD)。 A.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B.获取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人生价值 C.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 D.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nbsp; 1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显著特点有(ABCE) A.政治性 B.知识性 C.实践性 D.社会性 E.思想性 &nbsp; 12.大学适应期会出现的矛盾主要有(ACE) A.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B.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 C.人际环境带来的苦恼 D.价值观的冲突,理论上的困惑 E.自主意识与独立能力的矛盾 &nbsp;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包括(ACDE)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nbsp; 14.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要从下列哪些方面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ABD) A.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B.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C.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D.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E.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nbsp; 15.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表现为(ABCDE) A.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B.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C.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D.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E.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nbsp; 16.下列属于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内容的有(ABCDE) A.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B.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C.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D.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E.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单项选择题 1.(D)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A.信念 B.信仰 C.兴趣 D.理想 &nbsp; 2.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A)。 A.信念 B.理想 C.情感 D.意志 &nbsp; 3.下列属于科学信念的是(D)。 A.金钱万能,有钱就有一切 B.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 C.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D.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全世界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nbsp; 4.从本质上讲,理想和信念都是人类在(B)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 A.思想发展 B.社会实践 C.科学研究 D.哲学思维 &nbsp; 5.信念的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是(A)。 A.信仰 B.理想 C.志向 D.意志 &nbsp; 6.(C)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政策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 &nbsp; 7.(D)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 A.毛泽东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马克思主义 &nbsp; 8.“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下列对这句话的说明中,正确的是(D)。 A.理想否定现实 B.现实否定理想 C.理想与现实无关 D.只有行动可以使理想化为现实 &nbsp; 9.在理想的内容体系中,(B)是其中的核心。 A.职业理想 B.社会理想 C.生活理想 D.道德理想 &nbsp; 10.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时曾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这里强调说明的是(D)。 A.人与人之间必须团结互助 B.艰苦奋斗是革命斗争的传家宝 C.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对立统一的 D.科学信念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nbsp; 1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B)。 A.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则的伟大复兴 C.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D.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nbsp; 12.对于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是(C)。 A.理想的生命力表现在对现实的肯定和接受 B.理想是对现实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C.把理想变为现实,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D.现实总是美好的,而理想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 &nbsp; 13.“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功夫花不开。”理想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但理想不能自动实现。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C) A.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B.牢固确立科学信念 C.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D.大胆想象美好未来 &nbsp; 14.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D)。 A.在社会理想中实现个人理想 B.用个人理想改造社会理想 C.在个人理想中实现社会理想 D.使个人理想服从社会理想 &nbsp; 15.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A)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A.理想信念教育 B.民族精神教育 C.公民道德教育 D.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nbsp; 16.空想一般是(C) A.与生活愿望相结合,但离现实较远的对未来的想象 B.现时有很大距离,但在将来有实现可能的一种未来想象 C.缺乏客观根据的随心所欲的对未来的想象 D.在实践中形成和具有现实可能的对美好未来的想象 &nbsp; 17.理想区别于幻想、空想的特点是(D) A.理想是对幻想和空想的改进 B.崇高的理想常为学识渊博的人所具有,二空想和幻想则源于无知 C.理想是永恒的,幻想和空想可以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理想源于实践,具有实现可能,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nbsp; 18.理想与空想的区别在于(C)。 A.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 B.是否是自然形成的 C.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 D.是否是创新思维的结果 &nbsp; 19.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在《崇高的理想》一文中赞扬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人民英雄、发明家和科学家的时候,指出:“所有这些人都是具有伟大理想并坚决为他们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伟大理想,有些人家可以不要,有些人官可以不做,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可见,崇高理想是(D) A.人们主观意志的自然体现 B.不需客观根据的主观想象 C.不必通过艰苦努力就能展现出来的现实 D.激励人们战胜邪恶和腐朽,向着既定目标奋斗进取的力量源泉 &nbsp; 20.信念作为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信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信念是人们(A)。 A.追求理想的强大动力 B.评判事物的标准 C.对真理的追求 D.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nbsp; 2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D)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实现必然性 B.不可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实现可能性 &nbsp; 22.人的理想确立的关键时期是(D)。 A.中年 B.童年 C.老年 D.青年 &nbsp; 23.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B)信念。 A.基本的 B.坚定的 C.彻底的 D.一贯的 &nbsp; 24.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信念是(D)。 A.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 B.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C.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桥梁和中介 D.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nbsp; 25.科学信念是以对事物发展规律的(A)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受到检验、完善,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一种观念和态度。 A.正确认识 B.错误认识 C.根本认识 D.系统了解 &nbsp; 26.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应树立的远大理想是(A) A.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nbsp; 27.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A) A.人生的指路明灯 B.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 C.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D.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 &nbsp; 28.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C) A.理想就是现实 B.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D.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变为现实 &nbsp; 29.当教师,要当一个模范教师;当科学家,要当一个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当解放军战士,要当一个最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当工人,要当一个新时代的劳动模范;当农民,要当一个对改变农村面貌有贡献的农民。这些都是人生理想中(D) A.生活理想的表现 B.社会理想的表现 C.道德理想的表现 D.职业理想的表现 &nbsp; 30.下列对信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B) A.信念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 B.信念表达的是一种真诚信服的态度 C.信念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D.信念体现的是人们对人生目标的追求 &nbsp; 3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这是因为(C) A.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B.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 C.把理想变为现实,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D.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会自动变为现实 &nbsp; 32.中国传统儒家设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近代资产阶级追求“民族、民权、民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共产党人和广大劳动人民向往“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些对未来的设计、追求、向往,都属于人生理想中的(A)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职业理想 D.生活理想 &nbsp; 33.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D) A.“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谋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干一番益于人民的事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nbsp; 34.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唯一标准是(B) A.科学理论 B.社会实践 C.主观愿望 D.真诚信仰 &nbsp; 35.下列著作不能说明作者身处逆境而有作为的是(D)。 A.《周易》 B.《离骚》 C.《史记》 D.《论语》 &nbsp;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说:“美好的前景如果没有切实的措施和工作去实现它,就有成为空话的危险。”这说明(ABC)。 A.社会实践是联系理想和现实的桥梁 B.有了理想并不意味着成功,更不意味着已经成功 C.把理想转变为现实需要艰苦奋斗、勇于实践 D.只要付诸行动,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都能成为现实 &nbsp; 2.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的这句话告诉我们(BD)。 A.逆境往往可以把人打倒和打垮 B.受磨难而奋进才是身处逆境的学问 C.逆境消解了实现理想的可能性 D.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逆境 &nbsp; 3.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确立理想信念时,应该(ABC)。 A.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B.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C.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D.离开人的生活体验和实际行动,单纯地读书学习 &nbsp; 4.原河北省政府办公厅秘书、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因受贿、贪污罪于2003年10月9日被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死刑。当法官宣布了上述判决后,李真的双腿抖了一抖。他反思自己走向毁灭的根源时说:“人可以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信念,丧失信念,就要毁灭一生”。李真的经历,说明理想信念对人生具有以下重要作用:(BCD)。 A.满足人生的全部愿望 B.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C.成为人生的精神支柱 D.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 &nbsp; 5.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当社会主义发展遇到暂时的困难和曲折时,也要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这是因为(ABCD)。 A.对理想目标的追求不能因为行动中的暂时失败而动摇 B.科学信念是建立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 C.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会出现曲折和反复 &nbsp; 6.从l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到1917年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70年。多少艰难的尝试,多少惨痛的失败,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实践不但没有被扼杀掉,相反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然而,社会主义并未如西方有些人预言的那样走进历史的博物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社会主义运动展现了光明的前景。由此可见(ACD)。 A.理想实现的路途是艰难曲折的 B.共产主义是一种渺茫的幻想,可望不可及 C.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D.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nbsp; 7.共产主义具有以下哪几层的含义?(ABCD)。 A.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学说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nbsp; 8.理想的特征有(ABDE)。 A.超前性 B.阶级性 C.科学性 D.主观性 E.时代性 &nbsp; 9.理想从主体上可划分为(AD)。 A.个人理想 B.道德理想 C.生活理想 D.社会理想 E.长远理想 &nbsp; 10.立志高远的正确含义是(ACE)。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要谨慎 C.立志做大事 D.立志应变化 E.立志须躬行 &nbsp; 11.对于理想的错误认识有(ACDE)。 A.理想理想,有理就想 B.人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C.凡是理想自然都可以实现 D.理想是明天的,只要今天过的好就可以了 E.没有理想的人一样生活的很开心 &nbsp; 12.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BD) A.基本理论 B.世界观 C.具体论断 D.方法论 &nbsp; 13.理想、幻想、空想都是(AC)。 A.具有主观能动性的 B.有实现的可能性的 C.对未来的想象的 D.自然形成的 E.符合客观规律性的 &nbsp; 14.理想(ACD) A.是指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B.是幻想 C.既高于现实,又来源于现实 D.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E.随着年龄逐渐丧失 &nbsp; 15.社会主义信念包括社会主义(ABD)。 A.政治信念 B.理想信念 C.社会信念 D.道德信念 E.情感信念 &nbsp; 16.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是(ABCD) A.共同理想是最高理想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具体表现,最高理想是共同理想的思想基础和最高原则 B.共同理想是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最高理想是共同理想的最终目标。 C.共同理想决定和制约着最高理想的发展 D.最高理想指导着共同理想的发展方向 &nbsp; 17.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ABCD) A.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 B.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 C.理想是基于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趋势的一种特殊放映,是对现实存在的一种扬弃的反映 D.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E.理想总是带有不切实际的部分 &nbsp; 18.作为我们党的最高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ACD)。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nbsp; 19.下列名言警句说明“立志须躬行”的有(ABC)。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nbsp; 20.下列名言警句属于励志警句的有(BCD)。 A.出淤泥而不染 B.志当存高远 C.有志者,事竟成 D.志不强者志不达 &nbsp; 2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BCD)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A.道德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世界观 E.法制观 &nbsp; 22.在理想与信念的关系上,(ACDE)。 A.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 B.理想是信念,信念是理想 C.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D.理想与信念总是相互依存的 E.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追求与向往。 &nbsp; 2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种共同理想包括的内容有(ABCDE)。 A.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职业理想 B.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生活理想 C.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道德理想 D.现代化建设、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社会理想 E.爱好和平、反对分裂的政治理想 &nbsp; 2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判断标准是(ABCDE) A.是否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B.是否具有现实可能性 C.是否合乎历史发展规律 D.是否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E.是否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 &nbsp; 25.社会理想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或个人对未来(DE)的追求、向往和设想,包括对未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设想和规划。 A.自身生活 B.社会体制 C.文化发展 D.社会制度 E.政治结构 &nbsp; 26.社会理想具有(CDE)方面的特征。 A.文化特征 B.技术特征 C.时代特征 D.阶级特征 E.表明历史发展趋势 &nbsp; 27.信念与信仰的关系是(ABCD)。 A.信仰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标准和态度 B.信念是非要去做、去执行的坚决态度 C.信仰属于信念 D.信仰是信念的最高表现形式 E.信念属于信仰 &nbsp; 28.非科学信念是(CDE)。 A.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系统认识 B.能经得起实践检验 C.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错误认识 D.以迷信为基础 E.经不起实践检验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爱国主义的调节对象是(C)的关系。 A.个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B.个人与民族之间的关系; C.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 D.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nbsp; 2.爱国主义所反映的个人与祖国的关系是(A). A.依存关系 B.隶属关系 C.敌对关系 D.合作关系 &nbsp; 3.(D)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的道德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A.爱国情感 B.爱国行为 C.爱国思想 D.爱国主义 &nbsp; 4.“八荣八耻”中,鲜明反映爱国主义的是(D)。 A.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B.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C.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D.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nbsp; 5.“禾苗离土即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体现的是(B)。 A.祖国对国土的依赖关系 B.人民对故土家园的依赖关系 C.国土对祖国的依赖关系 D.故土家园对人民的依赖关系 &nbsp; 6.(B)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 A.祖国的大好河山 B.灿烂的文化传统 C.自己的骨肉同胞 D.深厚的道德渊源。 &nbsp; 7.抛弃国外优越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历尽千难万险,回归祖国的怀抱,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的,被评为“两弹一星”的功臣而受到国家的表彰的爱国科学家是(A)。 A.钱学森 B.邓稼先 C.梁守磐 D.金先仲。 &nbsp; 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著名爱国人士(B)的诗句。 A.陆游 B.林则徐 C.范仲淹 D.戚继光。 &nbsp; 9.“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出自(D) A.孟子 B.左传 C.出师表 D.论语。 &nbsp; 1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B)。 A.大力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 B.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设新中国 C.发扬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D.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nbsp; 11.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A)。 A.对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B.对未来现代化中国的热爱上 C.对古代封建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D.对近代半殖民地中国的热爱上 &nbsp; 1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C) A.促进世界和平 B.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nbsp; 13.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是(A)。 A.内在一致的 B.相互联系的 C.相互独立的 D.相互冲突的。 &nbsp; 14.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包括(D) A.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B.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C.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nbsp; 15.经济全球化意味着(B)。 A.政治一体化 B.生产要素流动全球化 C.文化一体化 D.价值观一体化 &nbsp; 16.经济全球化条件下,(D)是本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代表者。 A.人民 B.中央政府 C.政党 D.国家。 &nbsp; 17.当今的国际社会架构仍然是以(D)为国际社会的互动主体。 A.大国集团 B.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 D.民族国家 &nbsp; 18.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历史发展到(B)的必然产物。 A.原始社会 B.阶级社会 C.封建社会 D.奴隶社会 &nbsp; 19.国家的产生是民族和文明发展成熟的(B)。 A.开端 B.标志 C.代表 D.体现 &nbsp; 20.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个人报效祖国(A)。 A.消除了许多障碍或阻隔,开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 B.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C.成为不可能 D.没有影响。 &nbsp; 2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C)。 A.社会主义 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 D.人道主义 &nbsp; 22.(C)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A.民族主义 B.社会主义 C.爱国主义 D.集体主义 &nbsp; 23.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中体现的是(D)的民族精神。 A.团结统一精神 B.爱好和平精神 C.勤劳勇敢精神 D.自强不息精神。 &nbsp; 24.革命烈士的诗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主要体现了中国革命道德传统中(B)。 A.艰苦奋斗的精神 B.追求真理的精神 C.廉洁奉公的精神 D.团结互助的精神 &nbsp; 25.以(C)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 A.不畏艰险 B.英勇无畏 C.改革创新 D.敢为人先 &nbsp; 26.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B)体现。 A.前瞻性 B.时代性 C.代表性 D.经典性 &nbsp; 27.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发展模式必须是(C)。 A.资源型 B.依附性 C.创新型 D.劳动力型 &nbsp; 28.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要把(B)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A.改革创新 B.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C.提高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 D.制度创新 &nbsp; 29.(C)是其他一切创新的重要保障。 A.理论创新 B.科技创新 C.制度创新 D.文化创新 &nbsp; 30.(B)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A.理论创新 B.科技创新 C.制度创新 D.文化创新 &nbsp; 31.今天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D)。 A.以西方文化为样板 B.坚决抵制西方文化 C.避免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以我所用 &nbsp; 32.爱国主义包含着(C)三个基本方面。 A.情感、意志和行为 B.知识、意志和行为 C.情感、思想和行为 D.情感、思想和品德 &nbsp; 33.(B)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 A.爱国思想 B.爱国行为 C.爱国情感 D.爱国言论 &nbsp; 34.(C)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A.社会主义 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 D.奉献主义 &nbsp; 35.国家的核心利益是(A)。 A.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B.国家经济的发展 C.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D.维护民族团结 &nbsp; 36.爱国应当是(D)的行为,要讲原则、守纪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 A.感性 B.务实 C.严谨 D.理性 &nbsp; 37.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发展史上,(A)是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重要体现。 A.维护祖国统一、反对祖国分裂 B.促进祖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C.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D.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nbsp; 38.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共同缔造(B),始终是人心所向。 A.强大的民族国家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联邦国家 D.单一民族国家 &nbsp; 39.(C)是我国社会主义国防观念的重要思想基础。 A.集体主义 B.社会主义 C.爱国主义 D.奉献主义 &nbsp; 40.下列关于爱国的说法,错误的为(A)。 A.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必须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轰轰烈烈地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B.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报效祖国的方式 C.当代大学生,应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D.一个人只要尽己所能,哪怕只为国家和人民作出很微小的贡献,也可以无愧于爱国者的称号 &nbsp; 二、多项选择题 1.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ABC)。 A.政治原则 B.道德要求 C.法律规范 D.指导思想 &nbsp; 2.爱国主义是(ABD)。 A.一种对祖国热爱的情感心理 B.一种社会意识和精神力量 C.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道德品质 D.一种人生道德规范和价值导向 &nbsp; 3.爱国主义包含着哪些基本方面?(ACE) A.情感 B.理念 C.思想 D.信念 E.行为 &nbsp; 4.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ABCD)。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nbsp; 5.下面关于爱国主义的论述正确的是(ABCD)。 A.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B.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涵 C.在共产主义社会,爱国主义会失去存在的条件和意义 D.在阶级社会,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 &nbsp; 6.下面关于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正确论述是(ABCD)。 A.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B.同仇敌忾,抵御外辱 C.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E.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nbsp; 7.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表现在(ABCD)。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B.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C.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D.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nbsp; 8.下列体现为与时俱进的精神的有(BCDE)。 A.日新月异 B.随时而制 C.因时而变 D.与时偕行 E.与日俱新 &nbsp; 9.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ABCDE) A.献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B.献身于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C.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D.献身于促进国家和平统一 E.献身于促进社会民主富强。 &nbsp; 10.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是(ABC)。 A.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B.爱祖国与爱人民的统一 C.爱祖国与建设祖国的统一 D.爱祖国与爱科学的统一 &nbsp; 11.立志献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大学生应该要有(ACD)。 A.献身精神 B.经济基础 C.艰苦奋斗的精神 D.健康的身心 &nbsp; 12.民族利益是民族的(AB)。 A.整体利益 B.长远利益 C.局部利益 D.暂时利益 &nbsp; 1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有:(ABCD) A.;团结统一精神 B.爱好和平精神 C.勤劳勇敢精神 D.自强不息精神 E.团结协作精神 &nbsp; 14.能够体现中国民族精神的是:(ABCDE)。 A.长征精神 B.雷锋精神 C.两弹一星精神 D.西柏坡精神 E.延安精神。 &nbsp; 15.下列词句中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有:(ABE)。 A.精卫填海 B.大禹治水 C.讲信修睦 D.天下为公 E.愚公移山 &nbsp; 1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则是(BCD)。 A.要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要以宽阔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C.要以实践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D.要以创新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nbsp; 17.时代精神(ABDE)。 A.体现了民族的特质 B.形成和发展于新的历史条件下 C.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 D.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p>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