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儿右肺中叶综合征是怎么引起的.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09002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右肺中叶综合征是怎么引起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儿右肺中叶综合征是怎么引起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儿右肺中叶综合征是怎么引起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小儿右肺中叶综合征是怎么引起的(专业文档)一、发病原因本病征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凡能引起肺门淋巴结肿大、压迫右肺中叶或左肺舌叶支气管的炎症病变均可引起,结果导致肺炎和肺不张。本病征病因可为非特异性肺炎及淋巴结炎,引起其周围淋巴结肿大,压迫支气管造成阻塞,引起中叶不张,或中叶本身炎症引起。严重者可累及胸膜。支气管淋巴结核、结节病等均可引起本病征。有学者提出支气管异物或肿瘤引起者,不包括在本综合征内。归纳起来引起中叶综合征的病因有3类:结核(如原发型肺结核)、右肺中叶的炎性病变和其他(组织胞浆菌病、结节病等)。小儿中叶综合征常合并哮喘,尤其在哮喘持续状态时

2、,可能与肺泡表面张力因子缺乏有一定的关系,缺乏的原因或与pH及氧张力改变有关,但有待进一步证实。小儿肺中叶综合征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一个家庭中5个小孩,其中3个小孩患肺中叶综合征。30例小儿肺中叶综合征患者中,男9例,女21例与哮喘患儿男孩多于女孩不同;同时发现1例生后2周出现肺中叶综合征,其姐亦在生后第1个月有呼吸困难与喘息,经检查两姐妹均有IgA缺乏,从而考虑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二、发病机制1、解剖学特点右肺中叶易患肺不张是由于中叶支气管较其他支气管相对细长,开口位于上下叶肺淋巴引流的交汇处,周围有淋巴结分布,因此易受肿大淋巴结的压迫和侵蚀,形成狭窄和梗阻。中叶支气管不仅细长,且与右总支气

3、管呈锐角相交,故引流不畅,易为先天性分泌物及黏膜水肿所阻塞。另外由于中叶较小,位于上下叶之间,解剖学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又缺乏侧支通气,更易发生肺不张。2、炎症小儿原发型肺结核时,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中叶支气管而引起中叶综合征。此外,肿大的淋巴结腐蚀支气管引起支气管穿孔,干酪样组织和肉芽可阻塞中叶支气管,引起中叶综合征。由右肺中叶本身的炎性病变所致,中叶支气管黏膜炎症、水肿使管腔变窄,管腔充满黏液、白细胞及其碎屑,使支气管引流受阻。所引流的支气管周围淋巴结肿大,可压迫支气管,更易使其发生梗阻。梗阻又加重感染,使淋巴结更为肿大,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Dees报道30例右中叶综合征患儿中,23例呈特

4、异反应性体质,实验室检查结果也提示有感染存在。3、病理分期(1)第一期(肺不张期):此期有急性淋巴结炎和中叶肺不张的症状,但无梗阻性肺炎的症状。(2)第二期(梗阻性肺炎期):有梗阻性肺炎,形成本病征最初的临床症状,在此期间,X线表现与一般肺炎难以鉴别。(3)第三期(恢复或进展期):若治疗得当,淋巴结缩小,引流通畅,炎症消退,梗阻消失,肺不张张开。若治疗不当,梗阻持久与反复肺实质性炎症,会形成支气管扩张和肺组织慢性纤维化,甚至会形成肺脓肿或脓胸。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同时,大家保持好心情锻炼好身体,一定会健健康康!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去医院咨询。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