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辨证治疗有.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206495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辨证治疗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辨证治疗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辨证治疗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辨证治疗有(专业文档)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辨证治疗有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有中药和西药两种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具体辩证如下:1、湿热蕴郁中焦,发为阳黄症状:精神倦怠,饮食不佳,身热,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胃脘不适,大便白如陶土,小便深黄,眼睛及周身发黄。治疗原则:清热利湿。中医方药:茵陈10克、栀子6克、犬黄6克、黄柏6克、郁金6克、砂仁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11克、炒三仙各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药方分析:本方症为黄疸,属于急性传染性肝炎。本病大多由于饮食不洁,湿热熏蒸,症状表现为厌食油腥,脘腹不适,大

2、便色白,皮肤发黄。故治以茵陈蒿汤加味,疗效尚稳妥。本方采用茵陈,栀子,黄柏,滑石,苡仁清利湿热;青皮,川朴,炒三仙,砂仁调气化滞;大黄,郁金逐热散瘀行血退黄。全方组方合理,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效。2、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症状:患儿神疲易倦,食少恶心,舌质微红,苔薄白,上腭乳黄,脉弦数。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调气活血。中医方药: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绿茶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药方分析:本方症为黄疸性肝炎,实热型,湿热郁于肌肤,气不得运,血不得行,胆汁外溢,以致皮肤巩膜发黄。对于此类黄疸,医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热毒,活血化瘀药退黄外,

3、还常用绿茶来降转氨酶。老中医认为,绿茶主治肝胆湿热,有清肝,醒脑,祛湿,利水,退黄之功。3、湿邪内蕴,肝脾失和症状:皮肤,巩膜发黄,色泽晦暗,尿黄染尿布,大便色浅黄,稀粘不成形,食纳不佳,舌质淡,苔白微腻。治疗原则:健脾化湿,利胆退黄。中医方药:生麦芽9克、茵陈15克、金钱草9克、穿肠草6克、通草3克、黄柏3克。用法:水煎服,茵陈后下,每日一剂,早晚三次分服。药方分析:肝胆湿热蕴郁于里,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瘀遏,浸于肺,发于皮,则周身发黄;或由于湿邪内阻,脾阳不振,胆液为湿所困阻,浸淫肌肉,溢于皮肤。故治疗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同时注意护脾胃之气,升发胃气。方以生麦芽配伍茵陈既是此理;金钱草

4、,穿肠草,通草,黄柏均为通利之品。对于黄疸较重或日久不愈者,考虑湿热夹杂,内蕴与血分。血瘀不行则黄疸日深,可用活血化瘀之品,加丹参,血竭,广角之类,多可获效。4、茵陈丹参汤中医方药:茵陈15克、丹参15克、车前子6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取汁80100毫升,分35次分服。适应病症:新生儿黄疸,出生后4周内的新生儿,出现目黄,身黄,尿黄。药方分析:新生儿黄疸日久不愈,多是因为肝胆湿热兼血瘀所致。方中茵陈清热利湿,疏肝利胆,药理研究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并用降低血中胆红素及解热的功能;丹参活血化瘀,古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近代研究其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肝脏

5、生理机能好转及缩小肝脾肿大的功能;车前子性寒降泄,能清利湿热下行而利小便,有较强的利尿作用;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四味药配伍,清热去湿利胆,治血化瘀退黄之功尤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同时,大家保持好心情锻炼好身体,一定会健健康康!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去医院咨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