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地理教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05274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三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材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目前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不同地区,人们以惯有的生产方式经营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实现区域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如何才能使各地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获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是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习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的体现。区域农业发展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稳定的农业模式和结构

2、,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材以东北地区的区域农业地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教材在处理影响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时,分析了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对东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阐述,并不面面俱到,做到综合性与主导性因素统一,充分体现地域性特点。由于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也是学生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关键,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在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先复习必修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拓展学生思路,为理解东北农业发展条件作铺垫。为说明东北的自然条件内部差异,教材出示了许多图表,要求学生读数据,重表达,理解划分内部差异

3、的条件。由于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缺乏系统训练而使这一内容成为教学的难点,应让学生尝试去读,发现并归纳内部差异的若干要素,理解比较法在判断事物差异中的运用。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2.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教学难点1.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2.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干湿地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东北黑土、黑钙土的分布”等地图。课时安排共3课时其中第一课时为发展区域农业的地理条件和农业的布局特点。三维目

4、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发展前景,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科学统筹、按客观办事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假如你是一位决策者,现在给你某个区域,让你来决策如何发展农业:(如考虑农业生产类型或农业生产品种)1.大兴安岭 2.松嫩平原 3.长江中下游平原 4.内蒙古高原你为什么会这样安排

5、?你考虑了哪些因素?推进新课(逐步深入,逐层分析)问题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课件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问题2: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规律是怎样的?(引入正题)我国有许多农业生产基地,不同的地区,其生产情况、面临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尽相同。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我国农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区域,发展条件优越。以东北地区为例,不仅可以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那么,影响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又该如何?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的位置图说明:指导学生找出界线,然后分析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明确东北地区的最北端是我国领土纬度最高的地方,为后面紧

6、接着讲气候特点打下基础。板书: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1、 位置、范围2、 地理条件分析(1) 气候课件展示:中国温度带划分图 中国气候类型图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学生思考: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发散思维)通过分析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培养学生辨证看待地理问题的观念。(2)地形、土壤课件展示:东北地区地形图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图 地形是东北地区地域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成为区内农业布局的

7、基础条件。学生活动:读图4.4学生思考: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2.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学生活动:读图4.5学生思考:1.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高? 2.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丰富?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3)社会经济条件学生活动:阅读P62思考: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良好的工业基础、交通便利、地广人稀)承上启下:我们综合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来看一下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域差异:思考: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该如何布局?课件展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布局 东北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图总结:填表: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区主要农产品具体分布区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课堂小结:综合考虑区域地理条件农业生产、布局地形类型齐全,土壤肥沃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地广人稀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耕作农业区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