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11956年中共八大肯定了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国家经营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这说明中共八大A从根本上否定了苏联模式B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C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答案】D2下面是19571960 年中国全国职工总人数变化图,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这一时期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八字方针的实施使
2、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答案】B3下图为公私合营企业私股股东领息凭证。此凭证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私企合作化运动开始B社会经济多元化趋势C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建立D私股人员社会地位变化【答案】C4 “一五”计划规定,五年中的国家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558%,各部门所占比例按计划规定(如下表所示)。由此可见,我国当时A充分利用了旧中国原有工业基础B注重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统筹发展C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D着力改变原有工业布局的不平衡【答案】B5某年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说:“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确有很大影响。但是,我们不可坐等老天爷的恩赐,而应该努力改造自然,限制自然,利用自然,把提高粮
3、食产量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在变革的过程中,右倾保守思想是经常存在的,需要用很大的力量同它进行斗争。”这表明当时A忽视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B“大跃进”运动已经开始C右倾保守思想已十分严重D中共八大的方针得到坚持【答案】A61961年,我国规定:对粮、棉、油等一类产品坚持统购统销的政策;对猪、牛、羊、鸡、蛋等二类产品,通过合同进行洽购,完成任务后可上市自由销售;对一、二类以外的农副产品,则允许上市出售,自由定价。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国民经济的统一管理B使农民拥有经营的自主权C缓解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D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答案】C7漫画因其生动形象性而在宣传工作中有较强感染力。下图为1958
4、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有关集体食堂的宣传画。这反映出当时人民公社办集体食堂的意图是A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B提高农民文化生活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答案】C8下图是一幅于1958年绘制的农民壁画。画中的文字是“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导致壁画中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B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D科技发展的巨大成果【答案】C9作者在回忆拍摄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照片时写道:“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照片及作者的回忆表明A人民公社化推动了农业大发展B照片
5、因为造假而毫无史料价值C“大跃进”时期存在浮夸风盛行的事实D照片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真实史料【答案】C10如图为“19531973年中国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下列对1953、1958、1968、1973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A1953年中国GDP超高的增长率是因为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B1958年中国GDP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是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开始C1968年中国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根源是周边国家形势的恶化D1973年中国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答案】D二、非选择题11(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
6、,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 下面是1836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1836-1838年(平均每年)1894年数量(万担)比例(%)数量(万担)比例(%)内销165297678171484432外销502322215445568产量2152910038692100材料三 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
7、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1)阅读材料一,说明黄宗羲与商鞅思想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共中央提出将农民“组织起来”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农民“组织起来”的得与失。(8分)【答案】(1)由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2分)原因: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工商阶层壮大;经世致用思想兴起。(6分,答出3点即
8、可)(2)现象:产量扩大,外销增长,比例超过内销。(2分)成因:列强侵略,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2分)影响:小农经济逐步瓦解,有利于商业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2分)(3)理由: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扩大工业品市场帮助农民走上富裕道路。(4分)得:1953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推动生产力发展。(2分)失:1958年在农村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2分)12(18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52年底,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
9、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三大改造的评价,有下列三种观点:一是龚育之提出的“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二是薛暮桥提出的“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三是林蕴晖提出的“战略思想的重大变更”,认为它离开了我国国情,离开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试评材料中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
10、合)【答案】观点一: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使“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并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为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观点二:中国工业化建设是在极其落后的工业基础上进行的,进行重工业建设的物质基础缺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失调;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近20年,我国三大改造只用了三四年时间,后期存在着工作过粗、过快的不良做法。观点三:中国工业化基础薄弱,不应该以重工业作为突破口;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此后长期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建设。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应该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结构;三大改造形成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形式,背离了中国国情;从改革开放的实践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结构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