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技能篇】——生活中的地理
第一节 野外生存之——如何观天气
备课人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日常生生活中有哪些常见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生活中观察天气方法。
3、 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交流合作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
1、 小组活动——列举生活中遇到的常见天气现象。
2、 生活中观测天气方法
3、 课堂小测——获得学生课堂的反馈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陶冶学生的情操,就会使学生亲切的感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就蕴藏在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科学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养成善于观察自然现象和归纳规律的习惯
【教学重点】
● 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以及对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 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总结有关天气预测的谚语和方法
●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
● 解读有关天气现象的谚语及成因,养成善于观察的能力和方法和归纳规律的能力
【教学准备】
● 课堂学习小组(以4——5人为宜);
● 收集部分诗词
【教学方法】
● 讨论、案例、练习等
【课时安排】
●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分享各小组收集有关描写天气的谚语或天气对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交流
各组讨论回答
……
互相交流
二、教师列举天气对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2010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是:
1、秋冬春特大干旱突破西南地区气象历史记录;
2、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3、新疆北部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雪灾;
4、14次强降雨轮番袭击,南方汛情严重;
5、东北、华北冬春持续低温40年来罕见;
6、10月海南出现1961年以来同期罕见强降水;
7、云贵川等地汛期频发泥石流、滑坡灾害;
8、东北初夏炎热,最高温度达40摄氏度;
9、3月江南出现历史罕见早汛;
10、强沙尘暴横扫我国21省(区、市)。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3%-6%,造成粮食减产100亿公斤-200亿公斤,人员伤亡数千人。天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非常重大的影响。
过度:天气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非常重要,甚至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存安全,我们有必要来认识它,掌握一些基本的判别方法,提高自我安全意识,减少损失。在当今信息技术比较发达的今天,天气预报已经不在是难事,然而乡间农夫腕无手表,可知一日时间;山林之人手无信息,善测天气变化,他们有过人之处吗?人们是通过不断的观察积累总结出的经验的。
假如我们身处绝境中,与世毫无联系,天气是影响我们安全因素之一,如何掌握判断天气,摆脱困境,我们今天以在野外如何观测天气,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讲解。
三、生活中观察到的天气
㈠ 晕和虹
1、晕天空中有一层高云,阳光或月光透过云中的冰晶时发生折射和反射,便会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彩色光环,光环彩色的排序是内红外紫。称这七色彩环为日晕或月晕,统称为晕。
由于有卷层云存在才出现晕,而卷层云常处在离锋面雨区数百公里的地方,随着锋面的推进,雨区不久可能移来,因此晕就往往成为阴雨天气的先兆。
3、虹和霓
含七种色光的太阳光线,射入大气中的水滴(雨滴或雾滴),各种色光经历折射和反射后,可在雨幕或雾幕上形成彩色光弧环。内紫外红时,称为虹,内红外紫,称为霓或副虹。
虹和霓都要背对太阳而立才能观察到。在夏日的傍晚,西方放晴而东方天空有云雨时,最易看到虹和霓。
㈡ 天气预测谚语
1、 看风测天
“云交云,雨淋淋”、“逆风行云天要变”,
引导学生分析风与天气有何关系
……
说明大气高低层风向不一致,易引起空气上下对流,产生雷雨等对流性天气。
引导学生分析风与天气有何关系
天气兴云致雨首先要有水汽,水汽是靠风来输送的,“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送暖,北风寒。”,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预兆。
2、 看云测天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晒谷。”
引导学生分析云与天气有何关系
……
云往东或东南移动,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风,故有“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指春夏之交,云从东或东南伸展过来,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所以会“水凄凄”了。云向南移,说明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交汇,所以,“云往南,雨成潭”。云向北移,表明本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无雨便“好晒谷”了。
3、看雨测天
雨雪天气现象出现的早晚、强度及方位,都对应着一定的天气形势,因而能判断推测出天气变化。
“开门雨,下一指;闭门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
引导学生分析云与天气有何关系
……
是说清晨开始下雨,时间短,雨量小,晚饭前后下雨,时间长,雨量大。
4、 闻雷测天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结合平时,猜一猜这种现象
……
民间群众常根据雷声预测天气,这条谚语指的是未下雨之前就雷声隆隆,表明这次下雨是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匀等热力原因形成的,又叫热雷雨,雨量不大,时间很短,局地性强,常出现“夏雨隔条河,这边下雨,那边晒日头” 的现象。
5、看雾测天
“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
……
久晴之后,空气中水气较少,不易形成大雾,如有大雾出现,表明有暖湿空气移来,北方冷空气影响时,会转阴雨。久雨之后,冷空气已控制本地,夜间云层消散,微风,早晨出现大雾,阴雨结束转晴。
6、看天象测天
大气层中水汽、水滴、冰晶等到悬浮物质,使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出现多种色彩和许多光学现象,观察它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谚语“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出红云,劝君莫远行”、“太阳照黄光,明日风雨狂”等也是这个道理。
7、看物象测天
动植物在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时,其活动规律和习性会发生一些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来预测天气。
“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
乌龟背壳潮湿,壳上的纹路混而暗,是天要降雨的征兆;龟壳有水珠,像是冒汗,将要下大雨。龟壳干燥,纹路清晰,预示近期不会下雨。这是因为龟身贴地,龟背光滑阴凉,当暖湿空气移来时,会在龟背冷却凝结出现水珠,天将下雨,反之空气干燥,暂不会下雨。
8、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
“4月8,水打老母鸭”
四、课堂小结:
长期的观测和实践表明,云的产生和消散以及各类云之间的演变和转化,都是在一定的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看不见水汽,也看不见大气运动,但从云的生消演变中可以看到水汽和大气运动的一举一动,而水汽和大气运动对雨、雪、冰、雹等天气现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
五、课堂反馈(以小组为单位,解释谚语及原因分析)
1、“云交云,雨淋淋” 、“东风急,备斗笠。 ”
2、“棉花云,雨快临”
3、“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4、“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5、“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6、“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朝雾晴,晚雾阴.”
7、“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8、“西北风,开天锁,雨消云散天转晴”,
9、“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
10、“蛇过道,大雨到”、“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
11、“知了鸣,天放晴”、
12、“鱼儿出水跳,风雨快来到”、
13、“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14、“泥鳅跳,雨来到。”、“青蛙叫,大雨到。”
五、课堂评价:(5分钟)
【学生填写】
小组名称: 成员姓名:
习得的知识:
习得的技能:
小组氛围:
表现最佳的同学: ;从他身上,你学到了:
下一节课的期待:
【教师评价】
五、课堂反馈
以小组为单位,解释谚语
"云交云,雨淋淋":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所以预示有雨,有时云与地面风向相反,则有"逆风行云,天要变"的说法。
"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这一谚语说明,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指春、夏时节,雨天的中午,云层裂开,太阳露一露脸,但云层又很快聚合变厚,这表明本地正处在准静止锋影响下,准静止锋附近气流升降强烈、多变。上升气流增强时,云层变厚,降雨增大;上升气流减弱时,云层变薄,降雨减小或停止;中午前后,太阳照射强烈,云层上部受热蒸发,或云层下面上升气流减弱,天顶处的云层就会裂开。随着太阳照射减弱,或云层下部上升气流加强,裂开的云层又重新聚拢变厚。因此,"太阳现一现"常预示继续阴雨。'这句谚语和"太阳笑,淋破庙"、"亮一亮,下一丈"等谚语类同。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晨东方无云,西方有云,阳光照到云上散射出彩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阴雨系统移来,加上白天空气一般不大稳定,天气将会转阴雨;傍晚如出晚霞,表明西边天空已放晴,加上晚上一般对流减弱,形成彩霞的东方云层,将更向东方移动或趋于消散,预示着天睛。
"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指的是久晴之后出现雾,说明有暖湿空气移来,空气潮湿,是天阴下雨的征兆;久阴之后出现雾,表明天空中云层变薄裂开消散,地面温度降低而使水汽凝结成辐射雾,持到日出后雾将消去,就会出现晴天。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这是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的转换情况。冷空气南下到达本地之前,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冷空气到达时,转为偏北风,风向转变前后,天气转阴有雨。
“西北风,开天锁,雨消云散天转晴”,吹西北风,表示本地已受干冷气团控制,预示天气转晴。
“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中午出现太阳,没有多久天气又转阴雨,预示天气将会连续阴雨。
“蛇过道,大雨到”、“水蛇盘柴头,地下大雨流”、“蚂蚁垒窝天将雨”、“蚯蚓封洞有大雨”、“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知了鸣,天放晴”、“蝉儿叫叫停停,连阴雨将来来临”、“鱼儿出水跳,风雨快来到”、“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这些测天经验,几乎家喻户晓。它们都是动物对阴雨前气压低、湿度增大的生理反应。 在晴天转雨时,人们感到闷躁,疲倦不适。老人腰酸背疼,病人伤口发痒,关节疼痛,都预示天要阴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