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历史必修一专题七知识点梳理.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02486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一专题七知识点梳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七知识点梳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七知识点梳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七知识点梳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七知识点梳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1.1.背景(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3)国内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1.2.内容(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3)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4)强制劳动: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3.3.特点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4.4.影响(1)积极影响: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经受住了考验,站稳了脚跟。(2)消

2、极影响: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农民反对2.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经济危机(1 1)原因:战争破坏: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满目疮痍自然灾害:1920-1921的大旱灾,粮食产量急剧下降政策因素: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 2)表现:工农业:工农业产值大幅下降,大批工厂无法开工人民生活:人民生活必需品得不到满足,许多人死于饥饿3.2.政治危机1.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得到强化。2.表现在农村:农民对农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在城市: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而纷纷摆工抗议。水兵叛乱:农民和工人的不满情绪牵动着军队

3、士兵,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4.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原因(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2)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_实物税_ 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5.3内容农业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坚持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实行经济核算部分国有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 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6.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斯大林模式”(p135p135课前提示)含义: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

4、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它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7.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海报完成五年计划(一)工业化之路1、背景:1)国内:1925年,经济恢复;落后农业国(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2)国际:面临资本主义包围,形势紧张.2、目的: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8.3、方针提出: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要点包括: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高速度,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4、过程(1926年开始):1)1926-1928年:改建、扩建、新建企业。2)1928-1932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3)1933-1937年:二五计

5、划提前完成。4)1938-:因二战而被打断。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9.苏联的五年计划名 称时 间主 要 成 就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19281928年-1932-1932年工业飞速发展19331933年-1937-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8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10.苏联的工业化为什么取得了巨大成就?5 5、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高积累政策;农民的贡献;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11.(二)农

6、业全盘集体化1、目的:为了引导众多农业小生产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了保证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2、方针: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 农业逐步集体化方针农业全盘集体化3、过程:192719271927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年联共(布)十五大1929192919291929年底 开始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掀起高潮1930193019301930年年 整顿、发展整顿、发展1932193219321932年年 富农被作为一个阶级消灭富农被作为一个阶级消灭1937193719371937年年 农业集体化完成农业集体化完成12.4、评价:农业成就:实现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发展,为苏联工业的实现提供了条

7、件,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农业问题:它违背农民的自愿和逐步原则。使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问题重重。政府忽视农民的物质利益,用超经济手段从农民身上拿走很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13.(1 1)变革和完善生产关系需要以生产力的一定水平为条件;(2 2)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中心环节;(3 3)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正确处理好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5、教训14.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一)标志:(二)含义:(三)特征及评价:19361936年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从经济、政治、

8、思想文化等方面去看)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15.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评价总体特征高度集中地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内容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特征积极弊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一度推动生产力发展,为二战胜利奠定基础。指令性计划管理,排斥市场,行政管理,优先发展重工业。农工轻比例失调,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在当时形势下保证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一定程度维系了政局的稳定。个人崇拜民主法制破坏高度集中,用行政手段对学术文化领域进行管理控制。能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思想理论单调划一,学术创作单一,文化创造力受压制。斯大林模式中经济、政治和思想相互

9、联系渗透,形成严密整体,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产生深远影响。16.课堂小结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工业化之路 农业全盘集体化 表现评价斯大林模式联共(布)十四大的召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联共(布)十五大的召开农业集体化的开展、结果和失误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 经济: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行政管理;政治:高度集权、干部委任制和终身制;思想文化:个人崇拜、行政干预。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弊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17.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莫斯科落日-戈尔巴乔夫改革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

10、验与教训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8.苏联的经济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经历了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时期。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导入 斯大林逝世翻开了苏联历史新的一页。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先后几次进行经济改革,但是由于积重难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这些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9.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工业、政治(必要性)(2)1953年斯大林逝世(可能性)2、内容(1)农业(突破口)措施:改变过分集中的管理体制,扩大农庄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

11、,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开垦荒地,开展玉米种植运动。成绩:农业形势有所好转 问题:冒进思想,农业再度出现危机(2)工业:措施:管理体制改革,地方权力有所扩大 问题:未能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3)政治 措施: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苏共二十大,秘密批判;平凡冤假错案 问题:重新陷入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3、评价(1)进步性: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局限性: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进行总体的归还和科学的实验,未 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20.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原因: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2.内容:工业(重点):推行新经济体制 改进工业管理,

12、完善计划工作,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3.成效:(1)前期: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级作 用,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圣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 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苏联一跃成为与美 国匹敌的超级大国。问题: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 (2)后期:过分追求稳定,改革步伐逐渐缓慢,经济发展呈现 停滞和下降趋势,苏联陷入困境。4.安德罗波夫鱼契尔年科执政时期:没能遏制住苏联的衰败趋势21.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目的: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的趋势,维持苏联超级大国地位。2.内容:(1)经济:(2)政治:3.结果:(危机四伏)国家政局不稳,经济连年滑坡,思想领域极度混乱,

13、社会陷入失控状态,民族分裂运动加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4.影响:苏联解体(1)开始:1991年8月苏联有联盟变成松散的邦联。(2)加速:“八一九”事件及叶利钦掌权苏共组织瓦解,国家政权质变。(3)解体:明斯克协议和阿拉木图宣言签署。(4)消亡:1991年12月25日,苏联红旗从克里姆林宫降落;第二天,苏联 被宣布停止存在。22.1.1.苏联巨变的含义指什么?有两层含义: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议一议:23.2苏联解体原因有哪些?(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策略。议一议:2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