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登长城 游石窟
贾立菲
九月二十二日,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我们乘兴驱车向晋北进发,循着昭君出塞的故道,登雁门关长城,游大同云冈石窟。
雁门关素以关山雄固,军事要冲闻名,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传说此处山高,大雁南来只有从关隘飞过,得名雁门关。来此处登山别有情趣。随着馆长一声登长城比赛开始,大家健步如飞地向最高点冲击。从背影望去,其场面极其壮观,我虽不是参赛人员,但被大家的激情所感染,被大家奋发上向的精神所激励,快步地沿着崎岖的山径向上攀登。点缀在山间的奇花异草,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可惜的是城墙破坏严重,断壁残垣,令人惋惜。烽火台虽经风雨剥蚀,但仍然矗立在长城古道上,显得更加巍峨。凭高远望,山脊长城蜿蜒起伏,犹如一条长龙。临风思古之幽情。公元980年,宋大将杨业任代州刺史,驻守雁门。十万辽军来攻,杨业率兵数千,虽敌众我寡,杨业从西陉出奇兵,到雁门关北口,南向攻击,辽军不知杨业多少人马,又恐雁门关有伏兵,慌张抵抗,辽军大败。抗日战争中,1937年9月,我一二九师在雁门关西口阳明堡,夜袭日军机场,仅用二十分钟,将守敌和二十四架飞机全歼。同年10月,我八路军一二O师采用游击战的作战方针,深入敌后,一举炸毁了由大同开往忻口前线满载武器弹药汽车四百余辆,歼灭敌寇一千余人,大创日军锐气,这就是声驰海外的“雁门关伏击战”。
长城是我国古代各族人民共同用血汗和智慧筑成的历史丰碑,它除了曾经起过作为防御的功能之外,对发展我国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起过重大的历史作用。霍去病指挥大军一连四次出塞进攻匈奴,控制了河西地区,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山西商人首先成为足迹遍及全国,乃至境外的商旅。
在大同煤乡的群山峻岭之中,我们的祖先凭借着斧锤凿一类原始工具,完成了一次给岩石赋予生命的巨大工程,这就是闻名的云冈石窟。
我漫步在石窟群中,怎么也想不到这些不起眼的石门石窟之内,竟有大小造像五万一千多尊,最为惊叹的是“昙曜五窟”的五尊巨佛顶天立地,神态各异,我简直看呆了。它们巍峨壮观,气势磅礴,征服了众多的游客,使许多人在它们面前顿足凝神,留连忘返。
云冈石窟是古代能功巧匠用血肉之躯为历史筑起一座艺术宝库,是用艺术记载了佛教,赞美了佛教。
此次活动不仅重温了历史,也增强了人们呼吸和血液循环的功能,对于久居闹市的我们来说,新鲜的空气,身体的运动,外加愉悦的心情,多么惬意啊!
2004年11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