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前,兰花产业处于低迷期。兰花产业和其它产业一样起起落落皆属正常。但目前兰花上普遍发生的拜拉丝(又称白拉丝)病--兰株叶片、茎杆上呈白色丝状,严重者白丝成团状,被称为兰花的癌症,它正困扰着兰花产业的发展。本人就此问题提出粗浅看法,并发表点个人意见。意在抛砖引玉,望广大行家提出科学见解。共促兰花产业健康发展。 TT3|/zwn
兰花的拜拉丝病害发病机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说法。兰界初步认为有以下几种诱因:一、受病毒侵害而感染。二、在分花时使用切割过病花的刀具未经过消毒,又去切割健康花而感染。三、翻盆时用带病毒的土栽健康兰花,或用泡过病花的水继续泡健康兰花而感染。四、昆虫叮咬带病兰花后又叮咬健康兰花而感染。五、高温高湿兰棚(兰室),由于温湿度过高诱发病毒侵害兰花而感染。六、部分养兰者为了兰花多发苗,过多使用细胞分裂素,激素性农药,引起兰花生理突变,进而产生病变,形成白拉丝。七、部分养兰者农药使用过多、过频,刺激兰花,使兰花性状表现发生变异或遗传机理发生改变,形成白拉丝。八、还有一种可能是:为了增加增强光合效能,用各种强光照明,照射时间过长,辐射刺激兰花,产生突变,形成白拉丝。 / FEVmH?
由于以上诸多原因,目前少数大兰苑,部分养植户都不同程度发生此病。且有蔓延的趋势。不仅兰花天然性状丧失,还严重影响了观赏性,应引起兰花爱好者的高度重视。 001FmiV
由于目前交易活动中,(市场和网络交易),带拜拉丝兰花与健康兰花混卖,但带病的兰花价格只是健康兰花的三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甚至更低。鱼目混珠,造成了兰花市场和网络交易的价格混乱,给本已低迷的兰市雪上加霜。选购兰花无论市场或网络上,都要注意鉴别。便宜不是货,不论投资高、中、低档兰花都要选择健康兰苗,慎买高温高湿兰棚的兰花。 (0y~%J
在养植中,建议大家尽量采用接近自然的方法养兰,控制高温高湿,防治昆虫危害,科学施肥、少用农药、不用激素,特别慎用被吹得天花乱坠的各类“神奇”药物,注意分盆消毒。实践证明传统养植方法是科学实用的。 J!U}iD@occ
鹤庆县科技局干部、农艺师、鹤庆县兰花协会副会长:张怀君 y>e.~5;
Z Sd4z:/
-- 剑指“拜拉丝”病毒 q;>7*Y&
这是本人和另外两位资深兰友接受<<兰界>>杂志专访,讨论拜拉丝病毒,现在发布在网上,希望对广大兰友有所帮助 * *G9H
“拜拉丝”病毒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广大兰友的一个重大问题,以其传播迅速、不可治愈和强大的毁灭力让无数兰友闻之色变。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切实有效地治疗该病毒。 Ng>h"H
正因如此,病毒的预防工作便成为了对抗“拜拉丝”病毒战役中的重中之重。本期“行家论道”我们邀请了广东兰界著名学者陈宇勒、四川春兰之都兰园园主李毅、福建资深兰友魏昌做客“养兰心经”,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剖析“拜拉丝”病毒的来源、成因、诊断及防治方法。 )+t0:GwP`:
同时,三位专家也提出了自己在对抗“拜拉丝”病毒中的一些治疗方法,虽然广大兰友对当下治疗“拜拉丝”病毒的方法各执一词,但作为一种尝试,广大兰友也不妨一试。 G<rHkt@[
《兰界》:“拜拉丝”病毒的主要症状是哪些,我们又如何来诊断兰花是否感染了“拜拉丝”病毒呢? HcSXsF
嘉宾:李毅 ` 3K)GA
病害症状:拜拉丝病常在叶片的基部、中部或端部发生。先出现乳白色的,长短、粗细、形态各异的不规则网状条形斑块。斑块边缘如扩散的水渍状,斑体两面呈失绿样透明状。早期斑体没有异色点缀;中期斑体背面有微凹现象,并出现少许淡褐色不规则斑中斑;晚期斑体颜色加深,如日灼焦状,斑体和斑体外绿色叶体,同时出现皱缩纹,叶缘后卷并失去光泽,以后逐渐干枯,直至死亡。 * U=s\
该病至今仍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因而被称为兰花“艾滋病”和“癌症”。拜拉丝是一种过滤性隐性病原体,被侵染的植株,一般不会在当代植株中发病,而会在下一代或后代的新株中才会显现病毒病征。有的长期不显现症状,但病毒同样会在寄主株体内增殖扩散。由于不会即时显现病征,这就给及时发现和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该病与养殖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的调节有很大关系,它的发生与兰株长期在温室里莳养有很大关系。也有人认为,兰株因缺乏某种元素,或某种元素过多,也会导致此病的产生。 D#JL!A%O
诊断方法:将兰株对着亮光进行透视,如发现叶片上有不规则的纵向线段样条形斑,斑界不整齐,有轻度扩散状,斑色浅黄或乳白而透叶背,便是拜拉丝病毒。病害初期,病斑附近常有轻度脱水样的褶皱,褶皱部分常出现叶缘后卷,十分显眼。病斑处有轻度凹陷,且暗淡无光泽;如斑纹为赤褐色,便是病毒晚期。对于病毒潜伏侵染,尚未显现病毒症的,肉眼无法识别。 ):_\;.L
呵 p/@smke
《兰界》:“拜拉丝”病毒的来源主要有哪些途径? ?[Q3q4
嘉宾:魏昌 {vyv7L
拜拉丝病不会凭空而来,90年代初期以前,福建一带多数种养的是本地的山草。到了90年代中期才认识什么是拜拉丝病毒。那时带病毒草大多数是不法兰商从台湾带过来,在广东陈村销售的墨兰艺草,被当成健康草出售牟取暴利。随着返销草的大量涌入,加上爱好者习惯用剪刀分盆修剪根系等不良习惯,拜拉丝病很快就在全国各地的养兰人中蔓延开来。 c?&X?<
福建一带是兰花生产区,接触返销草比较早,对拜拉丝的研究也比较深入,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以下现象: b:]V`uF?
1. 返销草出拜拉丝病的概率比较高,多数是第一年大量出拉丝。及时挑选扔掉,第二年出现拉丝的几率就小得多,第三年以后就很少甚至没有。 8~z~_TD6m@
2. 习惯用剪刀修剪兰草的兰园发病率高。我地有一个专业培养四季兰的兰农,引种到一批带病的小桃红,因习惯剪刀修剪,导致整园拜拉丝病毒爆发。 =wOm}V8 N&
3. 做返销草倒手买卖的兰园发病率高。返销草隐性带病草多,因为买卖频繁,植料反复使用,加上前来买花的贩子东摸西碰,反复感染率高。 aa#Y=%^
返销草容易出拜拉丝,是因为高温高湿管理、大量使用叶面肥、过度使用含氮肥料(比如花生壳为植料)所引起的免疫力低下所致,加上兰园管理不认真,没有及时剔除病苗,包装运输途中交叉感染,导致发病率很高。而真正健康兰场过来的返销草,几乎不得病。 ={d>iB yq
很多人认为:高温闷湿不通风会得拉丝病;叶面肥或者农药使用不当也会得拉丝病。 4\u1TYR
前一种观点本人不敢苟同,我曾经做过试验,在高温夏天,将确定没有感染病毒的健康草用塑料薄膜包裹后放到密闭的容器里,闷得奄奄一息后再栽种,4年过去了,现在已经长了5代草,根本没有拉丝病的痕迹。 >$7v ;Q
而后者是容易出现类似拉丝病的药害症状,而且这种毒害症状还会延续到下一代新芽上,很容易和拉丝病混淆。这种草一般生长正常,新苗没有病毒苗的那种生长不良症状。但是为了避免是隐性带病草,应当隔离观察比较稳妥。 %Iv,@}kvT+
z(Pe,zES
《兰界》:“拜拉丝”病毒又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呢? %9N7Ln|%
嘉宾:陈宇勒 [~#WG/!:
拜拉丝病毒通过害虫的叮咬、爬行;盆具、基质、叶面的摩擦挤压;兰苗一起陈列、堆放、运输;浸盆给水;旧植材不经过处理再用都可能传播拜拉丝病毒。 >dG;w6y'
春秋季节是分株换盆之际,所使用的刀具,在分剪带病兰苗时必然含沾染病株汁液,刀具再次切割其他兰苗时,原来沾在工具上的病毒可借伤口传入细胞造成感染。春秋两季翻盆分株季节刀具使用之频繁,往往使病毒在兰园内快速传染。 33ef/MElD$
有些兰园采用立体排列,浇上层兰苗时遗留下来的水会流到下层兰株上,而水中所携带的病毒也会四处传染,虽然此种方式传染较慢,但其影响力不容忽视。 >qjq=Ege
大面积传染的方式是科研部门通过组培方式培养兰苗,常因忽略原种先天性带有病毒而造成大量感染。另外农村和花木园艺场中种兰,因同其他作物混种,如烟草、辣椒、红豆、豌豆,花卉中唐昌莆、百合等,在借助了蚜虫等害虫作为媒介传播了拜拉丝病毒,也是不可忽视的。 &cHV7
>x+6{^}Q>怪。 ! VRI_c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