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好题周测4-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990496 上传时间:2025-08-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1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好题周测4-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好题周测4-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测4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19世纪30年代末爆发的英国宪章运动明确提出:“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限制,以保障各选区选举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上述主张(  ) A.体现了直接民主的政治诉求   B.要求打破工业资产阶级垄断政权的局面 C.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D.反映了工人阶级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2.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创办了棉纺织厂,他以慈善者的身份关心工人,禁止十岁以下的孩子进工厂工作。为了减轻工人的家庭负担,他第一次为五岁以下的孩子创办了幼儿学校,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纪律为宗旨。对欧文这些举措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具有空想性,违背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B.具有欺骗性,讨好工人是为了剥削工人 C.具有进步性,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有积极作用 D.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巴黎公社革命有一定的影响 3.“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段文字主要蕴含了(  ) A.资产阶级革命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社会进化论 D.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4.(2017·南阳一调)巴黎公社的机关报在1871年3月20日的社论中说,“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已经了解到: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了解到: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据此可知(  ) A.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B.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政权 C.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 D.巴黎公社政权具有权力集中的特点 5.(2017·广东广州二模,21)“一切公职人员,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并且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材料所描述的措施出自(  ) A.巴黎公社 B.人民公社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D.德意志帝国 6.(2017·烟台测试)依据下表所列发生在19世纪欧洲的大事判断,对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的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事件 1825年 英国开始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1840年前后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 B.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走向衰落 C.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D.工业革命既增加了社会财富又加剧了阶级矛盾 7.(2017·江西二校联考)列宁的《四月提纲》最初被彼得堡委员会以13票反对、2票赞成、1票弃权否决。但是,列宁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思想主张,频繁地向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宣传和解释,并在不同的组织层面上进行辩论,终于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以多数票通过。这表明(  ) A.俄国不具备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 B.列宁的革命主张在党内并没有获得支持 C.俄国从此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列宁的执著精神促进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8.(1917年)11月2日,军事革命委员会向卫戍部队派出近60名政治委员,并规定凡向卫戍部队发出的命令必须有政治委员的签字,否则一律无效;4日,彼得格勒2万多名士兵工人赤卫队员建立中央司令部,直接受军事革命委员会领导;5日,拥有8万多名水兵的波罗的海舰队发表声明说:“准备在彼得格勒苏维埃的第一声召唤下,就手执武器支援革命。”下列与以上材料信息相符合的是(  ) A.军事革命委员会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指挥中心 B.苏维埃控制的革命力量有条不紊进入战斗准备状态 C.面对革命力量的壮大,临时政府并未放弃抵抗政策 D.即将爆发的武装夺权获得了所有军事力量的支持 9.(2017·安徽江南十校联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直接任务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立即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材料反映了(  ) A.俄国二月革命前人民的要求 B.十月革命后巩固政权的措施 C.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发展的方向 D.《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的要求 10.(2017·衡水中学模拟)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1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首要任务是(  ) A.制定共和国宪法 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C.确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推行“一国两制”政策 12.阅读下面“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级党政机关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情况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 1951 以有关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三大问题居多 1952 以控告各机关干部贪污和资本家申诉不服处分以及群众要求就业的问题居多 1953 以检举控告各级机关干部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问题为主 1954 有关普选和粮食统购统销工作的信访量呈现上升趋势 A.群众信访多是围绕着党的中心工作展开 B.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主要通过信访实现 C.我国已建立了处理群众信访的专门机构 D.信访是党政机关与群众沟通的唯一渠道 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既没有写入社会主义原则,也没有写入“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这说明《共同纲领》(  ) A.存在较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B.损害了各民主党派的利益 C.没有如实地反映中国国情 D.坚持了新民主主义原则 14.1953年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这主要是为了(  ) 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 B.实践新民主主义理论 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的新社会 15.1957年,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既然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道理的。”这一讲话(  ) A.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B.推进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形成 C.标志着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D.号召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 16.(2017·天津六校联考)观察下面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基本确立 B.用普选的方式产生人民代表 C.《共同纲领》是选举的法律依据 D.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 17.费正清的《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提到,“1978年所不同的是:邓现在要走的是一条既要扶持首创精神,又要重建党和政府的新路子”。“重建党和政府”的措施包括(  ) ①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平反“文革”时期的冤假错案 ④健全和完善民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载入宪法;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市场经济这一关乎切民生和宪政的重大原则庄严地载入了宪法;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载入宪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成 B.有助于加强对国民私有财产的保护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得到完善 D.国民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公有制经济 19.2014年2月19日,习近平会见连战时强调:“两岸同胞要齐心协力,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至于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我相信,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来。”这充分说明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和平、平等、民主协商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 D.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20.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表示:这几年“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得以逐步落实,得到两岸人民支持。双方应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求一中架构之同,存一中内涵之异”。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一国两制”得到两岸人民的共同支持 B.国共双方积极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C.连战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国共两党的根本利益一致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2分,共50分) 21.(2017·沈阳模拟)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19世纪中期革命斗争形势的论述,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历史指出: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自1848年以来,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而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和最近在俄罗斯,大工业第一次真正确立起来,又把德国变成一个第一流的真正工业国——一切都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所以,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 ——摘编自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 材料二 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任务是世界市场的建立——至少大体是如此,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生产的确立。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随着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殖民地化,随着中国和日本的门户开放,这个过程看来已完成了。对于我们,目前的重大问题是这样:在欧洲大陆,革命是迫在眉睫了,一开头将采取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但是,资产阶级社会的运动既然是在更广大的地区继续向上发展,这种革命是不是无可避免地将在一小地区被粉碎呢? ——1858年10月8日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 (1)材料一中恩格斯所说的错误的想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种“想法”在当时是“错误的”?(6分) (2)材料二中,马克思预言“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在欧洲大陆“迫在眉睫”的根据是什么?这与恩格斯的论述有无矛盾?为什么?(8分) (3)材料二中,马克思对“目前的重大问题”的分析中,肯定了哪几种进步的运动?(4分) (4)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为完成“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先进阶级在1858年后的20年内做过什么积极的努力。(2分) 22.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还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曾称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的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的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还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5分) (2)据材料二,“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4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6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四编 资本主义血腥统治的建立和开始衰亡 第二十章 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 第二十一章 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 第二十二章 十九世纪晚期和二十世纪初的无产阶级斗争 第二十三章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二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五编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胜利的时代 第二十五章 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苏维埃国家对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斗争 第二十六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 第二十七章 资本主义危机的发展 第二十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十九章 战后世界形势 ——1963年初级中学课本《世界历史(下册)》 目录(人民教育出版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12分)(要求: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观点正确,符合史实) 周测4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 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D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宪章运动提出了有关选举权的要求,反映了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故选D项。 2.C 题干材料中欧文的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工人的家庭负担,因此具有进步性,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有积极作用,故C项正确。欧文的举措虽然最终失败,但仍具有积极意义,故A、B两项错误;欧文的实践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故D项错误。 3.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共产党宣言》。材料文字说明《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产阶级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像“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表明资本主义自身也存在无法克服的弊病,即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这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所以答案选B项。 4.C A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他们已经了解到: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可知,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可知,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权力集中的特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 5.A 从材料信息看,该措施反映了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公职人员由人民监督和罢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故A项正确。 6.D 资本主义尚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尚未成熟,故A项错误;虽然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但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走向衰落,故排除B项;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依然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而非社会主义革命,排除C项。 7.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俄国具备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列宁的主张在党内最终获得支持,故B项错误;七月事件后,俄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列宁的执著精神促进了十月革命的爆发,故D项正确。 8.B 军事革命委员会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的指挥中心,故A项错误;苏维埃控制的革命力量包括卫戍部队、彼得格勒士兵工人赤卫队、波罗的海舰队都在有条不紊地进入战斗准备状态,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知临时政府是否放弃抵抗政策,故C项错误;即将爆发的武装夺权不可能获得所有军事力量的支持,故D项错误。 9.C 本题考查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情况。材料反映的是二月革命后列宁指出的革命发展方向,即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故选C项。 10.A 本题考查十月革命前的“四月提纲”。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主张将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分歧在于要不要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故选A项。 11.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其首要任务是制定共和国宪法,故A项正确,B项错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于1956年,排除C项;“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初,排除D项。 12.A 我国信访制度创建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一项重要制度。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建立了专门处理群众信访的机构,排除C项;B、D两项说法错误,排除;从1951—1954年的信访内容来看,都与党的政策法令及各项中心工作密切相关,故选A项。 13.D 新中国成立初期并非社会主义社会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新民主主义的施政纲领,自然不会把社会主义原则和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写进去,这是在结合当时国情的情况下坚持新民主主义原则的结果,故D项正确。A、B、C三项说法均不符合题意。 14.C 1956年底,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1954年9月20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且宪法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筹备制定的,故B项错误;当时宪法已经颁布,由此可知相关法律的制定应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保障,故C项正确;“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15.A 结合材料提供的时间“1957年”和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的讲话发生在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之后,A项正确。B、C、D三项皆不符合题中时间信息,排除。 16.A 从“1953年”和“选民证”等信息判断,题中图片反映的是1953年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基本确立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所以本题选A项。 17.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现了“扶持首创精神”,与“重建党和政府”的措施不符,故②可排除;①③④表述符合题意,因此选C项。 18.B 从材料信息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宪法修正案》中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有利于保护国民的私有财产,故B项正确。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才基本建立,故A项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D项。 19.B 从材料信息“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可知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选B项。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20.C 本题考查的是两岸关系。A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国共代表不同的阶级,根本利益并不一致,排除D项;根据材料的信息“求一中架构之同,存一中内涵之异”可知C项正确。 21.(1)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分)原因: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4分) (2)根据:资本主义制度正在建立,殖民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欧洲将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无产阶级寻求自身解放的社会主义革命将被紧迫地提上议事日程。(5分)没有矛盾。(1分)原因:恩格斯是实事求是地分析,马克思是对未来形势的预言。(2分) (3)欧洲大陆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被压迫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4分) (4)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2分) 解析:第(1)问,“错误的想法”可联系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作答;原因可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解答。第(2)问,“根据”可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尖锐的角度解答;恩格斯是从实际出发进行的分析,马克思是对未来形势的预言,因此二人论述并不矛盾。第(3)问,结合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三大运动回答。第(4)问,从1858—1878年的时间来看,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只有巴黎公社。 22.(1)前提: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或新中国的成立)。(2分)成就: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3分) (2)原因:没有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3分)策略:依法治国。(1分) (3)制度:农村基层民主制度。(1分)特点:广泛性、直接选举等。(2分) (4)特征:初建—曲折—发展完善。(2分)认识: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长期性;民主政治建设要依据国情;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等。(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得知前提是新中国的成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三大制度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直接从材料二中即可得出。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新时期创立的制度是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知其特点。第(4)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概括出阶段特征,即初建—曲折—完善;第二小问可结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历程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3.示例:建议修改目录中对资本主义的修饰语,减少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内容,增加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建立、经济政策的调整、现代科技革命的内容。(6分)理由:无产阶级革命仅仅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题之一,资本主义的特点也不是目录中所讲的“腐朽的、垂死的”;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秩序与生产关系的调整影响深远;随着二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现代科技革命的深远影响愈加突出。(6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给出建议,指出如何修改,然后用史实作为具体支撑点,指出这样修改的依据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