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暑期拾遗-数学-江苏-高二-C专题(数列的整除性和存在性问题5星).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990161 上传时间:2025-08-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4.85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期拾遗-数学-江苏-高二-C专题(数列的整除性和存在性问题5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暑期拾遗-数学-江苏-高二-C专题(数列的整除性和存在性问题5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数列的整除性和存在性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的奇偶性分析和整除性分析. 2.理解存在性命题的常见分析思路. 知识梳理 3 min.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和公式 前n项和Sn和通项an之间的关系 因数分解和因式分解,简单的不定方程正整数解求法 典例精讲 25min. 题型一:分离之后代数式被数字整除 例1.(★★★★)设{an}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Sn为其前n项和,满足a+a=a+a,S7=7.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Sn; (2)试求所有的正整数m,使得为数列{an}中的项. 【解题思路】可以利用基本量法把题目中的两个信息列方程解,也可以移项转化. 【答案】⑴设公差为d,则由a-a=a-a得-3d(a4+a3)=d(a4+a3). 因为d≠0,所以a4+a3=0,即2a1+5d=0. 又S7=7得7a1+d=7,解得a1=-5,d=2,所以{an}的通项公式为an=2n-7, 前n项和Sn=n2-6n. ⑵=,设2m-3=t, 则==t+-6,所以t为8的约数. 因为t是奇数,所以t可取的值为±1, 当t=1,m=2时,t+-6=3,2×5-7=3,是数列{an}中的项; 当t=-1,m=1时,t+-6=-15,数列{an}中的最小项是-5,不符合. 所以满足条件的正整数m=2. 【小结】⑴这里的换元的目的是简化运算,可以引申到不等式中分式的化简处理以及分式函数求值域的方法:把一次项看成整体然后做分母,分离思想的运用,然后代数式被一个数字整除; ⑵一定要检验,才能知道具体哪个符合哪个不符合,因为结论是通过分析得来而不是代数恒等变形得到。 题型二:两个未知数的数量关系,是一个一次式一个二次式 例2.(★★★★)各项均为正偶数的数列中,前三项依次成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后三项依次成公比为的等比数列,若,则的所有可能的值构成的集合为 【解题思路】转化成基本量的关系式之后把其中一个用另外一个表示,然后找范围,其中整数是有限的,然后逐一带入检验. 【答案】设这四个数为,,,,其中,均为正偶数, 则,整理得, 所以,即, 所以的所有可能值为24,26,28, 当时,,; 当时,(舍去); 当时,,, 所以q的所有可能值构成的集合为. 【小结】:注意体会这里用“”而不用“”的好处,实际是一种估算能力。 题型三:构成平方项利用平方差公式之后的因数分解 例3.(★★★★)已知数列{an}中,a2=a(a为非零常数),其前n项和Sn满足:Sn=(nÎ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a=2,且,求m、n的值; (3)是否存在实数a、b,使得对任意正整数p,数列{an}中满足的最大项恰为第3p-2项?若存在,分别求出a与b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任何一个数列,它的前项和与通项都存在关系: 因此遇到Sn和an的关系式可以利用这个处理方法得到。 【答案】(1)证明:由已知,得a1=S1==0, \Sn=, 用n+1替换n可得Sn+1=, \相减得2(Sn+1-Sn)=(n+1)an+1-nan,即(n-1)an+1=nan nÎN*, \再次用n+1替换n得到nan+2=(n+1)an+1, 两式相减得,2an+1=an+2+an nÎN*, 即an+1-an+1=an+1-an nÎN*,故数列{an}是等差数列. 又a1=0,a2=a,\an=(n-1)a. (2)若a=2,则an=2(n-1),\Sn=n(n-1). 由,得n2-n+11=(m-1)2,即4(m-1)2-(2n-1)2=43,\(2m+2n-3)(2m-2n-1)=43. ∵43是质数, 2m+2n-3>2m-2n-1, 2m+2n-3>0, \,解得m=12,n=11. (III)由an+b£p,得a(n-1)+b£p. 若a<0,则n³+1,不合题意,舍去; 若a>0,则n£+1. ∵不等式an+b£p成立的最大正整数解为3p-2, \3p-2£+1<3p-1, 即2a-b<(3a-1)p£3a-b对任意正整数p都成立. \3a-1=0,解得a=, 此时,-b<0£1-b,解得<b£1. 故存在实数a、b满足条件, a与b的取值范围是a=,<b£1. 【小结】⑴退位或进位相减处理前项和与通项的关系式是常见的方法; ⑵以上三种题型对照理解,分别针对不同特征的关系式,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处理。 题型四:数的同余问题 例4.(★★★★)已知数列{bn}的通项公式为, 判断数列{bn}中是否存在三项成等差数列?若存在写出一组满足条件的三项,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处理该类问题,一般都假设存在,然后找出对应关系,再判断. 【答案】假设存在三项(不妨设r<s<t)成等差数列, 则有等式:即, 化为, 显然上式的右端可以被3整除, 而等式的左端不能被3整除, 所以数列不存在三项成等差数列. 【小结】化成整式来分析整除性。. 例5.(★★★★)已知数列{an}为等差数列, 首项为, 公差为, 数列为等比数列, 首项为, 公比为, 其中, 且, (1) 求的值; (2) 若存在满足, 试求的值. 【解题思路】关于多个未知数的长不等式可以以某一项为主体,来观察其中存在的特征关系 【答案】(1)由可得, 将不等式的每一部分同乘以可得, 由可知. (2) 由可得, 即, 因为且, 所以, 又因为, 所以不符合条件, 舍去. 因此, 此时. 【小结】不难看出这两小题经整除性分析就可以得到结果, 属于较典型的“整除性问题”. 例6.(★★★★)设数列{an}是一个无穷数列,记Tn=2i-1ai+2a1-a3-2n+2an+1,n∈N*. (1)若{an}是等差数列,证明:对于任意的n∈N*,Tn=0; (2)对任意的n∈N*,若Tn=0,证明:{an}是等差数列; (3)若Tn=0,且a1=0,a2=1,数列{bn}满足bn=2an,由{bn}构成一个新数列3,b2,b3,…设这个新数列的前n项和为Sn,若Sn可以写成ab,(a,b∈N,a>1,b>1),则称Sn为“好和”.问S1,S2,S3,…中是否存在“好和”,若存在,求出所有“好和”;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对于求和符号,不熟悉的时候可以直接把它拆开写出来. 【答案】(1)证明: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 ∵Tn=2i-1ai+2a1-a3-2n+2an+1, ∴2Tn=22i-1ai+4a1-2a3-2n+3an+1. 将上面两等式作差得-Tn=a3-a1+2i(ai+1-ai)+2n+2(an+1-an+2). ∵数列{an}是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d, ∴-Tn=2d+d2i-2n+2d=0,∴Tn=0. (2)证明:∵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Tn=2i-1ai+2a1-a3-2n+2an+1=0, ∴Tn+1=2i-1ai+2a1-a3-2n+3an+2=0, 将上面两等式作差得an+1-2an+2+an+3=0. 由T1=2i-1ai+2a1-a3-23a2=0即a3-a2=a2-a1, 综上,对一切正整数n,都有an+1-2an+an-1=0, 所以数列{an}是等差数列. (3)由(2)知{an}是等差数列,其公差是1, 所以an=a1+(n-1)=n-1,bn=2an=2n-1. 当n≥2时,Sn=3+2+4+…+2n-1=2n+1,S1=3, 所以对正整数n都有Sn=2n+1. 由ab=2n+1,ab-1=2n,a,b∈N,a>1,b>1,a只能是不小于3的奇数. 当b为偶数时,ab-1=(a+1)(a-1)=2n, 因为a+1和a-1都是大于1的正整数, 所以存在正整数t,s,使得a+1=2s,a-1=2t, 2s-2t=2,2t(2s-t-1)=2,2t=2且2s-t-1=1,t=1,s=2,相应的n=3,即有S3=32,S3为好和; 当b为奇数时,ab-1=(a-1)(1+a+a2+…+ab-1),由于1+a+a2+…+ab-1是b个奇数之和,仍为奇数,又a-1为正偶数,所以(a-1)(1+a+a2+…+ab-1)=2n不成立,这时没有好和. 【小结】理解求和符号的本质,其实就是前n项和。第一问是错位相减,第二问就是退位或进位相减,第三问就是一个典型的奇偶性分析。 课堂检测 10 min. (★★★★)已知数列是各项均不为的等差数列,公差为,为其前 项和,且满足 ,.数列满足,为数列的前n项和.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数列的前n项和; (2)若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正整数,使得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法一)在中,令,, 得 即 解得,, 又时,满足, , . (法二)是等差数列, . 由,得 , 又,,则. (求法同法一) (2) ①当为偶数时,要使不等式恒成立, 即需不等式恒成立. ,等号在时取得. 此时 需满足. ②当为奇数时,要使不等式恒成立, 即需不等式恒成立. 是随的增大而增大, 时取得最小值. 此时 需满足. 综合①、②可得的取值范围是. (3), 若成等比数列,则,即. 由,可得,即, . 又,且,所以,此时. 因此,当且仅当, 时,数列中的成等比数列. [另解:因为,故,即, ,(以下同上). 回顾总结 2 min. 【整除性问题有哪些处理方式?】 【存在性问题一般怎么解决?】 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