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北京市怀柔区市级名校历史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cg****1 文档编号:11980203 上传时间:2025-08-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北京市怀柔区市级名校历史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5年北京市怀柔区市级名校历史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年北京市怀柔区市级名校历史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左传》记载,春秋中期,卫定公聘(出使)晋的时候,晋国欲使其会见逃亡到晋的卫臣孙林父,卫定公夫人劝卫定公会见,其主要理由便是孙林父为“先君之宗卿之嗣”。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制的影响依然存在 B.传统等级秩序基本崩溃 C.社会转型推动人才流动 D.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 2.晋侯封桓叔于曲沃,桓叔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以至于曲沃封邑大于晋国国都。之后,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晋侯,终于“尽并晋地而有之”。这表明当时 A.新的阶级关系已经产生 B.儒家德治思想深入人心 C.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D.兼并战争能够统一天下 3.古代希腊人首创了数学、科学和哲学,最先写出了有别于纯粹编年表的历史书,自由地 思考着世界的性质和生活的目的,而不为任何因袭的正统观念的枷锁所束缚。这表明古 代希腊 A.民主制推动文化繁荣 B.科学发展领先世界 C.神学传统观念被抛弃 D.人文精神内涵丰富 4.民歌《骂蒋匪》“一骂蒋中正,全国下通令,进攻鄂豫皖,围剿我红军。二骂蒋匪军,勾结土豪和乡绅,血腥残杀我红军,手段真残忍……”该民歌反映了 A.国民大革命面临失败危机 B.革命根据地受到严重冲击 C.红军主力转战于江南各省 D.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背景 5.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6.1948年,中共中央颁发文件指示:修订土地改革中损害中农权益的做法,要求对科学、教育、艺术工作者等知识分子加以教育和团结;对中小工商业和一般地主富农的工商业予以保护。上述指示 A.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B.维护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发展了科学教育事业 D.实现了全国各阶级大团结 7.《淮南子》论述先秦某思想家时说:“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该思想家 A.受教于孔子 B.重义轻利 C.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D.主张节葬、节用 8.透视法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家们独特的绘画技巧,它使原本平淡的画面呈现出勃勃的生机,运用这种方法达到凸显人的精神的效果。这表明,文艺复兴运动中 A.绘画带有艺术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画家强调光和色的变化 C.画家注重将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 D.绘面不再以宗教画为主 9.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引文中的会议是指 A.1943年开罗会议 B.1945年旧金山会议 C.1954年日内瓦会议 D.1955年万隆会议 10.下表为在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武器和刑罚统计情况(部分)。这反映出商朝 A.强制性权力已出现 B.对外征战十分频繁 C.实行严刑峻法统治 D.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11.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些“城市国家”是指 A.城邦 B.租界 C.势力范围 D.使馆区 12.下列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的建立者是 A.赵匡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忽必烈 13.英国《自由大宪章》中涉及债务担保和连带责任的规定,与罗马法中“保证人在履行了担保责任之后可以向主债务人行使追索权”的规定如出一辙。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  ) A.英国法律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 B.近代西方法律的源泉在罗马法 C.罗马法中蕴含着天赋人权思想 D.罗马法迎合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14.西汉建国后,儒者叔孙通等人定朝仪、封禅等制度;儒者陆贾、贾谊等宣扬儒家德治相对于法家政治的优越性,儒家经典在“受命”“改制”等观念的影响下被儒生塑造为“为汉制法”。这表明汉代儒学 A.分化为不同的派别 B.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理论体系丰富完善 D.紧密结合现实政治 15. “平均关税水平从15.3%下降到9.8%,开放了10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这是一个关于全球最开放市场的成长史。”这句话最可能出自 A.《第三世界将我们抬进联合国》 B.《入世十年,中国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C.《APEC,我们来了!》 D.《“万隆精神”彰显时代意义》 16.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 17.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汉朝实行察举制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下列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美国依此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 ②在雅尔塔会议等确定的基本原则上建立 ③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④是美苏两国实力均衡的重要体现 ⑤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⑥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色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 19.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此话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 A.政治权利的下移 B.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C.社会动荡纷争 D.经济领域的变革 20.在清末,士人阶层出现了大规模分流,士人阶层流向了工、商、军、学等不同领域,有些士人甚至无以为业。据此可知 A.时代变革引起社会阶层变动 B.科举制度无法选拔新式人才 C.社会阶层流动推动历史进步 D.阶层变动导致民众大量失业 21.下图是美国1921-1945年社会经济发展某一指数的趋势图。联系所学知识判断该图最有可能是 A.工业生产发展指数趋势图 B.银行存款总量趋势图 C.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系数的趋势图 D.农业生产发展指数趋势图 22.1978年7月,广州市对蔬菜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取消“统购包销,牌价(政府定价)收购”。在蔬菜收购环节,允许大部分菜品在“牌价”基础上浮动,最高可上浮40%;少部分菜品不设限价,自由议价成交;个别菜品仍按“牌价”收购。这些政策 A.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B.标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获得了广大民众的一致拥护 D.表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23. “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位君主,又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位君主”。“他”是 A.乾隆皇帝 B.道光皇帝 C.光绪皇帝 D.宣统皇帝 24.1987年美苏两国领导人在华盛顿签署《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即《中导条约》。条约满足了美苏两国各自的利益需求,但苏联在谈判中显得更加积极主动,条约规定要销毁的中导数量,苏联也比美国高出一倍。苏联如此妥协的主要原因是 A.迫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威胁 B.控制军备以缓和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 C.力图为国内的改革争取和平环境 D.多极化的趋势下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25.据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的一次调查显示:“一般妇女讲话非常漂亮,如‘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不接受’等名词在谈话中时常流露。”这表明当时 A.国民革命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B.抗战动员提高了民众的觉悟 C.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时代主流 D.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不断扩大 26. “春季里来艳阳天,桃花红,李化白、百鸟闹声喧……共产暴动处处红旗现,直打得土豪劣绅逃到天外边。共产党齐努力,大家团结紧,推翻统治的政权,重把天地安”,这是流行于大别山区的歌谣。此时,中国共产党正在 A.组织武装起义,挽救国民革命 B.开展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C.突破重重围剿,进行战略转移 D.倡导国共合作,团结一致抗日 27.16世纪前后,它的生产、传播、消费,连接起美洲、欧洲、中亚、东亚等地,成为流淌在全球贸易机体中的血液。它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大额贸易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聚集。据此判断,“它”是指 A.瓷器 B.白银 C.香料 D.鸦片 28.据联合国统计,日前全世界有4.4万多家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28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其产品已占世界总产值的40%;它们形成了“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以全球为销售带的企业运作模式”。这反映了 A.西方国家主导全球化 B.世界开始融为一个整体 C.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D.企业国际化是时代潮流 29.战国后期的《魏户律》禁止无子嗣之家收养其他家的孩子,禁止无力娶妻者入赘女家。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维护宗法制度 B.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C.加强中央集权 D.树立法家思想权威 30.白居易27岁中进士时有“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诗句,其“题名”得益于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军功授爵制 D.科举制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 材料 苏联从1977年开始在欧洲部署核导弹。1979年,联邦德国认为苏联这一部署打破了欧洲军事力量的均势,主张以北约的威慑战略实现同苏联的平衡。1981年,里根提出“零点方案”,主张双方在欧洲的中程导弹数量均为零。苏联予以拒绝。之后苏联提出了“分阶段裁减方案”“同等裁减建议”。美国加以反对。1987年2月,戈尔巴乔夫表示可以把中程导弹从美苏“一揽子谈判”中脱离出来、单独签订一个条约。4月,他提出“双零点方案”,即苏联消除欧洲的中程导弹,美国不得在此部署。此建议得到美国的响应。12月8日,美苏首脑在华盛顿签署《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规定:清除所有双方达成协议的中程导弹和发射装置,以及一切有关的辅助设施和设备;每一方都拥有就地检查的权利等。这在苏美裁军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摘编自方连庆、刘金质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达成《中导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中导条约》签订的影响。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大多数的俗儒,则可能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出山应博学鸿词之征,甚至报名科考,成为新朝的新贵了。当然,清廷也用尽怀柔手段,除了开科取士,也以修明史及编几套大书笼络了不少学者名士。经过康熙一朝的休养生息,中国百姓生活安定,习惯了清的统治,亡国之痛已不在年轻一代的回忆之中。清沿袭明人政策,科举经义以注解的《四书》为主,其重点在于伦常纲纪,当君臣的名义已定,则民族界限就不足以颠覆人间伦常。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历史赋予近代中国的严峻现实是:不改变中国的现状就无法抵御强敌。作为致力于经世致用的地方大吏,他们都对中国的腐败现象有深刻的了解。林则徐曾经吐露自己的感受:“今日时势,观其外表,犹一浑全之器也,而内之空虚,无一足以自固。”……郭嵩焘则从中外对比中看到了中国落后的严重状态。要对抗强敌,保卫国家就必须治理整顿内部,这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认识。用魏源当时所说的话就是,“以治内为治外。”问题是如何治内才能救国。 ——摘编自袁伟时《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前期的文人安于清朝统治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文人对待清朝统治的态度,并简要评价。 33. 材料 在战争开始向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转化的同时,三大新技术的发展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保障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首先是电子技术群的发展。雷达、声纳及其他电子通讯器材的改进与应用,不仅在抗击德军对英国本土的空中轰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通过对指挥控制系统的改进,为美英军空地协同,反空袭、空降和两栖登陆作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保障。其二是飞弹技术群的出现。大战期间火箭推进技术的发展,最终使德国的V—1火箭和V—2火箭问世并投入使用。虽然飞弹并没有改变战争的进程,但它表明了一种新的作战样式和作战空间的产生。第三类是最有争议的核技术的诞生。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的爆炸并没有改变战争的结局,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快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作用。 ——摘编自李元奎、李建韬、王庆玉《科学技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及形态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期间新技术的军事应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期间新技术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卫定公夫人劝卫定公接见孙林父的原因是因为其是“先君之宗卿之嗣”,体现的是血缘关系,突出的是宗法制的影响依然存在,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力,B排除;材料未涉及人才流动,C排除;材料未涉诸侯争霸,D排除。故选A。 2、C 【解析】 根据“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晋侯,终于‘尽并晋地而有之’”可知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C正确;题干涉及的群体依然是贵族,而非新阶级,排除A;晋国是春秋时期国家,当时儒家刚刚形成,不可能深入人心,排除B;题干中的曲沃封君攻伐晋侯不属于兼并战争,排除D。 3、D 【解析】 根据“自由地思考”、“不为任何因袭的正统观念的枷锁所束缚”等信息可知体现了古希腊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故选D;材料主要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和独立的思考,没有涉及民主制和神学观念,排除AC;材料没有涉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无从体现科学发展领先世界,排除B。故选D。 4、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红军”的称谓,可知这是1927年到1937年的国共对峙时期,此时国民党正在围剿红军,材料表现的就是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围剿,同时国民党勾结土豪和乡绅残害红军,这些都反映了革命根据地受到国民党的严重冲击,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是国民大革命以后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红军主力的信息,C项错误;材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不是解放战争时期,D项错误。故选B。 5、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作为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决定性的转折点,指的是从此英国国家权力的中心,由国王转移到了议会那里,B选项符合题意;《权利法案》是议会用立法手段限制国王的权力,而非剥夺王权,A选项错误;光荣革命以后,国王受议会限制,两者在国家权力中并非互相制衡,不是“平衡”关系,C选项错误;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而英国君主立宪制则是通过《权利法案》及之后英国议会先后制定的一些法律,逐渐建立起来的,D选项错误。 6、B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可以判断出此时处于解放战争时期,这一时期中央对各阶级的政策调整主要是为解放战争服务,有利于维护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正确;材料不光涉及工农阶级,A排除;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B。 7、D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学习儒家的学说,接受孔子的思想,认为他的礼节烦琐而不高兴,厚葬靡财而贫民,长期服孝伤害生命而妨碍政事,所以背道而行夏政周,由此可知,该思想家反对厚葬靡财,即提倡节葬、节用,这是墨子的思想,故选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是儒家思想内容,排除;C项是韩非的地位,排除。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联系墨家思想分析解答。 8、C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该绘画技巧将产成于数学原理的几何透视法运用到绘画艺术表现之中,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生活环境对绘画创作的影响,A选项错误;B选项是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印象派绘画的特点,排除;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题材仍然以宗教为主,且材料也未涉及绘画题材的问题,D选项错误。故选C。 9、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指的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将陷入僵局的关键时刻,以“求同存异”扭转了会议的航向,故D正确;周恩来没有参加1943年开罗会议和1945年旧金山会议,故AB错误;1954年日内瓦会议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 10、A 【解析】 从材料中把人的手脚铐起来、把人关进监狱、把人活埋等刑罚可以看出商朝已经是国家,出现强制性权力,故选A;材料出现人拿着武器不能说明征战十分频繁,B错误;实行严刑峻法从法家出现才开始,C错误;阶级社会固有的阶级矛盾,但是材料不能显示阶级矛盾激化,D错误。 11、B 【解析】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在开辟通商口岸城市内划定一块区域作为“租界”,禁止中国人入内,成为城市中“国中之国”,B正确;A是古代希腊国家形态;C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形态;D是《辛丑条约》之后在北京划分区域。 12、C 【解析】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建国号大清,故C符合题意;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故A不符合题意;1368年,朱元璋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故B不符合题意;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为大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D 【解析】 “保证人在履行了担保责任之后可以向主债务人行使追索权”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其根源在罗马法迎合商品经济发展需要,故D正确; 英国和古罗马社会性质不同,因此两者的法律不存在继承发展关系,只能认定英国继承了罗马法精神,排除A;B与题无关,排除;题干中重在保护债权人,与天赋人权无关,排除C。 14、D 【解析】 西汉建国后,儒家经典被儒生塑造为“为汉制法”。这表明汉代儒学在积极适应社会现实,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儒学的不同的派别,故A错误;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故B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儒学理论体系,故C错误。 1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描述了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积极削减关税水平,对推动世界自由贸易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所以结合备选项中文字含义可知答案选B,A项说明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特征,C项是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项体现的是中国在万隆会议上的积极影响。 考点: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A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分析选项,B项错在“长期”二字,斯大林掌权后就逐渐废除这一政策;C项错在恢复资本主义经济秩序;D项与史实不符,新经济政策实际上也是不成熟的。新经济政策通过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进而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所以应选A。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 17、D 【解析】 唐朝实行三省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宋朝设立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③④符合题意。故D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察举制属于选官制度。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和C。故选D。 18、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①是错误的;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通过排除法,所以选B。 19、A 【解析】 孔子的意思是世道清明,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就出自天子,世道混乱,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就出自诸侯,表明西周时期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诸侯割据争霸,周王室衰微,政治权力下移,故A正确;BC是材料造成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本题主要考查对分封制影响的理解。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0、A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末年,“士人阶层出现了大规模分流”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所导致,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选项中“推动历史进步”的表述材料并未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有些士人失业,而非民众大量失业,D选项错误。故选A。 21、C 【解析】 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921-1945年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是:1921-1929位经济迅速发展,1929-1933年为经济大危机,1933-1945年经济恢复发展。故可知工业生产发展指数在1933-1945年应为上升发展趋势,排除A。银行存款总量在1933-1945年应为上升发展趋势,排除B。经济危机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和社会保障措施,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故在一定程度上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系数呈下降趋势,C项正确。农业生产发展指数在1933-1945年应为上升发展趋势,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2、A 【解析】 广州市对蔬菜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发生在1978年7月,这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改革开放尚未拉开帷幕,所以此时的蔬菜价格改革为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故选A,排除BD;C选项“一致拥护”表述过于绝对,事实上,这次改革,菜价上浮40%,也曾引起部分民众的抱怨与不满,排除。故选A。 23、B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了,这位皇帝跨越了中国古代与近代这一时期,结合所学可知,道光皇帝在位的时间是1820-1850年,包含了1840年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正好处在这一时期,故B项正确;排除ACD项。 24、C 【解析】 “条约满足了美苏两国各自的利益需求,但苏联在谈判中显得更加积极主动,条约规定要销毁的中导数量,苏联也比美国高出一倍”表明苏联如此妥协的主要原因是力图为国内的改革争取和平环境,故C正确;迫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威胁不是材料中的主要原因,A错误;控制军备以缓和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合,B错误;多极化的趋势下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不符合材料的现象主要原因,D错误。 25、D 【解析】 材料中的“‘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特点,农村妇女也能在谈话中使用,说明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的影响在农村不断扩大。故答案为D项。这一变化与国民革命无关,排除A项;“土豪劣绅”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用语,抗战时期为了巩固统一战线已不再使用,排除B项;C项“成为时代主流”说法绝对,材料反映的只是在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出现的变化,排除。 26、B 【解析】 材料“直打得土豪劣绅逃到天外边”可以联系所学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故B项正确。A项挽救国民革命说法错误。C项是1934年的长征,D项是抗日战争时期,故ACD排除。 27、B 【解析】 根据题干“16世纪”、“连接起美洲、欧洲、中亚、东亚等地”、“商业资本”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B正确;瓷器是从中国流向国外,排除A;香料不能积聚大量商业资本,排除C;鸦片在16世纪尚未大量流入中国,排除D。 28、C 【解析】 众多的跨国公司形成了“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以全球为销售带的企业运作模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趋势,故C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西方国家主导全球化,故A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逐渐全球化的进程,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趋势,体现不出企业国际化的时代潮流,故D错误。 29、A 【解析】 《魏户律》禁止收养其他人家的孩子和入赘女家的规定,体现了其重视父系家长权力,维护血缘宗法制度的目的,A项正确;不能收养其他人家的孩子和入赘女家的规定不能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无关,B项错误;这一项规定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无益,C项错误;材料中的禁令与树立法家思想的权威,实行以法治国不符,D项错误。 30、D 【解析】 白居易是唐朝的著名诗人,其通过科举制中了进士,D正确;A是先秦的选官制度,排除;B是汉代的选官制度,B错误;C是秦朝的选官制度,排除。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1)①二战后,世界和平成为主流:②裁减有利于减轻双方军费开支的压力;③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美苏都调整对外政策:④缓解核对抗符合美苏两国的根本利益。 (2)①推动美苏裁军进程:②有利于加强美苏军事互信,缓和紧张关系:③减轻欧洲军事压力,促进东西欧的交流:④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苏联从1977年开始在欧洲部署核导弹。1979年,联邦德国认为苏联这一部署打破了欧洲军事力量的均势,主张以北约的威慑战略实现同苏联的平衡”可知签订条约有利于减少军费开支;根据材料“戈尔巴乔夫表示可以把中程导弹从美苏‘一揽子谈判’中脱离出来、单独签订一个条约”结合所学可以从双方调整对外政策;另外根据所学可以从和平发展成为主流,以及缓解核对抗符合美苏两国的根本利益。 (2)根据材料“清除所有双方达成协议的中程导弹和发射装置,以及一切有关的辅助设施和设备”可知有利于推动美苏裁军进程;有利于美苏缓和紧张关系;根据材料“苏联从1977年开始在欧洲部署核导弹。1979年,联邦德国认为苏联这一部署打破了欧洲军事力量的均势,主张以北约的威慑战略实现同苏联的平衡”可知签订条约有利于减轻欧洲军事压力,促进东西欧的交流;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 32、(1)原因:个人的功名利禄;清廷怀柔手段的笼络;社会日渐安定;封建伦理纲常思想的束缚;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影响: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使清朝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加强;缓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禁锢人们的思想。 (2)态度:一则要求清廷推行改革;二则要求推翻清王朝。 评价:可综合这两种态度进行总体评价;也可就其中某一态度进行评价。 总体评价:体现了西方文明冲击下的民族觉醒;形成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对清王朝的认识历经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某一态度评价:第一种:认识到学习西方文明的必要性;立足于维护清廷统治而提出的;对中国落伍的根源缺乏理性分析。第二种:此类文人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思想或舆论基础;没有将反清与反帝紧密结合起来 【解析】 (1)原因:依据材料“可能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来看,文人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安于清朝统治。依据材料“清廷也用尽怀柔手段……笼络了不少学者名士”来看,清廷的怀柔手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依据材料“中国百姓生活安定”“当君臣的名义已定,则民族界限就不足以颠覆人间伦常”来看,在社会日渐安定,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清朝,文人受封建纲常影响较为严重;影响:结合清初经济发展、国家统一、专制统治、思想禁锢等角度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回答。 (2)态度:依据材料“问题是如何治内才能救国”来看,清朝晚期文人在对待清廷统治问题上存在两种态度:一是要求清政府整顿内部,一是要求推翻清政府以整顿中国内部;评述:可从总体上评析整顿中国内部的态度,也可就其中某一态度进行评价,但无论哪个角度均要紧扣进步性、局限性两个方面。 33、(1)电子技术群为反空袭、空降和两栖登陆作战提供技术保障;飞弹技术群催生出新的作战样式和作战空间;核技术下的原子弹在日本爆炸。 (2)提高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军事科技的水平和实力;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第三次科技革命由此兴起;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等。 【解析】 (1)根据材料“电子通讯器材的改进与应用……为美英军空地协同,反空袭、空降和两栖登陆作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保障”可得出电子技术群为反空袭、空降和两栖登陆作战提供技术保障;根据材料“飞弹技术群的出现……表明了一种新的作战样式和作战空间的产生”可得出飞弹技术群催生出新的作战样式和作战空间;根据材料“核技术的诞生。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的爆炸”可得出核技术下的原子弹在日本爆炸。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期间先后出现的电子技术群、飞弹技术群和核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于军事,提高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军事科技水平和实力,尤其核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二战期间发明和应用的新型科技,随着战争的结束,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有利于改变世界面貌等从战争时期和战后的影响角度分析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