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T 2221-2024 预制芯桩复合桩技术规程(湖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195141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T 2221-2024 预制芯桩复合桩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DB42∕T 2221-2024 预制芯桩复合桩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DB42∕T 2221-2024 预制芯桩复合桩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DB42∕T 2221-2024 预制芯桩复合桩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DB42∕T 2221-2024 预制芯桩复合桩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91.080.40 CCS P 25 DB 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22212024 预制芯桩复合桩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cast core pile composite pile foundation 2024-03-26 发布 2024-07-26 实施 湖 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联 合 发 布 湖 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DB42/T 22212024 I 目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总则.3 5 基本规定.3 6 设计.4 一般规定

2、.4 桩基设计.5 构造要求.9 7 施工.10 一般规定.10 预制芯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11 外包体施工.11 芯桩植入.12 接桩与截桩.14 8 质量检测与工程验收.15 质量检测.15 工程验收.16 附录 A(资料性)钻孔灌注复合桩施工记录表.18 附录 B(资料性)水泥土复合桩施工记录表.20 附录 C(规范性)管桩构造示意图、桩与承台连接构造示意图.22 C.1 管桩构造示意图.22 C.2 受压管桩与承台连接构造图.23 C.3 其他构造图.24 附录 D(资料性)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参数及选用表.26 附录 E(资料性)管桩 PHC、PHB 参数及选用表.30 条文说明.31

3、 DB42/T 22212024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文件起草单位: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建华建材(湖北)有限公司、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华建建设工程设计审查事务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建科工集团武汉有限公司、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建鄂勘察设计审查咨询有限公司、武汉正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湖北省建筑设计院

4、有限公司、武汉科诚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建三局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峡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武汉理想共达环境岩土技术有限公司、湖北天工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湖北锦华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武汉知行建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湖北大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温四清、赵鹏、王小南、方晓梅、王红军、任晓丹、李宏胜、杨涛、曹源、赵清平、吴军德、李井哲、朱全坤、陶伟、涂明波、张于程、张明、刘博、刘海峰、张伟、张义祖、车谊、张飞、王海、李斌、张相超、曹登武、孟庆山、邹斌、何凡、陈必光、魏军、郝军、李进、陈昆鹏、任贤锦、薛亮、王绍亮、黎玲、肖少文。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

5、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电话:027-68873063,邮箱:。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路8号,邮编430014,联系电话:027-52102290,邮箱:)。DB42/T 22212024 1 预制芯桩复合桩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预制芯桩复合桩的设计、施工、检测和验收的相关要求,规定了预制芯桩复合桩的适用地质条件和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工程中预制芯桩复合桩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测与验收,交通市政、水利水运的桩基工程可参照本文件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

6、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 13476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T 50046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0 建筑工程施

7、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T 50476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 GB 55003 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 JGJ 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7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81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 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106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T 327 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 JGJ/T 330 水泥土复合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JGJ 340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程 JGJ/T 394 静压桩施工技术规程 JGJ/T 406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 DB42/42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DB42/89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DB4

8、2/T 169 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DB42/T 22212024 2 3 术语和定义 预制芯桩复合桩 precast core pile composite pile 将预制桩植入外包体中形成共同受力的复合桩。注:根据外包体的材料和施工工艺不同,包括水泥土复合桩和钻孔灌注复合桩。水泥土复合桩 precast pile embedded in cement soil 采用预制桩植桩法,用搅拌法预先形成水泥土桩,再在水泥土桩中同孔同心植入预制桩复合形成的复合桩。钻孔灌注复合桩 precast pile embedded in grouting material with drilling 采用预制

9、桩植桩法,预先钻孔并灌注适量细石混凝土,在初凝前同孔同心植入预制桩复合形成的复合桩。预制桩植桩法 method of planting pile 预先采用钻机或其他各种成孔设备在桩位处成孔并灌注适量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等,并将预制桩沉入其中的施工方法。注:按成孔工艺方式分为钻孔植桩、搅拌植桩。按预制桩沉桩设备分为打入、压入或振入。预制芯桩 precast core pile 预制芯桩为复合桩桩体中的预制桩。注:一般采用实心或空心的钢筋混凝土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的预制桩,如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预应力混凝土实心(空心)方桩、预制混凝土异型桩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prestress

10、ed concrete pipe pile 采用离心和预应力工艺成型的圆环形截面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简称管桩。注: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80的管桩称为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管桩)。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 concrete pipe pile of mixed reinforcement 主筋配筋形式为预应力钢棒和普通钢筋组合布置的高强混凝土管桩称为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简称PRC管桩)。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 prestressed concrete solid square pile 由正方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利用预应力钢棒和箍筋滚焊成钢筋笼,通过先张法工艺和自密实混凝土(C40以

11、上)浇筑成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实心桩。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 prestressed concrete hollow square pile 由正方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采用离心和预应力工艺成型的外方内圆形截面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空心桩。DB42/T 22212024 3 预制混凝土异型桩 precast special-shaped concrete pile 桩身截面形状为非等截面的混凝土预制桩。注:预制桩截面形式有三角桩、六角桩、八角桩、工型桩及其他非规则形状。外包体 outsourcing body 预制芯桩复合桩中预制芯桩以外的细石混凝土、水泥土部分。4 总则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

12、的技术经济政策,规范预制芯桩复合桩的工程应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质量可靠、保护环境,制定本文件。预制芯桩复合桩的设计和施工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工程性质、上部结构类型、荷载分布特征、使用功能、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等因素,选择适用的施工工艺,精心施工、严格监控,并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预制芯桩复合桩的应用,除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湖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 基本规定 预制芯桩复合桩根据施工工艺不同,可分为水泥土复合桩和钻孔灌注复合桩,其设计和施工应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JGJ/T 327 和水泥土复合管桩基础技术规程JG

13、J/T 330 的相关规定。预制芯桩复合桩基础设计与施工前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和地方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程DB42/T 169 的规定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重点查明土层的厚度和组成、土的含水率、密实度、颗粒组成及含量、胶结情况、塑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地下水位、pH 值、腐蚀性等。水泥土复合桩适用于填土、淤泥质土、粉土、黏性土、砂土等土层,按摩擦型桩或端承摩擦型桩以桩长控制设计;当周边环境对挤土桩要求较严时,可采用水泥土复合桩,承压桩以压桩力控制桩长,压桩力通过单桩静载荷试验确定。钻孔灌注复合桩适用于粉土、黏性土、砂、砾石、强风化岩、中风化岩等岩土层,桩端持力层需为砾石层

14、或岩层,按端承型桩或摩擦端承型桩以压桩力控制设计。预制芯桩复合桩设计时宜桩长控制,水泥土复合桩桩长不宜超过 30m,钻孔灌注复合桩桩长不宜超过两节桩,空孔深度不宜超过 10m。预制芯桩复合桩基础设计分为甲、乙、丙三个设计等级,等级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 55003 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的规定,设计时应确定设计等级。预制芯桩复合桩设计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根据地质条件、结构要求及荷载特征选用桩型及设计参数;b)设计前应根据建筑安全等级、地基复杂程度,选择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检测,检

15、验设计方案、施工参数的可靠性及适用性。DB42/T 22212024 4 预制芯桩复合桩中的预制桩耐久性设计应根据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 GB/T 50476 和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 50046的规定,以及水、土对钢、混凝土腐蚀性的评价进行。6 设计 一般规定 6.1.1 预制芯桩复合桩设计时按照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JGJ/T 327 中等芯桩进行计算,水泥土复合桩按长芯桩进行构造,其构造示意如图 1a)所示;钻孔灌注复合桩按等芯桩进行构造,其构造示意如图 1b)和图 1c)所示。a)水泥土复合桩按长芯桩进行构造

16、b)钻孔灌注复合桩按等芯桩进行构造 c)钻孔灌注复合桩按等芯桩进行构造 标引序号说明:1水泥土外包体;2预制芯桩;3细石混凝土外包体;t外包体厚度;d芯桩直径;D复合桩直径;Lc复合桩复合段长度,计算有效桩长;芯桩伸出复合段构造长度。图1 预制芯桩复合桩构造示意图 6.1.2 预制芯桩复合桩设计前,应具备下列基本资料:a)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和桩基设计要求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b)建筑场地总平设计、地下室或地基基础设计要求与环境条件等资料;c)建筑物平面布置、结构类型、荷重、抗震设防烈度等资料;d)当地施工设备、能力以及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等资料;e)施工阶段对周边环

17、境不利影响的评估资料。6.1.3 桩基持力层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确定:a)建筑物结构类型、荷载性质与大小,对承载力与沉降的要求;DB42/T 22212024 5 b)建筑使用功能,单桩承载力大小与要求;c)宜选择中高密实的岩土层为持力层,并应满足单桩承载力与地基变形要求。当有多种岩土层可供选择时,应经技术经济对比分析后确定。6.1.4 预制芯桩复合桩外包体厚度 t 宜为 50mm200mm,其中水泥土复合桩取 150mm200mm,钻孔灌注复合桩取 50mm100mm,当芯桩采用预应力方桩时,外包体厚度 t 为方桩角部厚度。6.1.5 预制芯桩复合桩的芯桩和外包体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a)芯桩可

18、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YZH)、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PHS)、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PRC)等预制桩;b)对于钻孔灌注复合桩,外包体材料宜采用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30;c)对于水泥土复合桩,外包体材料可采用水泥土,水泥土中的水泥掺量不宜小于 20%,水泥强度不宜低于 42.5MPa;d)与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水泥土试块(边长为 70.7mm 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条件下 28d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外包体原状土为淤泥质土时不宜小于 1.5MPa;外包体原状土为素填土、粉质黏土、砂土时不宜小于 3.0MPa。6.1.6 桩基设计应进行桩身承

19、载力验算,桩身承载力应同时满足设计承载力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要求。6.1.7 位于坡地和岸边的桩应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抗震设防区尚应考虑地震引起土层滑移对桩产生的附加水平推力。6.1.8 对于受水平荷载较大或对水平变形要求严格的甲级建筑,应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的规定验算水平变形。6.1.9 因软土固结、场地填土、地面大面积堆载、降低地下水位等原因而产生沉降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桩侧负摩擦力对桩承载力降低的影响,当缺乏可参照的经验时,可参照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验算。6.1.10 预制芯桩复合桩承台的尺寸应满足抗冲切、抗剪切和抗弯设计要求,计算方法可按建

20、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的相关公式执行。6.1.11 预制桩的接头应满足等强度设计原则,可采用抱箍式、膨胀咬合式及插销式的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连接接头。桩基设计 6.2.1 预制芯桩复合桩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外包体和芯桩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 1d 和 500mm。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下持力层的厚度应满足下卧层强度及变形要求,且不宜小于 4d;b)外包体和芯桩进入持力层深度满足上述 a)中相关要求外,尚需满足本文件 6.1.1 条图 1(a)的构造设置长度要求,对水泥土复合桩,宜取 1m2m,与对应的长度部分不计入其提供的桩侧阻力;c)桩身承载力及裂缝控制应按

21、芯桩桩身承担全部竖向荷载进行验算;d)桩的中心距不应小于4.0d,水泥土复合桩尚不应小于2.5D,钻孔灌注复合桩尚不应小于3.0D;e)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 1.0d。6.2.2 预制芯桩复合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设计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a)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确定;b)对于钻孔灌注复合桩,初步设计时,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可按公式 1 估算:1)当为端承摩擦桩时:DB42/T 22212024 6=+.(1)式中: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kN);复合桩的外包体周长(m);第i层土厚度(m);第i土层侧阻力特征值(kPa),宜按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

22、B42/242 中钻孔桩桩侧阻力特征值取值;桩端阻力特征值(kPa);宜按现场试验取值,无试验资料时,宜按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 预制桩桩端阻力特征值;复合桩芯桩面积(m2)。2)当桩端嵌入完整及较完整的中微风化岩中,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由复合桩桩周土侧阻力和嵌岩段总阻力组成,可按下公式 2 估算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亦可按本文件6.2.3 式 5 芯桩桩身承载力进行估算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且需经试桩结果确定:=+0.5.(2)式中: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黏土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与嵌岩深径比/d、岩石软硬程度和成桩工艺

23、有关,可按表 1 采用;表1 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 嵌岩深径比/d 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 极软岩、软岩 较硬岩、坚硬岩 0 0.72 0.54 0.5 0.96 0.78 1.0 1.14 0.97 2.0 1.42 1.08 3.0 1.62 1.2 4.0 1.78 1.24 5.0 1.88 注1:极软岩、软岩指15MPa,较硬岩、坚硬岩指30MPa,介于二者之间可内插取值;注2:为桩身嵌岩深度,当岩面倾斜时,以坡下方嵌岩深度为准;当/d为非表列值时,可内插取值;注3:表中数值相对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表5.3.9中数值乘以1.2的放大系数,主要原因为考虑该成桩工艺能保证

24、芯桩桩底清底干净。c)对于水泥土复合桩,初步设计时,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估算时,按公式 3 和式公式 4 取小值:1)复合桩桩侧破坏面位于芯桩和外包体界面时,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DB42/T 22212024 7=+(3)式中:复合桩芯桩周长(m);复合桩复合段长度(m);复合桩芯桩侧阻力特征值(kPa),宜按现场试验取值,无试验资料时,对于外包体为淤泥质土时,该值可取 135kPa;其他土层时,该值可取 270kPa;复合桩芯桩桩端土的端阻力特征值(kPa),宜按现场试验取值,无试验资料时,宜按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 预制桩桩端阻力取值。2)复合桩桩侧破坏

25、面位于外包体外侧与土的界面时,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4)式中:复合桩复合段外包体第 i 士层侧阻力特征值(kPa),宜按现场试验取值,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 2 取值,有勘察报告时,宜按水泥土搅拌桩参数取值;复合桩端阻力特征值(kPa),宜按现场试验取值,无试验资料时,可取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复合桩桩端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一般取 1.0;复合桩桩身截面积(m2)。、分别为复合桩复合段外包体第 i 土层侧阻力调整系数、端阻力调整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无经验时,可按表 3 取值。表表2 2 预制芯桩复合桩的外包体侧阻力特征值(kPa)土的名称 土 的 状

26、 态 侧阻力特征值qsia 人工填土 稍密中密 1018 淤泥 69 淤泥质土 1014 黏性土 流塑 IL1 1219 软塑 0.75IL1 1925 可塑 0.5IL0.75 2534 硬可塑 0.25IL0.50 3442 硬塑 0IL0.25 4248 坚硬 IL0 4851 粉土 稍密 e0.9 1222 中密 0.75e0.9 2232 密实 e0.75 3242 粉砂 稍密 10N15 1123 中密 15N30 2332 密实 N 30 3243 细砂 稍密 10N15 1325 中密 15N30 2534 密实 N30 3445 DB42/T 22212024 8 表3 预制

27、芯桩复合桩复合段外芯侧阻力调整系数和端阻力调整系数 调整系数 土 的 类别 淤泥 黏性土 粉土 粉砂 细砂 1.301.60 1.501.80 1.501.90 1.702.10 1.802.30 2.002.20 2.002.40 2.302.70 2.502.90 6.2.3 预制芯桩复合桩中芯桩桩身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公式 5 计算:.(5)式中:N相应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力设计值(kN),同时不应小于预制芯桩桩身受压承载力设计值;工作条件系数,根据桩施工工艺对桩身可能造成的损伤程度确定,可取 0.85;对于 7 度设防区域或外包体为淤泥质土时,取 0.65;混凝土轴心抗

28、压强度设计值(MPa),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规定取值;芯桩桩身截面面积(m2)。6.2.4 对于需要进行水平承载力计算的工程,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的相关规定估算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并应通过现场水平载荷试验确定,在同一条件下(持力层、桩型、桩径、单桩承载力)的桩,每单栋建筑不应少于 1 根,每家施工单位施工的试桩检测数量不应少于 3 根,且不宜少于总数的 1%。6.2.5 预制芯桩复合桩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抗拔试验确定,试验数量同 6.2.4 条相关要求。初步设计时,可按公式 6 估算:a)钻孔灌注复合桩=(6)式中: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

29、征值(kN);抗拔系数,砂土取 0.500.70,黏性土和粉土取 0.700.80。b)水泥土复合桩,按下列公式取小值:1)复合桩桩侧破坏面位于芯桩和外包体界面时,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可按公式 7 估算:=(7)2)复合桩桩侧破坏面位于外包体外侧与土的界面时,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可按公式 8 估算:=(8)6.2.6 预制芯桩复合桩桩基沉降计算:a)预制芯桩复合桩桩基沉降计算应从刚性桩桩底平面起算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的相关规定;b)预制芯桩复合桩基础的沉降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30、 50007 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的相关规定。6.2.7 通过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应符合下列规定:DB42/T 22212024 9 a)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预制芯桩复合桩基础,应在施工前采用单桩静载荷试验确定,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应少于 3 根,且不宜超过 1%,当总桩数少于 50 根时,试桩数量可取 2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桩的规格、长度及地质条件应具有代表性;2)试桩应选在地质勘探孔附近;3)试桩施工条件应与工程桩一致。b)设计等级为丙级的预制芯桩复合桩基础,若无丰富经验数据,宜在施工前采用单桩静载荷试验确定。构造要求 6.3.1 预制芯桩复合桩

31、中芯桩的构造要求应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 以及其它现行国家和地方规范的相关要求。6.3.2 预制桩接桩应符合下列规定:a)桩上下节拼接可采用端板焊接连接或机械接头连接,接头应保证桩内纵向钢筋与端板等效传力。接头连接强度应不小于桩身强度;b)用作抗拔的预制桩宜采用专门的机械连接接头或经专项设计的焊接接头,当在强腐蚀环境采用机械接头时,宜同时采用焊接连接;c)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连接施工应符合相关规定;d)接头数量:钻孔灌注复合桩不宜超过 1 个,水泥土复合桩不宜超过 2 个。6.3.3 预制芯桩桩尖构

32、造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规范的相关规定,当采用管桩或空心方桩时,桩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根据地质条件、成桩工艺和布桩情况选用桩尖形式,水泥土复合桩桩尖宜选用闭口型钢桩尖或一体化桩尖,钻孔灌注复合桩桩尖宜选用闭口型钢桩尖。b)腐蚀环境下的管桩或当桩端位于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时,可根据穿过的土层性质、打(压)桩力的大小以及挤土程度选择平底型、平底十字型或锥形闭口型桩尖。桩尖焊缝应连续饱满不渗水,且在首节桩沉桩后立即在桩端灌注高度不小于 1.5m 的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封底,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25;c)封闭桩尖宜采用钢板制作,钢板应采用 Q235B 钢材,其质量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 70

33、0的相关规定,钢板厚度不宜小于 16mm,且应满足沉桩过程对桩尖的刚度和强度要求。桩尖制作和焊接应符合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1 的相关规定。6.3.4 预制芯桩采用管桩或空心方桩时,桩顶部与承台连接处的混凝土填芯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于承压桩和抗拔桩,填芯混凝土深度不应小于 3 倍桩径且不应小于 1.5m;对于桩顶承担较大水平力的桩,填芯混凝土深度应按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 6 倍桩径并不应小于 3m;b)填芯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且不应低于 C30,应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和限制干缩率的测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

34、119 的规定执行;c)管腔内壁浮浆应清除干净,并刷纯水泥砂浆。填芯混凝土应灌注饱满,振捣密实,下封层不应漏浆。6.3.5 预制芯桩复合桩的芯桩应与承台连接,其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DB42/T 22212024 10 a)为承压桩时,宜在端板焊接钢筋锚入承台进行连接,芯桩为管桩时,可在桩顶填芯混凝土内插钢筋与承台进行连接,内插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芯桩外径实心截面积的 0.6%;b)抗拔桩宜在端板焊接钢筋、或通过与端板内预埋张拉机械连接套筒进行机械连接的钢筋锚入承台进行连接,锚入承台的连接钢筋应进行抗拔承载力验算;c)预制芯桩桩顶嵌入承台内深度不应小于 50mm,宜为 50mm100mm,锚

35、入承台内连接钢筋的长度需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JGJ/T 406 和地方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 的相关规定。7 施工 一般规定 7.1.1 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a)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其内容应包含场地的工程地质和环境资料,以及不良地质作用和地下障碍物的分布和发育情况;b)桩基设计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c)建筑施工场地和毗邻区域内的上空、地下和地上管线、建(构)筑物及障碍物分布等的调查资料;d)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制桩条件、动力条件以及对场地条件、地层条件的适应性等资料;e)预制芯桩的质检报告;f)有关荷载、施工工艺的试验参考资料;g)施工组织设

36、计。7.1.2 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特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法编制,应包括下列内容:a)施工平面布置图、桩位布置图;b)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确定成孔机械、配套设备以及合理的施工工艺;c)确定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d)确定机械设备、备件、工具、材料的供应计划;e)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和施工安全措施。7.1.3 施工前应平整场地、清除施工区域的表面硬层及地下障碍物。如遇松软地基时,应进行处理,确保桩机和起重设备的平稳移动。7.1.4 施工前应进行试桩,确定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对未填充段空孔植入桩时应控制桩的对中定位、垂直度、溜桩掉桩,对两节桩施工时应

37、考虑接桩稳定性,制定相关措施。7.1.5 确保施工现场水、电、路畅通,并做好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文明施工,防止扰民。7.1.6 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基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之处,施工过程中应妥善保护并应经常复测。开工前桩位测量放样后,报监理人员复核验收并签字确认。7.1.7 应对施工机械各组成部分进行系统检查并试运行,试运行正常后方可施工。7.1.8 填充料注入装置、输送管线等组成的供料系统进行调试,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施工。7.1.9 基槽、基坑等土方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a)土方开挖前应调查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及已施工的工程桩分布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已施工的工程桩;DB42/T 2221202

38、4 11 b)当承台埋置较深时,应对邻近建筑物及市政设施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基坑(槽)开挖深度大于 3m 时应进行基坑支护专项设计及监测;c)土方开挖应均衡分层分段开挖,土方开挖面积较大时,应分区分段开挖,对于流塑状软土的基坑开挖,开挖分层厚度不应大于 1m。预制芯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 7.2.1 预制芯桩的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预制芯桩在吊装过程中应轻吊轻放,防止碰撞损伤;b)预制芯桩不宜在施工现场多次倒运;c)预制芯桩长度不大于15m,且符合现行相应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规定的单节长度时,宜采用两点起吊,如图2所示;也可采用专用吊钩钩住预制空心桩两端内壁进行水平起吊,吊绳与桩夹角宜大

39、于45。图2 15m 以下桩吊点位置 7.2.2 预制芯桩为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桩时,其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混凝土设计强度达到 70%及以上方可起吊,达到 100%方可运输;b)桩起吊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安全平稳,保护桩身质量;c)水平运输时,应做到桩身平稳放置,不应在场地上直接拖拉桩体。7.2.3 预制芯桩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时,其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出厂前应作出厂检查,其规格、批号、制作日期应符合所属的验收批号内容;b)在吊运过程中应轻吊轻放,避免剧烈碰撞;c)单节桩可采用专用吊钩勾住桩两端内壁直接进行水平起吊;d)运至施工现场时应进行检查验收,不应使用质量不合格及在吊运过程中产生裂

40、缝的桩。7.2.4 预制芯桩运输宜采用平板车装卸,运输时应采取防止桩滑移与损伤的措施。7.2.5 预制芯桩的现场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a)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排水条件良好;b)堆放时支垫材料宜选用长方木或枕木,不应使用有棱角的金属构件;c)应按不同规格、长度及施工流水顺序分类堆放;d)堆叠的层数应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7.2.6 施工现场移桩应符合下列规定:a)预制桩叠层堆放时,应采用吊机取桩,不应拖拉移桩;b)应保持桩机的稳定和桩的完整;c)采用三点支撑履带自行式打桩机施工时不宜拖拉取桩。外包体施工 7.3.1 钻孔灌注复合桩施工外包体时,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的相

41、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DB42/T 22212024 12 a)成孔直径应不小于设计图纸规定的直径;b)成孔需考虑护壁措施,成孔完成后应及时下放导管;c)导管安放完毕后,应进行清孔作业,做到边循环边测定孔底沉渣厚度,当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时,应立即进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工作;d)植入预制芯桩时间,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前,且在浇筑混凝土完成 2 小时内。7.3.2 钻孔灌注复合桩施工外包体时,填充料灌注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填充料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应根据施工设备和施工组织,添加缓凝剂以满足植入桩时间需要,细石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 180mm220mm;b)浇筑前,计算超灌量时应扣除

42、芯桩体积,充盈系数不宜小于 1.2,计算充盈系数时扣除芯桩体积,最终充盈系数宜由试桩确定;c)灌注落差大于 3m 时,应采用导管灌注,孔内经检查沉渣满足规范要求时,导管需伸至孔底,灌注填充料时缓慢提管;d)预钻孔内有水或采用泥浆护壁,应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工艺;e)水下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中要保证灌入量,浇筑时导管埋深控制在 2m6m,拆管前专人测量孔内混凝土面,并做记录;f)灌浆结束后应及时植桩,应在混凝土初凝前植入预制芯桩;g)当桩顶设置有护筒时,应在填充料浇筑结束后,芯桩植入之前拆除护筒。7.3.3 水泥土复合预制桩采用搅拌法施工外包体时,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43、 79 的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搅拌头翼片的枚数、宽度、与搅拌轴的垂直夹角、搅拌头的回转数、提升速度应相互匹配,以确保在成孔深度内土体的任何一点均能经过 20 次以上的搅拌;b)水泥土中的水泥宜采用不低于 42.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所使用的水泥均应过筛;c)搅拌头的直径应定期检查,其磨耗量不应大于 10mm;d)停浆(灰)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 500mm;e)可采用提升或下沉喷浆(粉)的施工工艺,应全桩长上下重复搅拌不少于一次;f)水泥砂浆液的水灰比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可取 0.50.6;g)水泥土桩施工时应采用复喷复搅工艺,水泥掺量不应小于水泥土重量的 20%。芯桩植入 7.4.

44、1 一般规定 7.4.1.1 芯桩植入应根据现场场地条件、周边环境要求及施工工艺要求选用合适的沉桩方式,芯桩应在外包体初凝前植入,置入施工时间宜控制在 2 小时内。对于钻孔灌注复合桩若因特殊情况芯桩植入时间需延长,应在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植入时间不得超过 5 小时。7.4.1.2 芯桩植入应符合以下要求:a)桩位控制:沉桩前桩位应做好标记,严格控制芯桩对中精度,对准桩位允许偏差20mm,沉桩0.5m1.0m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b)接桩:入土桩节的桩头高出地面0.5m1.0m时进行接桩,接桩方式有焊接连接和机械连接两种,具体要求详7.5.2和7.5.3的规定;c)送桩:送桩器应有足够的

45、强度和刚度,送桩器长度应满足送桩深度的要求;送桩前,桩露出地面高度宜为0.3m0.5m;沉桩控制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贯入度、压桩力、设计桩长、标高等因素综合确定。水泥土复合桩按桩长控制为主,压桩力或贯入度控制为辅;钻孔灌注复合桩以DB42/T 22212024 13 压桩力或贯入度控制为主,桩长控制为辅;d)桩端标高宜等于或低于成孔有效标高。7.4.1.3 遇下列特殊情况之一时,应暂停沉桩,研究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a)压桩力或沉桩贯入度突变、压桩力不到位或总锤击数超过规定值、沉桩过程出现异常声响、桩身突然倾斜;b)沉桩入土深度与设计要求差异大、实际沉桩情况与地质报告中的土层性质明显不符;c)桩

46、头混凝土剥落、破碎,或桩身混凝土出现裂缝或破碎;d)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7.4.2 静压法沉桩 7.4.2.1 静压沉桩应根据地质条件、预制桩型号、入土深度等因素,选用顶压式沉桩工法或抱压式沉桩工法。7.4.2.2 压桩机型号和配重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勘察报告或根据试桩资料等因素选择,在没有规定要求和现有资料的情况下,可根据相关规范选择压桩机类型。7.4.2.3 静压法沉桩场地应满足压桩机接地压力的要求,当不能满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压桩机的稳定。7.4.2.4 压桩过程中应记录沉桩过程的各种情况,包括压桩时间、桩位编号、桩身质量、入土深度和对应的压力读数。7.4.2.5 沉桩时应

47、符合下列要求:a)首节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b)压桩时压桩机应保持水平;抱压力不应大于桩身允许侧向压力的1.1倍;c)沉桩宜连续一次性将桩沉到设计标高,尽量缩短中间停顿时间,应避免在接近持力层时接桩。7.4.2.6 静压法施工过程应根据现场试桩静载检测的试验结果,确定终压标准,预设终压标准可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41.6倍,并宜压至设计标高。7.4.3 锤击法沉桩 7.4.3.1 桩机的选择应满足沉桩施工的技术要求,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7.4.3.2 锤型、锤重的选择可根据设计要求、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条件、预制芯桩类型、入土深度等因素确定,或根据试桩资料确定。7.4.

48、3.3 桩帽及锤垫、桩垫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a)桩帽应与板桩截面相匹配,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耐打性,且桩帽或送桩帽与桩周围的间隙应为 5mm10mm;b)桩帽的上部与桩锤之间,需设置锤垫,厚度宜为 150mm200mm,打桩前应进行检查、校正或更换;c)桩帽套筒底面与桩头之间应设置弹性桩垫,其压实厚度不应小于 120mm,且应在打桩期间经常检查,及时更换。7.4.3.4 锤击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施工应设置机械臂导向架,并及时调整机座和桩架,使桩锤上下运动轨迹与桩身横截面形心线重合;b)锤击沉桩应严格控制每次锤击沉桩的入土深度,不宜大于300mm500mm,并且应连续作业,减少中间停锤

49、时间,宜避免桩端在硬土或密砂夹层中停留时间过长;c)宜采用重锤低击施工工艺,控制锤击数,防止桩身疲劳破坏;d)锤击施工应根据现场环境要求采取防挤土和噪声措施,可选择新型液压锤沉桩。DB42/T 22212024 14 7.4.3.5 锤击法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a)施工时最大锤击压应力和锤击拉应力均不应大于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和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b)收锤标准应根据地质条件、单桩承载力、锤重、桩的规格和长度、进入持力层的要求确定,单桩的总锤击数不宜超过1000击,最后1.0m的锤击数不宜超过150击;当以贯入度控制时,最后贯入度不宜小于30mm/10击,持力层为较薄的强风化覆

50、盖层,且上覆土层较软弱时,最后贯入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25mm10击。接桩与截桩 7.5.1 预制芯桩的接桩与截桩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JGJ/T 406、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 和其它相关国家以及地方标准的规定。7.5.2 焊接接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 中二级焊缝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a)桩头宜高出地面 0.5m1.0m;b)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置导向箍或其他导向措施。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不超过 2mm,节点弯曲矢高不应大于 1/1000 桩长,且不应大于 20mm;c)上、下节桩接头端板坡口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