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醉翁亭记》中考复习教学案(知识点梳理).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192487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中考复习教学案(知识点梳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醉翁亭记》中考复习教学案(知识点梳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醉翁亭记》中考复习教学案(知识点梳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醉翁亭记》中考复习教学案(知识点梳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醉翁亭记中考复习教学案(知识点梳理)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1、醉翁亭记体裁:游记散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皆好,散文成就最高。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有欧阳文忠公文集。2、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等人的政治改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为安徽省滁州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即被贬的第二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

2、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二)全文翻译。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秀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谷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四角

3、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译文】像那太阳出来后树林中的雾气消散了,云雾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明或暗,变化不一,是山间早晚的

4、景象。野花开放而散发出清香,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郁的绿阴,风高霜洁,水位下降露出了水里的石头,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象。早晨进山游玩,傍晚回去,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啊。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文】至于那些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着歌,游玩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叫着,后面的人回应着,老人和儿童往来不绝的,是滁州人来山里游玩。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5、;用酿泉水酿成酒,泉水清香酒味清醇。山珍野菜,杂乱的地摆放在席前,这是太守举办的野宴。宴会饮酒的乐趣,不是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取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起时坐,欢呼叫嚷的,是宾客们正在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也。醉能同其 乐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译文】不久,傍晚的太阳将要落山,人影散散乱乱,这是太守回去,宾客跟随着下山。在枝叶茂密成荫的树林中,鸟儿到处鸣

6、叫,这是游人离开了,禽鸟在欢乐。可是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 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写文章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啊。(三)文言词语1、词语解释。1.环滁皆山也 ( 环:环绕。皆:副词,都。) 2.林壑尤美(壑:山谷。尤:格外,特别。)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深:幽深。秀:秀丽。) 4.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飞泻。于:从)5.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6. 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居高面下。)7.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

7、给命名。 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8. 饮少辄醉 (辄:就)9. 故自号曰醉翁也(故:因此,所以。 号:取号,名词用作动词。曰:叫做。) 10.醉翁之意不在酒 ( 意:情趣。)1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领会。寓:寄托。) 12.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像那。林霏:树林中的雾气。 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开:消散,散开。) 13.云归而岩穴暝 ( 归:聚拢,聚集。 暝:昏暗) 14. 晦明变化(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晦,昏暗。) 15. 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发:开放。) 16.佳木秀而繁阴 (佳:好。秀:茂盛,繁茂。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8、) 17. 风霜高洁(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18.至于负者歌于途 (至于:连词,在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歌:唱歌。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9. 行者休于树(休于树 于:在。) 20.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伛偻:腰弯背曲,这里指老年人。提携:搀扶,带领,这里指小孩子。绝:断。) 21.溪深而鱼肥(临:到。渔:捕鱼。) 22. 山肴野蔌( 肴:野味。野蔌:野菜。蔌:菜蔬。)23. 杂然而前陈者(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陈:摆开,摆放,摆设。)24.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尽兴的喝酒。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这里代指音乐。)25. 射者中,弈者胜(射:投壶,宴饮时的一

9、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弈:下棋。)26.觥筹交错 ( 觥:酒杯。筹:酒筹, 用来计算饮酒数量的签字。交错:交互错杂)2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苍颜:脸色苍老。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在。) 27.已而夕阳在山(已而:不久)2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翳:遮盖。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29.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归:回家。从:跟从。) 30.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其大家。述:记述。以:用。)3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乐:快乐。) 32. 太守谓谁 (谓:是。) 2、词类活用:1. 山行六七里 (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10、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3. 名之者谁 (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 自号曰醉翁也( 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5.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6. 至于负者歌于途 (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7. 杂然而前陈者 (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8. 太守宴也 (宴:设宴,名词作动词)3、古今异义词:(1)非丝非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 (2)四时之景不同【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3)野芳发而幽香【古义:开放;今义:散发】 (4)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

11、望,心愿】(5)林霏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 (6)颓然乎其间者【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7)伛偻提携(古义:搀扶,带领,这里指小孩子。今义:多指提拔。)4、一词多义。(1)归: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暮而归(回来) 吾谁与归(归依)(2)谓:太守谓谁(为,是) 太守自谓也(命名)(3)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 临溪而渔(靠近,到) 把酒临风(当,面对)(4)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5)乐:山水之乐(乐趣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乐:快乐)醉能同其乐(欢乐)以心中有足

12、乐者(快乐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快乐)( 快乐)(6)于: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从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在 )(7)乎:在乎山水之间也(于) 颓然乎其间者(于,在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语气词,呢,吧)(8)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雾气 ) 若夫霪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9)得:得之心而寓之酒( 领会 ) 余因得遍观群书( 能够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能够)(10)环: 环滁皆山也( 环绕 ) 如鸣佩环(玉环 ) 环堵萧然( 四周 )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12)其:其西南而望(它的 ) 醉能同其乐(大家 ) 太守之乐其乐(游人的 )增其旧制(岳阳楼

13、) 其真无马耶(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 大概 )(13) “而”用法: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连词,表承接)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连词,表承接)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连词,表承接) 4.水落而石出者(连词,表承接 )5.临溪而渔(连词,表顺接 ) 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连词,表承接)7.蔚然而深秀者(连词,表并列 ) 8.溪深而鱼肥(连词,表并列)9.泉香而酒洌(连词,表并列 ) 10.起坐而喧哗者(连词,表并列 )11.而年又最高(连词,表递进 而且) 1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表递进,并且)13.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修饰) 14.往来而不绝者(连

14、词,表修饰)15.杂然而前陈者(连词,表修饰) 16.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转折,可是,却) 17.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连词,表因果,因而) (14)“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5.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6.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7.山水之乐(助词,的) 8.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 9.宴酣之乐(助词,的)5、特殊句式:1.倒装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15、。状语后置句)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2.判断句: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1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庐陵欧阳修也。(“也”表示判断语气。)3.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6、成语:(1)【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2)【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今常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3)【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4)【水落石出】: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5)【山肴野蔌】 野味和野菜。 (6)【风霜高洁】 天气高爽霜色洁白。(7)【前呼后应】 本意是前面

17、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二、课文内容理解。1、理解默写填空。 (1)醉翁亭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作者在文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及被贬之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 醉”,正是为了写“乐”。文中用“ 醉能同其乐 ”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3)醉翁亭记一文从文体上看是一篇_游记散文,文中有一句话流传至今,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8、”(5)亭名由何而来?“ 太守自谓也 ”。(6)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朝则自暗而明,“云归而岩穴暝 ”暮则自明而暗,或明或暗,变化不一。四季之景:“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 ”秋高气爽;“水落而石出”一片寂然。(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语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8)最能体现滁人欢乐情状的句子是: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1分)(9)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答。)2、【文章主旨】文章通

19、过描述醉翁亭的秀丽风光和滁州人的游山之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及被贬之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也抒发了作者对美好山水的热爱之情。 3、贯串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乐”展开记叙的(课文写了哪些 “乐”)?贯串全文主线是“乐”字为线索。作者围绕“乐”这条主线,层层展开记叙(行文思路):山水之乐朝暮、四时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宾客之乐太守之乐。4、找出本文点明主旨的句子。醉和乐有什么关系?“醉”与“乐”是怎样统一起来的?主旨句:“醉能同其乐”。“醉”与“乐”是统一的。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主旨句“醉能同其乐”一句不仅把“醉”与“乐”的统一起

20、来,而且含蓄地表明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也点明了文章主旨。(“卒章显志”)。3、课文中作者为什么而“醉” ?他“乐”的含义是什么?太守所醉、所乐的是什么?太守“醉”:为山水美景(景)而陶醉为宴酣(酒)而 陶醉为百姓安定富足(人)而陶醉为与民同乐(情)而陶醉。太守“乐”的内涵: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民之乐(与民同乐)。太守所醉、所乐的是与民同乐。太守被贬,但仍励精图治,政绩卓越,使得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因此太守 “醉”于其中,也乐在其中。4、本文写景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l)写亭的环境: 从远到近; (2)写朝暮之景: 从早到晚;(3)写四时之景: 从

21、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 从外到内。作用:以景美寄托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5、整体把握全文内容,概括每段的段意。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亭名由来。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 及建亭者、命名及“醉翁之意”。(写景顺序: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 此段写法:由全景到局部,由远及近,移步换景,层层烘托。)第二段:写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及其游山之乐。朝、暮, 春、夏、秋、冬; / 及游山之乐。(分总)第三段:写滁人和太守游山的情景。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并列 )第四段:写太守归、众人乐,点明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游人去、禽鸟乐;/众人乐、太守乐6、找出第

22、一段中作者发出感叹的议论抒情句,并指出这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议论抒情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作用:这一句不仅把景与情直接联系起来了,而且点名了全文的感情线索,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7、第二段在描绘景色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1)抓住了不同时令景物的各自特点。(2)结构特点:分总。先分写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再总写景中之乐。(3)好处(作用):这样安排强调了“乐亦无穷”, 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陶醉时的欢乐心情。8、第三段分几层?分别用三字概括层意。哪一层是核心?四

23、层:()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太守醉”是核心。9、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10、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的原因是什么?生活安定富足,怡然自乐。11太守与宾客出游,不事铺张、不讲排场,就地取材,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是什么?临溪而渔;酿泉为酒;山肴野蔌;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12、太守自号“醉翁”的原因是“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的“醉”仅仅是酒醉吗?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答:不仅仅是写酒醉,确实不胜酒力,为宴酣之乐而醉; 为山水美景所陶醉;为百姓的安定富足而陶醉; 为与民同乐而

24、陶醉。 太守真正的醉因是:太守励精图治,政绩卓越,使得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自己也能与民同乐。13、找出最后一段的议论语句。太守的“乐”的内涵是什么?这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1)“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太守“乐”的内涵是: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民之乐(与民同乐)。(3)这一句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14、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衬托。作者先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乐,层层衬托,突出了太守之乐。15

25、、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励精图治,心系百姓,以百姓的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幸福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即与民同乐。16、本文写景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被贬之后悠然自得的心情旷达胸襟。17、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18、“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的为官原则,请联系本文,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我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员和党的领

26、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时刻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像欧阳修那样,把百姓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这样才能赢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巩固我党作为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执政地位。郑培民同志就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 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鞠躬尽瘁,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19、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为官者要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像欧阳那样,抛弃个人荣辱,胸襟阔达,时刻以人民疾苦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百姓是否同意、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己业绩的标准,以高尚的人格和行为解决人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业绩。20、全文用了21个语气助词“也”字,有什么特殊作用?用“也”字贯串全文,加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使文章别有情趣。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