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GB 5009.138-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镍的测定.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188687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6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5009.138-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镍的测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GB 5009.138-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镍的测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GB 5009.138-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镍的测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GB 5009.138-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镍的测定.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GB 5009.138-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镍的测定.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5 0 0 9.1 3 82 0 2 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镍的测定2 0 2 4-0 2-0 8发布2 0 2 4-0 8-0 8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发 布前 言 本标准代替G B5 0 0 9.1 3 82 0 1 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镍的测定。本标准与G B5 0 0 9.1 3 82 0 1 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第二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增加了第三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修改了标准溶液配制、储存条件和温度、试样称量范围和精密度的描述。G B5 0 0 9

2、.1 3 82 0 2 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镍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镍的测定。第一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2 原理试样消解处理后,经石墨炉原子化,在2 3 2.0n m处测定吸光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镍的吸光度值与镍含量成正比,采用外标法定量。3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 B/T6 6 8 2规定的二级水。3.1 试剂3.1.1 硝酸(HNO3)。3.1.2 高氯酸(HC l O4)。3.1.3 硝酸钯P d(NO3)2。3.1.4 磷酸二氢铵(NH4

3、H2P O4)。3.2 试剂配制3.2.1 硝酸溶液(5+9 5):量取硝酸5 0m L,缓慢加入到9 5 0m L水中,混匀。3.2.2 硝酸溶液(1+1):量取5 0 0m L硝酸,缓慢加入到5 0 0m L水中,混匀。3.2.3 硝酸溶液(1+5):量取1 0 0m L硝酸,缓慢加入到5 0 0m L水中,混匀。3.2.4 磷酸二氢铵-硝酸钯溶液:称取0.0 2g硝酸钯,加少量硝酸溶液(1+1)溶解后,再加入2g磷酸二氢铵,溶解后用硝酸溶液(1+1)定容至1 0 0m L,混匀。3.3 标准品金属镍(N i,C A S号:7 4 4 0-0 2-0):纯度9 9.9 9%,或经国家认证并

4、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镍标准溶液。3.4 标准溶液配制3.4.1 镍标准储备液(10 0 0m g/L):准确称取1g(精确至0.0 0 01g)金属镍,加入3 0m L硝酸溶液1G B5 0 0 9.1 3 82 0 2 4(1+1),加热溶解,移入10 0 0m L容量瓶,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于0 5 冷藏,有效期6个月。3.4.2 镍标准中间液(1 0.0m g/L):准确吸取镍标准储备液(10 0 0m g/L)1.0 0m L于1 0 0m 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5+9 5)定容至刻度,混匀。此溶液于05冷藏,有效期1个月。3.4.3 镍标准使用液(1.0 0m g/L):准确

5、吸取镍标准中间液(1 0.0m g/L)1 0.0 0m L于1 0 0m 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5+9 5)定容至刻度,混匀。此溶液于05冷藏,有效期1个月。3.4.4 镍标准系列溶液:分别吸取镍标准使用液(1.0 0 m g/L)0 m L、0.2 5 m L、0.5 0 m L、1.0 0 m L、2.0 0m L和2.5 0m L于1 0 0m L容量瓶中,加硝酸溶液(5+9 5)至刻度,混匀。此镍标准系列溶液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g/L、2.5 0g/L、5.0g/L、1 0.0g/L、2 0.0g/L和2 5.0g/L。临用现配。注:可根据仪器的灵敏度、样品中镍的实际含量及不同仪器型

6、号确定标准系列溶液中镍的质量浓度。4 仪器和设备注:所有玻璃器皿及聚四氟乙烯消解内罐和内盖均需硝酸溶液(1+5)浸泡过夜,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最后用水冲洗干净。4.1 原子吸收光谱仪:配石墨炉原子化器,附镍空心阴极灯。4.2 分析天平:感量为0.1m g和1m g。4.3 可调式电热炉、可调式电热板。4.4 微波消解系统:配聚四氟乙烯消解内罐。4.5 压力消解罐:配聚四氟乙烯消解内罐。4.6 恒温干燥箱。4.7 马弗炉。4.8 粉碎机、匀浆机。5 分析步骤5.1 试样制备5.1.1 固态样品5.1.1.1 干样对于含水量低的样品,取可食部分,必要时经高速粉碎机粉碎均匀;对于固体乳制品、蛋白粉等呈

7、均匀状的粉状样品,混匀;对于其他固体样品,取可食部分,制备为均匀试样。5.1.1.2 鲜样蔬菜、水果、水产品等高含水量样品洗净,晾干,取可食部分匀浆均匀;对于肉类、蛋类等样品,取可食部分匀浆均匀。5.1.1.3 速冻及罐头食品经解冻的速冻食品及罐头样品,取可食部分匀浆均匀。5.1.2 液态样品摇匀。2G B5 0 0 9.1 3 82 0 2 45.1.3 半固态样品搅拌均匀。5.2 试样消解5.2.1 湿式消解法称取固体试样0.5g 2g(精确至0.0 0 1g)或准确移取液体试样0.5 0m L3.0 0m L于带刻度消化管中,含乙醇或二氧化碳的样品先在电热板上低温加热除去乙醇或二氧化碳,

8、加入1 0 m L硝酸和0.5m L高氯酸,放数粒玻璃珠,在可调式电热炉上消解(参考条件:1 2 00.5h1h;升至1 8 02h4h,升至2 0 02 2 0)。若消化液呈棕褐色,再加少量硝酸,消解至冒白烟,消化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赶酸至1m L左右,停止消解,冷却后用水定容至1 0m L或2 5m L,混匀备用。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亦可采用锥形瓶,于可调式电热板上,按上述操作方法进行湿法消解。5.2.2 微波消解法称取固体试样0.2g 0.5g(精确至0.0 0 1g)或准确移取液体试样0.5 0m L2.0 0m L于微波消解罐中,含乙醇或二氧化碳的样品先在电热板上低温加热除去乙醇

9、或二氧化碳,加入5m L1 0m L硝酸,按照微波消解的操作步骤消解试样,消解条件参考附录A表A.1。冷却后取出消解罐,在电热板上于1 4 01 6 0赶酸至1m L左右。消解罐放冷后,将消化液转移至1 0m L或2 5m L容量瓶中,用少量水洗涤消解罐2次3次,合并洗涤液于容量瓶中并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5.2.3 压力罐消解法称取固体试样0.2g 1g(精确至0.0 0 1g)或准确移取液体试样0.5 0m L5.0 0m L于消解内罐中,含乙醇或二氧化碳的样品先在电热板上低温加热除去乙醇或二氧化碳,加入5m L硝酸。盖好内盖,旋紧不锈钢外套,放入恒温干燥箱,于1

10、4 01 6 0下保持4h5h。冷却后缓慢旋松外罐,取出消解内罐,放在可调式电热板上于1 4 0 1 6 0 赶酸至1m L左右。冷却后将消化液转移至1 0m L或2 5m L容量瓶中,用少量水洗涤内罐和内盖2次3次,合并洗涤液于容量瓶中并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5.2.4 干法灰化称取固体试样0.5g 5g(精确至0.0 0 1g)或准确移取液体试样0.5 0m L1 0.0m L于坩埚中,小火加热,炭化至无烟,转移至马弗炉中,于5 5 0灰化3h4h。冷却,取出,对于灰化不彻底的试样,加数滴硝酸,小火加热,小心蒸干,再转入5 5 0马弗炉中,继续灰化1h2h,至试样呈

11、白灰状,冷却,取出,用适量硝酸溶液(1+1)溶解并用水定容至1 0m L或2 5m L。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5.3 测定5.3.1 仪器参考条件仪器操作条件参见附录B表B.1。5.3.2 标准曲线的制作按质量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将1 0L镍标准系列溶液和5L磷酸二氢铵-硝酸钯溶液(可根3G B5 0 0 9.1 3 82 0 2 4据所使用的仪器确定最佳进样量、最佳基体改进剂)同时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后测其吸光度值,以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制作标准曲线。5.3.3 试样溶液的测定在与测定标准溶液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将1 0L空白溶液或试样溶液(可根据试样溶液浓度进行适当稀释后上机)

12、与5L磷酸二氢铵-硝酸钯溶液(可根据所使用的仪器确定最佳进样量、最佳基体改进剂)同时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后测其吸光度值,根据标准曲线得到试样溶液中镍元素的浓度。6 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镍的含量按式(1)计算:X=(-0)fVm10 0 0(1)式中:X 试样中镍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 g/k g)或毫克每升(m g/L);试样溶液中镍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升(g/L);f 稀释因子;0 空白溶液中镍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升(g/L);V 试样消化液的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 L);m 试样的称样量或移取体积,单位为克(g)或毫升(m L);10 0 0 换算系数。当镍含量1.0 0m

13、g/k g(或m g/L)时,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当镍含量1.0 0m g/k g(或m g/L)时,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7 精密度样品中镍含量大于1m g/k g(或m g/L)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 0%;小于或等于1m g/k g(或m g/L)且大于0.1m g/k g(或m g/L)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 5%;小于或等于0.1m g/k g(或m g/L)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 0%。8 其他当称样量为0.5g(或0.5m

14、 L)、定容体积为1 0m 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0 2m g/k g(或0.0 2m g/L),定量限为0.0 5m g/k g(或0.0 5m g/L)。第二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见G B5 0 0 9.2 6 8第一法。4G B5 0 0 9.1 3 82 0 2 4第三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9 检出限和定量限当称样量为0.5g(或0.5m L)、定容体积为1 0m 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1 5m g/k g(或0.1 5m g/L),定量限为0.5m g/k g(或0.5m g/L)。其他见G B5 0 0 9.2 6 8第二法。5G B5 0 0 9.1 3 82 0

15、 2 4附 录 A微波消解参考升温程序 微波消解参考升温程序如表A.1所示。表A.1 微波消解参考升温程序步骤设定温度升温时间m i n恒温时间m i n11 2 05521 6 051 031 8 051 06G B5 0 0 9.1 3 82 0 2 4附 录 B石墨炉参考升温程序 石墨炉参考升温程序如表B.1所示。表B.1 石墨炉参考升温程序步骤程序温度升温时间s保持s氩气流量L/m i n1干燥8 551 00.31 2 052 00.32灰化4 0 01 01 00.310 0 01 01 00.33原子化27 0 013停气4净化27 5 0140.3G B5 0 0 9.1 3 82 0 2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