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装订线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化学课堂教学技能》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院(系)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 2A(g) + B(g) ⇌ 3C(g) + 4D(g)反应中,若 v(A) = 0.5 mol/(L·s),则 v(D)为( )
A. 1 mol/(L·s) B. 2 mol/(L·s) C. 1.5 mol/(L·s) D. 0.8 mol/(L·s)
2、在一定温度下,向 a L 密闭容器中加入 1 mol X 气体和 2 mol Y 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 + 2Y(g) ⇌ 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 单位时间内消耗 0.1 mol X 同时生成 0.2 mol Z
D. 容器内 X、Y、Z 的分子数之比为 1 : 2 : 2
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₂(g) + O₂(g) ⇌ 2SO₃(g) ,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 SO₂ 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O₂ 的转化率增大
B. O₂ 的浓度减小
C. SO₃ 的体积分数增大
D. 平衡常数增大
4、在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2A(g) + 2B(g) ⇌ C(g) + 3D(g),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容器中加入 2 mol A 和 2 mol B 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为 w mol/L。若维持容器的温度和容积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 w mol/L 的是( )
A. 4 mol A + 4 mol B B. 2 mol A + 2 mol B + 1 mol C + 3 mol D
C. 1 mol C + 3 mol D D. 1 mol A + 0.5 mol B + 1.5 mol C + 4.5 mol D
5、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2 mol A 和 1 mol B ,发生如下反应:2A(g) + B(g) ⇌ 3C(g) + D(s) ,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为 w mol/L 。保持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 w mol/L 的是( )
A. 4 mol A + 2 mol B
B. 2 mol A + 1 mol B + 3 mol C + 1 mol D
C. 3 mol C + 1 mol D
D. 1 mol A + 0.5 mol B + 1.5 mol C + 0.5 mol D
6、在一定温度下,向 a L 密闭容器中加入 1 mol X 气体和 2 mol Y 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 + 2Y(g) ⇌ 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 单位时间内消耗 0.1 mol X 同时生成 0.2 mol Z
D. 容器内 X、Y、Z 的分子数之比为 1:2:2
7、在 0.1 mol/L 的 CH₃COOH 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₃COOH ⇌ CH₃COO⁻ + H⁺。下列措施能使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且 c(H⁺)增大的是( )
A. 加水 B. 升温 C. 加 CH₃COONa 固体 D. 加 NaOH 固体
8、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₂(g) + O₂(g) ⇌ 2SO₃(g) ,起始时加入 2mol SO₂和 1mol O₂,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 O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SO₂的转化率增大,O₂的转化率减小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SO₂、O₂、SO₃的浓度都增大
C. 新平衡时,SO₂的浓度一定小于原平衡时 SO₂的浓度
D. 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大于原平衡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小于原平衡时逆反应速率
9、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2SO₂(g) + O₂(g) ⇌ 2SO₃(g)达到平衡。若减小压强,则平衡( )
A.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不移动 D. 无法判断
10、在一定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A 和 3 mol B 发生反应:A(g) + 3B(g) ⇌ 2C(g),达到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 50%。若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 1 mol A 和 1 mol B,达到新平衡时,C 的物质的量(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11、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HI(g) ⇌ H₂(g) + I₂(g)。若 c(HI) 由 0.1 mol/L 降到 0.07 mol/L 时,需要 15 s,那么 c(HI) 由 0.07 mol/L 降到 0.05 mol/L 时,所需反应的时间为?( )
A. 等于 5 s
B. 大于 10 s
C. 等于 10 s
D. 小于 10 s
12、在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c(NH₄⁺)最大的是?( )
A. NH₄Cl
B. NH₄HSO₄
C. CH₃COONH₄
D. NH₄HCO₃
13、对于反应 2SO₂(g) + O₂(g) ⇌ 2SO₃(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
A. 通入大量 O₂
B. 增大容器容积
C. 移去部分 SO₃
D. 降低体系温度
14、在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晶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15、对于反应 A(g) + 3B(g) ⇌ 2C(g),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 )
A. 正反应方向移动 B. 逆反应方向移动 C. 不移动 D. 无法判断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0分)
1、(本题5分)设计实验研究药物分子的合成和表征。选择一种简单的药物分子,通过有机合成反应制备目标产物,使用各种分析手段如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分析合成路线的优缺点和药物分子的性质。
2、(本题5分)策划实验测定某物质的电导率。采用电导率仪测量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电导率,研究电导率与物质浓度、温度、离子种类等的关系,阐述电导率在化学分析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讨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误差来源。
3、(本题5分)设计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诱导效应。选择具有诱导效应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化学反应,观察反应速率、产物分布等的变化,分析诱导效应的作用方向和强度,解释诱导效应对有机化学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讨论如何通过实验设计有效地观察和研究诱导效应。
4、(本题5分)请设计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表面积的关系。选择一个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如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通过改变反应物的颗粒大小,测量反应速率,分析反应物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解释如何保证实验中其他条件的一致性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阐述物理化学中表面张力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2、(本题5分)论述无机化学中镓、铟、铊等元素的化合物性质与同族元素的差异。
3、(本题5分)阐述高分子化学中链式聚合反应的引发方式及特点。
4、(本题5分)阐述有机化学中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反应及产物特点。
5、(本题5分)论述化学中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及其应用。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1、(本题10分)在 25℃时,某浓度的醋酸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 Ka = 1.75×10⁻⁵,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 0.001mol/L,计算醋酸的浓度。
2、(本题10分)在 2400mL 浓度为 0.9mol/L 的硫酸铜溶液中插入两个电极进行电解,当电解池中通过 2.7mol 电子时,计算阴极上析出铜的质量。
3、(本题10分)将 0.5mol 的碘化钠固体溶解在 1L 水中,然后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发生反应:2NaI + Cl₂ = 2NaCl + I₂。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溶液中碘离子的浓度为 0.4mol/L,计算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
4、(本题10分)将 0.3 mol 的溴化钾固体溶解在 1 L 水中,然后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发生反应:2KBr + Cl₂ = 2KCl + Br₂。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溶液中溴离子的浓度为 0.2 mol/L,计算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
第7页,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