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一中生物高二下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y****6 文档编号:11764593 上传时间:2025-08-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2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一中生物高二下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一中生物高二下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一中生物高二下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 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实验都设计了 F1 自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 B.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C.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D.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 2.如下图是人工种子的结构简图,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工种子的胚乳中含有胚状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添加农药和植物激素 B.人工种子可以工业化生产,播种人工种子可节省大量粮食 C.人工种子克服了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D.人工种子胚状体还未分化出胚芽、胚轴和胚根等结构 3.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中,对于样品的处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洗涤时离心速度过高、时间过长,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 B.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除去血浆中的葡萄糖、无机盐 C.洗涤过程中用0.1%的生理盐水 D.透析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 4.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三处 B.玉米胚乳、甜菜块根在X条件下也会产生物质a C.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 D.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现象Z是由蓝变绿再变黄 5.用打孔器取同一萝卜5cm长的直根条,分成4组,其中3组分别置于20g/L、60g/L、80g/L KNO3溶液中,测量结果如图。预计在40g/L KNO3溶液中的测量结果最可能是( ) A. B. C. D. 6.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 A.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 7.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语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这条食物链中黄雀属于第三营养级 D.“螟蛉有子,螺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现象 8.(10分)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二、非选择题 9.(10分)下图为不同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2中表示有氧呼吸的全过程是______________(填标号),发生的场所在____________,产生[H]最多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2)图2中产生的H218O含有放射性,其放射性来自于反应物中的_____________,过程①进行的场所为_______________。 (3)人在剧烈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是因为人的骨骼肌细胞进行了_________(填标号)反应。 (4)图1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在__________点最适于储存水果蔬菜。相对低温条件也利于储存果实,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1中的P点以后,细胞呼吸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4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来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等食品历史悠久,遍布民间,一般称作传统发酵技术。请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酿酒主要的微生物是酵母菌,生成的酒精,使用酸性重铬酸钾试剂检验呈现________色。酿酒所忌讳的就是酒变酸,酒的酸败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果酒生产果醋时,要提高果醋的产量,在酒精发酵的条件下关键要提供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一共答出两点条件即可)。 (3)腐乳制作过程中,先要让豆腐长毛,豆腐作为毛霉的______,使毛霉大量繁殖。吃腐乳时,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它是_________。将长满白毛的豆腐块装瓶并加盐腌制,加盐的操作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 (4)有经验的制作泡菜者发现,采摘的新鲜蔬菜经简单的去除泥土后,无需清水反复洗涤,制作泡菜更易成功,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虽未清洗干净,菜料并未腐败变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传统发酵技术实际上是利用了微生物产生的相关酶。在工厂化生产中,需要利用一定的技术对酶或产酶的细胞进行固定,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如果反应物是大分子,需要采用________(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技术,不采用另一种技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1.(14分)科学家从牛的胰脏中分离出一条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Ub)。研究发现Ub在细胞自我监测和去除某些“不适用蛋白质”(即靶蛋白)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某个蛋白质被贴上Ub这个标签,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蛋白酶体处被水解掉,其过程如图1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Ub由76个氨基酸组成,则它具有___个肽键,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 ,Ub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若它在小肠中被水解,则如图2中哪种物质不可能产生?_____。 (2)如果靶蛋白不与Ub结合,便不能被蛋白酶体水解。①过程说明Ub的作用是识别________并与之结合;据图1可知完成①、②过程需要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在翻译产生Ub过程中,运输丙氨酸的tRNA的一端三个碱基为CGA,则丙氨酸的密码子为_____ ,如果知道了Ub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序列,能否确定编码该肽链的Ub基因的碱基序列?______ (4)若有99个氨基酸(假设它们的平均分子量为100),通过结合形成了含有2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则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______________,含氨基的数量最少是_____________个。 (5)若某一多肽链由201个氨基酸组成,其分子式为CxHyNaObS2(a>201,b>202),并且是由如图3中5种氨基酸组成的,那么该多肽链彻底水解后将会得到赖氨酸、天冬氨酸各多少个?______。 A.a﹣202、b﹣202 B.a﹣202、(b﹣202)/ 2 C.a﹣201、(b﹣201)/ 2 D.a﹣201、(b﹣202)/ 2 12.图1表示玉米光合作用利用CO2合成(CH2O)的过程,玉米叶肉细胞通过“CO2泵”内的一些化学反应,将空气中的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使维管束鞘细胞积累较高浓度的CO2,保证(CH2O)的合成顺利进行;图2表示光照强度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过程①是 ,物质A是 ,过程②的进行还需要 等物质参与。 (2)如果在玉米叶肉细胞中注入某种抑制剂使“CO2泵”的活性降低,则在短时间内,维管束鞘细胞中C5的含量 。 (3)图2中当光照强度从20klx增加到25klx,玉米CO2吸收速率没有发生变化,这主要受到图1中过程 (填序号)的限制;当光照强度为15klx时,玉米每小时能固定 mL的CO2。 (4)研究发现晴朗的夏季中午光照增强,温度过高,叶片气孔开度下降,作为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 减少,而此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基本不受影响,其原因是玉米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A 【解析】 1、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两大遗传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 A、两实验都设计了F1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A错误; B、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正确; C、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通过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分析实验数据,C正确; D、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D正确。 故选A。 2、D 【解析】 人工种子,就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人工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同样能够萌发长成幼苗,可见,人工种子的胚状体已经分化出胚芽、胚轴、胚根等结构;优点:不受季节限制;可以很方便运输和储存;不会造成遗传性状的改变;故选D。 【考点定位】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3、A 【解析】 A、洗涤红细胞时,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法,否则达不到离心的效果,A正确; B、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B错误; C、洗涤过程中要用0.9%的生理盐水,C错误; D、透析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D错误。 故选A。 4、A 【解析】 根据产物酒精判断条件X为无氧,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酒精中,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玉米胚乳、甜菜块根在X(无氧)条件下也会产生物质(乳酸),a是二氧化碳,B错误;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C错误;试剂甲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D错误.故选A。 5、D 【解析】 据图分析,在20g/L和60g/L的KNO3溶液中,实验后的小萝卜条变长的原因是细胞能经主动运输吸收K+、NO3-,使细胞内液体浓度回升,重新吸收部分水分所致,而在80g/L的KNO3溶液中,萝卜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原生质层已经变性失去活性,也就不能吸收K+、NO3-. 【详解】 由柱状图可知,萝卜直根条在浓度为20g/l的硝酸钾溶液中,3h后变长,说明细胞吸水,则细胞液浓度略大于20g/l; 萝卜直根条在浓度为60g/l的硝酸钾溶液中,0.5h后发生质壁分离,3h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但是没有复原到原来5cm的状态,说明细胞液浓度小于60g/l; 由此可推测萝卜直根条在40g/ml的硝酸钾溶液中会先会发生质壁分离后会发生复原,最可能恢复到5cm的状态,也就是介于20、60g/L KNO3溶液中的萝卜条的长度-. 故选D. 6、B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详解】 A、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 B、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出骡子,但是骡子不可育,因此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 C、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所以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使种群基因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发生一些变化,C正确;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7、B 【解析】 本题以诗句的形式考查生物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稳定性以及能量流动等知识点,需理解诗句的含义,结合所学相关生物学知识点进行解释,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B正确;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属于第四营养级,C错误; D.“螟蛉有子,螺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现象,D错误。 故选B。 8、B 【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称为群落的演替。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森林阶段群落结构比灌木阶段复杂,所以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复杂,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森林阶段叶面积指数比灌木阶段大,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所以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 9、①④⑤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④ 氧气 细胞质基质 ①③ C 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 C6H12O6 + 6O2 + 6H2O6CO2 + 12H2O + 能量 【解析】 由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 (1)在图2中,过程①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其过程是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过程②③均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其中A表示酒精,B表示乳酸;过程④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其过程是丙酮酸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⑤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其过程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可见,表示有氧呼吸的全过程是①④⑤,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产生[H]最多的过程是④。 (2)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图2中产生的H218O含有的放射性来自于反应物中的氧气,过程①进行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3)人在剧烈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是因为氧气供应不足,部分骨骼肌细胞进行了①③过程所示的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积累所致。 (4)在图1中的C点,CO2的释放量最少,此时细胞呼吸最弱,有机物的消耗最少,最适于储存水果蔬菜。低温可降低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导致细胞呼吸减弱,有机物的消耗减少,因此相对低温条件也利于储存果实。 (5)在图1中的 P点以后,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说明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其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 + 6O2 + 6H2O6CO2 + 12H2O + 能量。 理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场所、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据此,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定位图2中字母所代表的物质名称和数字所指代的生理过程,依据图1中不同氧浓度下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数值的大小明辨细胞呼吸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并围绕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10、灰绿 酒精在醋酸菌作用下生成醋酸 有氧环境 适宜的温度和pH 培养基 毛霉菌丝 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铺厚一些 未经洗涤的菜料上乳酸菌更丰富 在无氧、一定浓度的盐水的发酵环境中,乳酸菌可以大量繁殖,而杂菌的繁殖受到抑制 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 固定化酶 大分子的反应物不易进入细胞,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会使反应效率降低 【解析】 发酵指人们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如酿酒是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酒精发酵,泡菜是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乳酸发酵,果醋是利用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酒精氧化成醋酸的发酵。培养基,是指供给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或组织)生长繁殖的,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当大豆制成豆腐之后,在成品豆腐上接种毛霉菌或者根霉菌的菌种进行发酵,而根据腐乳品种和口味的不同,最后则是放入酵母菌或者红曲霉或者米曲霉等等物质,在密封发酵的过程中,微生物分泌出的各种酶和蛋白质分解出的各种氨基酸以及一些独特风味的物质之间相互反应,最终形成了腐乳独特的味道。 【详解】 (1)重铬酸钾被酒精还原成硫酸铬(灰绿色),因此使用酸性重铬酸钾试剂检验呈现灰绿色。醋酸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把乙醇氧化成醋酸。 (2)醋酸发酵为有氧发酵之一,是乙醇在醋酸菌的作用下氧化成醋酸的过程,也是酶促反应过程,因此利用果酒生产果醋时,在酒精发酵的条件下关键要提供有氧环境、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 (3)毛霉在豆腐上生长,豆腐为其生长繁殖提供营养,是毛霉的培养基。吃腐乳时,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它是毛霉菌丝。将长满白毛的豆腐块装瓶并加盐腌制,加盐能抑制杂菌生长,且越接近瓶口的位置越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因此加盐的操作要求是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铺厚一些。 (4)泡菜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菌种来自蔬菜上的乳酸菌,因此无需清水反复洗涤,制作泡菜更易成功。虽未清洗干净,但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的酸,抑制其它杂菌生长,因此菜料并未腐败变质。 (5)酶固定化有利于酶的稳定性且利于与产物的分离,固定方法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如果反应物是大分子,由于大分子物质不易进入细胞,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会使反应效率降低,因此需要采用固定化酶技术。 归纳整理各种发酵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75 -CO-NH- 核糖体 D 靶蛋白 多种酶 ATP提供能量 GCU 不能 1746 2 D 【解析】 本题是关于蛋白质的问题,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其中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的总分子量-脱去水的总分子量。密码子是指mRNA上控制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而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之能够互补配对。在计算蛋白质中某种氨基酸的数目时一般依据这种氨基酸的特殊之处来计算,例如可以依据硫元素数目确定半胱氨酸的数目。 【详解】 (1)题目中Ub由76个氨基酸组成,有一条肽链,因此,肽键数=76-1=75,肽键的结构简式是-CO-NH-,Ub是蛋白质,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在小肠中被水解,最终形成氨基酸,氨基酸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中心碳原子上,如图2ABC都是氨基酸,而D不是氨基酸。 (2)靶蛋白不与Ub结合,便不能被蛋白酶体水解。①过程说明Ub的作用是能够识别靶蛋白并与靶蛋白结合;据图1可知完成①、②过程需要消耗能量,需要多种酶的催化。 (3)在翻译过程中,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因此,运输丙氨酸的tRNA的一端三个碱基为CGA,则丙氨酸的密码子为GCU,如果知道了Ub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不能确定编码该肽链的Ub基因的碱基序列,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4)若有99个氨基酸(假设它们的平均分子量为100),通过结合形成了含有2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则肽键的数目为99-2=97个,因此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97×18=1746,由于该蛋白质中有两条肽链,因此,氨基的数量最少是2个。 (5)若某一多肽链由201个氨基酸组成,其分子式为CxHyNaObS2(a>201,b>202),并且是由如图3中5种氨基酸组成的,题目可知赖氨酸中有两个N元素,而其他氨基酸中只有一个氮元素,因此,赖氨酸的数目为a-201,天冬氨酸特殊之处是由四个O元素,其他氨基酸只有两个氧元素,因此可以依据氧元素的数量来了一个方程计算,假设有x天冬氨酸,那么4x+2(201-x)-200=b,计算可知天冬氨酸=(b﹣202)/ 2,因此D正确。 故选D。 蛋白质计算的有关规律: 规律一: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n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成蛋白质(含一条肽链)。那么该反应生成(n-1)分子水,该蛋白质有(n-1)个肽键,至少含有1个游离氨基,1个游离羧基,游离的氨基总数为1+R基上的氨基数,游离的羧基总数为1+R基上的羧基数,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a-(n-1)×18。 规律二: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n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成蛋白质(含m条肽链)。那么该反应生成(n-m)分子水,该蛋白质有(n-m)个肽键,至少含有m个游离氨基,m个游离羧基,游离的氨基总数为m+R基上的氨基数,游离的羧基总数为m+R基上的羧基数,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na-(n-m)×18-2x。(其中x表示二硫键—S—S—的个数) 规律三:设n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成蛋白质(含一条或多条肽链)。决定该蛋白质的mRNA的密码子有n个,碱基数有3n个,相关基因的碱基数有6n个。基因碱基数:mRNA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 12、(1)CO2的固定 C3化合物 [H]和ATP (2)增加 (3)① 200(4)CO2有“CO2泵”(维持维管束鞘细胞内有较高CO2浓度) 【解析】 试题分析:(1)图1维管束鞘细胞中①是CO2的固定,产生的A为三碳化合物。②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若CO2浓度下降,CO2的固定受阻,短时间内C5的含量增加。 (3)当光强达到光的饱和点后,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图2可知,植物呼吸速率为50ml/h, 当光照强度为15klx时,净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速率为150 ml/h,玉米光合作用固定CO2速率为150+50=200 ml/h。 (4)由题可知:玉米叶肉细胞通过酶催化一系列反应将空气中的“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使维管束鞘细胞积累较高浓度的CO2,所以叶片气孔开度下降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基本不受影响。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