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深地科学V》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地质图上,不同的地层和岩石通常用不同的符号和颜色表示。通过地质图,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情况。地质图上的等高线主要用于表示:( )
A. 地层的厚度 B. 地形的起伏 C. 岩石的硬度 D. 以上都不是
2、在研究地球的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时,以下关于地震带分布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地震带通常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B.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全球最主要的地震带之一 C. 地震带的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无关 D.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处,地震活动频繁
3、在喀斯特地貌中,溶洞、地下河等景观十分常见。溶洞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哪种岩石的性质有关?( )
A. 石灰岩 B. 砂岩 C. 页岩 D. 花岗岩
4、在研究地球的岩石圈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时,以下关于地幔对流的说法,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
A. 地幔对流是由于地幔内部温度和密度的差异引起的 B. 地幔对流可以带动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 地幔对流的速度和方向在地球内部是均匀一致的 D. 地幔对流的模式和强度会影响板块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5、沉积岩的形成过程通常包括风化、搬运、沉积、成岩等阶段。在沉积岩中,常常可以看到化石,以下关于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B. 化石只存在于沉积岩中 C. 化石可以指示沉积环境 D. 化石的形成与变质作用有关
6、在研究地球的气候变化历史时,以下关于冰期和间冰期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冰期时,全球气温较低,冰川大规模扩张;间冰期时,气温升高,冰川退缩 B. 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是周期性的,其周期长短相对固定 C. 冰期和间冰期的气候变化主要受地球轨道参数的影响 D. 人类活动对冰期和间冰期的形成和演变没有影响
7、在探讨地球的地貌形成过程时,以下关于风蚀地貌的说法,哪一个是不准确的?( )
A. 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B. 风蚀蘑菇、风蚀柱等是常见的风蚀地貌 C. 风力越大,风蚀作用越强,形成的风蚀地貌越显著 D. 风蚀作用只对松软的岩石有影响,对坚硬的岩石没有作用
8、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40° - 60°的大陆西岸:(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9、海洋中的洋流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北大西洋暖流使得欧洲西北部的气候比同纬度地区更加温暖湿润。北大西洋暖流属于:( )
A. 风海流 B. 密度流 C. 补偿流 D. 以上都不是
10、地球的公转轨道存在近日点和远日点,这种轨道特征对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有一定影响。在近日点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
A. 较快 B. 较慢 C. 不变 D. 先快后慢
11、在地质灾害的防治中,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哪种措施属于非工程措施?( )
A. 修建挡土墙 B. 植树造林 C. 建设排水系统 D. 制定应急预案
12、地震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强度的两个重要指标,震级反映的是:( )
A. 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 B. 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 C. 地震发生的地点 D. 地震发生的时间
13、在探讨地球的地质历史中的生物灭绝事件时,以下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哪一个是目前被广泛接受但仍存在争议的观点?( )
A. 小行星撞击地球 B. 大规模火山喷发 C. 气候变化 D. 外星生物入侵
14、在探讨地球的地质过程时,风化作用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以下关于风化作用的描述,哪一个是不准确的?( )
A. 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等类型 B. 风化作用可以使岩石破碎、分解,为侵蚀和搬运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C. 风化作用只发生在地表,在地下深处不会发生 D. 气候条件对风化作用的强度和类型有重要影响
15、在探讨地球的生态系统时,以下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描述,哪一个是不准确的?( )
A. 生态系统可以提供食物、水和氧气等物质产品 B. 生态系统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等环境功能 C.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但没有经济价值 D.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可能是负面的
16、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会逐渐破碎分解。化学风化作用中,以下哪种因素对岩石的分解作用最为显著?( )
A. 温度变化 B. 水的作用 C. 大气成分 D. 生物活动
17、地球的年龄大约为 46 亿年,通过对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可以确定岩石的形成年龄。以下哪种放射性同位素常用于地质年代的测定?( )
A. 碳 - 14 B. 铀 - 238 C. 钾 - 40 D. 以上都是
18、风蚀地貌在干旱地区广泛分布。以下哪种风蚀地貌的形态类似于蘑菇?( )
A. 风蚀柱 B. 风蚀城堡 C. 风蚀洼地 D. 风蚀蘑菇
19、地质构造中的褶皱可以分为背斜和向斜。一般情况下,背斜构造有利于储存以下哪种资源?( )
A. 石油 B. 地下水 C. 煤炭 D. 天然气
20、在地质勘探中,地质剖面是研究地层和地质构造的重要手段。通过绘制地质剖面,可以直观地了解地层的顺序和倾斜方向。在绘制地质剖面时,以下哪个步骤是首先要进行的?( )
A. 测量地层的产状 B. 确定剖面的位置和方向 C. 绘制地层的轮廓 D. 标注地层的岩性和厚度
21、在探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生命的出现和演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以下关于生命演化的描述,哪一个是不准确的?( )
A. 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中的简单有机分子 B. 生命的演化是一个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 生命的演化过程是完全连续和线性的,没有任何中断和转折 D. 环境变化对生命的演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2、火山活动会喷出大量的物质,包括岩浆、气体和火山灰等。火山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这是因为火山灰中富含:( )
A. 矿物质 B. 有机质 C. 水分 D. 空气
23、海洋中的盐度分布不均,一般来说,副热带海域的盐度较高,而赤道附近海域的盐度较低,这主要是由于:( )
A. 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差异 B. 河流注入量的不同 C. 海水温度的变化 D. 以上都是
24、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珊瑚礁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环境。珊瑚礁的形成主要依赖于:( )
A. 珊瑚虫的生长和繁殖 B.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C. 海底的地形和地质条件 D. 以上都是
25、在研究地球的海洋系统时,以下关于海洋环流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海洋环流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B. 洋流的形成主要受到风、温度和盐度等因素的驱动 C. 海洋环流的速度和方向在全球范围内是恒定不变的 D.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与海洋环流的异常变化有关
26、在板块构造学说中,板块的运动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相互碰撞、相互分离和相互错动。当两个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通常会形成以下哪种地形?( )
A. 海沟 B. 山脉 C. 裂谷 D. 洋中脊
27、在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时,常常会用到各种地质记录。以下哪种地质记录对于研究古气候的作用相对较小?( )
A. 冰芯 B. 化石 C. 黄土 D. 火山岩
28、在探讨地球的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时,以下关于季风环流的说法,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
A. 季风环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B. 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C. 季风环流只影响亚洲地区,其他地区没有季风现象 D. 季风环流的强弱和变化会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29、岩石的分类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岩浆岩,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B. 花岗岩和玄武岩都属于岩浆岩 C.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比较均匀 D. 岩浆岩只形成于地球表面,不会在地下深处形成
30、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同时也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 15 度,地方时相差:( )
A. 1 小时 B. 2 小时 C. 3 小时 D. 4 小时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论述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并探讨可能的应对策略。
2、(本题5分)详细阐述生态脆弱区(如黄土高原、西南喀斯特地区等)的生态问题和治理措施,分析其治理的成效和挑战。
3、(本题5分)论述地理科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和贡献,分析地理研究在气候变化模型构建、适应策略制定、减排路径规划等方面的作用和方法。
4、(本题5分)深入分析山地垂直地带性的规律,包括植被、土壤、气候等要素的垂直分布特征,举例说明不同山地垂直带谱的差异及原因。
5、(本题5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飓风等)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变化,探讨其对不同地理区域的灾害风险和应对策略。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说明岩石风化壳的形成过程和类型,分析风化壳与土壤形成和矿产勘查的关系。
2、(本题5分)详细论述地球内部的热传递方式(如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及其在地球演化中的作用。
3、(本题5分)解释什么是生物多样性,描述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如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分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和保护策略。
4、(本题5分)解释什么是生态位,描述生态位的概念和类型,探讨生态位分化在生物群落中的作用和意义。
5、(本题5分)解释什么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描述氮、磷等重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分析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实验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20分)
1、(本题10分)地下水污染监测实验。设置地下水污染监测点,定期监测地下水的水质变化,分析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和扩散趋势。
2、(本题10分)观察某地区的火山机构,包括火山口、火山锥、火山通道等的形态和结构。分析火山喷发的类型、规模和火山活动的期次,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