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基础会计学,财经类学科的基础课,财会专科的入门课,1,内容:,“,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分布:,2,第一章,总 论,第一节 会计的意义,第二节 会计假设、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第三节 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3,第一节,会计的意义,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二、会计的概念和特点,三、会计的职能,四、会计的目标,4,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会计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二)会计,产,生发展的动因,5,(一)会计产生和发展 的三个阶段,1,、古代会计,2,、近代会计,3,、现代会计,6,1,、古代会计,(产生,15,世纪复式记账法的运用),(,1,)萌芽,(,约,5,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初),欧、亚、非大陆多源开花,(,2,)单式簿记时期,(,公元前,21,世纪初,15,世纪),文明古国异彩纷呈,单式记账,实物计量。,7,2,、近代会计,(,15,世纪运用复式记账法,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独占鳌头,背景:,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Luca Pacioli,写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数学大全,)一书在威尼斯出版,。,复式记账,货币计量。,8,3,、现代会计,(,20,世纪,50,年代至今),标志: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美国引领新时期,会计体系形成和发展期,9,发展结果:,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1,、记账方法:从单式到复式。,2,、计量单位:从实物到货币。,3,、会计理论和方法:逐步完善,形成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4,、核算内容:从简单到复杂。,5,、地位:越来越重要。,10,(二)会计,产,生发展的动因,经济的发展。,会计思想的供求关系。,社会环境等。,11,二、,会计的概念,和特点,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12,特点:,1,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主要有:,(,1,)实物计量:件、只、吨、公斤等。,(,2,)劳动计量:工作日、小时等。,(,3,)货币计量:元、万元、角、分等。,2,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分析、检查方法,会计核算方法共有,7,种。,3,对经济活动的反映和监督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13,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即会计能够干什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性质,作为,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的簿记就越是重要,”,。,三、会计的职能,14,(一)会计的反映 (或核算)职能,反映(或核算)经济情况即观念的总结,。,是会计的最基本的职能。它是指会计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及时为经营管理提供真实、正确、可靠的会计信息的功能。,15,(二),会计的监督职能,监督经济活动即过程的控制。,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进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16,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是不可分割的,二者关系是辩正统一的。没有科学、严格的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没有会计反映提供可靠、完整的会计资料,会计监督就没有客观依据,会计监督就无法进行。,会计反映是基础,居于主导地位,而会计监督则寓于会计反映的过程之中。,17,四、会计的目标,会计目标,是指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预期达到的目的。,会计的目标有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两种观点。,18,受托责任观,会计的目标是为了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19,决策有用观,会计的目标是为了向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来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决策。,两种会计目标的观点并不完全排斥。如实反映履约责任的会计信息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是相互交叉的,但是不能完全替代。,20,第二节 会计假设、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一、会计假设,二、会计对象,三、会计要素,21,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假设),(一)会计主体,(二)持续经营,(三)会计分期,(四)货币计量,22,(一)会计主体(实体、个体),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核算的特定单位 或者组织。,2,、会计主体将自身的经营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和其投资者、职工的经济业务以及分开。,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不同。,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23,某项交易:,B,企业卖出,5,万元该种材料,A,企业购买,5,万元的材料,24,企业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非法律主体,合伙投资企业,非法律主体,公司制企业,企业法人(是法律主体),25,(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26,(三)会计分期(会计期间),1,、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据以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2,、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半年度、季度和月份),其划分与公历日期相同。,27,(四)货币计量,1,、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2,、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是会计记账采用的基本货币单位)。,3,、包含了币值不变假设。,28,二、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具体表现(个别资金运动形式),概括表述,29,工业企业,会计的对象,投入,借入,货币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供应,生产,销售,资金循环(周转),基础会计学教案,储备资金,退出,营业周期,30,商业企业,会计的对象,投入,借入,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供应,销售,资金循环,基础会计学教案,退出,3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货币资金收入,货币资金支出,财务收支活动,(,预算资金运动,),32,概括表述,会计对象可以概括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工商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在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简称,资金运动,。,33,三、,会计要素,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就是会计对象的具体表现,是对企业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照其经济特征所作的分类。,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34,(一)资产,1,、,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特征:,(,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3,)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35,3.,确认条件,符合资产定义,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第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即通过对该资源的有效使用,能够为企业提供未来的经济利益。,第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36,4,、分类,按资产流动性可分为,:,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资产 应收和预付款项,存货等,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非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等,37,(二)负债,1,、定义: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2,、,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38,3.,确认条件:,符合负债定义,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第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第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39,4,、分类,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流动负债 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负债 应付股利或利润,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非流动负债 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40,(三)所有者权益,1,、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41,2,、内容,(,1,)实收资本,:,指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在公司中称为股本;,(,2,)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拨款转入等;,(,3,)盈余公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4,)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42,3.,特点(相对负债而言):,(,1,)没有到期日;,(,2,)所有者权益置于负债之后,是剩余权益;,(,3,)所有者权益的大小取决于出资人的资金多少和企业的经营状况。,43,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反映企业特定时刻(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它们都是静态的、存量性质的;,三者共同构成资产负债表,属于资产负债表要素。,44,(四)收入,1,、定义:收入是指在企业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45,2,、特点,(,1,)产生自企业的日常活动;利得,(,2,)能够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 少,最终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3,)归属于一定会计期间。,46,3,、,确认条件,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47,4,、分类,按收入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按收入的性质分类: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48,(五)费用,1,、,定义:费用是指,在,企业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49,2,、特点,(,1,),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发生;损失,(,2,)能够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最终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3,)归属于一定会计期间。,50,3,、确认条件,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是才能予以确认。,51,4,、,内容,主要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期间费用。,营业成本按其在费用中的重要地位可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52,期间费用包括:,(,1,)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2,)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3,)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理财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53,(六)利润,1,、定义: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54,2,、分类,利润按其构成的不同层次可分为:,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55,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反映企业某段时期(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它们都是动态的、流量性质的;,三者共同构成利润表,属于利润表要素。,56,第三节,会计基础 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57,一、会计基础,1,、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以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具体要求是: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58,2,、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也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它是以实际收到和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标准。,59,假设某企业:,1,、,1,月份以现金,1200,元预付本年度的报刊费;,(,1,)记作,1,月份的费用;,(,2,)分摊,记作,1,12,月份每月,100,元费用。,2,、,6,月份收到第二季度出租设备租金,3000,元,存入银行。,(,1,)记作,6,月份的收入;,(,2,)分摊,记作,4,6,月份每月,1000,元收入。,60,练习:,假设某企业,20,年,12,月发生下列业务:,(,1,)本月销售产品,60000,元,货款收到存入银行。,(,2,)以银行存款支付本月费用,20000,元。,(,3,)本月销售产品,35000,元,款项尚未收到。,(,4,)以银行存款支付明年财产保险费,5000,元。,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收入,费用,利润,61,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可靠性(真实性),(二)相关性(有用性),(三)可理解性(明晰性),(四)可比性,(五),实质重于形式,(六),重要性,(,七,),谨慎性(稳健性),(八),及时性,62,(一)可靠性(客观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企业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63,可靠性包含下面两层含义:,一是真实性,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二是完整性,企业应当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该予以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64,(二)相关性(有用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65,(三)可理解性(明晰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能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66,(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1,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横向可比),2,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可比。,(纵向可比),67,(五)实质重于形式,这里所讲的实质是指经济实质,形式是指法律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68,(六)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重要交易或事项:详细反映,单独说明;,不重要交易或事项:简单反映,合并说明。,区分:质 量,69,(七)谨慎性(稳健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收入 费用 利润,70,(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71,第四节 会计核算 的基本程序,核算是指会计通过对经济个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价值上反映经济活动,及时提供真实、系统、完整的会计信息,以满足管理的需要。,一、确认,二、计量,三、记录,四、报告,72,一、会计确认,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数据是否输入以及以何种项目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73,二、会计计量,是将纳入会计信息系统的项目作为计量对象,选择一定的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来确定该项目金额的过程。,74,计量属性,1,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 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2,重置成本,又称为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3,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4,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5,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75,三、会计记录,记录:是将纳入会计信息系统的项目按照计量后的金额记载到会计账簿体系中。,76,会计核算方法体系:,1,设置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7,四、会计报告,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格式,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综合提供和输出会计信息系统加工成果的过程。,7.,编制会计报表,7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