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链式和同心式绕组的区别.doc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11706935 上传时间:2025-08-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57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链式和同心式绕组的区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链式和同心式绕组的区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本文档共5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电机的功率主要由电磁设计决定,包括电压、电流、效率、功率因数等。同功率下,电机的总铜损(与绕组电阻相关)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因此绕组的总长度(影响电阻)和截面积(影响电流密度)是关键参数。但用户的问题是同功率下比较,所以可能需要假设其他参数(如电流、电压、槽满率等)相同,或者分析两种绕线方式的结构如何影响用线量。 需要明确:绕组的总长度是各线圈周长之和。对于链式绕组,每个线圈的跨距(节距)y通常是固定的,比如对于m极电机,节距y≈Z/(2p)(整数槽),其中Z是槽数,p是极对数。每个线圈的周长约为π*(D + 2y),其中D是铁芯内径。而链式绕组中,线圈的数量等于槽数除以每极每相槽数q,可能需要具体计算。对于同心式绕组,通常由多个不同直径的线圈组成,比如对于4极电机,可能内层是1-8-3-6(小线圈),外层是2-7-4-5(大线圈),每个线圈的跨距不同,但同一层的线圈节距相同。同心式绕组的线圈平均直径可能更小,因为内层线圈直径小,而外层虽然大,但数量可能与链式相同?或者需要看具体的绕组结构。 链式绕组通常采用整距或短距,线圈形状规则,容易紧密排列,槽满率较高(即槽内导线填充更满),因此在相同槽面积下,链式绕组可以使用更少的导线截面积(但需要满足电流密度),或者相同截面积下能容纳更多匝数。而同心式绕组由于线圈嵌套,可能存在间隙,槽满率较低,需要更大的导线截面积来达到相同的电流容量,或者需要更多的导线长度来补偿截面积不足,导致总用线量增加。假设两种绕组方式的槽满率相同,那么链式绕组因为线圈排列更紧凑,可能每个线圈的长度更短,总长度更少。或者,同心式绕组的内层线圈直径小,虽然外层大,但整体平均直径可能更小,从而总长度更短?需要具体计算。 同功率电机的电枢绕组总匝数N由设计决定,通常N= (UNs)/(4.44fΦkdp),其中U是电压,Ns是槽数,f是频率,Φ是每极磁通,kdp是绕组系数。绕组系数kdp与绕组形式有关,链式绕组(短距)的kdp较高,而同心式绕组如果是整距的话kdp可能较低,但同心式也可能采用短距。如果kdp更高,那么Φ可以更大,从而减少匝数N,总长度更短。 省力方面,绕制工艺的复杂度。链式绕组需要逐个线圈嵌线并连接,对于多极电机,可能需要频繁换槽,但工艺成熟,自动化程度高。同心式绕组需要先绕内层小线圈,再绕外层大线圈,需要多次更换绕线模,且嵌线时需要处理多层线圈的绝缘,操作更繁琐,人工操作时更费力。如果是手工绕制,同心式更费力;如果是自动绕线机,可能链式更容易编程,因为结构更规则。 导线长度计算:每个线圈的长度=π*(D + 2y_i),其中y_i是第i个线圈的节距。链式绕组中y_i相同(或短距固定),所以每个线圈长度相同,总长度=匝数×单个线圈长度。同心式绕组中,内层线圈节距小(直径小),外层节距大(直径大),但同一相的线圈可能分布在不同层,总匝数相同的情况下,内层线圈匝数少,外层多?或者总匝数相同,内层和外层各占一部分?例如,对于4极电机,同心式绕组可能有内层1-5-3-7(小线圈)和外层2-6-4-8(大线圈),各4匝,总匝数8匝。而链式绕组可能是1-5, 2-6, 3-7, 4-8,每个线圈跨距4槽(整距),总匝数8匝。此时,内层线圈的直径小,周长小,外层大,周长大。总长度方面,链式每个线圈周长相同,总长度=8×π×(D+2y)。同心式则是4×π×(D+2y1) + 4×π×(D+2y2),其中y2>y1,所以总长度=4π[D+2y1 + D+2y2] = 8πD + 8π(y1+y2)。而链式的总长度=8π(D+2y),其中y是链式的节距。如果y=(y1+y2)/2,那么两者总长度相同?但如果同心式的平均节距更小,可能总长度更短? 链式绕组的线圈形状规则,容易紧密排列,槽满率高(比如0.9以上),而同心式绕组由于线圈嵌套,存在间隙,槽满率较低(比如0.7-0.8)。为了达到相同的电流容量,同心式需要更大的导线截面积(因为槽满率低,相同槽面积下导线截面积小,电流密度j=I/A,A小则j大,可能超过允许值),所以需要减小电流密度,即增大截面积,导致导线更粗,相同匝数下总长度可能更短?或者,为了保持电流密度相同,同心式需要更大的截面积,因此在相同槽面积下,能放置的导线长度更少(因为截面积大,每根导线占的槽面积大),所以需要更多的导线根数,导致总长度更长。 在同功率电机的绕线选择中,链式绕线和同心式绕线的“省线”与“省力”需结合绕组结构、槽满率、工艺复杂度等因素综合分析。以下是具体对比: 用线量主要由绕组总长度决定,受槽满率、绕组系数、线圈节距等因素影响: 槽满率是槽内导线体积与槽总容积的比值,直接影响单位槽面积能容纳的导线量。 - 链式绕组:线圈形状规则(矩形或近似矩形),嵌线时紧密排列,间隙小,槽满率通常可达 85%~95%(尤其是短距绕组)。高槽满率意味着相同槽面积下,导线截面积可更大(或相同截面积下匝数更多),从而减少总用线量(因导线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截面积成反比)。 - 同心式绕组:线圈呈同心圆嵌套,内层与外层线圈间存在绝缘间隙,槽内空间利用率较低,槽满率一般为 70%~85%。为保证电流密度(避免过热),需增大导线截面积或增加匝数,可能导致总用线量增加。 绕组系数反映线圈节距对磁动势的影响,相同磁通下所需匝数越少(总长度越短)。 - 链式绕组:常采用短距绕组(节距略小于极距),kdp较高(通常 0.9~0.95),能有效减少漏磁,提高电磁效率,从而减少总匝数。 - 同心式绕组:若为整距绕组,kdp较低(接近1);若为短距,因多层线圈节距差异,kdp优化空间有限,总匝数可能略多于链式。 链式绕组凭借高槽满率和高绕组系数,在相同功率(相同电流、电压、效率要求)下,总用线量通常更少。 省力主要体现在绕制工艺的复杂度和劳动强度: - 链式绕组:线圈按顺序首尾串联,节距固定(或短距统一),绕制时只需按固定模数绕制单一线圈并依次连接。现代自动绕线机可轻松实现程序化控制(设定槽数、节距、匝数后自动完成),人工操作也只需简单重复嵌线-连接步骤,工艺成熟且标准化。 - 同心式绕组:需先绕制内层小线圈,再逐层绕制外层大线圈(每层直径递增),每层线圈需单独使用不同规格的绕线模,且层间需垫绝缘材料(如绝缘纸)。嵌线时需先将内层线圈嵌入铁芯槽,再嵌入外层线圈(可能需抬起内层线圈以避免挤压),操作繁琐,人工干预多(尤其多层时)。 - 链式绕组:线圈尺寸统一,嵌线时只需按顺序放入相邻槽位,无需额外调整位置,嵌线工具(如理线板、压线器)即可完成,效率高。 - 同心式绕组:外层线圈直径大,嵌入时可能挤压内层线圈,需预留足够空间;内层线圈因直径小,嵌线后易松动,需额外固定(如打槽楔),嵌线耗时更长。 3. 结论:同功率下链式更省力 链式绕组的工艺标准化程度高、嵌线简单,无论是手工还是自动化生产,均比同心式更省力。 在同功率电机的绕线选择中: - 省线:链式绕组因高槽满率和高绕组系数,总用线量更少; - 省力:链式绕组工艺简单、嵌线方便,操作难度更低。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电力汇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