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国卷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题库.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170619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全国卷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全国卷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全国卷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全国卷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名师选题)全国卷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题库1选择题1、某学校高二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地球运动”内容时,选择学校附近一开阔平坦的地方用指南针、量角器等进行研学实践活动(如图1所示)。某日11时20分(北京时间)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和夜晚测得的北极星高度(量角器方位固定不变,如图2所示)。还观测到,这一天过后,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测量学生的身影稍变长。据此完成下列试题。(1)根据活动情况记录可判断,观测地点位于()A.河南郑州B.贵州贵阳C.新疆乌鲁木齐市D.吉林白山市(2)观测日期为当地()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答案:DC【提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

2、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2、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1)地震发生时,人们往往会感到“先颠后晃”,原因是()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上下跳动纵波到达,左右摇晃横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横波传播速度慢后到达,左右摇晃A.B.C.D.(2)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界面附近B.软流层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D.地壳表面答案:BC【提示】地震波与不连续面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3、在欧洲的许多国家,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浙江省缺煤少油,但有数亿平方米屋顶,越是能源紧张,越是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阳光。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杭州的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北

3、欧的许多国家,其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空气稀薄B.气候相对湿润,太阳有效辐射强C.纬度偏低,太阳高度大D.技术力量雄厚,太阳能设备好(2)宁波市可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原因有()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清洁无污染太阳能开发使用方便上海市人口稠密、能源消耗大,但常规能源缺乏A.B.C.D.答案:CD【提示】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解析:(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天气情况、地形因素、洋流等。(2)太阳能优缺点:优点:普遍性、无害性、丰富性、长久性。缺点:分散性、不稳定性、效率低、成本高。太阳能的开发途径需要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光化学转换等。【解答】(1)浙江省与北欧

4、比,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北欧。故选C。(2)宁波市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干旱,不符合题意。太阳能资源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符合题意;太阳能比较分散,开发使用不方便,不符合题意。宁波市人口稠密、能源消耗大,但常规能源缺乏,符合题意。故选D。4、某工人在宁夏中卫北山挖掘铁矿石时,意外发现“肉石”(下图),这些石头硬度高,色泽温润细腻,据地质专家称,“肉石”形成的地质年代距今1亿多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肉石”形成的地质年代可能是()A.石炭纪B.二叠纪C.三叠纪D.侏罗纪(2)“肉石”所处的地质年代后期()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裸子植物兴盛被子植物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A.B.C.D

5、.答案:DA【提示】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历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根据所学的地球历史可知,一亿多年前为侏罗纪,故选D。(2)根据所学的地球历史可知,“肉石”所处的地质年代后期为中生代晚期,此时期,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裸子植物兴盛,正确,而被子植物繁盛位于新生代,哺乳动物快速发展也位于新生代,错误,故选A。5、冲日是指行星在公转过程中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直线的状态,而地球恰好位于太阳和行星之间的一种天文现象。2020年10月14日,火星发生冲日现象。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图中能准确表示火星冲日现象的是()A.B.C.D.(2)火星冲日时,是火星探测器向地球传输探测信息的理想时机,这主

6、要是因为此时()火星距离地球较近地球和火星位于太阳同侧,受太阳活动干扰小火星对地球的引力强火星与地球呈相对静止状态A.B.C.D.答案:CB【提示】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系及八大行星解析:暂无解析【解答】CB6、北京时间2020年6月21日05:43迎来我国2020年的夏至,下图示意夏至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20年夏至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最接近()A.(2326N,3415E)B.(2326S,3415E)C.(2326N,14545W)D.(2326S,14545W)(2)下列关于夏至日当天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丙地一年中昼夜长短不变丁地

7、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但分属南、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丙丁A.B.C.D.答案:CD【提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26N,BD错误;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比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05:43)早6小时17分钟,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约为14545W,C正确,D错误。故选C。(2)由图可知,夏至日当天丁地昼长为24小时,出现极昼现象,因此丁地位于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纬度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小,不符合,甲地的夜长为18小时,则甲地的昼长为6小

8、时,乙地的昼长也是6小时,因此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且都在南半球,不符合,丙地在夏至日昼夜等长,说明丙地位于赤道上,一年中昼夜长短不变,符合,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丙地位于赤道上,丁地位于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故正午太阳高度丙丁,符合。故选D。7、古生物科考队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一个古植物化石群,采集到了大量叶、果实、种子(如兔耳果,推测该树种是一种高大的乔木)等化石,推测距今约4700万年,同时期棕榈、红树林等植被的分布范围可达北极圈内。图1示意兔耳果化石,图2示意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该古植物群生存的地质年代()A.联合古陆形成B.爬行动物盛行C.被子植物

9、繁盛D.两栖动物出现(2)兔耳果生长时期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可能是()A.温暖湿润B.炎热干燥C.寒冷湿润D.寒冷干燥答案:CA【提示】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历程地层与化石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8、2020年某日,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大楼东偏南方向的位置,拍摄到太阳“钻进”央视大楼悬挑空间的照片(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李先生拍摄该照片的时间可能是()A.冬季的早晨B.冬季的傍晚C.夏季的早晨D.夏季的傍晚(2)30天前的某日,李先生曾经拍摄到同样的景观(在相同的条件下)。该日最可能是()A.6月7日B.7月7日C.12月8日D.1月8日答案:DA【提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

10、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9、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能量只占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A.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即太阳辐射B.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C.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地球比其他行星多D.太阳辐射能量巨大,是目前人们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唯一能源(2)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有()煤石油核能风能水能A.B.C.D.答案:AC【提示】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AC10、太阳活动强烈时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极光现象消失B.短波通讯受到干扰C.全球海平面上升D.臭氧层空洞面积扩大答案:B【提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B11、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器“羲和号”在太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进入平均高度517千米的预定轨道,其轨道经过地球两极上空,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空间探日时代。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在轨运行的“羲和号”()A.脱离了地月系B.属于河外星系C.属于类地行星D.是地球的卫星(2)在轨运行的“羲和号”所在的大气层()A.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有若干电离层C.气温随高度变化较小D.存在较厚的臭氧层答案:DB【提示】天体

12、及天体系统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12、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以其稳定的光热条件,给地球带来了勃勃生机。完成下面小题。(1)太阳巨大光热来源是()A.太阳大气成分中的氢元素和氦元素核聚变反应B.太阳大气成分的中氢元素和氦元素核裂变反应C.火山喷发D.地震(2)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有直接关系的是()A.海陆分布B.地形起伏C.刮风下雨D.地球形状答案:AC【提示】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太阳的能量来自它的内部氢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不是核裂变。太阳以损失质量转化为热量,跟火山喷发、地震无关,A正确,BCD

13、错误,故选A。刮风是由于存在温差,产生气压差,从而产生风,下雨是由于太阳辐射的蒸发、水汽凝结,最终成云致雨,跟太阳辐射有直接关系,C正确。海陆分布、地形起伏跟地壳运动有关,或许间接跟太阳辐射有关,例如外力作用塑造了地表形态,但不是直接关系。地球形状跟太阳辐射无关。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据报道,科学家预计2023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此次太阳活动可能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A.我国北方会看到流星现象B.中纬度地区普遍会看到极光现象C.引起火山爆发和地震D.卫星导航、电网遭到破坏(2)下列对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及活动

14、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球层表面局部发黑的现象,叫黑子B.耀斑出现在色球层上C.日珥和日冕物质抛射出现在日冕层上D.耀斑有时与黑子同时出现,但两者的活动周期并不相同答案:DB【提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2)本题主要考查了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此次太阳活动对地球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有卫星导航、电网遭到破坏。故选D。(2)光球层表面温度低而出现黑的现象,叫黑子;耀斑出现在色球层上;黑子和耀斑的周期为11年。故选B。14、开心超人住在(30N,120E)。有一天他想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

15、的甜心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当他钻出地球另一端时,到达的位置大致为下图中的()A.B.C.D.(2)如果开心超人改乘时速为2000千米的“旋风”飞行器,沿着最短路线飞往甜心超人家中,飞行时间大约需要()A.5小时B.8小时C.10小时D.20小时答案:DC【提示】经纬网的判读及应用时差解析:暂无解析【解答】DC15、青海省共和县平均海拔2920m,建设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的光伏电园区。园区建成后,大量生长的杂草对园区太阳能发电产生了影响。园区利用当地牧民的羊群啃食杂草,替代人工除草,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能牧互促”。近

16、年来,园区要求企业把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提高到1.2m。读光伏电园区局部图,完成下列小题。(1)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因为当地()A.人口少B.气温高C.纬度低D.海拔高(2)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是为了()A.减少羊群的活动空间,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B.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增大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C.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D.减少羊群的活动空间,增大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答案:DC【提示】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16、下图为第24个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黑子发生在太

17、阳()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平流层(2)据图可知,下一次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大值可能出现在()A.2022年B.2023年C.2025年D.2029年(3)太阳黑子增多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有()赤道地区出现极光现象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气候异常的概率增加A.B.C.D.答案:ACD【提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ACD17、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所在的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氢B.圈层为岩石圈C.圈层为岩浆发源地D.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2)下

18、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纵波、横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波速都增加B.在圈层无法观测到横波C.地球内部、外部各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D.和之间的圈层为水圈答案:CB【提示】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2)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解答】(1)圈层是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故A不符合题意;为地壳,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共同组成,故B不符合题意;为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故C符合题意;为外核,在高压和高温下呈熔融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纵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波速减小,横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消失,故A不符

19、合题意;为内核,在圈层无法观测到横波,故B符合题意;和之间的圈层既有水圈也有大气圈,故C不符合题意;水圈是一个连续而又不规则的圈层,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8、太阳辐射强度是表示太阳辐射强弱的物理量,其强度大小与太阳高度、地形、昼夜长短、天气状况等有关。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某日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及该地年均太阳辐射强度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1)推测当地该日()A.热岛效应强B.太阳能板发电量稳定C.昼长夜短D.天气为阴天(2)当地年均太阳辐射强度()A.低值出现与锋面雨带活动有关B.峰值出现与人类活动有关C.低值出现时正午太阳高度较小D.峰值出现时土壤盐碱化程度低答案:DA【提示】昼夜长短

20、的变化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D(2)A19、某航班于2021年9月23日日出时从甲地(50N,120W)起飞,沿经线飞行,经过北极点飞到乙地(30N,120E),落地时为24日的正午。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飞机的飞行方向是()A.先正北后正南B.先西北后西南C.先东北后东南D.先正南后正北(2)该航班共飞行了()A.10小时B.12小时C.14小时D.16小时(3)飞机飞行到北极点时太阳高度约为()A.0B.23.5C.47D.66.5答案:ACA【提示】经纬网的判读及应用时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由甲地沿经线飞到北极点,飞行方向为正

21、北,由北极点飞向乙地,飞行方向为正南。故选A。(2)9月23日,出发时甲地日出,当地时间为6时,乙地为22时;到达乙地时为9月24日正午12时,飞行了14小时。故选C。(3)航班起飞时为9月23日,应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极点太阳高度角约为0。故选A。20、2018年7月2日,发表在天文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开普勒-186f距离地球大约500光年,有许多特征适合生命的繁衍。开普勒-186f大小约为地球的1.1倍,公转倾角和地球相似且稳定,公转时间为130个地球日,与所环绕的恒星的距离合适,开普勒-186f存在可能适宜生命存活的表面温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开普勒-186f若能演化出生命,至少

22、还应具备的条件有()大气成分和厚度适宜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液态水存在适宜的土壤A.B.C.D.(2)下列关于开普勒-186f说法正确的是()A.该行星没有四季变化B.该行星上一定存在生命C.该行星应该存在大气层D.该行星昼夜温差变化剧烈答案:DC【提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天体及天体系统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从材料可知开普勒-186f可能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故还需大气和液态水,选D。(2)从材料可知开普勒-186f大小约为地球的1.1倍,可分析为有足够的引力形成大气层。有公转,故有四季变化;不能一定存在生命;昼夜温差变化较小,ABD错,选C。综合题21、下图是地球外部圈层关联示意图

23、,读图回答问题。(1)填写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圈层。 圈, 圈, 圈, 圈。(2)举例两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关系。答案:(1)大气;生物;岩石;水(2)水圈通过蒸发向大气圈输送水汽和热量,大气圈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补给水圈 解析:(1)由图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和降水,应为大气圈;产生氧气和有机物等,应为生物圈;提供矿物质和无机盐,应为岩石圈;产生水和水蒸气,应为水圈。(2)由上题可知,为大气圈、为水圈,大气圈通过降水向水圈输送水等物质;而水圈通过蒸发为大气圈提供水汽和热量等,产生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小提示】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km。)、地幔、

24、地核。(以莫霍面、古登堡面为界)地壳的特点:厚度不均;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岩浆的发源地在软流层。地震的震源:地壳或岩石圈;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地带)。22、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8年2月6日23时50分42秒在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1)此次地震,台北有较强震感,理论上台北居民感觉到(_)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C只左右摇晃D只上下颠簸(2)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反射地震波的是(_) A高雄B成都C上海D香港(3)台湾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原因是 。 (4)

25、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台湾地球内部圈层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 ,其研究原理是 。 答案:(1)B(2)B(3)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或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4)地震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解析:解:(1)地震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所以台北有较强震感,理论上台北居民感觉到纵波,上下颠簸。再感受到横波,左右摇晃。故本题选择B。(2)四地中成都的海拔最高,属于内地地区。其他城市都属于沿海低海拔城市,离莫霍界面距离短。所以反射时间最长的成都。故本题选择

26、B。(3)台湾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是世界三大地震带之一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4)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利用地震波进行勘测,其研究原理是根据地震波(横波和纵波)在不同介质值传递的速度不同。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小提示】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横波的速度比纵波慢。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古登堡面的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存在的地方,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与地壳组成岩石圈。

27、坚硬的地球表层是由六大板块组成的,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边界附近地壳活动活跃,往往多火山、地震。23、读图 “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完成以下各题。(1)将图II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天体名称分别是: ; ; 。该图中行星绕日公转表现出的特征有 性、 性、 性。 (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试根据图II中的信息,列举地球存在生命件 、 、 。 (3)太阳活动最强烈显示的标志是 (太阳活动类型),该现象主要发生在图I中的 层(填字母)。 图I中的 层(填字母)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太阳风”,闯入地球高纬度大气,产生 现象。 (4)图中,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是 (晨线/昏线)

28、,此时太阳直射 (南或北)半球。 答案:(1)木星;水星;金星;同向性;近圆形;共面性(2)稳定的光照;安全的运行轨道;距日远近适中(3)耀斑;A;C;极光(4)昏线;南解析:解:(1)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据此结合图示可知木星;水星;金星。该图中行星绕日公转画在同幅图中,表现出其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近圆形、共面性。(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根据图II中的信息,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有:稳定的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拥有安全的运行轨道;距日远近适中,保证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3)太阳活动最强烈显示的标志是耀斑,该

29、现象主要发生在图I中的色球层,对应A。 图I中的C层也就是日冕层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太阳风”,闯入地球高纬度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4)图中,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是从白天即将进入黑夜的昏线,此时北极附近出现极夜,因此太阳直射南半球。【小提示】一、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的集聚,从而形成了各种天文状态的研究对象。人们看到的宇宙物质以各种形式存在着。聚集态者构成星体,弥散状者构成星云,弥漫其间的极其稀薄者则称星际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所有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人类发射进太空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各种探测器则被称为人造天体。二、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1.外部条件稳定

30、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2.基本条件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形成并存在液态水。24、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下左图)及“火山喷发图”(下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 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 ,该面以下E代表 。(3)图中F处,A波完全 ,B波速度 并继续往深处传播,F面表示 界面,G+H为 。(4)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自太阳辐射C地震发

31、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5)地震发生时,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的感受是() A左右摇晃B上下颠簸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6)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A地壳上部B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C下地幔D地核答案:(1)横;纵(2)莫霍;地壳;地幔(3)消失;突然减慢;古登堡;地核(4)A(5)D(6)B解析:(1)读图,图中波速相对较大的是纵波,相对较小的是横波。(2)D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为莫霍界面,该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3)在2900千米处,横波消失,纵波下降,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为地核与地幔的分界线,该面以下为地

32、核。(4)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A正确;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B错误;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纵波,C错误;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可能引发海啸,对人类产生危害,D错误。(5)波速相对较大的是纵波,相对较小的是横波,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地面,横波后到达地面,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的感受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故D正确。(6)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故B正确。所以答案是:(1)横;纵;(2)莫霍;地壳;地幔;(3)消失;突然减慢;古登堡;地核; (4)A;(

33、5)D;(6)B。 【小提示】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纵波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较快;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明显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地壳的特点: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km。)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岩石圈的范围: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即软流层以上部分。震源一定在岩石圈中。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不同纬度带的年降水量和黑子相对数之间的相关性是 (相同的或不同的)。 (2)图中各纬度地区年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约为 年。 (3)此图表明了太阳活动

34、对地球的 有影响。除此之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还主要表现在 等方面。 (4)以上所说的太阳活动是指 。其主要标志是 和 两种。其中,出现在太阳大气最内层的是 。 答案:(1)不同(2)11(3)气候;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受到影响甚至中断,产生“磁暴”现象,地球高纬度夜空出现极光现象(4)太阳大气发生大规模运动;黑子;耀斑;黑子解析:解:(1)由图可知,有些区域随着太阳黑子数量增多,降水量增多;随着太阳黑子数减少,降水量减少。但另一些区域,随着太阳黑子数量增多,降水量反而减少;随着太阳黑子数减少,降水量反而增多。这表明,不同纬度带的降水量和黑子相对数之间的相关性是不一致,不相同的。(2)从

35、图形中分析每次降水量第一次高峰与第二次高峰出现的时间间隔,可知各纬度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约为11年;而太阳黑子数目出现的第一次出现的高峰和第二次出现的高峰时间间隔也大约是11年。可见,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将水量季节变化周期相同。(3)图示反映的是太阳黑子数量变化与区域降水量大小变化之间的关系。这表明,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有一定影响。太阳活动除了对地球气候有一定影响外,由于太阳活动时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上空电离层和地球磁场,引起部分电离层不能正常反射无线电信号出现无线电短波信号衰减甚至中断,引起“磁暴”,导致导航设施受到强烈干扰。同时,受到带电粒子轰击两极地区高空稀薄大气而产生极光。(4)太阳活

36、动是太阳大气发生大规模运动,是太阳大气中局部区域各种不同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活动强烈时,光球层某些区域温度明显低于周围区域,出现太阳黑子;对应的色球层区域同时出现突然增亮的光斑即耀斑。太阳大气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色球、日冕。太阳黑子活动出现在光球层。【小提示】(1)太阳活动主要包括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它们分别出现在不同的太阳大气层中,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中。(2)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太阳活动干扰电离层,会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太阳活动使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太阳活动干扰磁场,产生磁暴,使磁针不能正确的指示方向;太阳

37、活动也和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26、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及“火山喷发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2)D表示 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消失,地震波B的速度也突然 ,该处称为 界面,其上下物质状态分别为 和 。(4)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自太阳辐射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5)地震发生时,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的感受是() A左右摇晃B上下颠簸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

38、摇晃答案:(1)横;纵(2)莫霍;地壳(3)下降;古登堡;固态;液态(4)A(5)D解析:(1)A波波速较小,B波波速较大,且A波在2900km深度突然消失,因此A为横波,B为纵波。(2)横波和纵波经过D界面波速显著加快,因此D为莫霍界面,位于地下平均深度33千米,C为莫霍界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故C为地壳。(3)在2 900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可确定F面为古登堡界面。由于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根据这一特点可判断出F面以上物质为固体,F面以下外核部分G物质状态为非固态,再根据纵波通过F面以下G物质时的波速(纵波波速与通过介质的密度成正比),说明F面

39、以下物质非气态。那么,既然非固态,又非气态,就只能是液态(实际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熔融态)。(4)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故A正确;地球内能来自于地球内部;故B不符合题意;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纵波;故C不符合题意;发生在海洋中的地震容易引发海啸,对沿岸地区造成危害,故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A。(5)横波波速较小,纵波波速较大,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地面,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的感受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所以答案是:D。【小提示】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

40、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27、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八颗行星中,B表示 ,D表示 。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 行星。(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 向 ,呈 时针方向运动。另外,还具有 性和 性。(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炽热的“火球”C大气层将会消失D体积将会变小(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 。(5)

4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 。答案:(1)金星;火星;类地(2)西;东;逆;近圆;共面(3)A(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5)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解析:八颗行星中,根据离太阳距离的远近依此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的顺序,可知判断B表示金星,D表示火星,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类地行星。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西向东,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另外,还具有共面性和近圆性。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距离太阳远,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就少,所以地球上的气温就很低,地球将变成寒冷的“冰球”,大气层不会消失,

42、地球体积也不会有明显变化。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了太阳系里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3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所以答案是:(1)金星;火星;类地。(2)西;东;逆;近圆;共面。(3)A。(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5)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小提示】该题以太阳系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公转轨道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八大行星的位置和运动特征,重点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28、读“甲、乙两地岩层分

43、布”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AG层中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哪一层?(2)AG层和WZ层中可能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的地层有哪些?说出你的判断理由。(3)说明A、D岩层分别形成于什么地质年代?答案:(1)最早是A,最晚是G。 (2)B对应W,C对应X,F对应Y,G对应Z。理由:BFG分别对应WYZ是因为地层中所含有的化石一致;C对应X是应为地层的先后顺序以及岩层属性一致。 (3)A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所以是古生代。D岩层含有恐龙化石,所以是中生代。 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地层的沉积是有先后顺序的,一般在沉积岩中,下层岩石年龄老,上层岩石年龄轻。所以形成最早是A,形成最晚的是G。(2)观察图可直接得出:因为地层中所含有的化石一致,B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