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XX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报告
学 生 姓 名 XXX
所 在 院 系 XXXX
专 业 XXXX
学 号 XXXXXXXX
指 导 教 师 XXX
XX大学政治学院
年 月 日
一、社会实践选题与方案设计
选 题
大学生创新精神的调查
选
题
目
的与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高校是培养创新 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 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方
案
设
计
研
究
思
路
创新精神主要包括两点:
1、批判、怀疑精神
2、独立思考精神
研
究
方
法
1、调查身边的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2、寻找专业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3、总结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时
间
安
排
1、10日调查身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2、12日搜寻资料,查看有关刊物
3、13日整理分析手里已有资料并得出结论
参
考
文
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6月第5版
二、社会实践报告鉴定
个
人
小
结
创新思维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的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认为,创新思维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称。创新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除了具有一般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外,还具 有自己的特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归纳了创新思维的特点然而,现在大多数大学生都失去了创新精神,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新的事物,不愿面对新事物。这样便慢慢的磨去了对现实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的精神。
大凡重大的创新成果,都是以怀疑、突破前人或同时代人的权威性见解为基础的。没有批判和怀疑,就无从发现问题,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就会欠缺能源和动力。学生缺少一种最重要的创新素质——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在认识活动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对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急于探索的心理状态。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实践报告附后)
实践
单位
鉴定
单位签名 (公章):
年 月 日
评语
及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实践报告
“创新精神是创新的灵魂和动力,是指人的创新思想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与习惯”,包括批判怀疑精神、独立思考精神和勇于探索精神。作为创新生力军,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状况如何,直接关涉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基于这一认识,2006年4月初,课题组在武汉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三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有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涵盖文、法、经、管、理、工、医、体育。为便于统计,把法、经、管归于大文科类,把理、工、医、体育作为大理工类。共发放问卷2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600份,其中,本科生1 390份,研究生210份。对回收的有效问卷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剖析了大学生创新精神的现状及其成因,初步探讨了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途径,旨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1 批判、怀疑精神分析
勇于批判、大胆怀疑是创新精神的能源和动力,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要真正实现学术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上获得首创和突破,做出前所未有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就意味着对现有研究成果的不满足、怀疑、否定和超越。“创造新知识不是简单地向别人学习或从外界获取知识”“创新必须有一种精神,要有一种永不满足现状、永远进取的精神。”大凡重大的创新成果,都是以怀疑、突破前人或同时代人的权威性见解为基础的。没有批判和怀疑,就无从发现问题,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就会欠缺能源和动力。为此,设计了以下问题:
(1)如何看待教科书上的知识。从不怀疑,完全接受:本科生141人,占10.1%,研究生24人,占11.43%;有怀疑,但不去深究:本科生668人,占48.1%,研究生100人,占47.62%;有点怀疑,但没提出来:本科生381人,占27.4%,研究生49人,占23.33%;怀疑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本科生186人,占13.4%,研究生37人,占17.62%;未答:本科生14人,占1%,研究生无。
可以看出,有10%以上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对教科书上的知识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48%左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对知识缺少强烈的探索欲望;只有13.4%的本科生和17.62%研究生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理性分析,从而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这一点,研究生高于本科生4.2个百分点。还有23.33%的研究生和27.4%的本科生对教科书上的知识“虽有怀疑,但没提出来”。说明他们虽有发现问题的才气,但缺少提出问题的勇气。
(2)听学术讲座时。只记是什么,不问为什么:本科生345人,占24.8%,研究生63人,占30%;从来没想过提问题:本科生325人,占23.4%,研究生38人,占18.1%;有问题也不敢提出来:本科生5.3人,占36.2%,研究生70人,占33.3%;常常提问题:本科生185人,占13.3%,研究生36人,占17.1%;未答:本科生32人,占2.3%,研究生3人,占1.4%。
由此显示,听学术讲座时,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只记是什么,不问为什么”和“从来没想过提问题”的占48%以上。这表明学生缺少一种最重要的创新素质——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在认识活动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对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急于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个体积极思维,用理性去追问现存事物的合理性,从寻常现象中发现不寻常之处,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人才最重要的心理品质。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如果对什么问题都见怪不怪、熟视无睹,认为它们理所当然就该是那样,提不出问题,压根就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那就无从进行科学研究,也永远做不出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另有33.3%以上的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出来”,这个数字明显高于对教科书的态度,可能是不敢直接面对专家提问题。只有13.3%的本科生和17.1%的研究生“常常提问题”。
2 独立思考精神分析
独立思考是创新精神的灵魂。因为创新的成果具有与众不同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唯一性,所以,要求创新主体能用批判的眼光审视现存事物的合理性,凡事都问个为什么,敢于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特立独行。面对一个问题,当自己意见和别人意见不一致时,如果经过缜密思考,坚信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那就要力排众议,敢于坚持,决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和独立性。超然独立是创新人才的人格特征。
附:
调查问卷:
院系:_____ 年级:___ 性别:___
1.在日常生活中你主动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吗?
A.很注意 B.一般,不是很注意 C.根本不注意
2.您有过以下经历吗?
A.拆电器并复原 B.制作手工艺术品
C.发表过自己的论文 D.申请过专利
3.你目前了解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包括:
A.大学生创业竞赛 B.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C.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D.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E.其它___(请注明)
4.就你了解,我校有哪些可以锻炼学生春革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协会:
A.教师技能促进协会 B.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C.教学建模协会
D.职业发展协会 E.自主创业协会 F. 其它___(请注明)
5.你认为创新型人才最应具备哪方面素质:
A.刻苦钻研的精神 B.求真务实的品格 C.敏锐的洞察力
D.聪明的资质 E.其它____(请注明)
6.你认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有谁发起?
A.自己 B.家长 C.老师或家长 D.社会
E.学校
7.你认为影响自己提升创新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
A.缺乏教师指导 B.教育机制的缺陷(应试教育)
C.经济条件、物质条件不具备 D.没有合适的载体或平台
8.你认为老师着重从哪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A.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小组讨论、个别辅导、交互提问)
B.教师要掌握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方法艺术
C.教师要整合教学计划
9.你认为影响我校创新活动组织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指导老师水平 B.经费支持
C.学生水平 D.组织者能力
10.就你了解,学校以什么模式促进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性比赛?
A.学校统一培训学生参加比赛 B.老师培训个别同学参加比赛
C.学生自己自学参加比赛 D.没关注,不清楚
11.你所在的院系平均每学期为学生提供几次实习机会?
A.0次 B.1次 C.2次 D.3次 E.3次以上
12.你对学校组织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态度或看法?
A.认真实践完成 B.随便糊弄过去
C.这种活动无意义,纯粹是浪费时间 D.每组人很多,也不差我一个,去打酱油
13.你认为创新精神鱼实践能力培养哪个更重要?
A.创新精神 B. 实践能力 C.同等重要 D.都不重要
14.你会通过什么方式参加创新实践活动?
A.学习理论知识并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B.积极参加各社团组织的创新实践
C.利用课外兼职工作中创新实践 D.没意识去创新实践
15.你认为应如何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