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 东方科技学院 班 级:会计二班
姓 名: 何郅琪 学 号:201441906216
课程论文题目:杏鲍菇的研究
课程名称:食用菌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杏鲍菇的研究
学 生:何郅琪
(东方科技学院 会计学二班,学号201441906216)
摘 要: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百灵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杏鲍菇是食用菌的一种,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适合保鲜、加工,深得人们的喜爱。
是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能烹饪出几十道美味佳肴。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极受人们喜爱,市场价格比平菇高3- 5倍。
关键词: 杏鲍菇 杏鲍菇栽培 抗癌 降血脂 杏鲍菇多糖
一、 简介
杏鲍菇学名:Pleurotus eryngii Quel,别名:刺芹侧耳。中文学名:杏鲍菇, 真菌界,担子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 ,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种。分布区域:福建省古田县,浙江庆元县,湖南,山东等地都有。
二、 品种
根据子实体形态特征,国内外的杏鲍菇菌株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保龄球形、棍棒形、鼓槌状形、短柄形和菇盖灰黑色形。其中保龄球形和棍棒形在国内栽培中较为广泛。
三、 生物学特点
(一) 菇体形态
杏鲍菇子实体通常中等大。单生或群生。菇盖直径2—12cm,初期盖缘内卷呈半球形,后渐变平,成熟后平展但边缘不会上翘,中央浅凹浅盘状至漏斗形。幼时淡灰色,成熟后浅黄白色,中心周围常有放射状黑褐色细条纹。菌肉白色,具杏仁味。菌褶向下延生,密集。菇柄的特点是基部粗大,中实,肉质,白色。栽培通风少时呈棒状至保龄球状。孢子印白色或浅黄色。孢子近纺锤形,平滑。菌丝有锁状联结。
(二) 栽培条件
①营养:杏鲍菇是一种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需要有较丰盛的营养,特别是氮源充分,菌丝生长茂盛,产量更高。人工栽培的主料,在棉子壳、木屑、甘蔗渣、麦秆等基质上生长很好。代料栽培加辅助材料,如米糠、麸皮、玉米粉、棉子饼粉、碳酸钙、糖等,可增进菌丝生长蔓延,增长菇蕾发生量。
②水分:杏鲍菇比较耐旱,但含水量适宜更有利于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0%—65%,但因为在栽培时不宜在菇体上喷水,菇体所需的水分主要起源于培养料,所以调配培养料含水量时可恰当提高至65%—70%。空气相对湿度,菌丝体生长阶段60%左右即可,而现原基后子实体分化阶段以90—95%为宜,子实体生长阶段可恰当调低到85—90%。
③温度:温度是决定杏鲍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关键。菌丝体生长的温度领域是22—27℃,最适温度是25℃左右,高于30℃,菌丝生长不良。杏鲍菇是恒温巩固性菇类,温差过大,不利原基的发生,出菇温度领域为10—18℃,最适温度12—16℃,低于8℃不会现原基,高于20℃以上容易涌现畸形菇,还会发生病害,引起死菇、烂菇。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0—21℃,最适温度为10—18℃。对温度的节制,因菌株不同而异,在引种时要特别留意懂得菌株的特点。
④空气:菌丝体生长阶段需氧量相对较少,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对菌丝生长还有刺激作用,随着菌丝的生长,袋(瓶)中的CO2浓度由正常空气中含量的0.03%渐升到2%以上,菌丝仍能很好生长。现原基期则需要充分的氧气,CO2浓度应下降到0.5%左右。否则原基不分化而膨大成球状。菇体生长发育期需要空气新鲜,CO2浓度以小于0.01%为宜。
⑤光照: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黑暗的环境下会加快菌丝生长。现原基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期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500—1000Lx。
⑥酸碱度:菌丝体生长的pH值领域为4—8,最适pH为6.5—7.5。出菇阶段的最适pH值为5.5—6.5。
(三)种植生产
【栽培季节】:杏鲍菇属低温型菌株,从播种到出菇约需50~60天,长江流域可安排10月至11月制栽培袋,11月至次年1月出菇,其它地区可适当提前或延后。
【培养料配方】:
① 棉籽壳88%、玉米混合粉10%、石灰1%、碳酸钙1%;
② 杂木屑75%、麸皮22%、糖1%、石灰1%、碳酸钙1%;
③ 棉籽壳50%、杂木屑30%、玉米混合粉18%、石灰1%、石膏粉l%。上述配方含水量60%~65%。
【配料制袋】:将上述培养料分别比例称量,置拌料场地面翻拌均匀,调节含水量
杏鲍菇种植
60%-65%。用17×33×0.004厘米的折角聚乙烯袋或聚丙烯袋装料,每袋装干料500克湿重约1100克左右,对角反折直插式封口。装完后放入大空灭菌包(自制约30元,可盛500-800袋)内灭菌4~5小时,冷却至常温后取出。接种用食用菌无菌接种器,在接种操作平台上两人配合全开式打开袋口接入菌种,每750克瓶装杏鲍菇栽培种可接料袋40~60袋。接种后置清洁卫生的室内发菌培养,保持温度在20℃~2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上。每天通风1-2次,保持空气新鲜,大约30天左右菌丝满袋。
【排菌床】:出菇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直立排放在出菇场地面形成菌床,打开袋口,拉直袋筒膜,筒口膜表盖1层报纸,喷水保持报纸湿润,调控温度15℃~18℃、空气相对湿度80%,促其出菇。杏鲍菇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熟,一般需13~15天。幼菇期在袋内小气候中生长,当菇体在封闭的袋内向上生长至距袋口2厘米时去掉报纸,让菇体接受散射光向空间伸展,增加喷水逐渐提高相对湿度达85%-90%,促使菇体不断长大,形成正常的子实体。
【适时采收】:当杏鲍菇子实体的菌盖平展,中间下凹,表面稍有绒毛,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适期。采收时手握菌柄,整朵拔起。采收后清理料面,停止喷水,生息养菌7-10天可出第2潮菇,生物转化率可达l00%。
四、营养价值
(一)概述
杏鲍菇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镁、铜、锌等矿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具有抗癌、降血脂、润肠胃以及美容等作用。
(二)营养价值
每100克杏鲍菇含有:热量(大卡)31.00 碳水化合物(克)8.30 脂肪(克)0.10 蛋白质(克)1.30 在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是一种营养保健价值极高的食用菌。
(三)营养元素表
营养元素
含量(每100克)
营养元素
含量(每100克)
能量
31千卡
蛋白质
1.3克
脂肪
0.1克
碳水化合物
8.3克
膳食纤维
2.1克
维生素E
0.6微克
硫胺素
0.03毫克
核黄素
0.14克
钾
242毫克
钠
3.5毫克
钙
13毫克
镁
9毫克
铁
0.5毫克
锰
0.04毫克
锌
0.39毫克
铜
0.06毫克
磷
66毫克
硒
1.8微克
烟酸
3.68毫克
叶酸
42.9微克
(四)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五)食疗作用
1.祛脂降压
杏鲍菇能软化和保护血管,有降低人体中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
2.提高免疫力
杏鲍菇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
3.消食
杏鲍菇有助于胃酸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宜于治疗饮食积滞症。
五、 加工
(一)干制:杏鲍菇适合烤干,干品风味极好,口感脆、韧、鲜,因菌盖、菌柄肉质厚整朵很难烤干成为合格产品,所以烤干之前需要把菌柄和菌盖切片,之后根据食用菌产品烤干要求进行。干品白至奶油黄色,外观好。
(二) 制罐:杏鲍菇因口感脆,不象平菇属其它品种煮熟后易烂和破碎,把它切片后制成罐头风味极好,仍保持脆嫩特色。制罐加工法与其它食用菌的罐头制作方法相同。
(三) 盐渍:具体规格质量加工方法按收购单位要求进行。
一般盐渍方法:将菇体按要求标准整理好后,分级之后放于开水锅中(用铝锅,不用铁锅)内煮熟的标准是掰开菇体无白心,煮熟后立即捞出迅速用冷水冷却,彻底冷却后用筛子控去多余的水分。按菇体与食盐重量比例即一公斤菇体加0.5公斤食盐一层菇体,一层盐盐渍,盐渍10至15天进行倒缸一次以便盐渍均匀,防止腐败。为防止盐红菌繁殖造成腐败,最好用精制盐或把粗盐碾碎成细盐细盐用铁锅炒30分钟左右,进行灭菌后再用,也可用饱和食盐水盐渍,饱和食盐水质量较好。
(四)杏鲍菇提取物
杏鲍菇含有高蛋白、低脂肪和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更重要的是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杏鲍菇提取物主要就是杏鲍菇多糖
杏鲍菇提取物(杏鲍菇多糖)的功能
1、降血糖作用 病小鼠高血糖有防治作用,使实验小鼠葡萄糖耐受量及耐受量曲线得到明显改善,还能减少糖尿病小鼠饮水量。
2、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且能降低机体胆固醇含量,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3、杏鲍菇多糖作为一种特殊的免疫调节剂,在激活T淋巴细胞中具有强烈的宿主介导性,能刺激抗体形成、增强人体免疫力、发挥抗癌作用。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