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全区人才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国之命脉,重在人才。我区坚持把“人才强区”作为支持“产业强区”的重要抓手,将“创新驱动、产才融合”作为核心路径,精准落实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企业主体,全力打造“来我区、才无忧”服务品牌,连续3年实施“区域英才”计划,储备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推动全区以产而兴、因才而强。新形势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结合全区发展定位,发挥政府领航引导作用,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精准打造“来我区才无忧”人才服务“强磁场”,对全区城市经济发展的当下与未来,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和数字经济“双轮驱动”新格局,凝聚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工作举措(一)
2、优惠政策“聚”人才。一是突出制定重点政策。近年来,全区人才工作紧扣“四个主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秉承把人才资源作为创新创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制定并深入实施“区域英才”计划(2021-2025)。此外,全区持续打造“名校高企产才行”活动品牌,更大范围招引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补齐全区专业人才缺口,并全方位支持保障人才就业创业,营造“来我区、才无忧”的服务环境。二是加快完善配套政策。出台关于实施“区域英才”计划(2021-2025)的意见的同时,加快“四个子计划”完善落地。聚焦智能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方向,实施“产业强区人才引进计划”。“十四五”期间,聚焦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实施“行业紧
3、缺型人才引进计划”,在“民生保障人才引进培养计划”中注重教育和卫生人才的引进培养。聚焦智能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并在加强互动联系、建立绿色通道、促进合作对接、保障权益落实等方面提供“应享尽享”的政策支持。(二)多措并举“育”人才。一是整合人才培养项目。全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智能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方向,推出产业强区人才“叠加包”“随心包”“定制包”,以创业孵化、项目资助、跟奖跟补、生活服务等多种形式,推动创业变革、效率变革、服务变革,吸引了一批科技人才项目在联想星云创新中心和长江金融产业园落户。二是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全区致力完善人才涵养“蓄水池”,整合教育
4、卫生等民生保障领域人才政策,从人才端、供给侧发力,奖补并重,进一步将人才优势转化为营商环境优势。区第十四批科技镇长团配合区科技局密切关注人才及其项目团队的研发情况,及时解决发展需求,帮助申请研发经费,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对外招引高层次人才,立足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势,兼顾其他前瞻技术领域,以重点产业需求和技术缺口为导向,全方位多渠道挖掘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引入“5G边缘云河湖巡视监测智能船技术及产业化”等博士团队(项目)签约入驻,努力集聚人才高智资源,推动创新发展。三是开展人才素能培训。我区积极探索“内培+外引”人才工作模式,聚焦本土人才培育。指导星云创新中心开展“双百菁英”科技企业家特训营,覆
5、盖制造业、信息技术、新零售、生物医药等领域,为本土各类双创主体搭建交流分享创业创新经验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双创文化氛围。(三)因势利导“用”人才。一是培育企业孵化载体。让扶持政策落地落细,让企业发展得到真正实惠。我区积极探索助力培育企业孵化载体新模式。我区去年全年新增市级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2家。联系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孵化载体,吸引创投公司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在孵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扩大孵化载体金融服务渠道也是区第十四批科技镇长团助力企业发展的积极探索。在深入贯彻*区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修订版)等惠企政策基础上,帮助星云创新中心累计获得1536万元资金扶持,并享受场地、租金、物业等方
6、面的优惠。二是搭建校地合作平台。我区持续擦亮“名校高企产才行”活动品牌,围绕校地融合,举办西安招才引智“*日”区域专场活动,赴上海、广州、深圳等6个城市“双招双引”推介人才政策环境,与省政府驻深办、南航、西安理工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搭建校地合作新平台,东大校友经济产业园人才工作站正式启用,西理智造园、东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校友经济产业园先导区、南航国家技术转移分中心等平台建设快速平稳推进。与此同时,高校人才工作站建设有条不紊推进,经统计,东大校友经济产业园先导区目前已经入驻企业15家,吸纳高层次人才30余人,其中数字经济领域企业6家,初步形成了以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三是建设科技
7、示范高地。我区坚持以高层次平台集聚高层次人才,让引来的“凤”有枝可栖。近年来,我区持续推动官塘创新社区建设,围绕“1+2+6”产业体系架构,立足人口导入、人才导入和产业导入“三个导入”一体推进,通过项目导入带动链条延伸、产业集聚,打造集聚人才最多、创新活力最强、科技成果最丰富的科创示范高地。同时以市“归雁”计划、“优选生”计划等各类人才政策为抓手,集聚一批优秀人才,助力创新社区发展。三年内,建成数字经济专业园区6个60万方,人才公寓8万方以上,引进区域总部6个、落户高新技术企业80个、导入各类人才4000人以上。(四)千方百计“留”人才。一是优化“红色润才”服务。我区牢固树立“人才优先”理念,
8、持续实施“红色润才”工程,营造惜才氛围,建立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落实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人才机制,及时了解解决人才难题。持续推进人才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团结人、凝聚人的向心力,助力企业招引人、留住人、成就人。江苏南徐中天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持续强化流动党支部建设,2021年以来,累计从入职的两百多名新员工中发展了11名预备党员,不断充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特色“红色管家”。建工集团实施“五大红色工程”,党员技术骨干带头开展技术攻关,累计获得国家级专利8项,滑膜业务保持全国一流。二是优化生活环境。在我区,“住房优选”更省心、“拎包入住”更便捷。区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协调辖区内的楼盘提供购房优选优
9、惠活动。根据企业需求,区分员工实际需求,协调辖区内的星级酒店提供长租、短租优惠,依托专业公寓楼,为人才及企业员工提供租房优惠、水电费、物业费减免等服务。我区还全面提供人才友好乐享服务。金山街道依托街区特色文化,打造“1条精品旅游线”“2个数字经济、文创企业集聚区”“6个关键点人才沙、人才驿站、人才鹊桥、人才客厅、人才之家、人才报告厅”“30家联盟消费商家(企业)”,为人才生活休闲、商务交流、文化体验提供一条龙乐享服务。三是优化人才服务“生态圈”。我区实施“全链条”人才服务模式,各街道和职能部门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开展“三上门”行动,帮助企业在引才用才留才上的急难愁盼。今年来共走访人才企业20余家
10、,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48件。在紧紧围绕“人才友好型、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目标基础上,立足生活休闲、商务交流、文化体验、创意孵化“四个好去处”的定位,在西津渡打造市首家“人才友好示范街区”,设计特色人才专线,定期开展人才沙龙、人才交友等各类活动,推动人才互相学习、抱团发展,为企业和人才提供常态化交流平台。另外,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人才驿站,配备100余名“红色专员”,推行“人才吹哨、专员报到”服务模式,构建起覆盖全域的“15分钟人才服务圈”,持续提升人才服务质量。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区在人才集聚、平台搭建、服务保障等各项人才工作都稳步推进,但是对照当前人才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还存在不
11、足和薄弱环节,突出表现为:一是高端人才缺乏,人才结构有待优化。目前,我区高层次人才数量相对较少,且已有的高层次人才群体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医疗等领域,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数量明显不足。二是“关键小事”保障水平待细化。目前,我区依托镇合意“人才码”、12345服务热线“尚贤”人才服务专线、人才服务专窗、*发布等平台发布宣传人才政策、办理人才服务工作相关事宜。其影响范围相对受限,专业化人才服务专员队伍较为紧缺,相关业务的办理限制于已有政策,集中于流程化办理,仍处于有问题了临时解决,没有将专业化的人才服务工作做在前面。另外,在人才适龄子女入学、家庭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服务还存在局限,目前相关政策还处于酝酿
12、和提出阶段,政策细化和具体执行存在滞后性。三、对策与建议(一)以市场化理念凝聚人才服务合力。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形成服务合力。发挥区委组织部人才科牵头抓总作用,实施人才服务暖心工程,按照“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节点化”工作思路,落实“一事一项”,分类归档,并将跟踪问效做实做细,确保人才服务工作事事有回响,件件有成果。二是改革审批流程,强化服务效能。深挖细磨审批政策,下放审批权限,执行人才政策“一申一审一核”制度。严格落实两简事项审批时间控制在5个工作日内全部完结,对于复杂服务事项,前后完成时间不超过10个工作日,力争通过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质效,强化服务型政府公信力建设,实现人才服务政策
13、最优化、效能最大化。(二)以数字化改革提升人才服务质效。一是打造数字化服务,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依托“*人才码”“*发布”等平台,开通附属子项目“润才宜业”“润才安居”“润才乐享”“润才优教”等功能模块,为人才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实现“一码在手、服务享有”。比如,“润才安居”模块可利用人才码入口实现标准认定、社保、不动产等相关数据的自动比对。根据人才认定和对应标准和服务范围,智能匹配并推送符合人才实际需求的房源,实现人才“码上申请、智能择房、拎包入住”。“润才乐享”,可协商我区现有A类景区、网红景点、商圈酒店等人文经济类资源,根据人才码核准对应类别,可享受店家相应折扣、酒店协议价格、三山景区免费
14、、辖区内体育场馆场地租赁或办理会员享受优惠等人才专属福利。二是绘制“人才地图”,技能提升“量身定制”。依托真实行政地理地图,绘制“*人才地图”。将人才数量、层次、流向等内容进行标注,“地图缩放”可以精准找到具体人才、具体企业,做到对人才层次、专业领域、职称等数据清晰掌握,准确把握人才需求、紧缺指数等信息,促进精准服务。针对职业培训市场信息错位、“工训矛盾”等结构性问题,建立人才需求引领职业培训机制,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企业用工需求、人才培训意向等途径,实现精准匹配、按需开班。另外,统筹区民政、区妇联、区卫健委、区残联等特殊群体培训需求,精准定制培训课程表,开展配套培训方式。(三)以用户思维办好人
15、才关键小事。一是稳住房落户,解后顾之忧。依托我区辖区内现有的官塘创新社区、商务A、B区、国投商务广场、长江金融产业园等高标准楼宇,构建人才小镇、高级人才公寓、青年人才公寓、人才保租房、员工宿舍等五级人才住房保障体系,针对高层次人才、创业就业等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人才,通过购房、整租、长租、短租等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补贴优惠,满足人才多元化安居宜业需求,营造宜居宜业、舒心暖心的安居乐业环境。二是重视养生休闲,拓展服务范围和内容。区妇联、团区委、区工会等部门可联合定期举行联谊活动,按照年龄、学历等条件预先进行匹配,扩展人才交友面。对于已婚人才,可以增加配偶旅游、休闲、养生等服务优惠便利,协调区卫生管理部门尝试建立个性化线上家庭医生VIP服务,与市内康复医院、江滨医院体检中心签署体检服务项目,为人才及其家属设置专项体检服务。通过市场旅游企业、中介,为人才设计旅游度假、疗养等优惠方案套餐。定期为人才子女提供研学、辅导、夏令营等服务。与辖区内各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协商,力争解决人才在养老服务方面的后顾之忧,全方位提升人才对我区的融入度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