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浙南山区花椰菜主要病害与防治技术.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611092 上传时间:2025-08-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南山区花椰菜主要病害与防治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浙南山区花椰菜主要病害与防治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农业技术全集之-蔬菜种植技术 浙南山区花椰菜主要病害与防治技术 泰顺县地处浙南山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态环境,夏季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发展反季节无公害山地松花型花椰菜生产,可填补7~9月的淡季市场。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种植年限加长,花椰菜的病害也越来越重,主要病害为黑腐病、软腐病和菌核病,直接影响花椰菜的产量和品质,给花椰菜生产造成极大威胁。现将其症状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黑腐病 1.1发病症状 黑腐病是黄单胞杆菌属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它的主要特征是引起维管束坏死变黑。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花球。幼苗受害时,子叶呈水渍状并逐渐变褐枯萎,或蔓延至真叶,使叶片的叶脉呈长短不等的小条斑。成株期发病,自叶缘开始向内形成“V”形黄褐色病斑,致病叶发黄,叶脉变黑,如病菌侵入茎部维管束,可引起植株萎蔫。花球受害,一般从花梗开始,最后小花球呈灰黑色干腐状。 1.2发病条件 病菌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通过种子、种苗、肥料、昆虫、雨水和人为传播,从叶缘水孔或伤口侵入,随后进入维管束组织扩展而形成系统侵染。病菌生长发育适温25~30℃,致死温度51℃,能耐干燥。高温高湿、连作地、害虫多、植株生长过旺或早衰等,有利于该病严重发生。 2.软腐病 2.1发病症状 软腐病是由胡萝卜欧氏杆菌的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发病始于生长中后期,特别是花球形成增大期间,初期在外叶或花球茎部出现湿润状淡褐病斑,中下部包叶在中午似失水状萎蔫,初期早晚尚可恢复,数天后不再恢复,病部开始腐烂,压之呈粘滑稀泥状;腐烂部位逐渐向上扩展,致使部分或整个花球软腐。腐烂组织会发出硫化氢的恶臭味。 2.2发病条件 病菌无明显越冬期,它的寄主十分广泛,我县一年四季都有该病菌的寄主,在田间可辗转传播。病菌通过灌溉水、耕作、施用带菌肥料及带菌昆虫(跳甲、小菜蛾等)传播,由植株表面伤口侵入,也可从幼苗根部侵入。与病源细菌的寄主连作或邻作,田间遗留的病残体多、地势低、土壤粘重、田间湿度大、害虫多、伤口多、管理粗放等均有利于细菌的侵染和发病。 3菌核病 3.1发病症状 菌核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真菌核盘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茎基部、叶片及花球,当植株茎基部开始受害时,受害部的边缘先呈不明显的水渍状褐色不规则病斑,然后慢慢软腐,生成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并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至茎基部病斑环茎一周后,全株死亡;茎基部叶片或叶柄发病,而后蔓延至茎部,茎部病斑由褐色变白色或灰白色,病茎皮层腐烂,干枯后病组织表面纤维破裂成乱麻状,茎内中空长出白色菌丝并夹杂着黑色菌核、且往往伴随着软腐细菌,发出恶臭。 3.2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种子、病残体、堆肥中越冬或越夏。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子囊盘,盘中的孢子成熟后弹射出,随风传播,侵染植株。病菌的菌核萌发适温5~20℃,以15℃最适宜,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上,菌丝不耐干燥,相对湿度70%以下发病轻,低温高湿有利该病害发生。 4防治方法 花椰菜的黑腐病、软腐病和菌核病均属侵染性病害,发病规律有共同特点。 4.1综防措施 ①选用抗病品种目前在我县高山地区以选用品质优、抗病性强的庆农60天、庆农65天、庆农70天、喜美60天、喜美65天等松花型品种为主。 ②种子处理用10%盐水或10%~20%硫酸铵水溶液漂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再用45%代森铵水剂300倍液或0.1%强氯精或200mg/L农用链霉素液浸种20min,然后洗净晾干播种。 ③轮作换茬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最好实行水旱轮作,以减少田间的初侵染源。 ④高畦栽培采用深沟高畦栽培,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防止土壤过涝、过旱,降低田间湿度,以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传播。 ⑤加强管理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大田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同时,前期勤施追肥,促进长成健壮的株型,中后期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以提高抗病能力。 ⑥防治传病害虫及时防治黄条跳甲、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蚜虫等害虫,以免传播病害,减少害虫伤口。 ①清洁田园种前早翻深翻土地,整地晒田,减少菌源;生长期间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及病株,带出田园处理,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减少田间菌源。 4.2药剂防治 花椰菜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病害,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止病害蔓延,对已开始发病的菜株及周围的健株应重点喷施;选用对口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农药合理轮换,交替使用;科学混用,精确用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一般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2~5次;重病田视病情发展可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①黑腐病、软腐病均属细菌性病害,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 ②菌核病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5%金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雾。重点喷施植株体的中下部与地表。 专利查询 Www.Caiyifa.Com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