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备考策略.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60286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备考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高考备考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高考备考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高考备考策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高考备考策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智 慧 应 对 高 考向考纲要思路、向考题要技巧、向形势要方向!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 王俊昌1一、20072010年新高考考试大纲的变化二、20072010年宁夏卷的变化及基本特点三、“三轮”复习的基本做法四、2011高考备考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2 宁夏的新课程实验对继之进入课改的省区具有借鉴作用,有关宁夏的高考改革和高考命题具有重要的风向标的作用,因此,研究2007年以来宁夏考试大纲的变化及试题演变对高考备考具有重要意义。3一、20072010年考试大纲的变化4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稳定”: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保持稳定;考试范围保持稳定;试卷形式和试卷结构保持稳定。“命题不拘泥于教材(范

2、围),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景(技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思路)。”52007年新大纲的制定 2007年宁夏将开始新课程下的第一次高考作为四个实验区之一,新课程下的高考命题考试大纲由宁夏制定,教育部审定。由国家考试中心命题。(一)专门列出了“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变化:20072009在探索中走向成熟6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 l、两卷。第I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第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

3、160分。试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7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选考题为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四个模块。每个模块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8(二)“考核目

4、标与要求”的表述基本沿用旧考纲.(三)“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中的题型事示例选用了考试中心命制的旧高考中的试题。新高考还是有章可循的,它仍然跑不出老高考的轨迹。能力要求和以前差不多,题型示例和以前差不多,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出的高考题也一定与以前的全国卷差不了多少。92009年考试说明的修订意义重大 新大纲制定出来以后,2007年、2008年基本稳定,没有什么大的变化。200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进行了调整和修订。变化主要表现在:10n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高

5、中历史学科考试内容。2009年变为:n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高中历史学科考试内容。11 2009年对“题型示例”中的题型进行了全面修订,主要表现是用2007年、2008年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卷、宁夏卷、海南卷中的高考题取代“题型示例”示例中以往的高考题。进一步彰显了新课程高考的要求,使新高考下对各项能力考查的要求更趋明确,反映了经过2007、2008年两届的新课程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的命题基本思路和基本特点已经初步形成。122010

6、年考试大纲的调整变中求新n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高中历史学科考试内容。2010年变为:n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版),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13 课程标准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更加重视考纲的标准要求和内容要求,淡化课程标准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淡化初、高中的界线。14 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调整个别能力要求的题型

7、示例。第一项“获取有效信息”第三条“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题型示例:n(2009年)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2010年变为:n(2010年)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农耕作15 第二项“

8、调动和运用知识”第二条“理解历史知识,分析历史结论”题型示例:n(2009年)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2010年变为:n(2010年)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作者的意思是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 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162011年考试大纲的调整变中求新2010年:调动和运用

9、知识第3条“说明和论证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人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2011年: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

10、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17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第三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解释”:2010年:“中日甲午战争题”,2011年:“评价曹操题”。(四)“论证和探讨问题”第3条“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2010年:商人地位变迁题2011年:中英近代化题。1.历史理论和史学方法的考查得到加强2.注重材料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关注材料的内涵。18初中课程纳入了考试内容,怎么处理?没有必要系统复习初中教材!(初中教材的内容,在高考中多数情况下是以干扰项的形式出现)n按初中教材的通史体系整

11、合高中教学内容。n适当融入:高中教材中的重大事件背景不很明确而初中教材比较详尽的;初中教材反映的特别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19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选择题材料解析题“考核目标与要求”简要分析20n选择题 第一类,常规题(含常规性材料题)。直接来源于课本,以课本基本内容为背景,根据学生所学知识,从课本知识点出发设问。题型示例1、3、4。2008年宁夏卷12道历史选择题中有7道,2009年有8道,2010年有9道。第二类,素质题。每年一题。2008、2009年是历史常识题。2010年是综合题。第三类,新背景题。提供新材料、新情景,按照新材料、新情景设问,要求

12、学生完全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得出结论,这些结论有些往往是课本内容不相同,甚至观点相反。题型示例6。2008年有4道,2009年有3道,2010年1道。第四类,历史理论和史学方法题。题型示例5、6。2009年、2010年各一题。21n材料解析题(含学科内综合题和选考题)第一类是依据材料提出问题,然后问题最后落到课本上,一般是对所学内容的比较、归纳。题型示例2、7。2008年宁夏卷的第41、42、43题。2009年41、42题。2010第45、46题。第二类是基本依据材料设问,看起来与所学内容没有多少联系,要求学生依据对材料的理解作答。题型示例8、11。2008年第44题、2009年第43、44题。2

13、010年第44题、第47题。第三类是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设问,“以小见大”,逐层深入。尾巴最后翘起来,从材料的比较联系上设问。题型示例9、10、12。我们认为,第一类和第二类应该是选考题的命题方式,第三类是学科内综合题的命题方式。22二、20072010年宁夏卷的变化23 2007年以来的高考试题,能力要求没有变化,因此,高考试题本质上也没有变化,变主要指通过怎样的技巧、方法将能力考查的要求体现得更加充分。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一)选择题命题的基本特点24(一)选择题命题的基本特点 1.选择题主要考查记忆和理解,即对教材基本内容的掌握和对小材料的理解,即平常所说的基础与能力相

14、结合。“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论证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不同的试题考查内容在变、运用的材料在变,情景在变,而不变的是对能力的要求和考查。25 (一)选择题命题的基本特点 2.提供新材料、新情景,设置新问题,考生获取提炼有效信息及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和技能的实际运用。这是新课程历史命题的突出特点。提供新材料、新情景,设置新角度的问题成为高考实现对学生能力考查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技巧。因此让学生习得其应对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5、显得十分重要。26 其一,了解“三新”的基本特点,尽量命制符合“三新”要求的题目,提高训练实效。n新材料:教材中没有的材料;n新情景:教材中没有的情景;n新角度:不同于教材叙述的角度。选取和命制训练题,要考虑这三个方面,三个方面都具备的题目,应该是适合高考要求的题目。命题的材料和角度(思路)一定情况下比考试内容更重要。要注意从好材料中挖好问题,好问题指的是角度新、立意高的问题。对 策27其二,注重史料教学n变课本内容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n引入课外材料,证明课本结论。n引入课外材料,从材料中得结论(这些结论往往是课本中没有的,学生没有学过的)。28(一)选择题的基本特点考查对课本内容

16、再认再现、理解的题目(以选择题为例)2007年 2008年2009年 2010年第25、27、28、29、30、32、33、34题第26、27、28、31、32、33、34题第25、26、27、28、31、32、33、34题第24、25、29、30、31、32、33、34题3.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围绕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命题。29 新课程下的高考命题围绕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考查基础知识。考查到的基本知识点不偏、不怪。试题的基础性是历史高考的基础。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引导学生过好基础关,实现课本内容的准确记忆、理解。围绕主干,狠抓基础!30选择题命题的基本方式:教材基础知识教材基础知识 获取和解读信息获

17、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新材料、新情景新材料、新情景新角度新角度考查目标考查目标方法技巧方法技巧基本依托基本依托31 (一)选择题的基本特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这样,考查学生基本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成为新课程历史命题的又一特色。在2007到2009年高考中以历史文化常识的考查出现,2010年高考更多的是向其它学科渗透。4.注重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考查。试图“一网打尽”是不可能的,不管是历史文化常识题还是综合素质题。在模拟考试中打造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接触。32(二)学科内综合题的命题方式200

18、8年2009年2007年2010年33 基本依托:以教科书中的重大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为依托,展现全新的材料。试题结构: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试题内容:一般是“小切口”、大跨度,以小见大。命题思路:一般有两种:“老干新枝”:老问题中有新思考;另辟路径:新材料、新角度、新结论。设问方式第一问一般是基本知识,第二问第三问逐层深入,最后尾巴翘起来。联系热点、理论联系现实、密切联系现实社会。(二)学科内综合题命题方式34学科内综合题命题的基本方式: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基本依托基本依托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描述和阐

19、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新材料新材料新情景新情景新角度新角度考查目标考查目标方法技巧方法技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密切联系社会现实35362008年第40题“次贷危机题”。2009年第40题“统购统销题”。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迅速崛起为世人瞩目。40题以统购统销为切入点,实际上考查了新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映射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2010年第40题“工业化题”。题目和今年的时政热点有很好的联系,由世博会、新能源问题引出的科技革命内容。第40题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现实问题与历史的联系,凸显了试题命制与时俱进的思

20、路和历史学科的社会功用。37材料呈现方式基本是文字材料。与各省命题有区别,我们认为,新课程下的命题,国家考试中心和独立命题的各省都进行了探索。二者相比较,国家考试中心的探索更加重视内涵的探索,而各省更多的是在形式上。从大段的阅读文字到注重材料的典型性。2008年40题阅读量约1290字、2009第40题的阅读量约1280字。2010年40题的文字量变为680字,这体现了命题组追求的变化,更加强调材料的典型性和材料的内涵。38开放性试题是探索的方向。开放性试题思维考查的角度具有开放性、答案设置和评分标准具有多元性。其所体现的特征反映了新课程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和选拔人才的需要,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一种

21、题型。2008年第40题第(4)问是开放性问题。2009年考纲中有了开放性题型示例,2009年宁夏卷中没有开放性题目。2010年第40题第(3)问是开放性问题。39 (三)选考题的命题方式40(三)选考题的命题方式由于只有15分,因此从试题结构、形式上看显得更加简单一些,一般是两则材料,两个问题。考查内容不拘泥于教材。考查内容往往不限定于本选修模块,也不一定局限于所学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内容,常常超出教材。以材料为载体,更加强调通过新材料、新情景、新角度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侧重点是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强调知识范围和知识容量。如考到史实

22、则是最基本的。41题号41题42题43题44题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述评得分5.696.258.262008年选考题得分(仅供参考,非官方数据)2009年选考题得分(仅供参考,非官方数据)题号41题42题43题44题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述评得分5.925.217.185.8542题号44题45题46题47题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述评得分7.356.517.159.72010年选考题得分2009年2010年43选考题命题的基本方式:基本依托基本依托 模

23、块思想方法模块思想方法 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论证和探讨问题 新材料新材料 新情景新情景 新角度新角度考查目标考查目标方法技巧方法技巧44(1)怎么考就怎么教,练尤为重要。选考题的复习主要采用这一模式:引入材料根据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2)实现选考内容与必考内容及各选修模块之间的整合与联系。(3)以材料的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不要增加史实让学生记忆。而是引入本选修模块没有讲到的同类事件或现象的材料让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如讲到相关模块,布置学生搜集课外材料。45三、备考复习注意事项及 “三轮”复习的基本做法46(1)坚定不移、花大力气抓好

24、基础,过好课本关(必修),这是基础,是最基本的依托。(2)“三新”是实现能力考查的途径,也是高考命题的技术追求。不管是选择题、学科内综合题,还是选考题,教学和复习中都要注意“三新”的落实。备考复习注意事项47(3)通史模式很重要。在复习中必须打破模块界限,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必修与选修的融合。从内在逻辑上看,三个必修模块和四个选修模块各自从不同角度展示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创造的丰富的文明,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相经合,较为完整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及文明成果。因此,高考中它们之间的融合与渗透是情理之中的事,备考复习中的融合与渗透也是必须的。方法一:在初中教材“

25、通史专题”模式下整合 方法二:按老教材知识体系整合。48(4)进行有效史料教学 我们强调进行有效史料教学,其基本含义是:选用材料要有目的性。按照能力培养要求来选用材料。最有效的材料教学第一不是材料。必修部分运用材料第一是知识依据。即教材基本知识,完全脱离教材的知识背景让考生单纯分析材料是不可取的。所以,恰当地分析材料,来源于透彻地掌握基础知识。反过来,讲述知识也要穿插史料,二者相得益彰。选修部分运用材料第一依据是选修模块所体现的思想、方法。新材料是体现该选修模块思想的新材料,是运用该选修模块基本方法的新材料。49有效史料教学的基本方法其一:抓住核心材料,以核心材料为中心前后延伸。岳麓版教材基本

26、每课后面“解析与探究”,人教版教材有“学思之窗”、“学习延伸”,这就是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核心材料,可以围绕这些材料前后延伸,或在一个主题下将两课或三课的“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前后组合。(岳麓版教材“阅读与思考”往往是小切口的问题,设置思路很好。)其二:将教材内容材料化。进行主题式材料教学。50 新课程强调历史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联系,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世界,在历史学习中认识社会。(5)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现实、热点在高考试题中的对应有两种做法:直接对应,2008、2009年、2010年40题。把热点问题反映出的思想融合到试题中去。从历史中寻找智慧,使试题具有了较强的思想性

27、。2009年29题。51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的基本方法关注热点而不追逐热点。当热点人人都关心的时候,就成了大路货,现成的资料到处都是相关的题目。而人人都知道的命题思路往往不是高考题的命题思路。在文明史观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复习。文明史观强调:从现实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去追溯历史,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而来的,把历史与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省略与现代文明关系不太密切的历史事物。“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现代的一些观念和做法要在历史中寻找根据。让历史为现代价值观服务,52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的基本方法 隐性切入。如建党90周年。可从抗日战争、国共合作共同应对中华民族面对的共同危机的角度入手。以小见大。高考题以

28、小见大的题目很多很多。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从新的角度命制题目。53(6)解放思想,新高考已经不存在“超纲”之说。如果考查的内容教材中没有,则以材料搭桥,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得答案,就不超纲了。(7)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54“三轮”复习的基本做法55 实际上是过教材。由于教材是专题性的,因此,一轮复习实际上是大专题复习。关键词:基础、扎实基本方法:对考纲规定的考查内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教学重心:注重基础、适度拓展、梳理课本重点知识、构建单元知识框架。同时,适当前后联系,与其他模块关联,为后续复习作好准备。考点扫描、精耕细作第一轮 56注意点:本轮复习力求全面,不留死角。适当进行拓展延伸。注意大专题

29、之间的联系和大专题向前向后的延伸。为“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做准备。注意从大专题中发现小专题。这些小专题都是线索性的,实现同类知识点的前后串联。对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要讲深、讲透。分析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时要打破模块限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分析其背景或影响(这些问题不能等,二、三轮复习是没有时间去解决的)。57基本任务:实现知识迁移,构建知识体系,综合运用。关键词:体系 迁移教学重心:巩固基础、梳理知识,理清线索,总结阶段特征。专题之间、模块之间要迁移、联系,主要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的专题复习法,进行通史式复习

30、,按通史模式整合教材内容。归纳整理、模块整合第二轮 58注意点:彻底打破模块界限,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必修与选修的融合;配合教学进度,以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为统领,选择一些小专题进行适当讲解,命制和选用材料题进行训练。59国家的产生夏商周的更替 夏商周政治制度 早期农业的发展 青铜器铸造业的繁荣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铁犁牛耕使用,小农经济产生 争霸兼并战争和变法运动 百家争鸣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大一统 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货币、度量衡的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巩固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60 仿真训练、专项提高第三轮基本任务:突出实战、训练提

31、高。关键词:实战 技巧教学重心:注重实战和基本规律的灵活应用,模拟训练,提升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能力、提高应试能力。知识熟练化,答题技巧化。基本方法:一是四至五次的大型模拟训练。模拟试卷全部自己命制,不采用现成的套题和陈题。二是进行专项训练:选择题分类训练、40题专项训练、选考题专项训练。61注意点:考试形式采用文综卷,让学生熟悉试卷结构、掌握答题技巧,学会合理分配政、史、地三科答题时间。重点瞄准中档题。将精力主要放在重温基础,贯彻学科思想,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的题目上。以不同难度、不同思维特点、不同思维层次的题目对学生进行多向训练,尽量让他们接触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题目,提高他们应对难题、新题的

32、能力。指导学生回归课本。62 历史理论题的复习备考(1)教会学生相关的基本理论。(2)重视材料的阅读与训练,对学生进行准确理解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63 历史理论题的复习备考史料类(1)史料的分类:实物资料:古代建筑、器物、钱币、墓葬等。影像资料文献资料:原始资料(记录、日记、档案等)原始性;撰述资料(根据原始资料撰写的史书)规范性;文艺资料(诗歌、小说、戏剧等)64(2)使用史料注意事项 尽可能用第一手史料,非用第二手史料不可时,应用年代较早的。注意区分历史事实、历史记载、历史撰述、历史解释、历史评价。注意区分来源的真实性、权威性、可靠性。史料是否真实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史料作者的立场

33、、写作的目的与态度等。65例1: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王国维是史学界权威,其考证比较可信B.谭其骧秦郡新考是最新研究成果,比较准确C.历史研究受时代和史学研究者本身的局限D.两位学者的结论不一致,都没有参考价值66例2:历史有时也指历史记载或历史撰述。历史记载是人们对当时或近期发生的事件及相关人物的言论、事迹的记录;历史撰述是人们在诸多历史记载的基础上,经过综合、会通,并按照一定的体裁、体例的要求写成的历史著作。下列文献中,历史记载特征明显的是A.蒋介石日记B.张学良回忆录C.春秋D.史记67例3:

34、(2010新课标卷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68史学新观念类 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生态史观。69例4:(湖南卷2010,25)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

35、、分散和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它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A.进化史观 B.文明史观 C.整体史观 D.现代化史观70例5:(海南卷201024)1959年,北京最高的建筑是新建的民族饭店,高47.4米,为当时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如今北京最高的建筑是330米的国贸大厦。然而,人们至今仍然肯定民族饭店在新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这提示我们,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A.以今人的标准来衡量B.置于特定的时空来考察C.主要看对

36、后世的影响D.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71史学方法类 是研究历史时采取的正确的途径、方式和手段。主要是历史分析法(包括如下观点):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分析。(历史地看问题)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在历史运动发展中做动态分析。(发展地看问题)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放在整个历史发展的有机联系中去分析,避免做孤立的、片面的历史解释。(联系地看问题)辩证地、一分为二地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反观绝对地肯定或绝对地否定。(辩证地看问题)72例6: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

37、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73例7: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D.“历史就是今昔无休止的对话”742011高考备考要注重的几个方面1.重视历史地图的教学 历史地图的教学更加注重技巧。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基本步骤:第一步:读图的名称和图例 第二步:读图中的位置、路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第三步:比较、联系(图与图之间的关系,明确特点、发展趋势等)第四步:根据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作答752.从世界史的大背景认识中国 特别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历史事件上把中国史与世界史结合起来。如: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3.五四运动的历史条件(1912-1919年世界大背景下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强调团结合作推动历史进步。2011高考备考要注重的几个方面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