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古诗鉴赏十三种提问及答题模式.ppt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158967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鉴赏十三种提问及答题模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考古诗鉴赏十三种提问及答题模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考古诗鉴赏十三种提问及答题模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考古诗鉴赏十三种提问及答题模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考古诗鉴赏十三种提问及答题模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高考古诗鉴赏十三种提问及答题模式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注释 4、看意象 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江 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

2、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什么形象)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步骤一: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步骤二: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步骤三:表达了思妇对丈

3、夫的深切思念之情。诗歌形象:身份+性格+形象的意义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我们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

4、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解答分析:解答分析: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常见错误常见错误:我们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学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8分)绝句二首(其一)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答:1、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2、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3、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

6、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5)渲染;(6)象征;(7)动静结合;(8)以动衬静;(9)以乐景抒哀情;(10)卒章显志;(11)欲扬先抑等。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借代

7、;(4)拟人;(5)夸张;(6)双关;(7)对偶;(8)用典。另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答:1、主要用了反衬手法。2、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3、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型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型提问方式:这

8、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越女词(其三)李 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步骤答:步骤1、此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步骤步骤2、诗人用“见客”“笑入”“不出来”这一连串似乎很平常的动词短语塑造了一

9、个美丽动人的采莲女的形象,“佯羞”一词写其对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态,十分自然。步骤步骤3、诗人用“清水出芙蓉”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第五种模式: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例例: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10、?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第六种模式:第六种模式:炼字型、诗眼型炼字型、诗眼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

11、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第七种模式:第七种模式:观点不同型观点不同型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答题步骤:答题步骤: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例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 汉 杜 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

12、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答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第一种答案:第一种答案: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第二种答案: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落

13、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第八种模式:炼句型第八种模式:炼句型提问方法:这句诗好在哪里?提问变体: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2、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答题步骤答题步骤: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有时还可简要说明艺术效果。答题示例: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 甫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

14、草堂附近。赊:远。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答: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第九种模式:分析构思型第九种模式:分析构思型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整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

15、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答题步骤: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概括诗句描绘的内容。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答题示例:东 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答: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第十种模式:情感、主旨型第十种模式: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

16、体: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步骤:答题步骤:()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年全国卷2)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

17、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第十一种模式:评价题型第十一种模式:评价题型提问方式: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几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答题思路:()认真审题()深入阅读理解诗词()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18、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末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

19、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第十二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第十二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提问方式: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思路:答题思路:()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两竿落日溪桥

20、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

21、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第十三种模式第十三种模式 情景鉴赏题型:情景鉴赏题型:1.即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如果要回答关系还要用一个表示情景关系的词语加以概括。2.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

22、+景+情。关系术语:1)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2)前景后情触景生情3)前情后景以景衬情 山居即事 王 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分析:这类题目标准答法必须要答关系,参考答案给出的是采分点,掌握规范答法永远处于不败之地。特别需要提醒

23、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时,要考虑两个方面:1、对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的表述思路:景+特点+意境+(效果)+感情,表述模式为:描绘了的景,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的感情。回顾: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形象的意义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

24、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 通过什么手法 抒发什么情感 评价(总分总式)“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

25、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知识知识积累积累 n n古典诗词常见象征性意象集释:古典诗词常见象征性意象集释:古典诗词常见象征性意象集释:古典诗词常见象征性意象集释:n n1.1.岁寒三友:岁寒三友:岁寒三友:岁寒三友:n n松:松:松:松:坚韧挺拔的性格。坚韧挺拔的性格。坚韧挺拔的性

26、格。坚韧挺拔的性格。n n竹:竹:竹:竹:刚正有节的节操。刚正有节的节操。刚正有节的节操。刚正有节的节操。n n梅:梅:梅:梅:傲霜斗雪的风骨。傲霜斗雪的风骨。傲霜斗雪的风骨。傲霜斗雪的风骨。n n3.3.杜鹃:杜鹃:杜鹃:杜鹃:代表一种悲剧氛围。代表一种悲剧氛围。代表一种悲剧氛围。代表一种悲剧氛围。n n4.4.冰雪:冰雪:冰雪:冰雪:心志的忠贞、品性的高洁。心志的忠贞、品性的高洁。心志的忠贞、品性的高洁。心志的忠贞、品性的高洁。n n(洛阳(洛阳(洛阳(洛阳亲亲友如相友如相友如相友如相问问,一片冰心在玉,一片冰心在玉,一片冰心在玉,一片冰心在玉壶壶。)。)。)。)n n5.5.月亮:月亮:

27、月亮:月亮:引发思乡怀人之愁。引发思乡怀人之愁。引发思乡怀人之愁。引发思乡怀人之愁。(天山雪后海(天山雪后海(天山雪后海(天山雪后海风风寒,横笛寒,横笛寒,横笛寒,横笛遍吹遍吹遍吹遍吹行路行路行路行路难难。碛碛里征人三十万,一里征人三十万,一里征人三十万,一里征人三十万,一时时回首月中看。回首月中看。回首月中看。回首月中看。李益李益李益李益从从从从军军北征北征北征北征)n n6.6.柳、折柳:柳、折柳:柳、折柳:柳、折柳:惜别,引发离愁别绪。惜别,引发离愁别绪。惜别,引发离愁别绪。惜别,引发离愁别绪。(今宵酒醒何(今宵酒醒何(今宵酒醒何(今宵酒醒何处处,杨杨柳岸柳岸柳岸柳岸晓风晓风残月。)残月

28、。)残月。)残月。)n n7.7.蝉:蝉:蝉:蝉:喻喻喻喻品性高洁品性高洁品性高洁品性高洁之人。(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之人。(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之人。(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之人。(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洁的象征。)洁的象征。)洁的象征。)n n8.8.草木繁盛:草木繁盛:草木繁盛:草木繁盛:反衬反衬反衬反衬荒凉荒凉荒凉荒凉,以抒发,以抒发,以抒发,以抒发盛衰兴亡盛衰兴亡盛衰兴亡盛衰兴亡的感慨,是为的感慨,是为的感慨,是为的感慨,是为“黍离之悲黍离之悲黍离之悲黍离之悲”。n n过过春春春春风风十里,尽十里,尽十里,尽十里,尽荠荠麦青青麦青青麦青青麦青青写今日扬州城的荒

29、凉,抒写今日扬州城的荒凉,抒写今日扬州城的荒凉,抒写今日扬州城的荒凉,抒发发发发昔盛今衰昔盛今衰昔盛今衰昔盛今衰的感慨的感慨的感慨的感慨。n n9.9.夕阳:衰败夕阳:衰败夕阳:衰败夕阳:衰败景象,抒发景象,抒发景象,抒发景象,抒发低落、消沉、失落低落、消沉、失落低落、消沉、失落低落、消沉、失落的情绪的情绪的情绪的情绪。n n向晚意不适,向晚意不适,向晚意不适,向晚意不适,驱车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李商隐(李商隐(李商隐乐游原乐游原乐游原乐游原)n n朱雀朱雀朱雀朱雀桥边桥边

30、野草花,野草花,野草花,野草花,乌乌衣巷口夕阳斜。旧衣巷口夕阳斜。旧衣巷口夕阳斜。旧衣巷口夕阳斜。旧时时王王王王谢谢堂前燕,堂前燕,堂前燕,堂前燕,飞飞入入入入寻寻常百姓家。常百姓家。常百姓家。常百姓家。(刘禹锡(刘禹锡(刘禹锡(刘禹锡乌衣巷乌衣巷乌衣巷乌衣巷)(委婉含蓄地)(委婉含蓄地)(委婉含蓄地)(委婉含蓄地抒发了抒发了抒发了抒发了盛衰兴亡盛衰兴亡盛衰兴亡盛衰兴亡的感慨的感慨的感慨的感慨)n n10.10.落红落红落红落红(落花):(落花):(落花):(落花):残败残败残败残败景象,景象,景象,景象,惜春惜春惜春惜春之情。之情。之情。之情。n n更能消几番更能消几番更能消几番更能消几番风

31、风雨,匆匆春又雨,匆匆春又雨,匆匆春又雨,匆匆春又归归去。惜春去。惜春去。惜春去。惜春长长怕花开早,何怕花开早,何怕花开早,何怕花开早,何况落况落况落况落红红无数。无数。无数。无数。(辛弃疾(辛弃疾(辛弃疾(辛弃疾摸鱼儿摸鱼儿摸鱼儿摸鱼儿)n n11.11.落叶落叶落叶落叶(落木):(落木):(落木):(落木):萧瑟萧瑟萧瑟萧瑟景象,景象,景象,景象,悲秋悲秋悲秋悲秋情感,情感,情感,情感,失落失落失落失落情绪。情绪。情绪。情绪。n n风风急天高猿急天高猿急天高猿急天高猿啸啸哀,渚清沙白哀,渚清沙白哀,渚清沙白哀,渚清沙白鸟飞鸟飞回。无回。无回。无回。无边边落木落木落木落木萧萧萧萧下,下,下,

32、下,不尽不尽不尽不尽长长江江江江滚滚滚滚来。来。来。来。(杜甫(杜甫(杜甫(杜甫登高登高登高登高)n n12.12.朝露:朝露:朝露:朝露:感叹感叹感叹感叹人生之短暂人生之短暂人生之短暂人生之短暂。n n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曹操(曹操(曹操短歌行短歌行短歌行短歌行)n n13.13.香草、美人:香草、美人:香草、美人:香草、美人:喻喻喻喻品性高洁品性高洁品性高洁品性高洁的人或的人或的人或的人或贤明的君王贤明的君王贤明的君王贤明的君王。n n14.14.哀鸿:哀

33、鸿:哀鸿:哀鸿:比喻比喻比喻比喻哀伤苦痛哀伤苦痛哀伤苦痛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流离失所的人流离失所的人流离失所的人。成语。成语。成语。成语“哀鸿遍哀鸿遍哀鸿遍哀鸿遍野野野野”中中中中“哀鸿哀鸿哀鸿哀鸿”即此意。即此意。即此意。即此意。n n15.15.鸿雁:鸿雁:鸿雁:鸿雁:鸿雁传书,代指书信,鸿雁传书,代指书信,鸿雁传书,代指书信,鸿雁传书,代指书信,思乡怀人思乡怀人思乡怀人思乡怀人;秋雁南飞,;秋雁南飞,;秋雁南飞,;秋雁南飞,悲秋悲秋悲秋悲秋。n n回雁峰相传大雁南飞到衡阳而返,故衡阳市南有一座秀回雁峰相传大雁南飞到衡阳而返,故衡阳市南有一座秀回雁峰相传大雁南飞到衡阳而返,故衡阳市南有一

34、座秀回雁峰相传大雁南飞到衡阳而返,故衡阳市南有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称为回雁峰,秋冬之际,成群的大雁就丽挺拔的山峰,称为回雁峰,秋冬之际,成群的大雁就丽挺拔的山峰,称为回雁峰,秋冬之际,成群的大雁就丽挺拔的山峰,称为回雁峰,秋冬之际,成群的大雁就落在这里等待来年开春时又返飞北方。唐代诗人王勃在落在这里等待来年开春时又返飞北方。唐代诗人王勃在落在这里等待来年开春时又返飞北方。唐代诗人王勃在落在这里等待来年开春时又返飞北方。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滕王阁序中写道:中写道:中写道:中写道:“雁雁雁雁阵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惊寒、声断衡阳之浦。”n n孤雁

35、,有时用以抒独自飘泊他乡的孤雁,有时用以抒独自飘泊他乡的孤雁,有时用以抒独自飘泊他乡的孤雁,有时用以抒独自飘泊他乡的羁旅之愁羁旅之愁羁旅之愁羁旅之愁。n n16.16.双鲤:双鲤:双鲤:双鲤:代指代指代指代指书信书信书信书信。n n汉乐府汉乐府汉乐府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行诗云:诗云:诗云:诗云:“客从客从客从客从远远方来,方来,方来,方来,遗遗我双我双我双我双鲤鱼鲤鱼。呼儿烹。呼儿烹。呼儿烹。呼儿烹鲤鱼鲤鱼,中有尺素,中有尺素,中有尺素,中有尺素书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后来即以双鲤借代后来即以双鲤借代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远方来信。远方来信。远方来信。n n

36、敦煌曲子词敦煌曲子词敦煌曲子词敦煌曲子词 鱼游春水鱼游春水鱼游春水鱼游春水:“凤箫凤箫声声声声绝绝沆孤雁,望断沆孤雁,望断沆孤雁,望断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清波无双清波无双清波无双鲤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云山万重,寸心千里。云山万重,寸心千里。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字面上好像是清字面上好像是清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波上波上波上无双鲤跳跃无双鲤跳跃无双鲤跳跃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音信音信音信全无全无全无全无。n n17.17.莼羹鲈脍:莼羹鲈脍:莼羹鲈脍:莼羹鲈脍:指指指指家乡风味

37、家乡风味家乡风味家乡风味,后用来借指,后用来借指,后用来借指,后用来借指思乡之情思乡之情思乡之情思乡之情。n n徐自华徐自华徐自华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慧僧先生解职归见慧僧先生解职归见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转瞬西瞬西瞬西瞬西风风又起,忽又起,忽又起,忽又起,忽摇摇动莼鲈乡动莼鲈乡思。思。思。思。”n n18.18.白衣苍狗:白衣苍狗:白衣苍狗: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世事变幻无常世事变幻无常世事变幻无常。n n杜甫杜甫杜甫杜甫可叹可叹可叹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天上浮云似白衣,斯天上浮云似白衣,斯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须改改

38、改改变变如如如如苍苍狗。狗。狗。狗。古住今来共一古住今来共一古住今来共一古住今来共一时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生万事无不有。,人生万事无不有。,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人事变化,犹如人事变化,犹如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衣,一会儿像灰狗,变化无常,难以浮云,一会儿像白衣,一会儿像灰狗,变化无常,难以浮云,一会儿像白衣,一会儿像灰狗,变化无常,难以浮云,一会儿像白衣,一会儿像灰狗,变化无常,难以逆料。逆料。逆料。逆料。n n19.19.巴歌:巴歌:巴歌: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

39、之作鄙俗之作鄙俗之作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作谦词。多作谦词。多作谦词。n n元人谢应芳元人谢应芳元人谢应芳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水调歌头 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多多多谢谢寄来双寄来双寄来双寄来双鲤鲤,白雪阳春数曲,白雪阳春数曲,白雪阳春数曲,白雪阳春数曲,为为我和巴我和巴我和巴我和巴讴讴。”n n20.20.吴钩:吴钩:吴钩:吴钩:泛指泛指泛指泛指宝刀、利剑宝刀、利剑宝刀、利剑宝刀、利剑。n n辛弃疾辛弃疾辛弃疾辛弃疾水龙吟水龙吟水龙吟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登建康赏心亭登建康赏心亭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落日楼落日楼落日楼头头,断

40、,断,断,断鸿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声里,江南游子。把吴声里,江南游子。把吴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钩看了,看了,看了,看了,栏栏杆拍遍,无人会,登杆拍遍,无人会,登杆拍遍,无人会,登杆拍遍,无人会,登临临意。意。意。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意欲报效祖意欲报效祖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n n21.21.红豆:红豆: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41、比喻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男女爱男女爱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情或朋友情谊情或朋友情谊情或朋友情谊。n n王维王维王维王维相思相思相思相思:“红红豆生南国,春来豆生南国,春来豆生南国,春来豆生南国,春来发发几枝,几枝,几枝,几枝,劝劝君多采君多采君多采君多采撷撷,此物最相思。,此物最相思。,此物最相思。,此物最相思。”诗人抒发的是诗人抒发的是诗人抒发的是诗人抒发的是对友人的眷念之情对友人的眷念之情对友人的眷念之情对友人的眷念之情。n n22.22.庄周梦蝶:庄周梦蝶:庄周梦蝶:庄周梦蝶:庄子庄子庄子庄子齐物论齐物论

42、齐物论齐物论:“昔者庄周梦昔者庄周梦昔者庄周梦昔者庄周梦为为胡蝶,胡蝶,胡蝶,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栩栩然胡蝶也。自栩栩然胡蝶也。自栩栩然胡蝶也。自喻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觉,则则蘧蘧蘧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为胡蝶与?胡蝶之梦胡蝶与?胡蝶之梦胡蝶与?胡蝶之梦胡蝶与?胡蝶之梦为为周与?周周与?周周与?周周与?周与胡蝶,与胡蝶,与胡蝶,与胡蝶,则则必有分矣。此之必有分矣。此之必有分矣。此之必有分矣。此之谓谓物化。物化。物化。物化。”庄子以此说明庄子以此说明庄子以此说明

43、庄子以此说明物物物物我为一,万物齐等我为一,万物齐等我为一,万物齐等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迷惑的梦迷惑的梦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n n如陆游如陆游如陆游如陆游冬夜冬夜冬夜冬夜:“一杯一杯一杯一杯罂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n n23.23.采薇:采薇:采薇:采薇:借指借指借指借指隐居生活隐居生活隐居生活隐居生活,后来也表,后来也表,后来也表,后来也表坚守节操坚守节

44、操坚守节操坚守节操。n n史记史记史记史记载:载:载: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齐耻之,耻之,耻之,耻之,义义不食周粟,不食周粟,不食周粟,不食周粟,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n n孟郊孟郊孟郊孟郊感怀感怀感怀感怀:“举举才天道信,首阳才天道信,首阳才天道信,首阳才天道信,首阳谁谁采薇。去去荒采薇。去去荒采薇。去去荒采薇。去去荒泽泽远远,落日当西,落日当西,落日当西,落日当西归归。”n n文天祥文天祥文天祥文天

45、祥南安军南安军南安军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山河千古在,城郭一山河千古在,城郭一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时非。非。非。非。饥饥死死死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真吾志,梦中行采薇。真吾志,梦中行采薇。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此处表(此处表(此处表(此处表坚守节操坚守节操坚守节操坚守节操)n n24.24.碧血:碧血:碧血:碧血:借指借指借指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n n语出语出语出语出庄子庄子庄子庄子 外物外物外物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

46、未必信,故伍伍伍伍员员流于江,流于江,流于江,流于江,苌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为碧玉。碧玉。碧玉。碧玉。”后来也用后来也用后来也用后来也用“碧血碧血碧血碧血”“”“长弘化碧长弘化碧长弘化碧长弘化碧”比喻比喻比喻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n n窦娥冤窦娥冤窦娥冤窦娥冤:“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窦窦娥娥娥娥罚罚下下下下这这等无等无等无等无头头愿,委愿,委愿,委愿,委实实的冤情不浅的冤情不浅的冤情不浅的冤情不浅这这就是咱就是咱就是咱就是咱苌苌弘化碧,望帝啼弘化碧,望帝啼

47、弘化碧,望帝啼弘化碧,望帝啼鹃鹃。”n n25.25.折桂:折桂:折桂:折桂:比喻比喻比喻比喻科举及第科举及第科举及第科举及第。n n温庭筠温庭筠温庭筠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犹喜故人先折桂,犹喜故人先折桂,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自怜自怜自怜羁羁客尚客尚客尚客尚飘飘蓬。蓬。蓬。蓬。”。n n26.26.击楫:击楫:击楫:击楫:谓谓谓谓立志报效国家立志报效国家立志报效国家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收复失地收复失地收复失地。又称。又称。又称。又称“中流誓中流誓中流誓中流誓”。n n出自出自出

48、自出自晋书晋书晋书晋书 祖逖传祖逖传祖逖传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逖)仍将本留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逖)仍将本留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逖)仍将本留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流流流击击楫而誓曰:楫而誓曰:楫而誓曰: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济者,有如大江。者,有如大江。者,有如大江。者,有如大江。”n n如陈亮如陈亮如陈亮如陈亮念奴娇念奴娇念奴娇念奴娇 登多景楼登多景楼登多景楼登多景楼:“正好正好正好正好长驱长驱,不,不,不,不须须反反反反顾顾,寻寻取中取中取中取中流誓。流誓。流誓。流誓。”n n27.27.昆山玉:昆山

49、玉:昆山玉:昆山玉:比喻比喻比喻比喻杰出人才杰出人才杰出人才杰出人才。n n刘禹锡刘禹锡刘禹锡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送李中丞赴楚州送李中丞赴楚州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君初得昆山玉,同向君初得昆山玉,同向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扬州携手行。州携手行。州携手行。州携手行。”n n28.28.咏絮:咏絮:咏絮:咏絮:谓女子咏雪。指谓女子咏雪。指谓女子咏雪。指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才华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才华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才华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才华。n n刘义庆刘义庆刘义庆刘义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谢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女儿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女儿太傅寒雪

50、日内集,与女儿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女儿讲讲论论文文文文义义。俄而雪。俄而雪。俄而雪。俄而雪骤骤,公欣然曰:,公欣然曰:,公欣然曰:,公欣然曰:白雪白雪白雪白雪纷纷纷纷何所似?何所似?何所似?何所似?兄子胡儿曰:兄子胡儿曰:兄子胡儿曰:兄子胡儿曰:撒撒撒撒盐盐空中差可空中差可空中差可空中差可拟拟。兄女曰:兄女曰:兄女曰:兄女曰:未若柳未若柳未若柳未若柳絮因絮因絮因絮因风风起。起。起。起。公大笑公大笑公大笑公大笑乐乐。”n n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