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1202全.ppt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1557746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PPTX 页数:380 大小:1.66MB 下载积分:2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1202全.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80页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1202全.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课程内容,第一章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第二章 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第三章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第四章 公益性机构信息资源管理,第五章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第六章 信息资源管理过程,第七章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参考书目,1,马费城、宋恩梅编著,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2.,柯平、高洁主编 信息管理概论(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3.,赖茂生主编,信息资源管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4,肖明编著,信息资源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2006,年,7,月第,6,次印刷),5,陈畴镛主编,信息资源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6,孙建军主编,信息资源管理概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2005,年,9,月修订),7,马费成主编,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2005,年,2,月第,2,次印刷),8,张广钦主编 信息管理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孟广均等著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章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1.1,信息概述,1.1.1,信息的概念的发展,通讯领域,经济学领域,计算机科学领域,科技信息服务业,哲学,1.1,信息概述,唐朝诗人李中,暮春怀故人,:,“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通信专家,申农,(,C.E.Shannon,)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的“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把信息定义为随机不确定的减少,即信息是用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布里渊,直接指出,信息就是负熵。,1.1,信息概述,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看作广义通信的内容。他在,控制论与社会,(,1950,年)一书中写道:“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接收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就是我们适应外界环境的偶然性的过程,也是我们在这个环境中有效生活的过程。”,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他指出,“正如熵是无组织程度的度量一样,消息集合所包含的信息就是组织程度的度量。事实上,完全可以将消息所包含的信息解释为负熵”。,1.1,信息概述,20,世纪,40,年代:风险、不确定性与信息的关系的研究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将不确定性的减少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当计算机出现后,信息被看作数据,在计算机科学的许多基础理论中使用,并应用于数据库的开发和建设。,在生命科学领域,动物界与植物界的信号交换,甚至生命体由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由一个机体传递给另一个机体,也开始被看作是信息的传递。,1.1,信息概述,科技信息领域:信息又被看作经验、知识和资料。诸如“信息是作为存储、传递和转换的对象的知识”,“信息是人与人逐渐传播着的一切符号系列化的知识”,“信息是决策、规划、行动所需要的经验、知识和智慧”,“信息是组织好的、可传递的资料”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信息定义。,1.1,信息概述,信息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也引起了哲学家们的关注,他们发现,人类社会、自然界、思维乃至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及运动状态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和特征,这种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由相应的信息来表现。,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这可以说最广义的信息概念。,1.1,信息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利用,网络世界把信息带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角落,使人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信息的普遍性和不可或缺性,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包括在网络上传输的一切数据、符号、信号、资料,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庞大的集合体。,1.1.2,信息的定义,本体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认识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区别: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依然存在。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在人类出现之前信息就已经客观存在了,只是没有人去感知、表述和利用而已。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可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上的信息,因此也可以说,在人类出现之前,根本就不存在信息。,1.1,信息概述,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这是因为:,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性而言的效用价值。,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1.1,信息概述,1.1,信息概述,事实上,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1.1,信息概述,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时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使纯粹的语法信息。,1.1,信息概述,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定义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定义是最基本的信息定义。,如果在认识论层次信息定义的基础上引入某种约束条件,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定义就转化为更低层次的信息定义。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上百种的信息定义不过是人们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来认识和理解信息而引入了不同的约束条件而已。,换言之,人们在讨论信息的定义时,必须定义信息的条件和范围。引入不同的约束条件,将会得到不同的信息定义。只有根据不同条件区分不同的层次来讨论信息的定义,才会对信息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1.1,信息概述,我们在掌握信息定义时必须抓住三个要点:,信息是一个独立的科学概念。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一个与物质和能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独立概念。,研究信息概念时,一定要分清楚层次,而不能笼统视之。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是一种纯客观的信息概念,它仅关注“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则是在主体立场上从主客观的关系上来看问题的,它不仅关心主体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本身(即其外在形式),而且还关心这种状态、方式的逻辑含义及其效用。,无论是本体论信息还是认识论信息,都有“为主体消除或减少某种不确定性”的作用,它所消除或减少的不确定性越多,则表示主体收到的信息量越多。,1.1,信息概述,信息管理领域对信息的定义,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管理与预算局(,OMB,)在,A-130,号文件中把信息定义为:任何传播内容或知识的表示,如以任何媒体或形式存在的事实、数据或见解,包括文本型、数字型、图片式、动画式、记叙型、音视频形式等。,1.1,信息概述,美国学者史密斯(,Ausen N.Smith,)和梅德利(,Donald B.Medley,)在其所著的,信息资源管理,中认为:信息是数据处理的最终产品,具体而言,是经过收集、记录、处理,以可检索的形式存储的事实或数据。,赫尔农(,P.Hernon,)和麦克卢尔(,C.R.McClure,)认为信息是某一消息和传播中被传递并被消息接受者理解的内容。,1.1,信息概述,我们根据各种定义所包含的要素,给出如下定义:,信息是反映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以文本、数值或多媒体等形式存在的数据、事实或见解,。,1.1,信息概述,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数据,(,data,)往往用来指那些零散的、片断的没有联系的事物;而对其进行挖掘,找出其内在联系,形成有价值的、整体性的东西,就称之为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所得到的、已经排列成有意义的形式的数据,是经过格式化、过滤以及综合处理的有条件的数据,或者说把数据集中到一个有意义的语境中便能提供信息。,1.1,信息概述,知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经过加工提炼,将很多数据、信息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的系统结论。,智慧,:智慧是激活了的知识,是人们收集、加工、应用、传播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事物发展的富有洞察力的、前瞻性的看法。,1.1,信息概述,情报,(,intelligence,):是指特定的信息,是指有目的、有时效、经过传递获取的涉及一定利害的情况报道或经过整理的资料的结果。它具有特定性、针对性、时限性等一般信息所不具备的特点。,消息,(,message,):往往用于指那些最新的动态。消息是信息的外壳,信息是消息的内核。同样一条消息,对于不同的人,其所能表现出来的信息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1.1,信息概述,1.1.3,信息媒介,媒介,(medium),也称为媒体。,信息学认为,媒介即介于信息活动中信息发出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是承载信息符号的物质载体。,国际电信联盟对媒介的定义有以下五种:,感觉媒介,表述媒介,表现媒介,存储媒介,传输媒介,2025/7/29 周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4,1.1,信息概述,媒介的类型,传统媒介:包括印刷媒介(报纸、杂志等)和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等),传播覆盖区域:广播电视媒介的传播范围广泛,报纸的传播范围相对较小一些。,并读性:广播电视的并读行逐渐下降。,感染力:电视的感染力最强。,实时性:广播电视的实时性强,持久性:杂志的持久性强,2025/7/29 周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5,1.1,信息概述,网络媒介:,信息容量的无限性和可检索性,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和实时性,传播区域的全球性和用户的广泛性,传播手段的多样性和传播效果的综合性,信息传播的经济性和易统计性,不易管理和控制,数字媒介,元素化,互动性,智能化,选择性和主动性,简洁化,2025/7/29 周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6,1.2,信息资源概述,1.2.1,信息资源的定义,1,资源的定义,联合国环境署对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社会资源,指一切能用来创造财富的社会因素和条件,如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1.2,信息资源概述,在讨论资源定义时,应注意的问题包括:,必须从生产投入的角度来限制资源的范畴。,资源的发现和开发受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一定程度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自然物成为资源的前提和条件。,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范围和数量是由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和研究水平所决定;人类资源观是不断变化的。,资源: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能够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达到一定量的客观存在形态。,1.2,信息资源概述,2,有关信息资源的各种定义,霍顿,(F.W.Horton,,,Jr.),:,1974,年的定义:信息资源包括各种信息生产者、供应者、处理者、传播者,各种形式的信息,文献化与非文献化的,原始数据,经过评价的信息,图书馆的库藏,信息中心的库藏,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报刊、录音带和电影以及其他存储和处理媒介中的信息。,1979,年的定义:信息资源包括所有的信息源、服务、产品和各种信息系统。,1985,年的定义:从政府文书管理的角度看,信息资源具有两层意思,第一,当资源为单数,(Resource),时,指某种内容的来源,即包含在文件和公文中的信息内容;第二,当资源为复数,(Resources),时,信息资源指支持工具,包括供给、设备、环境、人员、资金等。,1.2,信息资源概述,1986,年,在他与马钱德,(D.A.Marchand,,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合著的,信息趋势:从你的信息资源中获利,一书中,又对信息资源重新进行定义,认为,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来说,信息资源包括如下,4,个方面的内容:具有与信息相关的技能的人才;信息技术中的硬件和软件;信息机构,如图书馆、计算中心、通信中心和信息中心等;信息处理服务提供者。,1.2,信息资源概述,我国学者,乌家培,先生认为对信息资源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狭义的理解,即指信息内容本身。另一种是广义的理解,指的是除信息内容本身外,还包括与其紧密相连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狭义的信息资源实际上还包括信息载体,因为信息内容不能离开信息载体而独立存在。,霍国庆: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集合。,1.2,信息资源概述,大多数专家都认为,信息是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的重要资源,应该从狭义和广义两种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信息资源的含义。,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有用信息的集合。例如,科学技术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社会发展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都是常见的狭义信息资源。,广义的信息资源,是信息和它的生产者以及信息技术的集合。也就是说,它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集合,二是为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三是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1.2,信息资源概述,赖茂生教授的定义,信息资源是人类活动各个领域所产生和有使用价值的信息集合。,本定义所指的信息包括人类活动各个领域,(,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所产生的和有使用价值的各种信息集合,如数据的集合、信息集合、,(,显性,),知识集合,还包括各种来源、各种载体、各种表示方式、各种传递方式和渠道、各种使用场合和用途。,1.2,信息资源概述,1.2.2,信息源与信息资源的关系,信息源,(information sources),一般指信息的来源地,(,包括信息资源生产地和发生地,),。,信息源的层次分析,信息的来源有多种多样,根据它们产生和传播的次序,可以分成以下,3,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的信息源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会产生和积累信息和数据。,1.2,信息资源概述,第二层次的信息源是现实社会中各种媒体以及网络,包括各种通讯社、报社、杂志社、出版商、书商、因特网、信息中介机构以及它们所采集、发布、传播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如:新闻、电讯稿、报纸、杂志、图书、网页等。它们所提供的信息一方面直接来自第一层次,另一方面则可能来自第三层次。,第三层次的信息源主要是指人类社会历代流传和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和活动成果。,1.2,信息资源概述,信息成为资源的条件,信息源中的信息要成为资源的条件分为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是:首先,信息可以为人类创造财富和提供福利。其次,通过人类活动信息可以被识别或检测到。,充分条件是:首先,经过有序化处理,真实、准确的信息。其次,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讲,信息需要具备一定的富集度。,1.2,信息资源概述,1.2.3,信息资源的分类,1,按信息资源的运营机制和政策机制不同划分,(1),政府信息资源:指政府拥有的信息资源。包括:由政府生产的信息,即政府业务流程中产生的记录、数据、文件内容;政府收集的信息,即政府根据需要从外部采集的信息。,(2),商业性信息资源:由商业机构或其他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收集和生产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各种信息资源。,(3),公益性信息资源:进入公共流通领域的,由公益性机构管理和向公众提供的,教育、科研、文化、娱乐、生活等领域的信息资源。,1.2,信息资源概述,2,按信息增值状况划分,(1),基础性信息资源:机构业务流程中产生的,未经过加工或加工程度较低的,保证各行业和机构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源。,(2),增值性信息资源:在基础性信息资源的基础上经过增值处理,或加工程度较高的信息资源。,1.2,信息资源概述,3,按信息资源的所有权划分,(1),公共信息: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全国委员会,1990,年制定的行业法规,公共信息准则,把联邦政府生产、编辑和维护的信息称为“公共信息”,认为公共信息是属于公众的信息,为公众所信赖的政府所拥有,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公众所享用。,(2),私有信息:,(private information),。它指属于某个组织机构所专有,并打算自己单独使用的信息。,1.2,信息资源概述,(3),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是指以任何形式记载的、有关某个可识别的个人的信息,包括其民族、种族、肤色、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受教育情况、财产状况、血型、指纹、医疗史、犯罪史、职业经历、身份证号码、住址、立场观点、与政府机构的秘密通信、他人对其的评论、此人在涉及自身的其他个人信息中的姓名,以及那些本身会泄露此人情况的姓名等。,1.2,信息资源概述,1.2.4,信息资源的特性,1,信息资源的自然特性,(1),非物质性。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但具有物质基础。它必定要附着在某种介质上,不能离开媒介而独立存在。在现实世界中,既没有绝对不带有任何信息的物质,也没有完全脱离物质的信息。,(2),易流动性。它易扩散,易传播,是最富于流动性的一种资源。,(3),可再生性和数量的无限性。信息资源经过处理、传播或利用,可以生产出新的信息或更多的信息。,(4),易转换性。其记录介质和表示方式都容易转换。,1.2,信息资源概述,(5),易分享性。其生产者或拥有者难以独占使用。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利用表现为占有和消耗。,(6),质量差异性。因生产和传播水平存在差异,不同的信息资源在质量上的差异很大。吸收者的能力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也存在着巨大差异。,(7),意义多样性。同样的信息对不同的人或组织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同一信息资源可以作用于不同的作用对象上,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1.2,信息资源概述,2,信息资源的经济特性,(1),效用性。任何信息资源对人类都具有一定效用,不仅可以独立使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替代其他资源。,使用的整体性。如有关一种生产工艺的信息,不管产出量大小,都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效益的间接性。开发或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益不一定立即或直接体现在经济指标上。,利用效果的社会性。许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效果主要体现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上,而不是某个个人或组织的经济效益上,即所谓公共产品特性。,时效性。许多信息资源都具有高度的时间敏感性,即要求及时性和适时性。,1.2,信息资源概述,(2),供给的稀缺性。稀缺产生需求,需求产生价值。对于某个特定的个人、组织或任务来说,真正有价值的且可以获得的信息资源往往是稀缺的,而人类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只有表现出效用性和稀缺性这双重特征的事物才能具有价值和对社会财富作出贡献。,对于信息资源来说,它所具有的这双重特性之间又存在着矛盾:信息的效用只有通过公开才能恰当地确定,而公开又不可避免地会损害其稀缺性。,1.2,信息资源概述,(3),成本结构的特殊性。生产成本高,复制成本低,固定成本中绝大部分是“沉没”成本,而可变成本却很低。,(4),体验性。作为产品,有些信息资源是一种“体验性产品”,消费者追求的是一种体验。其另一层意思是,有些信息需要通过体验才能认识其价值。,1.2,信息资源概述,1.2.4,信息资源的社会功能和价值,1,信息资源的社会功能,(1),认识功能。人类可以借助它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认识功能中包括了教育功能和支持科学研究的功能。,(2),经济功能。信息资源所具有的多种经济特性使之具有直接创造财富、实现经济效益放大的功能。,1.2,信息资源概述,(3),政治功能。信息就是权力。可通过控制信息来获得权力或巩固权力。,(4),军事功能。这是人类最早认识到的信息资源的功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信息资源从来都是军事斗争和战争不可缺少的重要武器。,(5),娱乐功能。有不少信息资源可供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休闲娱乐使用,有些信息资源就是专为休闲娱乐而生产的,而且这类资源越来越多,增长迅速。另外,信息资源在发挥其娱乐功能的同时,还有可能实现其认识功能或经济功能。,1.2,信息资源概述,2,信息资源的价值,作为一种具有效用性和稀缺性的信息资源,当然是具有一定价值的资源,信息资源的价值很难衡量,1.2,信息资源概述,信息资源的战略价值,信息资源已成为国际竞争中的焦点之一,信息资源已成为继人和武器装备之后新的军队战斗力构成要素,信息优势的争夺成为影响信息时代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就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新动力。,就我国的组织和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来说,我国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很普遍,各个信息系统迫切需要注入充足的信息资源,以维持其正常运行和发挥更大的效益。,1.3,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沿革,1.3.1,信息资源管理的出现背景,1,信息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安全日益重要,美国前总统卡特,1979,年在白宫全美图书情报工作会议上发表题为“照亮道路,的演说中说:“信息是人类智慧的火花,它照亮了通向未来的道路。”“信息,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是国家资源。精确而有用的信息对国家和个人来说,如同氧气对我们的健康和幸福那样必要。”,1.3,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沿革,2,文书记录和文献数量激增,据美国记录管理协会统计,美国联邦政府文书工作所用的纸张增长迅速,,1960,年是,4.3,万吨,,1980,年达到,11.4,万吨,,1990,年达到,24,万吨。文书记录多得惊人,甚至连政府机构也不清楚它到底制作了多少文书,对这些文书的质量、存储位置、效用更是无从知晓。文山会海不仅大大增加了政府的管理成本,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助长了官僚主义,而且也加重了企业和公众的负担。记录的管理逐渐成为令政府部门头疼的问题。,1.3,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沿革,科学文献:,以美国,化学文摘,每年的报道量为例,它从,1907,年创刊,到目前每年的报道量是,100,多万(第一个,100,万用了,32,年)。,2007,年是美国,化学文摘,创办,100,周年。迄今为止它已经报道了,2700,万篇化学文献(,3200,多万个化学物质,化学物质登记号系统)。科学文献数量的迅猛增长和愈来愈分散、无序,增加了科技人员查阅文献的时间,影响了文献利用的效率。,1.3,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沿革,3,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各种类型的计算机、通讯设备、网络设备以及其他电子设备已经普遍进入办公室以及家庭。,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很大便利的同时,也让人们开始思考它的成本和管理问题。很多企业把办公信息看作同人、财、物一样不可缺少的资源,在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同时,对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设立了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减少了很多中间管理环节和管理人员。,1.3,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沿革,1.3.2,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3,个相互独立的学科分支:,数据库管理,记录管理,数据处理管理,两个部门:,私营部门的公司企业,公共部门的政府机构,1.3,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沿革,1.,数据库管理:,数据的存储、输入输出、数据的结构化集中控制、减少数据冗余、建立数据模型、企业内多数据库系统的全面规划数据和程序的所有权之争(数据管理者出现)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共享、数据安全、数据的可获得性等,还包括数据的利用行为、共享行为、利用效益等更多的人为的问题(信息资源管理出现),1.3,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沿革,IRM,要比数据管理的含义更广泛,它关注的焦点是存储在计算机数据库中的一个组织的数据的质量、完整性和可获得性、利用效益等方面。,可以看出,,IRM,概念的基础是对组织的数据进行高层次的控制。,信息资源管理在企业中被强化的另一个原因来自最终用户对数据库的利用。随着数据库用户的增加,数据完整性问题日趋重要。跨部门的数据共享要求某些人或部门树立起公司数据的全局观念。,1.3,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沿革,2,记录管理和文献管理,记录管理:与记录的生成、维护、使用和保存相关的计划、指导、组织、培训、推进和其他管理活动,(,组织内部,),政府最早关注记录的生产、保存和管理;政府部门在业务活动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原生记录。随着政府机构职能的不断增多(如建立公共设施、运输系统、医疗保健和其他社会服务机构,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等等),政府记录开始呈现爆炸性增长趋势。,1.3,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沿革,1974,年,美国国会成立了联邦文书委员会,该委员会经过调查提出了消减文书工作负担的方案;,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书削减法,,明确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概念和实施的具体框架,并且将记录管理的对象从记录扩展到文件、报告等其他信息。,1985,年,美国联邦政府管理与预算局(,OMB,)发布了,A-130,号通报,即,联邦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它将信息资源的范围扩展到信息本身以及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资金、技术等方面。,因此可以说,,文书削减法,的问世和,A-130,号通报的发布标志着现代信息资源管理思想已经形成。,可见,现代信息资源管理概念及相关理论最早就是政府为解决其内部记录爆炸式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记录利用低效率和政府决策低效率问题而提出来的。,1.3,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沿革,文献管理主要来源于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对社会文献的有效存储、检索和利用。,收藏和整理文献记录是早期图书馆的主要活动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文献记录的类型大量增加,图书馆作为最初的文献馆藏与管理机构,成为知识和文献收藏、整理、提供利用的中心。,图书馆重藏轻用、重源轻流的弊端,使得专业信息机构出现(,40,年代的信息爆炸),其任务主要是对科技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贮、检索和提供。其特点是加大了文献信息加工的深度。,1.3,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沿革,信息管理(,60,年代以后)这个词最先是图书情报领域用来描述文献信息管理的一整套方法,其目的是为了突出图书情报领域不仅关心纸质文献的管理,更关注和研究机读文献增长和利用的问题。除了关注自己收藏和加工的文献资源外,还注重利用外部的信息资源,例如数据库资源,注重各种交流方式(正式的、非正式的)和各种服务的提供。,这时的信息管理已经具有信息资源管理的部分内涵:它不仅关注信息资源的内容、质量、加工、保存、服务等,还扩展到关注信息资源利用的环境,从注重“源”的收藏、整理向注重“流”的控制和管理过渡。,1.3,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沿革,3,数据处理管理,数据处理管理对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来自工商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管理信息系统是指那些能够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收集数据,经过加工形成有用的信息,以既定的方式提供给企业管理人员(主要是中层管理人员)使用的信息系统。,它涉及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采购、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该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中层管理人员提供企业运营状况信息,以方便他们了解企业运营现况,将现有结果与企业目标相比较,确定问题所在,寻求改善的途径和机会,使管理人员做出的管理决策更科学和有效。,1.3,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沿革,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软件和数据库工具不仅仅只是管理人员使用,需要所有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同时,企业的管理者也认识到:与公司信息处理有关的费用已成为一个企业预算中的重大项目,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数据、设备、系统、人员等)也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信息系统规划一词出现。,为了更好地进行信息规划,人们还需要了解国家信息政策、公司信息政策、竞争对手的信息优势等。,这时的信息系统规划已经包含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目的是对公司数据、信息的直接、主动、全面的管理,使数据、信息等资源为公司发挥作用。,1.3,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沿革,4,三者的融合,在,20,世纪,80,年代,,IRM,的发展已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学科、技术和信息类型的融合阶段。,霍顿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特别是根据他在联邦文书工作委员会工作,呼唤一种学科间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关注于信息、信息用户和信息利用,而不大考虑使用何种信息处理技术。,其出发点是人们对信息爆炸的认识的提高,对需要利用信息这种重要资源认识的提高。他认为由于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带来的信息过载问题与信息缺乏同样重要。,1.3,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沿革,诺兰,(R,Nolan),基于他对数据处理功能发展进程的理解和判断,提出了阶段理论。,他认为,企业数据处理的第一、二阶段是起步和传播阶段,重点是引入和鼓励使用新技术;第三、四阶段是控制和集成阶段,重点是将信息处理融入到企业管理框架中,以支持企业的事务处理和决策。第五、六两个阶段是数据管理和成熟阶段,重点是管理数据,实现跨职能的数据共享,企业的信息系统应反映组织的信息流,将企业信息资源与企业其它资源的整合。,他强调信息资源的性质和信息资源的效用,开发它的全部潜在价值以及把它与公司其他资源整合起来的重要性。他认为这种资源是渗透到整个组织的,因此,关注它利用它的部门远不止数据处理部门,而应该是整个企业。,1.3,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沿革,辛诺特,(W.R.Synnott),和格卢博,(W,Gruber),从,MIS,管理的视点来探讨,IRM,,他们探讨了信息处理管理中固有的问题,并将此作为走向,IRM,的理论基础,因而他们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数据处理管理的一种自然发展。,企业,IRM,应该包括:建立集成的信息管理系统、具有集成的信息管理功能,应设立,CIO,。,1.3,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沿革,1.3.3,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1,五阶段论,五阶段论主要是美国学者霍顿和马钱德,(D,A,Marchand),于,1985,年提出的。他们把信息资源管理按照信息管理的发展史划分为,5,个阶段,即文书管理、自动化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情报分析、战略信息管理,并按照,6,个不同方面,(,关注焦点、管理内容、在组织中的地位、视野、所依赖的资源、业务目标,),来描述每一个阶段。,1.3,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沿革,2,四阶段论,1988,年,马钱德又和克莱斯兰,(J.C.Kresslein),合作推出一个四阶段模型,把信息管理划分为,4,个阶段,即信息的物理控制、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每个阶段用,5,个不同方面,(,推动力量、目标、基本技术、管理方法、组织地位,),来描述。,1.4,信息资源的学科性质和内容范围,1.4.1,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和性质,1.,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信息资源管理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组织、利用和控制的过程。,1.4,信息资源的学科性质和内容范围,2,信息资源管理的性质,第一,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哲学。,IRM,是一种对改进组织生产率和效率有独特认识的管理哲学。这种新的哲学内涵包括:视信息为重要的资源和战略资源,把信息资源管理视为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同等重要的管理职能。它在一个组织中为完成其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考虑,IRM,是运用信息资源来实现或达到战略目标。,1.4,信息资源的学科性质和内容范围,其次,它是一门学科,是管理各种相互联系的技术群,使信息资源得到最大利用的艺术和科学。,是信息管理中几种有效方法的综合,将一般管理、资源、控制、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馆管理以及多种政策制定和规划方法结合起来,并加以运用。是为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这一重要的组织资源而实施规划、组织、用人、指挥、控制的系统方法。,1.4,信息资源的学科性质和内容范围,再次,它还是一种管理活动和过程,它包含所有能够确保信息利用的管理活动。,它是组织机构各层次管理人员为识别、获取、管理信息资源,以满足各类信息需求而开展的一种活动;是与信息相关的计划、预算、组织、指挥、培训和控制过程。,1.4,信息资源的学科性质和内容范围,规划,:面对组织的发展目标和信息需求,在对信息资源管理规律和组织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的认识、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制定信息资源管理规划和其他有关计划的过程。,组织,:设计一种组织机制,使有关的规划的贯彻实施具有组织保障,使参与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人员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了解自己在相互协调的系统中的作用,自觉地为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而有效地工作。,指导,:指挥和领导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并使之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目标的过程,1.4,信息资源的学科性质和内容范围,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和矛盾,如信息资源管理与整个组织的管理及其战略目标的关系,信息化建设与组织的业务发展的关系,信息化建设与日常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关系,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等。,控制,:对信息资源管理活动进行评估和调节,以确保信息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1.4,信息资源的学科性质和内容范围,1.4.2,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1),信息资源管理的历史和发展;,(2),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3),有关的信息政策和法规及其研究;,(4),政府信息资源管理;,(5),企业信息资源管理;,(6),网络信息资源管理;,(7),公益性信息机构和其他机构的信息资源管理;,(8),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管理;,(9),信息资源配置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1.4,信息资源的学科性质和内容范围,3,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一般可以分成总目标和分目标两个方面。总目标是信息资源管理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根本的行动纲领,也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系统和被管理的客体系统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中子系统的独立和具体的目标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分目标为总目标的实现服务,并受总目标制约。,IRM,总目标是使一个机构的信息资源的质量、可用性和价值达到最大化,并在整个机构中实现信息共享。手段或方式是建立和维护一个集成的信息基础结构,通过各种手段(技术的、文化的、组织结构等)使机构的沟通、合作、业务和服务达到新的水平。,1.4,信息资源的学科性质和内容范围,关于,IRM,的具体目标,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组织是很不一样的。比较常见的有如下方面:,宣传信息的重要性,促进组织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激励组织内部的信息共享。,为组织建立一个信息结构。,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和标准化,并使重复信息最小化。,确保信息安全。,保证数据管理和传递系统的可获得性和充分性,以保证及时地获取信息。,改善雇员获取相关和适当信息的环境。,1.5,信息化与信息社会,1.5.1,信息化,由于信息、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无论政府还是各行各业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信息化是人类生活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科技背景。,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资料和产品产出的信息经济的崛起和壮大、对于信息化现象理论研究的全面和深入等都加快了信息化的进程。,2025/7/29 周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78,1.5,信息化与信息社会,1963,年,梅棹忠夫,信息产业论,信息化是向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占优势地位的社会(即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由可触摸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难以捉摸的信息产品其主导作用的根本性改变。,2025/7/29 周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79,1.5,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综合技术、经济、社会生活等角度,信息化概念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要素,:,a),信息资源,信息本身作为一种资源,在量的积累上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比较普遍地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b),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普及、利用程度不断提高;,c),信息观念,人们对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其价值认识得到加强,人们教育水平和信息素养提升;,d),资源共享,通过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充分共享,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2025/7/29 周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80,1.5,信息化与信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层次:,(1),劳动工具的信息化:工业化过程中人们注重利用的是劳动工具的物理、化学和机械属性,信息化过程中人们更重视劳动工具的信息属性即劳动工具的最大化和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