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带标准答案)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真题.docx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147923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标准答案)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带标准答案)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带标准答案)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带标准答案)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带标准答案)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带标准答案)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真题1单选题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闸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白帝B江陵C两岸D轻舟2、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B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C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级为30dB40dB3、2020 年6月23日,我国完成了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收官卫星的发射,全面建成了北斗系统。该系统通过“星间链路”也就是卫星与卫星之间的连

2、接“对话”,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等服务。关于图所示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A北斗卫星绕轨道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增大,势能减小B星箭分离前,卫星相对于运载火箭是静止的C北斗卫星绕轨道运行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卫星与卫星之间的连接“对话”利用了光纤通信4、下列图像中,相应的物理原理解释正确的是()Aa图小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对外做功Bb图小球在地面上方越跳越低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完全转化为动能Cc图前2s内,小华跑得较快Dd图中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5、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国产武装直升机甲、乙两个编队排列并保持“70”字样从天安门上空

3、平稳飞过,则()A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B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C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D以乙为参照物,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是静止的6、如图所示四种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进行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图中国旗的长度约为6mB 中学生在平直公路上正常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C一颗鸡蛋的质量约为1kgD 南极的气温约127、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8.5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C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m/sD一本中学物理教科书的厚度约为5cm8、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1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则甲、乙

4、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A14B4 1C12D21多选题9、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尺子测物体长度,测量值将偏小B朗读者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C石英、海波、萘都是晶体D由v=st可得,v与s成正比,v与t成反比10、下列各图像的关系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B密度一定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C同种物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1、如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两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1B前30秒,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C甲车在做匀速运动D前20秒两车平均速度之比

5、为3:21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正确的是()A甲车的速度大于丙车的速度B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乙车C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西做直线运动D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速度13、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西运动的B0t1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t2t4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C0t4时间内,甲、乙两车相遇了两次Dt1t3时间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1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

6、众的青睐。关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坐地日行”是因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B“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中“疑水浅”是因为光射入水中时在水面发生了反射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白草折”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飞流直下”是因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15、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固定位置不变的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确定车行驶的里程,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所示。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

7、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A汽车的速度约为 26.15m/sB汽车与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的信号相遇的时间间隔为 0.8sC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与汽车相遇时,汽车距测速仪 204mD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与汽车相遇时,汽车距测速仪 68m16、某物体地面上某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在06s内平均速度为5m/sB物体在24s内速度为10m/sC物体在02s内速度最慢D物体在46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填空题17、“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描绘了山水相依的美丽风

8、景,青山“走”的参照物是_;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能听出声音是钟声而不是鼓声,这是根据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判别的。18、我们已经会用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这个物理量可以指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其定义就是“速度的变化量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通常用a表示。请你回顾速度的比值定义法,类比写出“加速度”a的国际单位_。19、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大”或“小”);如果某人看到闪电后经过4秒听到雷声,根据空气(15时)中声速,可以算出打雷处离这个人的距离是_m。20、渑池县仙门山景

9、区推出了新型玻璃栈道漂流,此漂流只需在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就可以让橡皮艇在玻璃栈道内快速滑下。如图所示,以下滑时的橡皮艇为参照物,坐在橡皮艇上的游客是_的;以旁边的树木为参照物,坐在橡皮艇上的游客是_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21、有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向山崖开过来,当它鸣笛后2秒钟听到回声。问:(v声340m/s)(1)2秒钟内声音、汽车的路程分别是多少?(2)鸣笛处离山崖有多远?(3)听到回声处离山崖有多远?综合题22、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某天,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沈阳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京,70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

10、路12306 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求:车次沈阳北开南京南到运行距离G12260800170001512kmG1222081516091512kmG1212092517491512km(1)交通标志牌上“80”和“沈阳北站120km”的含义是_;(2)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说明,爷孙俩最快能赶乘上哪车次_?(3)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_km/h?23、寒假爸爸开车带李雷出去石河子游玩。(1)刚开车到小区门口看到了如图的标志,该标志是在_减弱噪声。李雷从后视镜中看见妈妈还在挥手再见,汽车后视镜是_面镜可以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2)交警部门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进行测速,无人机

11、上高速摄像机标有“24V 11000帧/秒”的字样。若乌鲁木齐到石河子距离为150km,小轿车通过3m的距离,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1100帧。则从乌鲁木齐到石河子需要_(保留1位小数)小时,汽车的速度为_ km/h。(3)爸爸开启了车内暖风,一会儿李雷发现车窗_(选填“内”或“外”)表面起雾了,这是_(物态变化名称)现象。24、2020年12月17日凌晨2点,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带着“月球土特产”安全着陆。嫦娥五号探测器由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和轨道器4部分组成,总质量达8200kg。探测器被发射到目标位置后,着陆器和上升器的组合体从距月面15km处开始,经15min降落至月球表面,此过程中,组合

12、体搭载的照相机对月面进行了拍照。安全降落的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进行月球采样,然后将携带的国旗在月面展开后成功解锁分离。此后,着陆器留在月面,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从月球表面起飞,进人环月轨道后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的组合体进行对接,并将月球样品转移到返回器。随后,上升器再次分离,成为环月飞行的“卫星”,轨道器将会再护送返回器一程。最终,独自携带1731g月球样品的返回器先以高速进人地球大气层,然后借助大气层提供的升力“打水漂”后跳起来,之后再重新进人大气层才安全返回地面(如图)。(1)质量为8200kg的探测器在地面上时,它的重力为_N(g = 10N/kg)。(2)着陆器和上升器的组合体从距月面15k

13、m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至月球表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km/h。(3)照相机对月球表面拍摄的照片是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4)国旗上的五星呈现黄色是因为它们_(选填“反射”或“吸收”)黄光。(5)上升器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的组合体成功对接后,以轨道器为参照物,上升器是_的。(6)返回器进人大气层后“打水漂”,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7)1731g的月球样品到达地球后,质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2(带标准答案)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_021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即人与舟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则是选择轻舟为参照物的,故ABC不符合题

14、意;D符合题意。故选D。2、答案:AD解析:A初中生的身高在165cm左右,故A符合题意;B人体正常体温的范围是3637,故B不符合题意;C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2m/s,故C不符合题意;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级为30dB40dB,故D符合题意。故选AD。3、答案:B解析:A当北斗卫星绕轨道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卫星的质量不变,速度减小,所以,动能减小,相对于地球的高度增加,所以,重力势能增大,故A错误;B由于星箭分离前,二者的位置是固定的,卫星相对于运载火箭并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卫星相对于运载火箭是静止的,故B正确;C北斗卫星绕轨道运行时做圆周运动,由于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所以,受的力不是平

15、衡力,故C错误;D卫星与卫星之间的连接“对话”利用了卫星通信,而不是光纤通信,故D错误。故选B。4、答案:C解析:A汽车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做功冲程才是利用内能对外做功,故A错误;B因小球在弹跳上升的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做功,一部分机械能机械能转化内能,重力势能不能完全转化为动能,故B错误;C由图像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C正确;D由波形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高,故D错误。故选C。5、答案:C解析:AC甲、乙分别是编队中的两架直升机,相对静止,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

16、意,A不符合题意;B甲、乙分别是编队中的两架直升机,相对静止,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D以乙为参照物,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相对于乙的位置发生改变,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答案:B解析:A图中国旗的长度约为1.92m,故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在平直公路上正常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故B符合题意;C一颗鸡蛋的质量约为0.05kg,故C不符合题意;D南极的气温约-12,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 B。7、答案:C解析:A人的正常体温37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等于 0. 05kg;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3.

17、6km/h,约等于1.1m/s;故C符合题意;D一本中学物理教科书的厚度约为2c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答案:B解析:由v=st得,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v甲:v乙=v甲v乙=s甲t甲s乙t乙=s甲t乙s乙t甲=2211=4:1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9、答案:ABD解析:A由于冰箱里的温度比较低,刻度尺会收缩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值比实际值要偏大一些,故A错误,符合题意;B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很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C石英、海波和萘有固定的熔点,它们都是晶体,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与路程和

18、时间的大小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BD。10、答案:BD解析:A物体的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不是水平线,故A错误;B密度一定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B正确;C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gh知,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其深度之间成正比关系,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不是水平线,故C错误;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是保持不变的,与时间无关,是水平线,故D正确。故选BD。11、答案:ABC解析:A由图可知,两车全程通过的路程相等、所用时间相等,由v=st 可知,两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即两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1,故A正确;B前30s内,甲图中汽车运动的距离为900 m,乙图中汽车运动的距离为 750

19、 m,在相同的时间内,甲图中汽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图中汽车运动的路程,由v=st可知,前30 秒内甲图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图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C甲图中汽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甲图中汽车做匀速运动,故C正确;D甲图中汽车在前 20s内通过的路程 s甲=600m,乙图中汽车在前 20s内通过的路程s乙=450 m,由v=st可得,甲、乙两图中汽车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v甲v乙=s甲ts乙t=s甲s乙=600m450m=43故D错误。故选ABC。12、答案:BC解析:A第一个图象是路程时间图象,由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甲=s甲t甲=20m5s=4m/s第二个图象是

20、速度时间图象,乙车与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车的速度为v乙=6m/s,v丙=4m/s所以甲车的速度等于丙车的速度,故A错误;B经过5s,根据s=vt可知,乙车的速度最大,在相同时间内,乙车运动的路程远,则乙车跑在最前面,故B正确;C已知乙、丙同时、同地向东运动,由于乙车的速度大于丙车的速度,所以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即向西运动,故C正确;D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vt,表示的物理量是路程s,故D错误。故选BC。13、答案:AC解析:A由图知,0t1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v=st得,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当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向西运动,故A正确;B由A项分析可知,

21、0t1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t2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根据v=st得,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C0t4时间内,甲、乙的s-t图像有两个交点,说明有两个时刻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即甲、乙两物体相遇了两次,故C正确;D由图知,t1t3时间内甲的路程不再变化,此时甲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故选AC。14、答案:ACD解析:A坐地日行是指相对于地是静止的,但地球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故A正确;B疑水浅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C白草折是受力时草折断,即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D飞流直下是受重力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故D正确。故选ACD。15、答案:A

22、D解析: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t1=0.6s2=0.3s汽车距测速仪距离s1=v波t1=340m/s0.3s=102m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t2=1.8s-1.4s2=0.2s此时汽车距测速仪距离s2=v波t2=340m/s0.2s=68m由图知,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经过时间差为t=1.6s-0.3s=1.3s汽车收到两次信号时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s=s1-s2=102m-68m=34m则汽车的速度v=st=34m1.3s26.15m/s故AD正确,BC错误。故选AD。16、答案:AD解析:A物体在06s内平均速度v=st=30m6s=5ms故A正确;B由图知

23、,物体在24s内通过的路程没有变化,所以物体在24s内是静止的,故B错误;C由图知,物体在02s内是运动的,所以,物体在02s内速度不是最慢,故C错误;D由图知,物体在46s内的s-t图像是直线,表明速度一定,所以物体在46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AD。17、答案: 竹排 音色解析:1青山相对于竹排有位置变化,因此青山“走”的参照物是竹排。2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由此可以区分发声体是什么。因此,能听出声音是钟声而不是鼓声,这是根据音色来判别的。18、答案:m/s2解析:运用类比法学习新知识加速度的定义是速度的变化量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速

24、度单位是m/s,时间单位是s,加速度单位是速度单位与时间单位的比值,即m/s2。19、答案: 大 1360解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等于在真空的传播速度。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远小于光速,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2光的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打雷处到人的距离s=v声t=340m/s4s=1360m20、答案: 静止 运动 相对性解析:1游客坐在橡皮艇上顺流而下,游客相对于橡皮艇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橡皮艇为参照物,游客是静止的。2而以旁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游客相对于旁边的树木

25、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旁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游客是运动的。3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1、答案:(1)680m,20m;(2)350m;(3)330m解析:解:(1)已知汽车速度v车36km/h10m/s由v=st可得,2秒钟内声音的路程s声v声t340m/s2s680m2秒钟内汽车的路程s车v车t10m/s2s20m(2)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则有2ss声+s车鸣笛处离山崖的距离s=s声+s车2=680m+20m2=350m(3)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山崖的距离sss车350m20m330m答:(1)2秒钟内声音、汽车的路程分别是680m、20m

26、;(2)鸣笛处离山崖有350m;(3)听到回声处离山崖有330m。22、答案: 见解析 G1212车次 180解析:(1)1交通标志牌上“80”是指汽车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km/h。“沈阳北站120km”的含义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沈阳北站还有120km。(2)2驾车到沈阳北站所用的最少时间t=sv=120km80km/h=1.5h他们700开车出发,到达沈阳北站的时间为830,根据列车时刻表中信息可知,爷孙俩最快能赶乘上G1212车次。(3)3根据列车时刻表中信息可知,乘坐G1212到达南京所用时间t1=1749-0925=8h24min=8.4h总路程s1=1512km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1=

27、s1t1=1512km8.4h=180km/h23、答案: 声源处 凸 1.4 108 内 液化解析:(1)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刚开车到小区门口看到了如图的标志,该标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凸面镜在实际中有很应用,汽车的后视镜和街头路口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李雷从后视镜中看见妈妈还在挥手再见,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可以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2)3无人机上高速摄像机标有“24V 11000帧/秒”的字样,即1秒钟拍摄帧数为11000帧,则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1100帧所用的时间为0.1秒,这个时间内小轿车通过3m的距离,汽车的速度为v=st=3m0.1s=30m

28、/s=108km/h若乌鲁木齐到石河子距离为150km,则从乌鲁木齐到石河子需要t=sv=150km108km/h1.4h4根据3可知,汽车的速度为108km/h。(3)56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爸爸开启了车内暖风,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车窗玻璃放热凝结成小水滴,故李雷发现车窗内表面起雾了,这是液化现象。24、答案: 8.2104 60 缩小 反射 静止 运动状态 不变解析:(1)1重力为G=mg=8200kg10N/kg=8.2104N(2)2平均速度是v=st=15km1560h=60km/h(3)3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4五星是不透明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黄色的五星只反射黄光,所以呈现黄色。(5)5成功对接后,以轨道器为参照物,上升器位置不变,是静止的。(6)6返回器先以高速进人地球大气层,然后借助大气层提供的升力“打水漂”后跳起来,返回器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7)7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