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疾病的发生机理
大肠杆菌的发病机理:
呼吸道症状
致病性大肠杆菌
炎症渗出与出血
粘膜损伤
附着于粘膜
侵入 生长
繁 诱
菌血症
菌毒血症
败血症
殖 发
三炎,腹膜炎
消化不良,过料
内毒素,外毒素
死亡升高
采食下降
精神沉郁、死亡
黄绿色或青绿色粪便
大肠杆菌机枪的生命力及抗逆性:
1、血清型多及更强的生命力
2、繁殖速度更快,每天可繁殖72代
3、多重耐药机制对抗抗菌药物
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与司机逞凶:
1、应激促内源性大肠杆菌更为活跃
2、继发感染是最为常见的次生疾病
3、垂直性感染的较为常见
4、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普遍性
大肠杆菌对家禽的依赖程度高:
肺和气囊的解剖结构更利于大肠杆菌快速侵袭胸腔和腹腔,引发心包炎和腹膜炎
目前市场上一直存在着肉鸡雏刚进棚饮水开口后小鸡洗澡的现象,其综合原因应为:
1. 该批雏不是统一出壳时间,有早有晚。育雏厂孵化机有限付,装蛋数量有限,养殖户所订购的批量鸡只数只能拼车。造成部分鸡雏长时间饥渴,开口后蜂拥抢水,掉进开口水槽“洗澡。
2. 孵化厂距离养殖场距离较远,长途运输造成鸡只脱水与饥渴,抢水被“洗澡”。
3. 室温与水温温差较大,室温高水温低,小鸡自己跳进水槽“洗澡”乘凉。室温低水温高,小鸡寻找热源,争抢靠近水桶取暖,被后面的鸡挤入水槽“洗澡”。
除其上述原因,水桶水槽的大与小、多与少,都不会造成小鸡“洗澡”。
鸡只进棚要求室温为33℃—35℃,但是运雏车里的温度远远达不到该温度,故小鸡进棚时的室温应该在29℃左右为宜,小鸡进棚后再逐渐升温。开口用的水温度应该在25℃左右最佳,这样就会杜绝小鸡的“洗澡”现象。
再者不要把开口的水桶放在开食用的布或塑料上面,因为大部分垫料用的织物都不渗水,容易造成小鸡腹部受凉,卵黄吸收不完全或者出现脐炎。
一旦发现小鸡“洗澡”了,及时把“洗澡”的小鸡放到热源附近烘烤。羽毛干燥后,在5%的葡萄糖水里加上电解质,来缓解小鸡的强应激反应。应注意一点,葡萄糖水的浓度不宜过高,饮用时间不宜过长,以2到3小时最佳。然后,用3000单位/只的青霉素与链霉素混合集中饮水,连用3天,每天一次。可有效的治疗小鸡“洗澡”后造成的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在实际操作时,关键还是要“看鸡施温” ,方法如下:
①、当温度合适时:雏鸡精神饱满,活泼好动,叫声欢快柔和,食欲旺盛,羽毛平整光亮,雏鸡排除胎粪后,粪便多呈条状或呈田螺状;休息时,雏鸡均匀分布在保温架内,颈脚伸直熟睡,无奇异状态和不安的叫声。
②、当温度过高时:雏鸡远离保温架,张口呼吸,频频饮水,食欲减退,叫声尖锐。如在室温较低的情况下,外围环境与保温中心的温差较大,更容易引起小鸡受凉,诱发疾病。
③、当温度偏低时:雏鸡围在热源附近,不愿活动,羽毛松乱,发出唧唧叫声,叫声尖锐而短促,不能安静休息。
对于育雏期的温度可以根据小鸡的表现加以适当的调节,大致可以按以下原则来掌握:初期宜高,后期宜低;弱雏宜高,强雏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刮风阴雨天宜高,晴天宜低;夜间宜高,白天中午宜低。温度的降低要根据日龄的增长与气温情况逐步进行。
6、在转群、扩栏、接种疫苗时应适当提高温度1-2℃,不能忽高忽低,温度过低,鸡群容易发生冷应激(打堆),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甚至发生烈性传染病(比如ND、AI、ILT、IB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