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42910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苏词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体会作者深婉缠绵的思想感情 掌握比较法、朗读法、等常用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点 注意文中想象艺术的运用 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体会情感。) 著名作家方方写过一篇文章喜欢苏东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方方回答:当然,只要苏东坡肯娶我。可见苏轼在女孩子心目中还是很有市场的。他的魅力何在呢?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结合学过的诗句回答。 (大江东去,浪淘尽

2、,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 (形象:豪放、豁达、浪漫、幽默) 今天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二)背景简介 先讲一个故事。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

3、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三)教师范读。 (四)学生读。(起码三次,最好能够当场背诵) (激发情感,体会:孤坟、无处、凄凉、尘满面、泪千行、肠断处等) (五)课文分析 问:写“梦”,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可以删除?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 答:不能,是

4、一个情感铺垫。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问:“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 答: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人间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的对逝者呢,不也是同样的吗?生离死别 问:“茫茫”看不清楚?为何看不清? 答: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花落人亡两不知 问:有人说,文章中出现了一些逻辑问题。是不是思念过度,精神受了刺激。下面请同学思考这些问题。 “不思量,自难忘” 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

5、“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作者说自己“尘”,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

6、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下阕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绘,加入想象,越细腻逼真越好。 (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看见我呢?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看看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是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是“相顾无言,泪流满面”!太残忍了,让他们说一句话好不好,还是“相顾无言”好。为

7、什么?) 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万语千言,从何说起呢?语言又是那么的笨拙和苍白啊。还是让他们流泪吧,就让那又惊又喜又忧又痛的泪水痛痛快快地流淌吧。真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就让他们“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吧。泪眼凝望,自会读出对方的关切、爱抚。 下阕五句愈是生动细致地描绘梦境情状,就愈是使人酸鼻。因为这一切只是梦啊,了无痕迹的春梦啊。如果真能够执手相看泪眼,也是好的啊。就这样执手到永远,站成两尊塑像。然而,只是梦啊。) ()问: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 答:“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短松岗,即指王弗的

8、墓地。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 且慢,明月是象征团圆与祝福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团圆“千里共婵娟”。为什么不改成“残月夜”呢?“杨柳岸晓风残月”,多好。月残人残同病相怜,月圆人更残。 “料得年年肠断处”年年,每一年,如果说作者带着对妻子的思念走过十年,注定这辈子也走不出情感的围城了。 ()问: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只有在现实生活中苦苦寻觅而不得的情况下才会张开了“梦”的翅膀寻觅理想的天堂。有哪些梦?表现了什么? 答:李白为了“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煜“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 可以斥责他们白日做梦。但是

9、这一点小小的安慰不应该给他们吗? 回到苏轼。一个达观、开朗、幽默的苏轼。着迷他“我欲乘风归去”欣赏他“扣舷长啸”追随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们能够接受一个儿女情长的苏轼吗? (学生活动)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死不忘复国大业,可谓铮铮铁骨的男子汉,可是写出了“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啊。 齐读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吗? 不是为了让我们心情沉重,而是因为太多轻浮的东西,很少有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雨后的 青山,像泪洗过的良心”,多美的境界,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懂得爱,更懂得珍惜,呵护每个人记忆里那永远的“明月夜

10、,短松冈” (5)这首词,虽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 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 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 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 (6)中国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较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一般情况下,“虚

11、”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想象和回忆。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又如陆龟蒙的吴宫怀古“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吴国的馆娃宫和长洲苑,如今都是荆棘丛生;吴王宫中

12、当日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现在只留下一股悲风在吹拂。王夫差亡国是因为他做的每件事都埋下了亡国的祸根。是他无道,并非因为西施生得格外美丽,比六宫后妃更能蛊惑夫差而导致亡国。亡国的罪魁祸首是帝王,后妃仅推波助澜而已)诗人将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和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浓缩在一句诗里,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的态度。 3.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 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实”是指客观存在

13、的实象、事实、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一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全诗

14、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僻进山中的孤寂之情。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一年的清明节,诗人去都城郊外南庄踏青,因为口渴,就向一位农家姑娘讨水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并倚在桃树旁凝视着他,这情景难以忘怀,第二年,他又来到这里,虽然景物依旧,但姑娘却不知哪里去了,于是在紧闭的门上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并不在眼前的姑娘的思念之情。 (7) 苏轼的词作,人多注意其豪放词风,然其深婉缠绵处,不乏佳作绝唱。此词深得婉约真蕴,堪称千古悼亡词之魁。 再次走进 (六)结语:方方在喜欢苏东坡说: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苏轼是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也是最婉约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