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
1.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王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 m 及液体的体积 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 m-V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 40g
B.60cm3该液体质量为 60g
C.该液体密度为 2g/ cm3
D.该液体密度为 1.25g/cm3
2.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最后从下表面再射入空气,以下光路图合理的是
A. B.
C. D.
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B.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减小了水的表面积
D.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4.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办。冰壶运动是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很有观赏性。如图所示,在某次比赛中,运动员将冰壶甲掷出去,冰壶甲在水平冰面上做减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冰壶甲与赛道上的冰壶乙相撞。不计空气阻力。冰壶甲在水平冰面上做减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 )
A.只受重力、支持力
B.只受重力、摩擦力
C.只受支持力、摩擦力
D.只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5.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 )
A.3:5 B.5:3 C.2:1 D.3:1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4cm时,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缩小的像
B.将蜡烛左移,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右移
C.将凸透镜右移,移动光屏,直至得到清晰的像,像会变大
D.将蜡烛移至距离凸透镜18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仍可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7.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湖面上的水结成冰 B.树叶上形成的白霜
C.山间形成的浓雾 D.草叶上形成的露珠
8.关于牛顿第一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牛顿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
B.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C.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还能继续向前行驶
D.地球上物体有惯性,到了太空没有惯性
9.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医生使用听诊器可以增大听到声音的响度 B.月球上的同伴可以直接对话
C.在教室里讲话听起来比旷野响亮 D.高、低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同
11.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应该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12.探究活动中,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非常重要。例如,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时,将发声的音叉靠近泡沫小球,小球被弹起,以下活动中所用方法与上述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棋子寻找棋子的像的位置
C.测量人体体温时,利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
D.将发声手机置于瓶内,不断抽出瓶内气体,听到声音越来越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二、填空题
13.泡沫钢是含有丰富气孔的钢材料,可作为防弹服的内芯。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已知钢的密度为7.9×101kg/m1.一块质量为195g、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泡沫钢,其所有气孔的体积为______cm1,其孔隙度为______%.
14.列车的车身材料与飞机的相同,采用轻但坚固的优质铝合金材料.物质的物理属性有很多,如密度、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上述属性中,“轻”反映了铝合金材料的_____物理属性,“坚固”反映了铝合金材料的_____物理属性.
15.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______。
16.如图所示,日食和月食是由光________形成的自然现象。发生月食时,_______挡住太阳;发生日食时________挡住太阳。
三、实验题
17.(8分)如图甲是阿呷同学在实验室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
(2)阿呷用相同的火力,做了两次实验,绘制成a、b两条图象,如图丙所示。当时的大气压_____(选填“<”、“=”或“>”)1标准大气压,造成a、b图象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实验所用水的_____不同。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_____。
(4)为了受热均匀,另一位同学采用隔水加热的方法来研究试管内水的沸腾,如图丁所示。你认为试管内的水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18.(8分)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将纸板垂直镜面放置,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由此可知:反射角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2)为了使(1)得出的结论更可靠,我们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选填“A”或“B”)。
A.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右侧的纸板
(3)保持两侧纸板在同一平面内,将它们如图乙所示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发现纸板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19.(8分)小明和小红在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
(1)他们首先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冰碾碎装入试管,组装好器材后,他们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温水给冰加热,温水的量应该______,用温水给冰加热的好处是______(填一条);
(2)他们每隔0.5mim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冰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oC
﹣4
﹣2
﹣1
0
0
0
0
1
2
3
①请依据数据在图乙中画出冰的熔化图象______;
②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3)他们将试管中的冰换成碾碎的烛蜡后,点燃酒精灯加热,研究烛蜡的熔化特点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烛蜡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烛蜡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四、作图题
20.(8分)在图中,请根据已知的折射光线,分别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21.(8分)完成如图所示光路。
(____)
五、计算题
22.(10分)有一件标称纯金的工艺品,其质量是90g,体积是6cm3,请你判断它是不是纯金制成的?(ρ金=19.3×103kg/m3)
23.(12分)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如图所示。以动车车次D3018为例,此趟车09:50从上海始发,途经南京等地,16:11到达终点站武昌,部分具体行程见下方的列车时刻表,
(1)该动车在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2)途中动车要穿过一条隧道,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穿过长度为2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是多少m。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详解】ACD.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
V1=20cm3
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m总1=m1+m杯=40g
则可得
ρ×20cm3+m杯=40g,---------①
当液体体积为
V2=80cm3
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m总2=m2+m杯=100g
可由m=ρV可得
ρ×80cm3+m杯=100g,--------②
联立①②解得液体的密度
ρ=1g/cm3
将
ρ=1g/cm3
代入①解得
m杯=20g
故ACD错误;
B.当液体的体积
V3=60cm3
则液体的质量
m3=ρV3=1g/cm3×60cm3=60g
故B正确。
故选B。
2、C
【解析】A、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而图中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了,故A错误;
B、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而图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故B错误;
C、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C正确;
D、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D错误。
故选C。
3、A
【详解】“热风”说明了既能提高液体的温度,又能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这些都是加快液体蒸发的主要因素。
4、D
【详解】冰壶甲在水平冰面上做减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支持力的作用,由于它做减速运动,说明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后的摩擦力,所以总的来说它只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故选D。
5、D
【详解】由天平平衡可知,天平左右两盘的质量相等,根据公式m=ρV可得,
2ρ甲V+ρ乙V=ρ甲V+4ρ乙V,
整理得:
ρ甲:ρ乙=3:1,
故答案为D.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
6、D
【详解】A.由图像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错误;
B.由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将蜡烛左移,物距增大,此时像距减小,因此应将光屏左移,故错误;
C.由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将凸透镜右移,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错误;
D.由图像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因此可得
f<24cm<2f
即
12cm<f<24cm
因此将蜡烛移至距离凸透镜18cm处,物距仍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在光屏上仍可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正确。
7、B
【详解】A.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变成固体凝华而形成的,符合题意;
C.浓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不符合题意;
D.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汽液化而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推理得出的,是以实验为基础,但又不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出,A错误;
B.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同样有惯性,B错误;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能继续向前行驶,C正确;
D.惯性的大小仅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惯性与所处的位置无关,地球上物体有惯性,到了太空一样有惯性,D错误。
9、C
【详解】由题意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cm处,此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镜的两倍焦距,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C。
10、B
【详解】A.医生使用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听到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的同伴不能直接对话,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教室里讲话,因为声音的反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不能区分,回声使原声加强了,听起来比旷野响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无论是高音还是低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D
【详解】图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本题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方法.
12、C
【详解】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时,将发声的音叉触及泡沫小球,小球被弹起,知道发声体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
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直线传播时规律,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个相同的棋子,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B不符合题意;
C.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符合题意;
D.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发声手机置于瓶内,不断抽出瓶内气体,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在此基础上得到真空不能传声,采用的是推理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二、填空题
13、950 95
【详解】[1]由得正方体泡沫钢中钢的体积:
,
正方体泡沫钢的体积:
,
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
,
[2]孔隙度为:
。
14、密度小 硬度大
【详解】“轻”是说物体的质量小,一般是指在体积一定时,质量小,密度小;“坚固”是说物体不易发生形变,指的是硬度大。
15、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详解】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6、沿直线传播 地球 月亮
【详解】[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光源都是太阳;发生日食和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都在同一直线上,都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2]发生月食时,地球在中间,地球挡住了太阳。
[3]发生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是月球挡住了太阳。
三、实验题
17、7 < 质量 不变 不会
【详解】(1)[1]乙图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因此所测液体的温度是90+7=97。
(2)[2]读图丙可以看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为98,低于100,说明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b的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多于a的缘故;
(3)[4]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再升高;
(4)[5]烧杯里的水达到沸腾,通过热传递,试管里的水最终和烧杯里的水温度相同,温度相同后不在进行热传递,所以试管中的水吸收不到热,虽然达到了沸点,所以不会沸腾。
18、等于 A 不能 在
【详解】(1)[1]由甲图知道,此时∠BON=∠AON=40°,说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2]为了使(1)得出的结论更可靠,我们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多次实验,然后得出普遍结论。
故选A。
(3)[3][4]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即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则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原因是此时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与纸板所在平面不是同一平面。
19、没过冰块上方 受热均匀 不变 吸热 非晶体
【详解】(1)[1][2]他们首先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冰碾碎装入试管,组装好器材后,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温水给冰加热,温水的量应该没过冰块上方,用温水给冰加热的好处是受热均匀。
(2)①[3]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描点,并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
②[4][5]由图象知,冰达到熔点后熔化,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6]由图丙可知,烛蜡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
四、作图题
20、
【详解】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过凸透镜后经过异侧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且折射光路可逆,则作图如下
21、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凹透镜发生折射,先连接入射点与左侧焦点,再反向延长,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方向不发生变化,故作图如下:
五、计算题
22、工艺品不是由纯金做成的。
【详解】方法一:
工艺品的密度:
ρ工艺品===15g/cm3=15×103kg/m3,
∵ρ工艺品<ρ金,
∴工艺品不是由纯金制成的;
方法二:
假设工艺品是由纯金制成的,ρ金=19.3×103kg/m3=19.3g/cm3,则其的质量为:
m=ρ金V=19.3g/cm3×6cm3=115.8g,
∵
m工艺品=90g<115.8g,
∴工艺品不是由纯金做成的;
方法三:
假设工艺品是由纯金制成的,ρ金=19.3×103kg/m3=19.3g/cm3,则其的体积为:
V==≈4.66cm3,
∵
4.66cm3<6cm3,
∴工艺品不是由纯金做成的。
答:工艺品不是由纯金做成的。
23、(1)37.5m/s;(2)400m
【详解】(1)动车从南京到武昌间运行的路程:
s1=841km−301km=540km,
所用时间是:
t1=16:11−12:11=4h,
动车在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
v1= =135km/h=37.5m/s;
(2)列车的行驶速度:
v2=72km/h=20m/s,
动车完全穿过隧道行驶的路程:
s2=v2t2=20m/s×2×60s=2400m,
动车的长度:
s车=s2−s隧道=2400m−2000m=400m。
答:(1)该动车在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7.5m/s。
(2)动车的长度是400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