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调查报告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阅读是教学之母,阅读乃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可以说,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为起点,为中心,为归宿。从这一意义上说,学校的各科教师都是阅读教师,都负有指导学生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更是学生阅读的启蒙老师,在小学阶段,养成的阅读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终生,通过该项调查,以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实现阅读教学最优化。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为江苏省灌云实验小学西校区的一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和三位语文教师。刘燕老师
2、执教一(12)班语文,她本科毕业,获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孙海红老师执教一(11)班语文,她本科毕业学历,小学一级教师职称。李艳老师执教一(13)班语文,大专毕业,小学一级教师职称。三、调查方法1 问卷法2 观察法3 个案分析法四、调查内容(一)阅读教学的任务1阅读教学应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一个牢固的精神底子,这个精神底子首先表现在学生经由阅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却是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我问卷调查了我校西校区一年级三个班136 名学生,其中非常爱读书的有 65 人,对读书不喜欢也不讨厌的有 38 人,而讨厌读书的却有 33 人。试想:他们才一年级就对
3、读书不感兴趣,而往后的几十年他们又如何跟书打交道呢?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重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2阅读教学应着力培养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学校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首先必须具有广泛的阅读需求和兴趣,这是阅读的“内动力”。因此,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发和培育学生阅读的内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学生才能不断地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其次,还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3阅读教学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阅读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阅读当中充满了丰富的智力操作。读者在长期的
4、阅读实践中可以形成熟练的阅读心智技能,可以尝受到巨大的智力劳动的愉快。学生在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激发出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二)阅读教学的过程1阅读教学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阅读教学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读者阅读,这是因为:一般阅读是读者与读物之间封闭性的活动;阅读的目标是因人而异的,带有相当的随意性质,学校的阅读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的教育活动。由于学生是未成年的新生代,阅读就需要有教师的指导。现代教育体制又使阅读教学在特定的班级集体环境中展开。因此,阅读教学活动就有别于一般的阅读活动,并产生了以下一些明显
5、的教育性特征。(1)学生是阅读教学的活动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权者,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学习主权的实现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有充分的阅读时间,自主的阅读期待和质疑,自由的阅读联想和推论,有效的阅读技能和策略,自动的阅读反思和批判,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和体验。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教师灌输式的讲解和肢解式的分析。阅读的需要和兴趣使学生具有了阅读的主体意识;阅读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具有了阅读主体的能力。二(13)班的孙海红老师在教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时,就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动力,下面就是她的教学片断。师: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第 7 自然段。(学生读,教师巡视)刚才大家读
6、得挺认真,谁能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生 1:我觉得小松树很骄傲。生 2:我认为小松树很得意。生 3:它太狂了,很看不起大松树。师:如果你就是那棵小松树,你在读的时候能加上动作、表情吗?(让学生成为文中的主人公,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调动了内动力。)师:现在老师是大松树,你就是小松树,请你对着老师读这句话。2阅读教学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教学中沟通交往的语言过程经常以对话的形态出现。因此,教学拥有对话的品格。其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是学生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在进入阅读教学过程之前,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都要与作者对话。第二是学生和教师与编者的对话。读物一旦被选进教科书,成为阅读教学的内容,性质
7、就发生了变化,因为其中又注入了编者的意图。这种意图往往通过编辑说明、单元提示、点评文字、课后练习作业等体现出来。教师和学生在阅读编者的这些文字的时候,都在极力领会编者的意图,注意发挥范文所负载的多种教育功能。第三,在课堂情境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在阅读教学这一场多层面、多向度的对话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重要的沟通手段和教育手段。(三)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教学论把“教学方法”定义为:“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因此,从实质上说,方法是一种动态的操作;一系列方法构成了一个动态的过程。各种阅读教学方法连缀
8、成各具特色的阅读教学过程,阅读教学方法主要调查如下:1提问对话法教师的提问在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之间架起了一条通道。一般说来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记忆性问题,二是发展性问题。记忆问题只要求学生回忆,再现具体的事实或信息,只回答“谁”、“是什么”、“对”、“不对”,比如北风和小鱼讲了谁和谁的故事?经由理解、比较、联想、想象、重组等心智活动,对事实做出推理、判断和评价,或者是把已有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例如北风和小鱼中,为什么北风吹,小草变色、梧桐落叶、小鸟躲进窝里?为什么是北风吹,而不是南风、东风、西风呢?为什么小鱼不怕北风?等等。学生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就要调动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后做出综合
9、的思考和判断。2整体感悟法为了指导学生及早地形成自觉的整体感悟的能力和习惯,提高整体感悟的水平,教师应保障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时间,还应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整体感悟的方法。(1)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的全局(2)促成原初感悟(3)形成阅读期待(4)从初感发展到评说3理清思路法4言语分析法言语分析法建立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语言、修辞、逻辑、心理、语境、语体等等相关知识和方法,对文本的词语、句子、句群、段落、篇章等言语单位进行语用分析,旨在说明写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言语形式去表达这些内容,对于所表达的内容而言,这些言语形式为什么是最恰当的。言语分析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5诵读涵泳法什么是诵读?诵读
10、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诵读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读者在诵读时会自觉地发现自己对文字作品的理解“贴切”或“不贴切”,体验得“对味”或“不对味”。诵读本身就是一个追踪作者的创作动机、创作情状的过程,是对于作品的再理解和再创造。诵读有助于深入理解读物。因为文字转化为声音的前提是对读物的深入研究、理解和体验。文字转化为声音之后,声音出口时负载的思想感情,比蕴含在文字之中、文字背后的,更为可感。因此,“朗读既有再感受的魅力,又有再体验的动力,更有自我检验的活力。应该说,朗读引导朗读者和听者走向文字作品的更深的去处。”诵读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6文学鉴赏法7单元阅读
11、法五、调查结果和调查的体会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对话具有复杂的多重性和多向度特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与作者和编者的直接对话,组织好课堂集体思维过程。阅读教学的动态过程由一系列阅读教学方法有机地组织起来,因而,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和内容,学生不同的阅读心态,选择适当的阅读教学方法。一定要“让阅读走上回家的路”。在调查中发现,一(12)班刘燕老师在雨点这一课,阅读教学非常成功。实录如下。实录一师:你们已经把课文读通了,真了不起!对于课文的内容你还有问题想问吗?生:老师,雨点落进池塘里,为什么会睡觉呢?它为什么不做游戏呢?生:老师,我也想知道它落进小溪里为什么在散步呢?师:你们
12、提出这么多问题,我真高兴!是啊!从天上飘下来的雨点都是一般大小,怎么落在不同的地方就不一样了呢?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还是要读书。要一边读,一边回想一下你见过的池塘、小溪、江河、大海里水的样子。(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师:好,再让我们一起来到大自然中,看看池塘、小溪、江河、大海里的水有什么不同。(播放影片)师:读了课文,又观看了影片,下面请小朋友们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分组讨论)师:可以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吗?生:池塘很平静,水一动不动,小雨点好像在睡觉。生:小溪的水在缓缓地流着,小雨点也在缓缓地流着,好像在散步。生:江河里的水流很急,小雨点好像在奔跑。生:海洋里的波浪很大,小雨点一会儿掀到浪尖,
13、一会儿抛在浪底,好像在跳跃。师:你们真了不起,自己就能读懂这些问题了,这才叫会读书!再读读这首小诗,你喜欢吗?评 析探究性阅读,读懂课文。学生读通课文仅仅是第一步,还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进行探究性阅读,从而做到读懂课文。问题是探究性阅读的起点和归宿,从一年级起就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问题提出来了,教师不要过多地讲解,只要让学生反复阅读,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逐步产生一幅幅画面,文中的语言文字材料就转化为学生思维材料了。我还通过编辑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四段影片,并给影片配上声音效果,让学生自己观察影片,探究问题。语文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对语言的感觉、积累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
14、的品味,体会语言的精确。学生通过探究阅读,弄明白雨点落在不同的地方呈现不同的情态,再指导学生品读课文,不断地阅读,在字斟句酌中品味、玩赏和沉淀,逐步形成语感。实录二师:你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生:我喜欢读第一句!(学生读)师:哦!你的声音会吵醒小雨点的!多么平静的小池塘啊!小雨点睡得多香呀,它正做着一个甜蜜的梦呢!它梦到了什么?生:它梦到自己在过生日呢!小朋友们都来看它。生:它梦到了妈妈给它买了布娃娃。师:是啊!多少甜的梦,可不能把小雨点吵醒了!你再读读看!(学生读)啊,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真的感觉小雨点在睡觉呢!师:我们一起看着动画,听着音乐来读,你就是小雨点,用自己的动作、用自己的表情来
15、读书!评 析欣赏性阅读,读出情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师要启发学生想像,启动学生的情感。如:多么美丽的春天,多么清新的空气,小雨点一边散步,一边在谈些什么呢?该怎么读?通过启发想像,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情感积淀,此时学生读起课文来才能找到感觉,读出味道。“言为心声”,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全身心地诵读,让语言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让学生自由练读,分小组交流读,学生喜欢读哪了句就读哪一句。教师要适时指导:“想一想,应该怎样读?”“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想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吗?”通过点拨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得到提升。如何让学生进入
16、“以我观物,物皆著入我之色彩”的朗读最高境界呢?教师要善于引导、诱发,不断地进行暗示,调动学生全身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进入角色。学生在精美的动画中,在优美的音乐中,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跳起来,眉飞色舞,欢呼雀跃。学生仿佛觉得自己就是小雨点,在池塘里甜甜地睡觉,在小溪里愉快地散步,在江河里兴奋地奔跑,在海洋里尽情地跳跃。这样朗读课文,由我及物,加上联想、想象,学生和语言合二为一,进入了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实录三师:听了小朋友们的读书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七岁的骆宾王能写鹅这首诗,我们小朋友和他一样大,你有信心像他一样写诗吗?生:有!师:我有一首没写完的小诗,请小朋友们帮我一起把它写完,愿意吗?
17、(出示:小鸟飞到云朵里,在云朵里_。小鸟飞到树林里,在树林里_。小鸟飞到_,在_。小鸟飞到_,在_。)生:小鸟飞到云朵里,在云朵里玩耍。生:小鸟飞到树林里,在树林里唱歌。生:小鸟飞到草坪里,在草坪里散步。生:小鸟飞到池塘里(众笑,有的孩子喊:“小鸟不能飞到池塘里,它不会游泳!”教师用目光鼓励这个学生,该生接着说:“老师,我想改一下!”“当然可以!”“小鸟飞到池塘边,在池塘边喝水。”“改得好!你就是一个小诗人!”)生:小鸟飞到教室里,在教室里读书。(掌声)师:大家的掌声向你表示祝贺,你最崇拜的诗人是谁呢?生:大诗人李白!师:那你就是小李白!评 析创造性阅读,读出灵感。语文教学还要着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运用能力,如何真正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主语言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不要认为课文已经读得有声有色,阅读教学可以到此为止了,还要对课文进行创造性阅读,读出学生的灵感。通过前面的几个环节,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情感、语感的积累,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把课文的语言材料加以引申运用,迁移反馈,让学生的语感得以深化、内化,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这是阅读的最高目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