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师版).pdf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138843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2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师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师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师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师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师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现现 代代 文文 阅阅 读(教师版)读(教师版)第一部分、基本文体知识识记第一部分、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文章体裁:一、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二、表达方式: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三、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三、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四、修辞手法: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五、记叙

2、文六要素:五、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作用: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六、记叙顺序:六、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

3、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七、记叙文中的描写:七、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环境描写。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

4、情节发展;渲染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如孔乙己“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悲凉气氛;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或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或 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如我的叔叔于勒)“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沮丧失望的心情。结合具体语境:设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突出、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形象、生动、增强文章感染力。例:驿路梨花中关于“梨花树林”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暗示社会环境。如变色龙“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暗示社

5、会环境,反映沙皇统治的黑暗。()、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2八、描写景物的角度: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记叙文中心、主题的归纳:十一、

6、记叙文中心、主题的归纳: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十二、文眼:十二、文眼: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十三、材料组织特点:十三、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十四、散文的分类及其特点:十四、散文的分类及其特点: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十五、小说种

7、类:十五、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十六、小说三要素:十六、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七、小说情节四部分:十七、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十八、说明文的分类:十八、说明文的分类: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十九、说明方法:十九、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名言、资料等)二十、说明顺序:二十、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

8、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二十一、议论文三要素:二十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二十二、论据分类为:二十二、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十三、论证方法:二十三、论证方法: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具体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1、作用:例证法: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引证法:充实内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正反对比论证

9、法:使论证更为深刻。比喻论证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2、公式: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比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阐明了二十四、论证方式:二十四、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五、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二十五、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步骤: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 3、结论:解决问题 3二十六、二十六、引号的作用:引

10、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七、破折号用法:二十七、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八、三大文体语言特色:二十八、三大文体语言特色:记叙文语言特征:生动、形象、准确 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议论文语言特征:严密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 答题技巧答题技巧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一、标题作用:一、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一)语句在文章结

11、构上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照应文章标题;渲染气氛;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承上文,总起下文),过渡作用;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文末:总结全文;点题或点明中心;引人深思;深化主题,升华主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二)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二)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三)语句特色评价用词:(三)语句特色评价用词:用词: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清新优美、简洁凝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节奏

12、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精辟深刻、音韵和谐、寓意深刻、说理透彻、有说服力、引发阅读兴趣、富有感染力。风格:风格:柔婉 豪放 灵秀 庄严 绮丽 朴实 繁复 凝练生动 答题套路: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

13、库: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1)、朴实无华 (2)、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4(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

14、深沉的笔触(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三、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模式:三、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模式: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即修辞+修辞作用)。用 XX 比喻 XX(或 XX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

15、态(或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2、拟人:把 XX 拟人化(或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情态(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栩栩如生,逼真)。3、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使句式更整齐,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了(事物)的特点。4、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5、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

16、和思考 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6、对比:强调了突出了7、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8、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9、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10、借代:用 XX 代 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1

17、1、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12、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附: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附:语句作用、含义分析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

18、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5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8 8、关键

19、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拟、夸、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四、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即句子含义的解答:四、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即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

20、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A、人物:表现人物 XX 的特点,突出人物 XX 的性格(品质、思想)。B、环境:烘托一中 XX 的气氛,表达一种 XX 的思想感情。五、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五、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动词理解:XX 生动表现了人事物 XX 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

21、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六、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六、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七、七、文段中事例的概括:文段中事例的概括: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

22、内。八、八、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示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1)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间或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经过、内容的表达方式变换或感情的变化逻辑关系(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A A、以写事为主的文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按事情发生发

23、展的地点转换分析;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B B、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6 C C、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2)学会概括段意、层意。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九、归纳中心或中心思想:九、归纳中心或中心思想:

24、中心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所叙述描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或作者在说明文中主要说明的对象及特征,或作者在议论问中所论述的中心论点。公式: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文章通过对 XXX 人(或事件或事物)的 XXX(情况)的叙述描写,刻画了一个 XXX(人物特点)形象(展示了 XXX(事件名称)由(盛、衰等)到(衰、盛等)的发展过程),表现(或“表达”)了作者对 XXX(文章所表现的现象特点)的热爱、赞美(或

25、“鄙视”、“厌恶”、“批判”)等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 XXX(某种生活、社会现象)的向往(或“批判”)。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作者以 XXX(说明顺序)为顺序,运用 XXX(主要说明方法),说明了 XXX(说明对象)的 XXX(事物、事理特征名称)特征,表达了作者对 XXX(说明的特点)的 XXX 态度。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作者运用 XXX 论证方法,论证了 XXX(论点),表现了作者 XXX(论证的现象)的关注,表达了作者XXX(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等内容)的情感态

26、度和价值观。十、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十、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1、对比手法:XX 和 XX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 XX 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2、象征(托物言志)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对将要出现的 XX 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中心。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照应可以分为分为:开头(起段)与题目的

27、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或称:相互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迭式照应。5、烘托、渲染: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十一、描写手法的作用:十一、描写手法的作用:1、外貌(肖

28、像)描写: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7 动作(细节)描写: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心理(神态)描写: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2、公式: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十二、记叙线索公式:十二、记叙线索公式:1、分析线索种类:以“物”为线索;以“事”;以“人”;以“时间”;以“感情”。以“地点”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3

29、、答题套路: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十三、记叙文中议论:十三、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作用: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十四、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十四、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30、。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注意: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作用: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十五、记叙文中的说明:十五、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一、说明文的类型:一、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

31、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二、说明对象:二、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三、说明顺序: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

32、、所以”“首先、其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先答具体的说明顺序,再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四、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四、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8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五、说明方法:五、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

33、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摹状貌

34、: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六、说明文的语言:六、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类型类型 A A:“”词好在哪里?有何作用?答:用了“”词,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类型类型 B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类型 C

35、C:“”词能不能删掉?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 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类型 D D: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类型 E E: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

36、其中的一部分。七、中心句:七、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注意: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八、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八、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3、程序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

37、)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9读者。九、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九、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主要题型: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十、常见考点:十、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3、

38、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一、议论文的概念:一、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二、议论文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二、议论文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政论文:即针对当时政治问题发表看法、提出见解的议

39、论文。2、评论:即评述某一事件、社会现象、思想倾向、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的议论文。3、杂文:即直接地反映社会是变的文艺性论文。它具有短小、活泼、锋利、隽永的特点,是一种战斗性很强的文体,如鲁迅的杂文。4、感想:即读后感、观后感、杂感等,是人们阅读作品、观赏影视戏曲或体验某一生活经历后,在某一方面有了感触,得到启示,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表的议论。三、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缺一不可。三、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缺一不可。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论证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的。四、议论文的四、

40、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分为论证方式:分为 立论和驳论。立论和驳论。论证方式是就议论文总体而言,即一篇议论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要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是以正面论述为主,还是以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言论为主。(一)立论及立论文(一)立论及立论文1、立论: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从正面论述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立论文:指针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要用充足的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所提出的论点。如吴晗的谈骨气一文开篇就用“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句话作为中心论点,接着用具体事例及事理对论点作了有力的论证。2、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0(1)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

41、法;(2)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3)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在立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二)驳论及驳论文(二)驳论及驳论文1、驳论: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并阐明自己论点是正确的论证方式。这类议论文常称为“驳论文”。2、驳论文阅读:首先,要弄清文章反驳的论点。其次,要弄清反驳的方法。反驳方法有三种,即反驳论点,反驳论证,反驳论据。(1)反驳论点:即对对方的论点进行批驳,指出它是荒谬的、虚伪的。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分为直接反驳和间

42、接反驳。A、直接反驳即用确凿的、不可辩驳的事实来直接反驳,或者从理论上进行透彻的分析和解剖,直接指出错误所在。B、间接反驳又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对一些对方的论点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但是引申出来的结论却是荒谬的,从而使敌论露出马脚,以此驳倒敌论的论点,即归谬法;另一种是不直接指出对方论点的谬误所在,而是建立起一个与对方论点针锋相对的新论点,通过充分论证使这一新论点树立起来,那么相反,也就证实了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即反证法。注意:反证法所反驳的论点与自己所证明的论点应是互相对立,不能相容的。这样才符合逻辑学上矛盾律的要求,达到肯定这个否定另一个的目的。(2)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

43、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论述的论点是由论据来支撑的,驳倒了论据,就使论点站不住脚。(3)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个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的矛盾等。进行这样的论证,需要对于对方的言论作冷静的分析。3、驳论文的破立结合: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五、论点:五、论点:1、含义: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

44、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2、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3、论点的位置:A、经常放在文章开头;B、放在文章中间;C、放在文章结尾;D、标题直接提出;E、没在文章中直接表现,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4、论点的表达句式: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的形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

45、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6、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2)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再提出中心论点;11(3)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4)根据作者亲身经历的某个生活事例提出论点;(5)从故事中引出问题,再提出论点;(6)用比喻、对比等方法提出中心论点;(7)摆事实

46、讲道理后归结论点。7、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位于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词后。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

47、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六、论据:六、论据:1、含义: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根据。2、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事实论据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和现象、统计数据等。(2)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警句,诗歌等。(3)要求:确凿性: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引用事例最好具有新颖性。论据

48、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论据的表述要准确、要精确,不能篡改、歪曲,叙述要概括,能证明论点即可。3、议论文的论据考点:(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七、论证:七、论证:1、含义:

49、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2、议论文的论证过程按其中心论点的出现部位可以分为两类:(1)演绎论证:(先摆论点,后摆论据)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

50、前提“铁是金属”、结论“所以铁能导电”。运用演绎论证法要求大前提、小前提必须真实、正12确、一致,同时要求推论是合乎逻辑的,否则就会出现纰漏。(2)归纳论证: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后者我们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八、论证方法:八、论证方法:指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1、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的区别:论证方式是指一篇议论文所采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